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滑稽戲
上海滑稽戲是中國唯一一個專門從事喜劇和滑稽戲的戲劇,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上海滑稽戲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派文化從30年代開始從吳越文化和歐美文化中分離出來,在上海發展起來,成為“兼容并蓄”的上海代表文化。上海滑稽戲將喜劇文化與地方特色文化有效結合,并融合了西方喜劇,成為海派文化的重要分支,創作了許多優秀劇目,如《阿混新傳》《七十二家房客》。
上海滑稽戲在上海及其周邊地區廣泛流行后來,在抗日戰爭中期,它將上海 s“文明戲”獨腳戲”結合西方喜劇和地方戲劇的表演特點,最終發展出上海滑稽戲這一中國傳統戲曲的新類型。文革期間,上海滑稽戲被戲稱為“庸俗”各種表演都被片名禁止。之后,直到1978 年前后,才重新組建了滑稽劇團。2011年,上海滑稽戲正式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上海滑稽戲的表演以上海閑話為主,職責是制造笑料和噱頭,給觀眾帶來歡樂。如今,上海滑稽戲多以街頭生活為題材,以喜劇和滑稽戲的形式反映上海人民的真實生活,被譽為“使人開心的藝術”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發源
滑稽”是中國傳統的藝術表演形式,出現的比較早在春秋時期,荀攸是一位用這種表演形式來諷刺皇帝的藝術家。漢代《史記·滑稽列傳》年也有記載,書中將“滑稽”形容為“用含蓄的方式談話,也能解決糾紛”之后唐代的“參軍戲”宋金雜劇、從元代到清代的戲曲都包含了大量的戲曲“滑稽”元素滑稽滑稽戲的雛形早在中國古代就已形成,為后來的發展提供了血的基礎。
初創時期
(1926年-1930年)
滑稽戲誕生于20世紀上半葉的上海,并隨著城市城市化的進程而不斷形成和演變。在清末的西區改革運動中,滑稽戲是以“新劇”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它融合了國內外戲劇文化,進而形成了滑稽戲、搞笑新劇和有趣劇,還把“滑稽穿插”應用到新劇的表演中。從此,一種新的中國傳統戲劇形成了,即“獨腳戲”之后在中外喜劇、在遍布江南的滑稽戲和戲曲的影響下,滑稽戲誕生了,喜劇演員和獨腳戲演員往往掌握了兩種戲曲的表演技巧。
20世紀初,滑稽戲繼續發展壯大,社會影響力逐漸增大。演員們在影院、在劇院等地表演積累了很多經驗,為滑稽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繁榮時期
(1930年-1937年)
20世紀30年代前后,因為寬松寬容的文化環境,滑稽戲迅速發展,涌現出一大批喜劇演員和新劇。現階段滑稽表演場地以游樂園和廳會為主。這期間誕生了著名的搞笑三人:分別是“老牌滑稽”王無能、社會 會搞笑的”江笑笑、潮流滑稽”在劉春山,滑稽戲領域出現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此外,1930年,由王、錢無量,劉春山、盛呆呆,江笑笑、鮑樂樂,陸奇奇、陸希希、丁怪怪、趙希希創作的滑稽劇“五福團”他開始在新世界游樂園等地演出,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這期間搞笑新秀不斷涌現,比如包亦菲、程笑亭、朱等人為滑稽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喜劇演員創作了四部電影,《雞鴨夫妻》《拼命》《到上海去》。
調整時期
(1937-1941年)
八一三事件”上海的舞臺演出已經中斷了兩個月,滑稽戲的發展也因此面臨挑戰雖然各種演藝場所仍有滑稽戲表演,但滑稽戲越來越少了。隨著上海唱片業的蓬勃發展,許多滑稽演員選擇加入電臺廣播行業并轉向幕后。從那以后,無線電廣播滑稽節目變得流行起來當時,受商業廣告競爭的影響,上海幾乎所有的廣播電臺都播放滑稽獨角戲,這對滑稽戲的發展影響很大。這一時期,因為滑稽戲的興盛,很多滑稽戲演員開始嘗試其他領域。
過渡開發
(1941年-1949年)
江笑笑、1941年10月劉春山等人表演的滑稽悲劇《航空救國》,對滑稽戲的發展具有標志性意義,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獨角戲向滑稽戲的演變。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上海淪陷,直接打擊了上海滑稽戲的發展。面對藝人收不到教會會議,滑稽電臺無法正常運轉的局面,時任滑稽公會會長的蔣瀟瀟于 1942年成立了中國第一個滑稽劇團“笑笑劇團”隨后,喜劇演員的表演組織發生了變化。
抗日戰爭后,演出市場開始好轉,動蕩的社會環境為喜劇演員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鬧劇再次興盛。在這個階段,滑稽“新三大家”姚慕雙、周柏春,楊華生、張樵儂、笑嘻嘻、沈一樂,程笑飛、小劉春山、俞祥明)對于滑稽戲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現當代時期
新中國成立后,滑稽劇團的組織結構和體制趨于穩定在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上海有四個風格各異的滑稽劇團,即上海人藝團和上海話劇社s藝術劇院、大公滑稽劇團、大眾滑稽劇團、海鹽滑稽劇團,在這個階段誕生了《一碗飯》《三毛學生意》這樣優秀的滑稽劇。文化大革命后,上海滑稽戲因其接地氣的風格和廣泛的群眾基礎而迅速復活這一階段產生了《七十二家房客》《王先生到上海》《出色的答案》等優秀劇目。
近年來,上海的滑稽戲演員逐漸萎縮,演員轉向電視綜藝和原創作品、劇本荒等諸多問題,與電視節目中搞笑表演喜劇節目大行其道的現狀形成鮮明對比。鬧劇開始愈演愈烈“滑稽”
藝術特點 編輯本段
曲種特征
上海滑稽戲以現代題材為基礎,描繪了市民的方方面面以喜劇和滑稽劇的形式生活,以創造笑料為使命,這叫使人快樂的藝術。 滑稽戲多元包容,既融入了中國民俗文化,又滲透了西方文化。滑稽戲的特點之一是方言,民間滑稽文化中有大量的方言俗語、諺語、笑話、咒語、文字游戲、幽默散文等,帶有南方口音和北方口音的方言是制造幽默的重要手段。
表演形式
表演滑稽戲需要四種技巧,即“說、學、做、唱”一名優秀的滑稽戲演員不僅要有良好的基礎條件,還要有扎實的專業素質“說”學”它需要滑稽戲演員掌握各個地區的方言,并將這些方言巧妙地融入到所扮演的角色中。此外,演員還需要熟練掌握喜劇語言節奏。做'它要求滑稽演員具有輕松的表演風格,形象地塑造人物,準確地表現人物的特點,完美地貼近真實人物。演員需要通過'真聽、真看、真感受'過程,性格 s的情緒真實而自然地流露出來,讓觀看演出的觀眾能夠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情緒變化,體會到或為劇情的進展而高興、還是悲傷的情緒氛圍。對一個滑稽演員來說最困難的一課是“唱”功。演員為了表演的需要,需要掌握九調十八調、各種歌劇的唱段和曲調,以及流行歌曲等。這就要求演員不僅要學習滑稽小調和江南小調,還要學習各種歌劇的名段和一些美聲唱法、民歌、外國歌劇,尤其是學流行歌曲。
角色
上海滑稽戲的角色通常來自民間文化中的刻板形象。在滑稽戲中,千篇一律的人物被用來展開情節和沖突。憨者、小丑和智者是上海滑稽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三種定型形象。
在滑稽戲中,傻子通常扮演主角或仆人的角色,角色簡單笨拙。It 這是滑稽戲中的一個重要角色s滑稽戲“滑稽”重要的詮釋來源。滑稽戲里常把傻子分為兩種,即傻子和執著的傻子。小丑一般都是聰明但貪婪的形象,不僅有男小丑,也有女小丑,而女小丑往往以悍婦為主,通常是反派。
智者基本都是正面形象,經常被作家所歌頌,表現出聰明睿智的人的特征。人物的智慧在于脫離困境的能力,在于識別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性和同一事物之間的差異性,充分表達了底層人民的生存和生活智慧。
藝術流派 編輯本段
海派滑稽
滑稽戲,從1907年的新劇發展而來,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類型。作為海派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上海滑稽戲旨在制造笑料和噱頭,在笑聲中表達生活的酸甜苦辣,在笑聲中反映社會現狀創作方法獨具海派特色,代表劇目有《活菩薩》《陳奐生的吃飯問題》。
蘇派滑稽
蘇派鬧劇以蘇州鬧劇為代表,形成于江南吳語文化中、發展,又在江南文化的滲透中與其他地方文化形式交融,所以具有海派風格、浙派的滑稽動作與眾不同。蘇聯鬧劇更注重劇情的合理性和、人物的塑造。 的代表曲目有《快活的黃帽子》《一二三,起步走》《蘇州二公差》等。
浙派滑稽
浙派的滑稽戲以杭州滑稽戲為首,源于杭州 的小發燒和獨角戲。在鄰家戲文明戲等劇種的影響下,表演的雛形在杭州逐漸形成。浙派浙江大學s的滑稽動作在小發燒昏厥的藝術形式上不斷創新,形成了新的喜劇藝術劇,通過曝光來展現、反諷和滑稽手法來表現藝術特征。浙派的代表劇目有《阿峰其人》《阿六頭說新聞》《開心茶館》等等。
代表劇目 編輯本段
第一種鬧劇是以獨角戲改編的“段子”代表劇目有《三毛學生意》《七十二家房客》等。這些劇目具有較為完整的藝術特色和深刻的思想特征,因而被視為滑稽戲的優秀傳統劇目。第二種鬧劇是移植自新劇的劇目,代表作品有《方卿見姑娘》《包公捉拿落帽風》《濟公》等。第三種鬧劇來自傳統戲曲、電影戲劇劇本改編的漫畫劇本,代表劇目包括《蘇州二公差》《西望長安》010010《天羅地網》等。第四部鬧劇改編自國外喜劇劇本,代表作是《活菩薩》。該劇已經連續上演了一年零九個月,是滑稽戲發展史上上演時間最長的一部劇。另外還有一些根據現實生活改編的滑稽劇,代表作有《阿混新傳》《路燈下的寶貝》《陳奐生的吃飯問題》等。這些戲劇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深入挖掘和生動描述,展現了滑稽戲特有的幽默魅力和諷刺風格。
1956年,上海市文化局牽頭成立了傳統劇目整理委員會,其中滑稽戲分會邀請了一批漫畫界人士,通過他們的回憶和整理,制作了一批滑稽戲劇目。經上海市文化局篩選,部分優秀作品編入《上海市滑稽劇傳統劇目目錄》。
作品集錦 編輯本段
《滑稽大戲考》
《滑稽大戲考》是楊小鳳寫的,這是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關于滑稽戲的歌本。書中收錄了85首滑稽戲的歌詞,包括《大國民風度》《神經病姑娘》《跑單幫》等劇的歌詞。
《滑稽小戲》
《滑稽小戲》收錄了張口述的30部滑稽劇的表演腳本,包括《官與賊》《呆中福》等優秀滑稽劇。此外,和張的回憶錄《舞臺生活四十年》一起收錄。
傳承保護 編輯本段
傳承價值
相聲表演包容性廣、廣泛性和邊緣性,這首先表現在戲劇表演技巧和風格的融合上、戲曲、曲藝、流行歌曲等藝術形式,但很難簡單概括歸類。同時以街頭生活中的荒誕元素為題材,善于觸及社會文化的敏感話題,表現出敏銳的觸覺和觀察力。雖然它有時會引起一些爭議,但它的幽默和笑聲有助于緩解生活的緊張和無聊,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從本質上來說,相聲表演是普通人的藝術,它的生活來源于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瞬間。
傳承現狀
目前滑稽戲的傳承和發展形勢嚴峻,了解滑稽戲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沒有現場看過滑稽戲表演。而且目前滑稽戲的劇作家在思想和作品上大同小異,產生的優質作品數量少,成熟的劇作家少之又少。此外,當代滑稽戲通常僅限于“社會問題劇”固定的思維模式旨在揭示現存的社會問題,顯示新與舊、進步與落后、創新與保守的矛盾贊美新風格、目的是教導觀眾。但這種模式導致滑稽戲中的藝術元素越來越少,削弱了喜劇精神。
傳承困境
近年來,上海滑稽戲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方面,很多演員轉行做電視綜藝,削弱了滑稽戲的表演團隊;另一方面,原創作品的缺乏和劇本的短缺也限制了滑稽戲的創作。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電視節目中的搞笑表演和喜劇節目越來越受歡迎。
保護措施
為了擺脫困境,我們需要深刻理解滑稽作為一種獨特的民間喜劇藝術的本質。喜劇不僅可以贊美,也可以批判。所以可以借鑒中西諷刺喜劇、幽默喜劇、從荒誕喜劇和感傷喜劇中吸取經驗。尤其是傳統戲曲和民間喜劇藝術,是滑稽戲可以挖掘的藝術瑰寶。
此外,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語言形式來突破方言的限制,從而將滑稽戲傳播到全國。比如《新72家房客》 的表演采用了普通話和上海話混合的方式,可以吸引更廣泛的觀眾,為滑稽戲的推廣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在上海滑稽劇團的申報下,滑稽戲于2011年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了把滑稽戲推向國際喜劇藝術的舞臺,上海市滑稽劇團還組織并參加了上海國際戲劇節2015年以來,邀請了20多個國家的36部經典喜劇進行文化交流。通過搭建國際喜劇節這個平臺,上海滑稽戲可以走出上海,走向世界,也可以引進國外的優秀劇目。
榮譽獎項 編輯本段
2018年,上海滑稽劇團以《皇帝勿急急太監》獲得第28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
重要活動 編輯本段
2009年,上海青藝相聲劇團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演出了滑稽戲《喜從天降》,該劇在《缺啥補啥》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和改寫,演出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
2019年,上海滑稽劇團在吳淞街道松溪社區帶來了《歡樂到你家》綜合曲藝演出。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