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兒莊古城
臺兒莊古城位于中國山東省棗莊市,面積2平方公里,古運河路3公里,水街水巷15公里它有十個主題塊,被稱為'運河文化的活化石'中國民間建筑博物館'
臺兒莊古城形成于漢代,發展于元代,興盛于明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臺兒莊古城的建筑是徽派的集合、晉派、水鄉、閩南、嶺南、魯南、 歐式、宗教建筑等八種風格。臺兒莊古城主要有水街、復興樓、臺兒莊郵政博物館、扶風堂、翠屏學館、天后宮、中國運河稅收歷史博物館、三棵堂金瓶梅文化展覽館、關帝廟等景點。主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大運河鼓、柳琴戲、皮影戲等。另外,著名的臺兒莊古城就發生了“臺兒莊大戰”預留53 個名額“二戰”廢墟是穿越世界的地方“二戰”炮火洗禮后遺跡最多的城市。
2012年11月,臺兒莊古城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2013年,臺兒莊古城被CNN報道(CNN)評為“中國最美的水鄉之一”2014年6月22日,京杭大運河中臺兒莊段(月河)成為中國大運河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古運河線路之一。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文化背景
臺兒莊起于周朝。從戰國到秦朝,臺兒莊北屬蘭陵郡,西南屬富陽郡。從漢代到西晉,北部屬于蘭陵郡、邊縣,西南仍屬富陽縣。東晉時,全境屬邊縣。隋時改屬蘭陵縣。唐代至北宋,屬邊縣。金代至元代屬蘭陵郡,東南部分地區屬邳州。明清時,屬嶧縣。
明朝萬歷年間,京杭運河的改道使其社會經濟迅速崛起。明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4年)基于京杭運河臺兒莊段的防守、為了維護和管理的需要,時任河道總督的曹石在運河臺兒莊段沿岸租了一個郵局、設兵巡、增河官、隨著辦事處的設立,臺兒莊開始成為區域性中心城市。明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臺兒莊開始設立巡檢司。明萬歷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后,伽河(京杭大運河棗莊段)徹底取代黃河水道,成為國家的經濟命脈和黃金水道。清雍正元年,臺兒莊設立參謀署、縣丞署等。
1939年3月24日,臺兒莊發生了一場重要戰役——臺兒莊戰役,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臺兒莊古城在戰斗中變成了一片廢墟。戰后,雖然國民政府在《中央日報》頭版宣布要重建臺兒莊古城,但由于種種原因,最終都成了泡影。為了謀生,居民們自發地在故居和老院殘存的墻基基礎上重建家園。2008年,臺兒莊古城恢復重建。2013年全面竣工,2016年向全市開放。
發展歷程
北宋時期,狄青、蘇軾等人先后主持徐州大開發(古稱彭城)郭利鐵礦,臺兒莊附近的澧水河開始承擔起鐵礦石運輸的功能,從此被稱為何鵬,俗稱鐵河、新河、中央溝,明朝萬歷年間京杭運河從黃河改道經過臺兒莊時,借何鵬河過水。到了元代,建了一個土墩,城內建了黃三廟、宣帝廟和其他建筑,逐漸形成了一個集鎮,被稱為“臺家莊集”明朝末年,太家莊有2000戶人家,開始存在“臺兒莊”一種觀點載于崇禎十二年(1639年)揚州路位于臺兒莊東南林晃村的運河防御紀念碑。
清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兗州東路副使姜明玉提議修建臺兒莊土城,次年建成。土城建在南部運河附近,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1.25千米。清中葉,西城墻東移1公里,在西城門口增加了一座平臺城,在西護城河上修建了西客峰橋。至此,臺兒莊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1.25千米。
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由當地的威廉常友勛光發起,從全國各地籌集資金,重新修建臺兒莊長城。城墻底部是土制平臺,墻高4米,有垛口。自下而上向內傾斜,磚墻內砌土坯,寬近3米,可以用來拉墻上的車。城門有六座:東門寫著,西門寫著臺城老志,北門寫著中正,小北門寫著承恩,南門寫著紀,小南門寫著。東、西、南、北門4有兩層門樓,高約7米,上面有瞭望塔,下面有通道,推車可行。護城河南起迎祥門,繞過城墻,止于西門客豐橋進入運河。當時的護城河距離城墻9米,寬10米,深2米,周長53356.7公里,枯水期水深1米。
自然地理 編輯本段
位置
臺兒莊古城位于中國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運河街中段的臺莊城舊址是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與魯蘇豫皖四省的交界處。臺兒莊古城位于京杭大運河中心,明清古運河以南。臺兒莊古城占地2平方公里,古運河路3公里,水街水巷15公里。
氣候
臺兒莊古城屬于臺兒莊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受海洋調節和影響較大。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熱量充足,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年最低平均氣溫8.2攝氏度,最高年平均氣溫19.5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794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182.3小時。全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平均風速2級.3米。春季通常從3月24日到5月19日持續2個月左右,特點是氣溫上升快、降水少、多風、蒸發強;夏季持續4個月左右,從5月20日到9月18日,天氣濕熱,高溫多雨;秋季持續2個月左右,9月19日至11月10日,降水和氣溫降低,天氣涼爽晴朗,偶有高溫或連陰雨;冬季大約持續五個月,從11月11日到3月23日,天氣寒冷干燥,西北風頻繁,雨雪稀少。
水文
臺兒莊古城水資源豐富,古城內有15公里縱橫交錯的水上街巷。臺兒莊古城總水域面積為0.07平方公里,水系總長11公里,有10多條河流和10多條唐王。古城內不僅有一條3公里的古運河路,而且里面的微山湖水質也達到了三類標準,在昭陽湖以北、獨山湖、南陽湖首尾相連,合稱“南四湖”
景區布局 編輯本段
臺兒莊古城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包括11個功能區、8個主要景點、29個景點。古城內有3公里古水道和15公里水上街巷,10個主題街區,40個文化展廳,218個精品院落,1088座單體建筑。水街貫穿古城;福星樓占據景區北面的中心位置,泰山行宮與福星樓一水之隔;胡加大院位于景區的中心,靠近古運河;景區西北,古運河景區附近自西向東依次有臺兒莊郵政博物館、扶風堂、翠屏學館、天后宮、中國運河稅收歷史博物館、三恪堂;金瓶梅文化展覽館、關帝廟位于景區的東南部。
建筑特征 編輯本段
臺兒莊古城,南北和諧而建、匯聚中外典型代表,匯聚徽派、晉派、水鄉、閩南、嶺南、魯南、 歐式、宗教建筑等八種風格的民居、商店和大學,還有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道教、佛教等世界五大宗教建筑和關帝廟、媽祖廟等主要民間信仰的寺廟。
明清時期,徽商把徽派建筑帶到了臺兒莊。隨后江浙商人定居,許多濱水建筑體現了江南水鄉的建筑特色。八閩的商人也來這里做生意,所以也把閩南的建筑文化帶到了這里。與當地的閩南建筑不同,臺兒莊古城閩南建筑的屋頂曲率在整個建筑的結構形式上相對平緩,這也是外來建筑與臺兒莊地域特色建筑交融的結果。
臺兒莊古城內及周邊有很多歐式建筑,或為宗教場所,或為商業場所,如古城內的天主教堂、李宗仁史料館(老臺兒莊火車站)等。同時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道教、佛教和民間信仰在這里傳播,形成了很多宗教建筑,比如關帝廟、媽祖廟、基督教堂、清真寺、泰山娘娘廟等。
主要景點 編輯本段
古城水街
臺兒莊古城的水街被當地人稱為“廣源河”臺兒莊特殊的氣候使得這里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由于地勢較低,歷史上這里曾是洪水走廊,老百姓在這里搭建平臺居住取土時挖了18個大小不一的水王,7公里的溝渠,成了一條水街。這些明溝暗渠把18個水王串在一起,與京杭大運河相連,形成縱橫交錯的水網。水街旁,有許多私人碼頭,成為古城一道獨特的風景。重建后,臺兒莊恢復了古城的水街水巷,恢復了古城的水系因為功能不同,水街上的劃艇坐了六七個人或者十幾個人。形成了城水相依、碧水靈動、以河帶路、乘船游覽東方水鄉風情。
復興樓
復興大廈位于臺兒莊古城北部中心,是古城最高的標志性建筑。它的重建,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古城的復興,所以得名“復興樓”復興大廈規劃總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共七層,總高度45米,建筑高度38米。七”它是中華民族的幸運象征“38”代表1938年臺兒莊大捷,“45”代表著中國的勝利這是1945年的抗日戰爭。2010年5月4日,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先生應邀為復興大廈重建奠基。2013年5月20日,孫中山 孫夫人的孫女孫穗芳將復興大廈前的孫中山雕像贈送給古城。南部的這片開闊水域形似蝎子,因此得名“蝎子汪”蝎子王以南的復興廣場,是古城內各種演出和活動的重要平臺。
泰山行宮
泰山宮位于臺兒莊古城北部的中心地帶,俗稱太 二莊宮“泰山廟”明正德十三年(1518)建于泰山宮,1938年毀于臺兒莊大戰,2011年恢復重建,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826平方米、財神殿、觀音殿以及鐘樓、鼓樓所組成。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國君袁,左右供奉的是視覺女神、送子娘娘。
臺兒莊郵政博物館
臺兒莊郵政博物館(中國郵政博物館分館)位于臺兒莊古城丁字街中段,是臺兒莊古城的西北方是一棟三層歐式建筑,總面積600多平方米。臺兒莊郵政博物館主要由清代郵政機構組成、臺兒莊戰役的郵政通信和兩岸郵政由三部分組成。主要展示了臺兒莊自清末以來的郵政史。一樓是修復后的清代郵局本文介紹了清代臺兒莊郵局的發展演變和運河的郵政文化。二樓樓主將介紹民國時期郵政事業的發展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臺兒莊戰爭提供服務的郵政事業的相關內容,并展示一些珍貴精美的郵票。三樓樓主會介紹海峽兩岸的通郵和學術交流。
胡家大院
胡加大院位于臺兒莊古城西北已有160年歷史,是臺兒莊大戰中為數不多的幸存古宅。它有三個商店和店鋪,經營輪船、扁擔、竹筐、篩子、竹制品,如竹籃,賣得很好。由于戰爭和運河改道,竹子生意逐漸衰落,變成了普通住宅。古城重建后被設計為文化展示區,現已成為中國民間傳統文化和技藝體驗館,集手工扎染為一體、木板年畫、傳統的民間工藝,如谷物畫。
扶風堂
扶風堂,又名萬家大院,位于臺兒莊古城西北這是阿津風格的建筑它以四合院為基本結構,采用青磚青瓦的梁柱磚木結構,有四合院、過庭院、It 這是一個不完整的院子,有60多間房子建筑縱深,墻厚基寬,設計精巧,雕刻精美。萬家是臺兒莊古城“四大家”之一。主人萬郎中原籍山西,清康熙年間遷居臺兒莊通過商業發了財的萬家,有很多建筑內涵。萬家的門樓,是“識禮之門”有詩,有棋,有書法,有繪畫,有梅花,有竹菊,有老人小孩的歡樂場景。前門對為“忠厚老實的傳家寶,詩書代代相傳”,后門對為“家聲稀,國儀亮”希望千家萬戶從商學習,從學做官,永遠傳承下去。全盛時期,店鋪商號二十余家,官行四十萬兩,稱為“四十萬”
翠屏學館
翠屏書院是古城內的寺廟式文化展示館,位于臺兒莊古城西北建于清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因面朝翠屏山而得名,是當時臺兒莊四大宗師之一尤家為辦義學而建的私塾。1938年毀于臺兒莊大戰炮火,2008年在原址重建。翠屏書院占地1197平方米,建筑面積680平方米、大成門、大成殿和兩側的臥室。大成門前“走慢一步,輕歇一會兒,你會得到胸中有云的回報;唐 不要錯過一寸陰涼,請聽門前流水的聲音”It 這是一副勸學生學習的對聯。東臥室主要是私塾文化和古籍的展示區,一件件陳列的展品再現了古代使用的物品和用具。旁邊的一個小展廳,擺滿了民國到文革的文憑、畢業照和獎狀。西寢室是私塾文化展示區,再現了古代人讀書聽課時的情景。
天后宮
天后宮建于雍正年間,俗稱天后宮“媽祖廟”位于臺兒莊古城西北,是供奉海神莫林的大型福建宗教建筑。1938年,天后宮毀于臺兒莊大戰。今天重修的天后宮于2011年5月1日建成開放,總建筑面積1508平方米,為四合院格局。由正殿、左右廂房、鐘鼓樓等建筑。媽祖廟主要在沿海地區朝拜清朝實行海禁后,福建商人轉戰大陸,沿運河北上,在臺兒莊經商天后信仰也跟著閩商的腳步。
中國運河稅收歷史博物館
中國運河稅史館是魯南的一座單層民居建筑,位于臺兒莊古城西北,面積約40平方米。是一個介紹運河稅務文化的微型動態超級體驗館,由靜態區和動態區兩部分組成。靜區分為“鈔關”關署與關務”核算、納稅與放行”三個展區以實物陳展的形式介紹相關歷史知識。動區設置了“商船通關”通過影視互動項目進行時空穿梭,讓游客以影視互動的方式,以古代水商的視角見證水車通關的場景。
三恪堂
三顆堂,又名院,是清末民初臺兒莊富裕的陳氏家族的宅邸位于臺兒莊古城西北,建筑風格為魯南民居。三可就是對待上天的意思、地、人要謹慎,要尊重。陳 其祖籍為安徽涇縣,主人陳付青在清末任稅務官。陳氏家族在臺兒莊大戰前達到頂峰,現存的“陳萬祥”商號。陳輔的前門不大,但在大門的西側,建了幾個面向衙門街的門洞,以保持庭院和大門的對稱。這家臨街的商店現在變成了運河稅收歷史博物館。
金瓶梅文化展館
金瓶梅文化陳列館位于臺兒莊古城東南為兩層徽派建筑,建筑面積約200平方米。這是一個在名人故居基礎上修建的專門展廳。以情景再現的方式展現了明代萬歷年間大理寺卿和臺兒莊賈三回鄉時所住院落的基本風貌。在女仆 《金瓶梅》的部分情節用泥塑展示,書房里,賈三金 《金瓶梅》的創作顯示在硅膠上。會議廳作為《金瓶梅》的文化研究數據中心,陳列著200多種相關書刊。
關帝廟
關帝廟位于臺兒莊古城東南,占地兩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6000多平方米它是臺兒莊最大的寺廟之一。1938年春的臺兒莊大戰,關帝廟里的部廟是國軍第2軍31師師長池鳳城的前沿指揮部。戰爭期間,關帝廟遭到日軍進攻性炮火的猛烈轟擊,春秋塔等建筑在炮火中化為廢墟大部分房屋被夷為平地,剩下的建筑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關帝廟,現在恢復原址,由大殿組成、東西配殿、東西廂房、戲臺、鐘鼓樓、老君堂等部分。
文化活動 編輯本段
魯南皮影戲
臺兒莊古城皮影戲的表演地點在臺莊驛東側,表演者是魯南皮影戲第四代傳承人陳守科皮影戲的制作程序比較復雜,主要包括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發汗熨平、綴結等程序。
迎賓秀
《迎賓秀》演出場地位于臺兒莊古城東門,是運河文化系列、以戰爭文化為主線的城墻光影表演位于東門,表演時長5分鐘,通過聲光、測繪等現代技術手段講述臺兒莊的前世故事。
《烽火家園》
英雄臺兒莊系列《烽火家園》劇的演出地點是復興大廈,以1938年春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戰為背景通過聲音光電水火特效測繪等現代技術手段,讓建筑復活、平臺、水戲臺形成的深戲臺景象,疊加著水幕、光影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民面對外來侵略的故事“寸土不讓、血戰到底”的故事。
開發保護 編輯本段
開發
臺兒莊古城毀于臺兒莊之戰其恢復重建工作于2006年提出,2008年實施,2013年全面完成。重建臺兒莊古城時,遵循“留古、復古、承古、用古”的原則,按照“原空間、原尺寸、原風貌、原材料、原工藝、原地工匠”標準,規劃布局八大歷史文化街區,涵蓋文化遺產、住宿餐飲、休閑購物等。這座古城里有數百座博物館和寺廟,比如中國運河趙波博物館、臺莊閘官署、蘭婷書寓、天后宮、關帝廟、月老廟等等。
保護
2013年11月29日,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山東省人大通過《山東省臺兒莊古城保護管理條例》,明確了臺兒莊古城管理委員會具體負責臺兒莊古鎮的保護和管理。2013年11月29日,山東省通過《山東省臺兒莊古城保護管理條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4月29日,棗莊市人民 美國政府公布《棗莊市實施 山東省臺兒莊古城保護管理條例辦法》,于2021年12月31日修訂。
2016年以來,獲得國家和省文化和社會保障專項補助5000多萬元,組織完成了穆斯林古寺、臺兒莊戰爭遺址的修復與保護、新建關帝廟安全消防工程等項目,大運河中和至臺兒莊段(月河)護岸修復保護安全屏障加固保護昔陽古城古城墻遺址搶救加固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文物數字化保護臺兒莊大戰泰山廟遺址及無名英雄發掘遺址及時保護53處彈孔砌墻遺址、13座古碼頭等運河水利設施得到保護、加固和修復。
所獲榮譽 編輯本段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