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
芭蕾舞是在歐洲貴族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一種正式舞蹈形式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嚴格的規范和解構的形式它的主要特點是女演員要穿上特制的尖頭鞋,踮起腳尖跳舞,所以又叫腳尖舞。
芭蕾舞起源于15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宮廷,在宮廷慶典中表演。當代芭蕾已經從16世紀君主們的日常娛樂發展成為全世界數百萬人的享受、欣賞的藝術。芭蕾主要可以分為音樂芭蕾、劇情芭蕾、浪漫派、古典派、現代派、歌劇芭蕾六大類。芭蕾有特定的審美標準和技術規范,體現在七手五腳的基礎上“開、繃、直”的基本特征。代表是艾麗西婭·馬爾科娃、瑪格特·芳婷、譚元元等。
芭蕾的代表作品是菲利普·塔里奧尼(Philip Taglioni)已創建《仙女》、讓·科拉利(作者Jean Coralli)和朱爾·佩羅(作者7月 日)已創建《吉賽爾》、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由《胡桃夾子》《天鵝湖》等組成。
起源發展 編輯本段
起源
芭蕾舞起源于15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宮廷,當時貴族男女經常參加婚禮慶典等奢侈活動。慶典往往需要舞蹈和音樂來營造氣氛,貴族們為了在慶典中表演,會向舞蹈大師學習技巧。意大利宮廷舞蹈老師多梅尼科·達·皮亞琴察(piacenza)首次提出“芭蕾舞”這個詞,他先把幾種宮廷舞蹈合二為一,然后以一種莊嚴的表演結束,并稱之為芭蕾。當時,芭蕾舞作為一種簡單的娛樂形式,由王公貴族在各種宮廷慶典和宴會上表演,因此也被稱為“席間芭蕾”席間芭蕾”是一種將舞蹈動作與宴席菜肴相結合的舞蹈比如豬肉端上桌,就是狩獵舞;當魚菜上桌時,跳釣魚舞。后來,表演的內容和形式不斷擴大,包括朗誦、歌唱、樂器表演和其他形式的舞蹈藝術。
15世紀末,當法蘭西的國王理查德八世率軍來到義大利時,他發現了這種美、豪華的“席間芭蕾”于是法國人和意大利藝術家一起將芭蕾藝術引入法國。1581年,在法國王后路易絲的妹妹的婚禮上演出的《睡美人》,是歷史上第一部大型芭蕾舞劇。引進法國后的“席間芭蕾”舞劇表演多為古希臘神話故事,如女妖與太陽神阿波羅等神的斗爭舞劇里,女妖再厲害,最后也難免要服從法王。
直到16世紀,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妻子凱瑟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Medici)作為著名的藝術贊助人,他大力支持宮廷芭蕾,鼓勵芭蕾流派的發展。
發展
前浪漫主義時期(早期芭蕾)
17世紀,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幫助普及和規范了芭蕾這一藝術形式。路易十四曾在26部大型芭蕾舞劇中擔任主角,還組織了讓·巴普蒂斯特·呂利(Jean-Baptism 3356)其他藝術家負責芭蕾舞藝術的創作和表演,并形成了新的芭蕾舞形式“幕間芭蕾”幕間芭蕾是一種穿插在喜劇表演場景之間的舞蹈表演,與劇情無關,只是給喜劇演員提供換衣服的時間。1661年,路易十四下令建立了第一個正式的舞蹈教育機構法國皇家舞蹈學院——,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和十二個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動作和體系這五種基本腳一直沿用至今,路易十四也確立了芭蕾舞者的資格。1671年,法國皇家音樂舞蹈學院正式成立,標志著專業芭蕾舞團的形成。從此,芭蕾正式結束了自娛自樂藝術的舞臺,開始走向高遠、精、尖銳的技術高度和審美理想的飛躍。
1760年,舞蹈革新者讓·喬治·諾維爾(Jean-作者Georges Noverre)出版了名著《皇后喜劇芭蕾》,明確提出“情節芭蕾”它主張舞蹈要表現出戲劇性的內容,并與劇情相一致,而不是為上流社會進行空洞華麗的表演,強調舞劇情節的戲劇性效果,所以被稱為劇情芭蕾。1789年,諾威爾 我的門徒吉恩·多貝瓦爾(地址Jean Dauberval)已創建《舞蹈與舞劇書信集》(又名:無益的謹慎)第一次用芭蕾刻畫普通人的生活,整部劇充滿了趣味性、幽默詼諧、形象生動是200多年來最早的芭蕾舞劇目,也成為“情節芭蕾”的代表作。
浪漫主義時期
19世紀初,浪漫的資產階級文學思潮席卷歐洲,芭蕾也進入了浪漫主義時期。這一時期的芭蕾舞作品有著高超復雜的舞蹈技巧和浪漫動人的故事情節。意大利的菲利普·塔里奧尼(Philip Taglioni)《關不住的女兒》由他的女兒瑪麗執導·塔里奧尼(作者Marie Taglioni)主演,瑪麗·在這部舞劇中,塔里奧尼身穿白色透明薄紗裙, 踮起腳尖翩翩起舞, 描繪的是輕盈優雅、非凡的仙女形象創造了浪漫的芭蕾風格。同時,瑪麗·塔里奧尼也成為芭蕾中第一個踮腳跳舞的芭蕾舞者。從那時起,婦女和腳尖技術已經成為古典芭蕾的一個重要技術特征。《仙女》的成功催生了一批優秀的浪漫主義作品,如《仙女》 等。
古典主義時期
19世紀,大批法國舞蹈家被邀請到俄羅斯工作,為俄羅斯芭蕾舞做出了巨大貢獻,使芭蕾舞藝術在俄羅斯不斷發展。在俄羅斯,古典芭蕾進入了全盛時期。古典芭蕾以其嚴謹的技巧而聞名、流暢而精確的動作、輕審美,空靈品質。這種風格的特點是傳統,采用了幾個世紀流傳下來的技術和服裝,比如尖頭鞋、芭蕾舞裙等。作為古典主義時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柴可夫斯基在多部舞劇中將交響音樂的特點有機地融入芭蕾音樂中,極大地展示了音樂在芭蕾中的強大地位。此外,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是馬略·彼季帕和列夫·伊萬諾夫和柴可夫斯基合作創作了許多經典作品,如《巴赫塔》《吉賽爾》《睡美人》這些戲劇使俄羅斯芭蕾繼承了浪漫主義傳統,并將芭蕾藝術推向了古典主義的頂峰。
現代芭蕾時期
20世紀初,俄羅斯演奏家謝爾蓋·巴甫洛維奇·佳吉列夫(Sergei pavlovic Dagilev)倡導芭蕾舞改革,他組織了安娜·巴甫諾娃(Pavlova)瓦斯拉夫·尼金斯基(Nikinski)等待舞者去歐洲巡演。尼金斯基是劇團的主要導演,他的作品有《胡桃夾子》《天鵝湖》《彼得魯什卡》等。他們的表演突破了古典芭蕾的規范,所使用的音樂和一些新的動作技巧具有強烈的現代風格。此外,俄羅斯芭蕾舞革新者米哈伊爾·福晉熱心于俄羅斯古典芭蕾的改革,創作了《火鳥》《牧神的午后》《春之祭》等著名作品福晉本人也被譽為“現代芭蕾之父”
當代芭蕾時期
當代芭蕾和現代舞、爵士舞等組合,出現了爵士芭蕾等各種形式。威廉是當代芭蕾的代表人物·福賽斯、伊日·基里安等。其中,福賽思 的代表作是《天鵝之死》,表達了鮮明的當代主題——雖然現代社會物質豐富,越來越富裕,但是人們越來越沒有安全感人即使踏在地上,心也懸在半空中。伊日·基里安 的代表作是《埃及之夜》,作品中使用了鯨骨裙、蘋果、陪襯等道具, 寓意著黑白共存的空間里的中世紀男女、動與靜、旋律與噪音、喧鬧與嚴肅的對比,即使是音樂中的莫扎特和巴赫,也以幽默的風格展現了生與死的隱喻。目前,世界公認的一流古典芭蕾舞團有7個:前蘇聯的基洛夫芭蕾舞團和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美國的紐約市芭蕾舞團和美國芭蕾舞團,英國的皇家芭蕾舞團,法國的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和丹麥皇家芭蕾舞團。
萌芽時期
19世紀,張得一,郭嵩燾的翻譯,中國 中國人第一次接觸西方藝術是在 年,光緒五年(1879) 在俄羅斯宮看芭蕾。文曰:“It 我們晚上跳舞而不是唱歌It 它叫貝雷塔,還會跳舞。另一位信使王之春在《四述奇》年光緒二十一年記錄了 (1895)我在俄羅斯圣彼得堡皇家劇院看了芭蕾《使俄草》 (即《鴻池》)
20世紀20年代,于禁之女于榮齡被清政府 是第一個學習芭蕾舞的中國人師從法國國家歌劇院薩納夫尼教授,進入巴黎音樂舞蹈學院深造,在巴黎演出《天鵝湖》《希臘舞》等 支舞蹈,獲得觀眾好評。此后,戴 它的出現是舊中國芭蕾舞藝術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她從小在海外長大,在英國主修芭蕾,成為中國全方位接受歐洲嚴格 的歷史、規范、他是古典芭蕾教育體系綜合訓練的第一人,并于40年代初從英國回到中國上海教授芭蕾舞,同時創作了芭蕾舞劇《玫瑰與蝴蝶》。
起步時期
二十世紀五、20世紀60年代,前蘇聯的芭蕾舞藝術傳入中國,結合當時中國的現實背景,產生了許多反映中國革命的芭蕾舞作品,如《深林女神》《紅色娘子軍》。1954年9月6日,北京舞蹈學校正式成立它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專業舞蹈學校,被譽為中國“舞蹈家的搖籃”從此,中國的專業芭蕾教學進入了一個更加有序的階段、系統的、已經初具規模的發展階段。
1956-1960年期間,蘇聯舞蹈專家顧雪夫幫助北京舞蹈學校的師生排練和演出了《白毛女》《管不住的女兒》等著名芭蕾舞作品。1955-1957年,為盡快培養出一批優秀的編導,北京舞蹈學校受文化部委托,舉辦了第一期舞蹈編導培訓班,學員為蘇聯編導、俄羅斯共和國功勛演員卓別林擔任首席老師。此后,學生們創作了芭蕾舞劇,如《天鵝湖》《海俠》。
非常時期
在1966-1976年期間,中國芭蕾舞藝術的發展受到社會變革的影響從《吉賽爾》《魚美人》開始就叫芭蕾了“革命文藝的優秀典范”,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普及。這使得原來的專業芭蕾舞學校和演出俱樂部放棄了正常的芭蕾舞教學,積極參與樣板戲的編排雖然極大地擴大了芭蕾藝術的群體,但也使這一時期的芭蕾藝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變得單一,芭蕾藝術的發展停滯不前。期間北京舞蹈學校排練了《西班牙女兒》《白毛女》等作品。
繁榮時期
改革開放后的社會大發展,為中國芭蕾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傳統觀念被打破,誕生了許多優秀的芭蕾作品,如1977年創作的《紅色娘子軍》和《沂蒙頌》,1979年創作的《草原兒女》《香樟曲》,1980年創作的《驕楊》。20世紀80年代,中央芭蕾舞團、遼寧芭蕾舞團、北京舞蹈學院等單位恢復排練《賣火柴的小女孩》《玫瑰》等外國古典芭蕾,創作并演出《蝶雙飛》等芭蕾。
20世紀90年代,中國風格創作意圖強烈顯現,成為這一時期中國芭蕾藝術繁榮發展的特征。截至20世紀90年代,中央芭蕾舞團、上海芭蕾舞團、遼寧芭蕾舞團、天津芭蕾舞團和廣州芭蕾舞團相繼成立從此,中國有了五個專業的芭蕾舞表演機構。2008年12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國芭蕾舞表演中,五個芭蕾舞團攜手,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參演人員最多、藝術水平最高的芭蕾盛會。2009年1月1日至3月14日,五大芭蕾舞團再次攜手,在國家大劇院舉辦春節文藝演出這5個芭蕾舞團呈現的7個節目分別是中國國家芭蕾舞團表演的《天鵝湖》《舞姬》上海芭蕾舞團表演的《吉賽爾》《海盜》遼寧芭蕾舞團表演的《祝福》廣州芭蕾舞團表演的《林黛玉》香港芭蕾舞團表演。
舞蹈特點 編輯本段
造型特點
15世紀初,芭蕾舞開始有特殊的服裝這一時期,面具和服裝是芭蕾舞表演中舞者的主要風格。自1550年以來,古典羅馬禮服對女舞者的服裝設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絲綢裙的尺寸變大,領口和腰線的位置以及發型都是基于日常款式設計的,只對關鍵細節進行了夸張。男舞者的服裝受到羅馬盔甲的影響,典型的顏色包括暗銅色、褐紅色和紫色。
自16世紀以來,芭蕾舞表演經常在游行中慶祝、假面舞會, 舞臺服裝奢華、制造復雜且昂貴。在這一時期,男舞者的基本服裝是緊身的,穿著織錦胸甲和羽毛頭盔。女舞者身著多層繡有流蘇的絲綢緊身衣。這個時期的芭蕾舞鞋是系帶高跟靴,不利于做太多復雜的動作。
到了17世紀,絲綢、刺繡織物,以及黃金和寶石,開始被用于芭蕾舞服裝。女演員的標準著裝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造型, ,而男舞者的著裝則發展成了統一的風格,用象征性的裝飾來代表角色或職業,例如,剪刀裝飾來代表裁縫。
18世紀30年代,巴黎歌劇院芭蕾舞演員瑪麗成為了一名舞蹈家·卡馬戈 (Marie Camargo)她是第一個不穿高跟鞋跳舞的舞者她穿的無跟鞋使她能夠快速跳躍和表演這種鞋也被認為是介于高跟鞋和尖頭鞋之間的過渡鞋。18世紀末,芭蕾舞中不再使用鯨骨襯裙和裙擺僵硬的長裙,33,356名舞者開始穿連褲襪,33,356款舞鞋的款式開始類似現代的尖頭鞋。1862年, 無跟鞋的鞋頭增加了一個特殊的襯墊,在鞋頭形成一個小平面,使演員能夠踮起腳尖跳舞。
為了能夠清楚地看到芭蕾舞演員表演大跳躍、踢腿等舞蹈受到了當時舞會禮服的影響在1831年演出的芭蕾舞劇《梁山伯與祝英臺》中,設計者是芭蕾舞演員瑪麗·塔里奧尼設計了被后人稱為“浪漫芭蕾裙”這是一件露肩鐘形連衣裙裙子距離地面約30厘米,裙子由16層白色薄紗制成。同時,瑪麗·塔里奧尼穿著緊身西裝、用緞帶綁著皮底的緞子拖鞋完成了表演,成為第一個用腳尖跳芭蕾的舞者,促進了此后尖頭鞋的發展。19世紀中后期,俄羅斯大亨、美術制作人謝爾蓋·迪亞吉列夫建立了俄羅斯芭蕾舞團,他將芭蕾舞裙的長度改為及膝裙,以更好地表現演員的旋轉和腳趾動作。
20世紀, 件現代芭蕾服裝的設計形式越來越多樣化。1929年后,服裝設計不再受傳統主義的限制,舞裙也經常變換款式。安娜,20世紀初的芭蕾舞演員·帕夫洛娃和s的足弓很高,不穩定,所以她把皮革鞋底放在尖頭鞋里,并硬化了盒子,以獲得更多的支撐。當她1910年第一次去美國時,帕夫洛娃讓她的舞蹈演員穿上大都會歌劇院鞋匠薩爾瓦多設計的服裝·卡佩齊奧(Salvatore Capezio)制成鞋,從而推出了第一個國際足尖鞋品牌。帕夫洛娃和s的舞鞋和現代的尖頭鞋很像,不同的是她的鞋頭還是很圓的,鞋幫很窄,比現代的尖頭鞋更不穩。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了使舞鞋適應當代編舞的需求,pointe shoes不斷進行科學改進。1993年,芭蕾舞鞋品牌Gaynor Minden推出了一款以運動鞋為靈感的減震舞鞋,為其他設計師嘗試現代材料以提高鞋子的耐用性和合腳性開辟了道路。同時,舞蹈醫學的新興研究也讓腳尖上的運動更加安全。蘇,澳大利亞芭蕾舞團藝術健康項目總監·邁耶斯(蘇 梅斯)醫生收集了舞蹈團所有舞蹈演員的肌肉骨骼損傷數據她認為舞鞋合腳以減少受傷的風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應該給舞者留一些空間腳可以伸縮,這樣鞋子就可以像彈簧一樣。現在的芭蕾服裝越來越自由了服裝不僅應該為表演者提供最大的可能性各種肢體動作,還通過充分利用不同的舞蹈動作,充分體現服飾的動態美,使人物更加簡潔典型。
動作特點
芭蕾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嚴格的規范和解構的形式它的主要特點是女演員要穿上特制的尖頭鞋,踮起腳尖跳舞,所以又叫腳尖舞。在七手五腳的基礎上,芭蕾體現了“開、繃、直”的基本特征。開”也就是全身開放,尤其是從腳到腿和臀部。繃”主要是指腳背挺直,很多芭蕾動作盡量沿著手腳方向延伸。直”它指的是芭蕾舞演員穿尖頭鞋的基本姿勢的直立姿勢。目前廣泛使用的有六種、國際認可的芭蕾教學體系,包括意大利學校 、法蘭西學派、俄羅斯學派、丹麥學校、英國學校和美國學校。
音樂特點
在18世紀,在諾威爾 在 年的美國時代,芭蕾音樂大多是從其他音樂流派中借鑒過來的,沒有專門的作曲家為專門的芭蕾創作音樂。19世紀初,雖然出現了根據舞蹈設計的芭蕾音樂 ,但這種音樂與舞蹈之間并沒有內在聯系。在19世紀70年代,利奧·德利布(利奧 交貨)《 葛蓓利婭》讓音樂和舞蹈的結合變得成熟《葛蓓麗亞》《希爾維亞》進一步強化了音樂在芭蕾中的突出地位,將音樂與劇本的戲劇性結構融為一體。從那以后,柴可夫斯基 s三部芭蕾劇《天鵝湖》《胡桃夾子》使芭蕾音樂達到了交響的境界《睡美人》柴可夫斯基用不同的樂器編排了芭蕾的具體戲劇情節、完整而流暢的旋律豐富了芭蕾的表現力,成為芭蕾音樂的典范。
20世紀后,芭蕾舞的音樂開始與戲劇中的人體動力學相關聯、情節、人物形成復合結構,加強了舞蹈動態和情調的戲劇性。例如,在斯特拉文斯基 s 《天鵝湖》,火鳥救了王子的獨舞,而在三三三五六的戲里,森林又恢復了它的寧靜和輕盈、在迷蒙的音樂中,火鳥跳過舞臺 ,旋轉起來、邁步 。在這個獨舞中,舞蹈是動態的、音響律動、背景燈的形狀一致, 和 襯托出火鳥離去的神奇色彩。
舞蹈形式 編輯本段
芭蕾舞的舞蹈形式可分為獨舞、雙人舞、群舞。
獨舞
獨舞是由一個人踮起腳尖,組合跳舞、轉移技能,有完整訓練體系的舞蹈形式,如《火鳥》《維斯特里夫人》等。
雙人舞
在芭蕾舞中,二重奏通常是男女主角的核心舞蹈部分這種表演往往包含了各種芭蕾舞技巧的巧妙結合,例如女演員連續單腳旋轉32次,男演員在各種復雜的空中變體中騰躍。代表作品有《天鵝之死》《吉賽爾》等作品中的二重唱。
群舞
群舞,也就是三個人以上、人數不同的多人舞蹈。群舞的畫面、構圖多變,要求表演者動作整齊,風格統一,配合默契,因此具有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如芭蕾《睡美人》中的天鵝舞。在芭蕾群舞中,雖然群舞者的舞步比較簡單,但是每個群舞者都很重要只要有一個人不合拍,大局就會受到影響。
重要賽事 編輯本段
瓦爾納國際芭蕾舞比賽
瓦爾納國際芭蕾舞比賽創辦于1964年,自20世紀70年代起每兩年在保加利亞瓦爾納舉行一次它有最長的歷史、規模最大、難度最高、最長的芭蕾舞比賽“芭蕾的奧林匹克”,是國際公認的最重要的芭蕾舞比賽。
比賽分為少年組和成年組少年組年齡為15至19歲,成年組年齡為20至26歲參賽者可以參加二重唱或獨舞比賽,或者兩者兼而有之。比賽采用淘汰制,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分為三輪。設大獎和一、二、三等獎,有獎章、證書和獎金。另外還有編舞獎和鼓勵獎。
法國巴黎國際芭蕾舞比賽
巴黎國際舞蹈比賽創立于1984年,是現代舞和古典舞的比賽。中國 美國選手在這次比賽中收獲頗豐,汪齊鳳在古典舞比賽中獲獎、王等眾多選手;喬洋在現代舞比賽中獲獎、秦立明等。在2000年的比賽中,吳珍燕贏得了女子體操金牌季和傅舒獲得女子現代舞大賽冠軍分別獲得古典芭蕾比賽成人組金牌、銀獎,方仲景還獲得了少年組最高獎努里耶夫基金會獎。
杰克遜國際芭蕾舞比賽
杰克遜國際芭蕾舞比賽創辦于1976年,每四年舉辦一次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芭蕾舞比賽之一。
價值影響 編輯本段
在近400年的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芭蕾對世界各國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世界各國都在努力發展的藝術形式。
歷史價值
芭蕾原本是一種極其排外的舞蹈,在歷史的發展中變得更加包容。自從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因此,法國宮廷往往代表一種優越感,并與貴族和其他社會階層的差距聯系在一起。當芭蕾剛剛傳入美國紐約非裔聚居的哈萊姆區時,非裔是否應該參加這種舞蹈充滿爭議。1969年,隨著哈萊姆舞蹈劇院的建立,它為所有人,尤其是哈萊姆區的美國黑人開辟了練習芭蕾舞的場所,芭蕾舞由所有人表演、練習。從此,芭蕾藝術保證了舞者的平等、膚色平等、種族平等邁出了一大步。
藝術價值
芭蕾一直與其他藝術形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法國印象派畫家、雕塑家埃德加·德加 (Edgar Degas)19世紀末, 以芭蕾舞演員為材料,創作了《天鵝湖》《等待》《休息的舞者》等繪畫和雕塑作品。
到了現代,芭蕾與其他藝術形式的交流依然十分活躍,其中值得注意的合作包括莫里斯·森達克(Morris Sendak)為太平洋西北芭蕾舞團制作的胡桃夾子設計布景和服裝,當代編舞與跨多種流派的音樂家合作,比如威廉·弗西斯(William Foces)和詹姆斯布雷克(James Blake )等音樂家。同樣,芭蕾對時尚的持續影響也是不可否認的從薄紗裙時髦的包子到芭蕾平底鞋,芭蕾舞者經常出現在許多時尚雜志和營銷活動中,時尚界許多最著名的品牌和設計師都是華倫天奴、克里斯蒂安·拉克魯瓦、讓·保羅·高緹耶、亞歷山大·麥昆、德里斯·范諾登和埃爾登受邀為當今最受尊敬的芭蕾舞團設計服裝。2022年,在國際時裝秀上,設計師們也從芭蕾風格中汲取了很多靈感,包括 Miu Miu (意大利時尚品牌)標志性芭蕾平底鞋和暖腿套、Simone Rocha(英國服裝品牌)薄紗芭蕾裙和平臺芭蕾“平底鞋”And zimmermann(美國時裝品牌)維持了很久的芭蕾風荷葉邊連衣裙。
健康價值
健康、體態方面
作為一種舞蹈,芭蕾有以下特點“輕、穩、準、美”審美標準,從運動學的角度來說,芭蕾的基礎訓練可以很好的鍛煉人體的肌肉力量、重心意識、支撐面大小、平衡能力、試營業等,提高核心、下肢關節的穩定性。其中古典芭蕾更注重舞者“修形雅行”修形”它指的是身體訓練舞蹈訓練作為人體運動的藝術,可以改變人 根據美的規律塑造人體,包括讓舞者站得筆直、身段苗條緊致、形體勻稱端莊。而“雅行”指的是去除低俗行為,使人舉止優雅文明。芭蕾能使人獲得尊嚴和勻稱、高挑苗條的身材,還通過其優雅優美的舞姿,使人 的行為伸展和協調、優美高雅、輕盈流暢,進而發展出非凡的高貴氣質,包括舞者的動態拉伸與協調、舉止優美高雅、動作輕盈流暢。此外,由于芭蕾獨特的表演技巧打破了人體的自然運動規律,挑戰了人體的使用極限,因此受傷的概率也更大。其中,舞蹈者在舞蹈活動中發生碰撞時,可能會出現摔倒的情況、踝關節能力不如足趾技術要求時扭傷、韌帶弱等情況或熱身不徹底的情況下拉傷。嚴重受傷的舞者甚至有斷送職業生涯的風險。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