亚洲天堂av网_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亚洲欧美一级_欧美成人合集magnet

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地理百科   

靈山寺

靈山寺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西七里.5公里外的洛河南岸,是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的姊妹寺,也是中原地區唯一的藏品“名山、名寺、名樹”它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勝地,受到人們的稱贊‘它是一方的奇跡,是永恒之光的名字”。

靈山寺又稱寶鐘寺、報恩寺、鳳凰寺自建立以來,在歷史變遷中屢升屢廢現存建筑布局始建于金大定三年,即南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明代建筑四面石塔、七級石雕佛塔、佛經樓等,清康熙十年(1671)看起來像一座塔的大門建成了,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修藏經樓。

靈山寺因山而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8667.6平方米。寺內景觀主要由五疊四進的古建筑和萬山橋組成、七層四面寶塔和其他特色建筑。其中,大悲殿、大雄寶殿的梁柱是金代的建筑,是大悲殿的拱門、梁芳等構件風格仍有金元韻味。

2009年6月,靈山廟會(宜陽縣)入選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13年,靈山寺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錄

建筑布局 編輯本段

靈山寺位于洛陽市西南40公里,宜陽縣西7公里處.洛河南岸,5公里外。靈山寺位于靈山山腰整座寺廟因山勢而建,坐北朝南該寺廟遺址占地18,667.6平方米。寺內有近100座亭子,都建在由北向南上升的山坡上的一個長方形庭院里。整個寺廟的布局嚴謹、古木蔥蘢。

寺院分東、中、西三部分。東側是塔林、鳳凰泉;西邊是邊院;中間是寺廟的主體建筑。寺廟建筑屬于縱軸式,主要殿堂布置在南北中軸線上每個大殿的前部和兩側都設有廂房,形成一個以四堂五廳為主體的院落,布局整齊對稱。寺廟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筑有山門、天王殿、大悲閣(又名中佛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在其東西兩側,還有地藏殿、羅漢堂、觀音殿、客堂、齋堂、禪堂、伽藍殿等。寺廟建筑加上塔林、鳳凰泉、放流池占地28畝。

主要景點 編輯本段

山門

山門位于寺院南北中軸線的最北端,坐北朝南,形似高臺。山門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閣樓建筑高約4米,面積約100平方米。山門下筑青磚臺,中間有洞,為寺北門。額頭上是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政治協商會議、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撰文“靈山寺”三個大字。在臺基的東西兩側,有24個石階,在石階的外側有石欄桿,欄桿的柱頭上刻有形狀各異的獅子。

靈山寺靈山寺

從步道可以到閣樓,閣樓有3個房間寬,3個房間深,墻壁是磚砌的。正(北)開間開門,裝4格門,次間無門窗。閣樓上豎立著4根金柱和5根橫梁,房間頂部鋪著明制的非雕刻畫,墻壁是白色和灰色的。閣樓北門額頭上的書“慈悲閣”三個字。屋頂是一個休息峰,覆蓋著灰色的瓦片,一只獅子在脊柱中間背著一個寶瓶,背上有一萬個鐵飾物。正脊兩端安鷗吻、背上插劍。正脊、垂脊、俄脊上皆飾小獸。

天王殿

從山門進入,第一個入口是天王堂,建于明朝,是一座硬山建筑。天王殿以殿內供奉的四大天王塑像命名,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1981年大修。天王殿建于高0.在2米長的直壁橋臺上,東西寬五間,南北深五根橫梁,大廳正門懸掛著一塊牌匾,上面寫著'靈山古剎'落款為'張建世1982年11月20日'天王廟的墻都是青磚砌成的,屋頂'砌上明造'式樣地鋪方磚。大殿中央有一座祭壇,上面供奉著一尊高15米的雕像.7米的彌勒佛像,背后是韋馱天的畫像。左(西)在側壇上,前者是寬眼睛的國王,穿著紅色衣服,中間纏繞著一條龍,而后者是一國之君,穿著白色衣服,手持琵琶。右(東)在側壇上,在他前面的是穿著綠色衣服的天王多文,他右手拿著一把傘,左手拿著一只銀老鼠;后來,他成了生長之王,全身青紫,手持寶劍。

大悲殿

大悲殿又稱中華佛殿,位于寺院中軸線第二入口,屬金代建筑。大悲殿是一座坐落在山頂的飛檐,東西寬三間,南北深三間它建在直壁橋臺上。北明門額上有一匾一橫書'普救群生'南面,額有匾,中有橫書'法海津宜'屋頂覆蓋著瓦片,屋脊中央放著一座帶葫蘆的房子、然后插入生命形狀的鐵片。屋頂前后坡各有兩個豎脊和兩個俄式脊,脊上放置豎獸、俄獸和走獸。廟里的墻壁用白色和方形磚覆蓋,布局宏偉而嶄新。有三尊緬甸玉佛佛像,1991年從國外運來,高1.6米,金碧輝煌。寺廟前有一棵銀杏樹,樹齡已逾千年它高約35米,身體厚實只有三個人可以互相擁抱。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位于寺廟中軸線的第三個入口,是金代的單檐山頂建筑它始建于金大定三年,重建于明嘉靖年間(1522-1566)1979年,它進行了大修。大雄寶殿的建筑形式是中國傳統建筑的屋頂類型,由四個斜屋頂組成、屋頂由一個脊組成,角和屋檐向上傾斜,屋頂略有彎曲屋頂的每個角落都掛著一個小金屬鐘,微風吹來叮當作響。大雄寶殿東西寬5間,南北深3間它建在一個磚砌的直墻橋臺上。寺廟前有一個方形平臺,平臺的前部和東西邊緣鋪有臺階石和青磚。中央有一個鼎,與中國佛殿前的鼎風格相同,是同年鑄造的。正面明亮,兩次之間有檐柱,均為四格門,兩檐為元門窗。

釋迦牟尼被供奉在大乘殿、藥師、彌勒佛有三尊大佛,鼻子下的胡須兩端卷曲向上他們是釋迦牟尼佛左藥師佛阿彌陀佛和葉佳、阿難兩尊尊像倚在兩側,圣像莊嚴肅穆。明代彩塑佛三是河南省最早的泥塑之一。大雄寶殿前臺階下矗立著一座高十余尺的七級寶塔,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上刻有佛、菩薩、有30尊羅漢造像,石雕工藝精湛,與洛陽龍門造像相似。正殿后墻的磚墻上,有歷代著名詩人吟誦的石刻29幅,用楷書書寫、行書、隸書、篆書等。其中,葉冰靜 草書《靈山酌水賦》獨樹一幟,為書法愛好者提供了寶貴的臨摹資料。 

藏經樓

藏經樓原名千佛堂,是收藏經書和經典的地方它位于寺廟南北中軸線的最南端,坐北朝南。藏經樓始建于明末,道光十一年被清理(1831)重建后,它是一座硬山兩層建筑。該建筑建在一個低矮的直墻橋臺上,橋臺的邊緣鋪有臺階石。五間東西寬,三間南北深。前坡出檐,上層由四根檐柱支撐。一樓的開放式房間有4扇格子門,兩個房間都有1扇方形窗戶。底層兩端之間有一個木制樓梯,可以上到二樓。第二層前檐有4根檐柱,開間和第二間安裝了4扇格子門,兩端之間安裝了一扇方形窗戶其他的墻是用磚砌成的。有五個脊和六個獸蓋著灰色的瓦片,主脊中心有一只獅子,兩端接吻,垂直的脊上掛著獸。屋頂有五根梁,前坡有屋檐,五棵橡樹建在表面上。

靈山塔林

在泉水南側的草本植物和柏樹中,靈山有20多座寶塔,是當今中國八大寶塔之一。塔林后面是靈山鳥柏,屬于靈山這棵柏樹的平面紋理與鳥的形象非常相似,這是極其罕見的。

萬人缸

靈山寺還有一個“萬人缸”罐子里的水可以 不要被成千上萬的人灌醉。缸里的水來自鳳凰泉,泉水源源不斷,永不枯竭。傳說“萬人缸”與宋代司馬光(從1019年到1086年)有關。他曾多次游覽靈山寺為了紀念他,人們制定了參觀靈山寺的計劃“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制造了一個“萬人缸”現存“萬人缸”它是何時建成的,無從考證。這個圓筒曾經破裂過,重建后已恢復原狀。

收藏文物 編輯本段

七級四面石塔

七級四面石塔位于萬山大橋北側,高約7米,由九個構件組成。第一件為塔基,第二件為四面形,每面各雕一龕,龕內建四羅漢。第三件為圓盤形,第四件為四面形,南北兩側各刻一龕,其中有一佛二菩薩像,另外兩側刻有佛塔銘文。第五塊鑿成四坡屋頂形,第六塊為方柱,兩側各雕一尊佛像,第七塊為圓盤形。第八座是一個方形柱,兩邊各有一個壁龕。第九塊是一個四面的塔頂,每面都刻有三角形。全塔有佛菩薩、羅漢像30尊。

古塔群

古塔位于靈山寺東南山坡上,現存十三陵17座、清代僧人的磚石墓葬。塔身主要由一根平面方柱和一根六角柱組成,通常有兩層或三層交錯的屋檐,塔頂用珍珠裝飾,高2米.5-3米不等。塔的中間有一塊刻有塔文的石碑,主要記錄了塔主人的生平和成就。

碑碣石刻

最早的紀念碑是明代宗六年的景泰(1455)的'重修報忠寺碑'到現在已經560年了。寺內飲酒碑刻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書法精湛,真實可信、草、隸、篆書有自己的魅力,歷來為歷史學家和文人墨客所喜歡。靈山寺現存碑刻57塊,其中明代碑刻8塊,明清碑刻11塊,清代碑刻18塊,民國碑刻5塊1988年后,(包括1988年)5塊。靈山酌水賦'碑8塊'靈山寺修容碑'一個內容有2塊,殘碑有2塊。

佛籍圣典

目前,靈山寺保存的佛教書籍有300多部,包括《大正新修大藏經》《大唐西域記》《妙法蓮華經》等。

開發保護 編輯本段

開發

2000年至今,宜陽縣委、縣政府決定舉行“益陽靈山文化廟會”將這個長期以燒香拜佛為主的傳統廟會轉化為文化、旅游盛會。除了傳統的佛教活動外,還將舉行各種文化和體育表演、經貿展覽和各種形式的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每年吸引兩名游客、30萬人,綜合經濟效益上千萬元。

2010年,靈山景區正式開工建設景區開發項目分為東西交通軸線以南的靈山寺景區和軸線以北的蓮花主題公園兩部分。靈山寺景區分為寺廟區、山林風景區、觀音廣場和商業服務區為四大功能區,共有包括觀音閣在內的25個重大建設項目、華嚴寶殿、千手觀音堂等寺廟擴建項目和古寺建筑修繕維護項目。

保護

1986年,人民與政治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靈山寺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6月,靈山廟會(宜陽縣)入選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13年,靈山寺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0年8月,寺廟沿中軸線面向嶗山門、天王殿、中佛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已經縫合、除草、彩繪、油漆、涂金等修繕。對千年銀杏樹、皂角樹、七層四面塔由圍欄保護,寺廟的地面重新鋪設,并修建了東西兩翼、居士林、鐘鼓樓,改造鳳凰泉、放流池塘制作假山整修塔林疏通地下水道,改善了靈山寺的狀況,使其煥然一新。

獲獎情況 編輯本段

1985年靈山寺成為宜陽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靈山寺是河南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6月靈山廟會(宜陽縣)入選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013年山神廟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鎮海樓    下一篇 雙林寺

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济市| 桐乡市| 阳曲县| 双流县| 卫辉市| 临沂市| 涟源市| 邢台县| 鹿泉市| 沾化县| 博野县| 北碚区| 开化县| 德惠市| 库尔勒市| 耿马| 安化县| 遂溪县| 彰化市| 双辽市| 县级市| 宜兴市| 开江县| 襄城县| 车险| 高州市| 连州市| 波密县| 和龙市| 泸州市| 岑溪市| 舟曲县| 敦煌市| 遵义市| 海丰县| 乌拉特后旗| 迁安市| 芜湖县| 巴楚县| 长治市| 南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