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寺
龍泉寺是漢代的一座佛教寺廟它位于北京市海淀區鳳凰嶺自然風景區,國家AAAA風景區因寺南龍泉池而得名。龍泉寺以金龍橋為中軸線,為坐北朝南的三進院落,西院為主院,設有山門大殿、正殿及東西配殿。山門寺寬三間,面積40平方米。正殿寬三間,面積77平方米,東院有一廳、有十多個房間,東邊100米處有一座上升塔。
龍泉寺始建于遼代初年(約公元951年)洛陽白馬寺原和尚石濟生被逐出白馬寺,來到鳳凰嶺建立龍泉寺,成為龍泉寺首任住持。遼金戰爭后,寺廟重建,其方向發生了變化后來,由于抗日戰爭等原因,這座寺廟逐漸變得沉寂。直到1995年,隨著鳳凰嶺景區的開放,當地政府和各路善信者開始對寺廟進行修繕并逐漸恢復原貌。
龍泉寺是海淀區成立以來第一座正式開放的大佛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法、一座擁有三寶的佛教寺廟,龍泉寺于1999年被海淀區文物局指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4月11日,龍泉寺作為佛教活動場所正式開放。
寺廟布局 編輯本段
龍泉寺坐落在鳳凰嶺獅子峰腳下,俯瞰京城。龍泉寺初建時為西朝東,清末常平府位于原寺東側,以金龍橋為中軸線,寺院改造為北朝南的三進院落。龍泉寺為四合布局,三個院落自西向東并列。西院是主院,有山門廳、正殿及東西配殿。山門寺寬三間,面積40平方米。大殿面闊三間,面積77平方米,殿內墻壁繪有壁畫。釋迦牟尼被供奉在大乘殿、藥師佛、阿彌陀佛和十八羅漢,南北大殿分別供奉佛法、關羽,供奉在高臺上“西方三圣”殿前古柏數株。東跨院有殿、有十多個房間,其中一個房間有三個房間寬,建在一個高臺上平臺內有一間暗室,距離寺廟外滿洲約100米處有一座石塔。
重要景點 編輯本段
神柏
神白種植于14世紀初,在龍泉寺前。木質堅硬,樹干扭曲,略帶紅色,葉片有鱗片,有少數球形果實柏樹的枝葉味道醇厚,因此被視為神樹。
關于扭曲的柏樹樹干還有另一個傳說:相傳在光緒六年(1880年)寺院住持惠崇將這兩棵挺拔的柏樹賣給了一家木材廠的老板。第二天,木材廠的老板派人來砍樹,卻發現兩棵柏樹在一夜之間扭曲了樹干,無法鋸成最初設計的木板。木材廠的老板認為他觸犯了神靈,因此重建了山門大廳并供奉了兩株柏樹。從此,龍泉寺前的兩棵樹都挺拔了、蒼勁的柏樹被稱為“神柏”
繼升塔
繼升塔建于清代(公元1644—1911年)位于龍泉寺東側,又名龍泉寺石塔。石結構,坐北朝南,全部用花崗巖建造,蓋有碗,塔高6.1米,塔基平面呈亞形,寬度為1.92米,塔座上方是一個菱形鐵環,上面雕刻著蓮花花瓣。它的上方是一座直徑為1.7米,它是一個帶有子形平面的鉆石環。金箍上有尖尖的十三天峰,寶塔上雕刻著水瓶座和升起的月亮它是龍泉寺第一代方丈的法塔,屬于密宗石塔。塔頂的形狀像太陽月亮和星星,這意味著太陽月亮和法輪經常轉動,表明其靈魂可以直接升天;中部為十三“相輪”底部為塔基。根據傳說,在長老繼位的第二天,數百只鳥在萬里空中祥云中歌唱,龍泉寺的僧侶們誦經祈禱了7749天;塔周圍的檀香味將持續三年。
金龍古橋
金龍橋是一座單孔古石橋,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雪泥鴻爪》記錄:寺廟看起來很古老,前面有一個古老的石橋圍欄,相當白雪皚皚'又聞,橋長26.5米,寬4米,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北京一座古老的單孔石橋。這座橋最初是由第一代龍泉寺經過三年的推廣和和尚 施舍。最初雕刻有裝飾物,由于歷史悠久和花崗巖本身的特性,很難再現風化的裝飾物。遼代建廟時,橋原本在廟外該寺在明末重建后,建在山門寺內,成為北京寺廟中最大最古老的石橋。這座橋是一座堅固的建筑盡管數百年來它一直遭受洪水襲擊,但今天它仍然承載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古銀杏樹
目前,龍泉寺內有兩棵銀杏樹,一棵為雌樹,一棵為雄樹,其中雌樹的周長已達5棵.存在近千年的1米,是龍泉寺千年歷史的見證。此外,這兩棵銀杏樹是龍泉寺整體建筑和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寺廟增添了獨特的景觀。
魏老爺靈塔
魏老爺靈塔”位于龍泉寺北山坡。該塔是一座全石雕刻的碗形石塔,高約6米。塔旁一方“修復石塔碑”講述了魏大師的故事。根據史料和民間傳說,魏大師是一個平民,他既不是和尚也不是道士,行醫治病當地人為了紀念他,把他的塑像供奉在大殿里,把他的遺體葬在塔里,并把他坐過的山稱為老爺山。農歷九月十七日,據說是韋大師出家的日子,人們都來這里祭拜,表達自己的淳樸、美好的祝愿,祈福賑災。在魏大師的塔前,一雙由魏大師用石頭雕刻的大鞋被放在舞臺上,以紀念魏大師 走四方,為人民行醫。
龍王堂
龍王堂的建筑和佛像建于清代。龍王殿供奉著龍王,有一塊牌匾,上面寫著“靈通宇宙”,兩邊的匾額是:佛教和道教的巍峨山腳的正午;善良和風震撼大地的春雷”除了曹髦國王雕像外,還有雷公和雷姆的雕像。龍王殿后面有一道陡峭的山壁,清泉流淌,旁邊有一叢叢翠竹。在北面的后廳里,有另一座名為“臥游閣”這棟樓和游泳池旁邊的一棟樓“聽泉小榭”這兩座建筑建在山上。
重要文物 編輯本段
龍泉寺北墻外的花崗巖石墻上有雕刻的石窟,是手工雕刻的。窟半圓形,寬2.8米,長5.2米,高1.8米,內壁略彎。在前面的石墻上,離地面0度.在85米處,有三個深度約為12厘米的浮雕石像,它們排列在一起,每個高度為0.6米,寬0.4米。石像都是雙腿彎曲坐著的,東邊的一個舉起雙手,另外兩個把手放在身前。
開發保護 編輯本段
開發
2006 年,學誠法師在inacom開設了博客,中國新聞社以《和尚博客,虛擬道場》為題進行了報道同時還推出了以博文和留言為主要內容的《和尚·博客》系列圖書。
2008年8月,龍泉寺開通官網“龍泉之聲傳統文化網”,并使用漢語、英語、日語、朝鮮語的四種語言旨在傳承以佛教為核心儒教和道教為輔助的中國文化的人文價值和和諧思想,這不僅是佛教和道教的需要中國的對外交流和佛教的發展,也有利于促進文化交流。
2009年,賢信法師進入龍泉寺,他設計了幾個數字程序,以方便僧人學習佛教、志愿者住宿,而且還參加了許多種技術發展會議,如CDN,世界 中國最大的IT社區舉行了移動開發大會。
2011年,學誠法師開始掌握多種語言(中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韓文、西班牙文、泰文等9個語種)微博,為大家提供聯系方式、了解佛教的便利。
2012年初春,《和尚·微博——北京龍泉寺的365天(2011)》正式出版。
保護
1995年,隨著鳳凰嶺景區的開放,當地政府和各路善信者開始對寺廟進行修繕,逐漸恢復原貌。
2004年10月,鳳凰嶺龍泉寺被北京市宗教事務局批準為宗教活動場所,極大地滿足了信教群眾進行宗教活動的需求。
2005年4月11日,龍泉寺作為佛教活動場所正式開放。
2014年,海淀區文保中心正式承擔海淀區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程相關工作海淀區龍泉寺修繕工程是該單位目前進行的最大規模古建筑修繕工程,投資560多萬元,9個月后將高質量完工、所有施工工作均高效完成,工程效果良好。自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以來,龍泉寺已成功舉辦了多次內容豐富的活動、在各種形式的法會中,在法會期間,我們還應該組織和引導信徒學習佛教,深入研究儒家經典,并從中學習、修行、做事的綜合訓練會被聽到、思、修,戒、定、智慧佛教與世俗法個人與團隊利己與利他有機結合,使游客在游覽過程中感受佛教文化的魅力,有效地增強了人民 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