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
清真寺(阿拉伯語:Masjid)它是伊斯蘭教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是信徒舉行的宗教儀式、教授宗教知識的宗教場所“麥斯吉德”,意思是禮拜的地方,也叫禮拜寺,在中國叫清真寺。清真寺廣泛分布在阿拉伯半島、北非、歐洲和中國。
622年,穆罕默德在進入麥地那之前,參與了第一座清真寺——庫巴寺在郊區的修建,隨后穆斯林自發聚集在他的住所朝拜。隨著穆斯林越來越多,第二位伊斯蘭教教師宣布,每當開辟一塊新的領土,就在那里建造清真寺,然后在世界各地建造清真寺。
清真寺具有宗教、教育等多個功能。隨著伊斯蘭教在各地的傳播和發展,清真寺的建筑風格受到了希臘的影響、受羅馬等各種建筑藝術的影響,總體布局一般是一個寬敞的方形庭院,四周是大殿,其中有一個禮拜殿、沐浴室、教室、宿舍等設施,其中朝拜大廳是最重要的建筑,并且都面向伊斯蘭教的圣地麥加。代表性的清真寺有麥加禁寺、先知寺等。
唐宋時期,許多穆斯林在中國發展商業活動為了吸引更多的外國穆斯林商人來中國做生意,中國修建了清真寺,寺廟一般建于元朝。中國現存的清真寺.五萬多,涉及回民、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等十個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五省區,其中西寧東關清真大寺、西安清真東大寺、蘭州橋門清真寺、新疆喀什的艾提卡爾清真寺也被稱為西北四大清真寺。
歷史溯源 編輯本段
伊斯蘭教是唐朝傳入中國后的稱呼“大食教”同時,穆斯林舉行宗教儀式的地方被稱為“禮堂”,到宋代稱之為“禮拜堂”清真一詞多被文人用來贊美高貴的人物或形容優雅優美的環境。元朝時,咸陽王賽殿紅·山西重建長安陜西安寺,求名“清真”,為了贊美純潔無瑕的真主。
明清時期,隨著大量翻譯成中文的伊斯蘭著作的出現,清真一詞被伊斯蘭教廣泛使用,并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中國的伊斯蘭學者王岱宇、馬注、劉智等人經常出現在中國翻譯名著中“不染色的穆斯林真的很獨特”真主至清至真”和其他語句,意思是贊美真主的崇拜,不分地點、唯一至高無上的,所以穆斯林稱他們的宗教“清真教”,名為伊斯蘭圣殿“清真寺”
初興時期
清真寺的修建與伊斯蘭教的傳播密切相關。伊斯蘭教早期沒有專門的禮拜場所,只選擇干凈的地方供禮拜者禮拜。公元622年9月,先知穆罕默德遷徙到麥地那時,他的駱駝停在了城東南3公里的庫巴,隨后他在駱駝停的地方和周圍的空地上修建了第一座庫巴清真寺。這是世界上第一座簡易清真寺,由穆罕默德親自修建,后被稱為先知寺穆罕默德帶領許多信徒在寺廟里朝拜。先知廟早期為民居建筑,設施簡單,總面積約70×60肘,內部設施只有一個院子、一把遮陽傘和一個講壇。周圍的墻是土坯,天花板上鋪著椰棗樹枝,地上鋪著沙子。
當先知圣殿建立時,穆罕默德 麥地那的庭院面對著耶路撒冷,然后他跟隨《古蘭經》的靈感,宣布他要做麥加“克爾白”作為禮拜朝向。637年,第二任哈里發烏馬爾命令將軍們去遠征開辟新領地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在那里修建清真寺。從637年到675年,伊斯蘭教在伊拉克的巴士拉建造了營地和清真寺、在埃及弗斯塔特(今開羅)阿穆爾清真寺建立,奧格巴清真寺建在突尼斯凱魯安。由于軍事需要,清真寺此時具有營地的特征,既是軍事辦公場所,也可作為禮拜場所。所以這個時候清真寺只會在沿襲民居風格的基礎上進行規模上的擴大,但結構依然單一,一般都是等間距的柱子整齊的排列在一個正方形的區域內。
鼎盛時期
倭馬亞王朝時期(公元661年—750年)阿拉伯人建立大馬士革為首都后,見證了古希臘、羅馬人留下的帶有異域風情的建筑遺產,所以阿卜杜勒·馬利克執政時,哈利法在這一時期修建了清真寺。此時清真寺的建造更注重裝飾和造型,倭馬亞王朝不僅增加了米哈拉布(有裝飾的拱形神龕)寺廟用鑲嵌玻璃裝飾。
阿拔斯王朝時期(公元750年—1258年)亞歷山大及其周邊地區有一萬多座清真寺,因此這一時期也被稱為清真寺建筑的全盛時期。阿巴斯王朝吸收了早期基督教堂的風格,將整體布局建成長方形結構,中央為長方形庭院院子里有許多石柱或磚柱支撐著一個平的木屋頂,柱子將大廳垂直分成三五個部分中廳比側廳高,高側窗用于采光。倭馬亞和阿拔斯伊斯蘭教之后,政府撥出巨資在許多地方修建寺廟,使清真寺遍布亞洲、非洲及歐洲各地。據統計,891年僅巴格達就有3萬多座清真寺。
在奧斯曼帝國時期(公元1258年—1852年)修建的清真寺數量眾多,分布廣泛,如阿亞索菲亞清真寺、著名的清真寺如蘇丹清真寺就是在這個時期建造的。奧斯曼帝國入侵伊斯坦布爾后,摧毀了拜占庭時期的圣索菲亞大教堂,將其內部換成了一彎新月、講經臺、小眾等,并改名為阿雅索菲亞清真寺。蘇丹清真寺是古典奧斯曼建筑的結合、哥特式和其他風格,神廟有四個大拱門,放在四根柱子上同時外墻有精雕細琢的石雕工藝,藍底手繪裝飾和鍍金延伸至整個清真寺。
傳入中國
由于水陸交通的不斷發展,許多穆斯林來到中國發展貿易和傳教。為了滿足生活在長安的基督徒的宗教生活需要唐朝皇帝安為他們修建了一座清真寺,與此時的建筑風格如出一轍、這種形式被完全移植到阿拉伯建筑中。到了元代,清真寺被廣泛建立,大多數寺廟都是在這個時候建立的、擴建,如泉州景清寺、云南昆明南門清真寺等。同時,寺廟在建筑形式上、風格也發生了變化,開始轉向中國傳統建筑。清真寺頂上的圓頂年代的窯址大多是用“磚砌斗拱”這種做法通常被稱為“無梁殿”同時,在大拱門的門柱上采用了麻雀替換等中國傳統建筑技術。
明清時期是中國清真寺建筑發展的成熟階段,大雄寶殿采用“和璽彩繪”和璽彩繪”磚雕以官方建筑繪畫的形式廣泛用于庭院作為裝飾、木雕、石雕和其他中國傳統建筑裝飾中常見的形式,同時在講堂中出現、書房、庭院的墻上或柱子上有許多對聯。
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近代的建筑風格比明清時期更加豐富,呈現出中國傳統的清真寺建筑、有三種類型阿拉伯清真寺和中西清真寺。中國傳統清真寺建筑以東西軸線為中軸線對稱,總平面采用多進三進或四進的形式,同時采用斗拱、山墻等裝飾,如大理洱源縣三美村清真寺。受當地歐洲建筑的影響,阿拉伯清真寺有一些常見的羅馬拱門、線腳等裝飾。而一體化清真寺則融合了兩者的整體風格和建筑裝飾。
建筑布局 編輯本段
早期的清真寺是一個露天庭院,周圍有走廊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清真寺的建筑風格受到了羅馬的影響、中亞和印度等建筑藝術,但在清真寺的整體布局是統一的,與柱廊、尖塔、圓頂、拜堂等,以及附屬建筑的整體格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穆斯林人口的增加,清真寺在空間規劃上有了一定的規模,通常會預留出廣闊的廣場用地同時,他們大多選擇當地人口密集的地方,以容納相當數量的人一起朝拜。
清真寺的主要建筑包括禮拜大廳、講堂、水亭等附屬建筑。一般四周設置圍墻,朝向圣地方向設置米哈拉布演講廳位于“米哈拉卜”在右邊,與后墻相連。然后從這面墻開始,在院內修建一個較大的柱廳作為禮拜殿,兩側墻上修建較小的柱廊。正門設置在朝拜殿的對面,從而在庭院中央形成一個庭院。因為伊斯蘭教講究清潔,所以清真寺一般會在內院或者入口處設置水亭來清洗身體。
重要構成 編輯本段
禮拜殿
寺內以禮拜殿為主體,統一方向為天房。禮拜殿一般由卷棚組成、朝拜殿和后窯殿組成。滾棚是教民進入正殿朝拜前脫鞋的地方禮拜殿是正殿的主要部分,堂內有氈墊供教民禮拜。后腰殿是圣皂所在的地方,也就是教民朝拜方向的標志。
宣禮塔
宣禮塔是專門用來宣布儀式或觀看新月的播音員會在宣禮塔上大聲召集會眾,一般是背誦一段禱文,重復多次為了讓聲音傳播得更遠,設置成高塔。宣禮塔有各種形狀,可以用磚砌成、木結構,也可采用混合結構,圓柱形、正方形、方錐等塔內有螺旋形臺階。或建在清真寺的大門口,或建在禮拜大廳的四個角落。
米哈拉卜
米哈拉是一個帶裝飾的拱形神龕,位于朝拜大廳的后墻上,也是朝拜的方向。米哈拉并沒有被設置在早期的先知廟里,而是被一組墻上的石頭代替了。后來重建先知廟時,墻內建有米哈拉布。
明巴爾
明吧是一個梯形的演講平臺,平時很少使用作為一個符號,一般位于“米哈拉卜”在右邊,與后墻相連。在大多數伊斯蘭國家,明巴的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例如,伊朗 美國的演講平臺短,而土耳其 身高一般不低于10米,以突出優雅。
凈體區
伊斯蘭教要求禮拜前必須洗手、漱口,然后凈身。因此,每個清真寺都有一個清理設施,即供朝拜者清理的噴泉亭,以源源不斷地供應新鮮潔凈的水有些清真寺不僅在內院,而且在入口處設立了信息亭,從而強調一個人在進入寺廟之前需要接受洗禮。
建筑特色 編輯本段
寺廟特點
伊斯蘭文化對裝飾有嚴格的規定根據伊斯蘭教教義,穆斯林反對除真主以外的一切偶像崇拜,所以禮拜殿里沒有偶像,只有殿后的神龕是禮拜的對象。同時,穆斯林也不提倡藝術家通過藝術來塑造人物、動物等形象,所以清真寺的裝飾使用了大量的非文字、以動物造型為主體的圖案,其主題包括書法題字、花草樹木圖案、抽象幾何圖案等。這些裝飾圖案將藝術植物造型與幾何圖形相結合,主要是縱橫交錯的線條,通常帶有阿拉伯文字、書法藝術的結合形成了阿拉伯伊斯蘭的獨特風格“花葉飾藝術”
裝飾特征
清真寺建筑內部裝飾豐富多彩,通常用彩色大理石貼面裝飾,墻面用磚裝飾、斜直、凹凸變化,砌出各種幾何圖案;或者用琉璃瓦鑲嵌在穹頂里、鼓座、塔身、墻壁和其他表面,從而形成輝煌的藝術效果,一些清真寺使用石膏創造具有伊斯蘭風格的石膏浮雕、石雕等。同時,清真寺內繪有大量的幾何圖形和花卉圖案,色彩上一般使用大面積的藍色、白、綠色和其他顏色來表達對自然的尊重和敬畏。
寺廟種類 編輯本段
阿拉伯風格清真寺
阿拉伯清真寺建筑經常使用植物、用幾何圖案裝飾,用阿拉伯書法藝術作為襯托,表達《古蘭經》的內容、美化主體建筑的作用。大多數寺廟以線條為主體,通過線條的變化營造嚴謹的氛圍大多數顏色是藍色的、與其他種類的清真寺相比,黑色具有東方裝飾風格的特點,整體風格更加古樸典雅。建筑物以禮拜堂、教經堂、門樓為主體,常見的阿拉伯語清真寺是新疆的艾提格清真寺、麥地那清真寺等。
波斯風格清真寺
波斯風格的清真寺與其他類型的清真寺不同,它通常將舊建筑改造成清真寺。伊斯蘭教傳入伊朗后,一些地方,如圓頂大廳,、舊建筑,如禮拜廟,被改造成清真寺的主廳,同時,桶形穹頂形成了一個拱門。建筑內部主要由木柱和四邊形或圓柱形磚柱支撐,大部分墻體和柱子都涂有石膏。大多數墻壁都用灰泥裝飾成各種幾何圖案、花草和古蘭經看起來很壯觀。常見的波斯清真寺是伊本·圖倫清真寺等。
奧斯曼土耳其風格清真寺
奧斯曼帝國時期,開羅的工匠和建筑師將當地的建筑風格和元素與奧斯曼建筑融合,從而呈現出一種新的建筑風格,其中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奧斯曼風格的宣禮塔和內部裝飾。其內部裝修使用的陶瓷明顯是土耳其風格,開羅的很多公共泳池都使用陶瓷作為小面板、配水間外立面及墻面裝飾。建于1347年馬穆魯克時期的安奎沙克清真寺,1651年進行了翻修,使用了大量的青瓦和土耳其風格的藍花瓦。常見的奧斯曼土耳其清真寺是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等。
中國傳統風格清真寺
中國傳統清真寺的顯著特點是結合了古典院落的布局和形制,通常形成中軸線縱深相連的四合院形式。由于穆斯林朝覲朝向的要求,主軸線多為東西走向,以朝拜殿為中心,坐西朝東,整體建筑群規劃,相對于西方形成院落狀,布局一步到位、多為進院,強調軸對稱,串聯各院廳、門樓、牌坊等。
中國的清真寺結合傳統建筑技術,創造出中國風格的清真寺建筑。其結構和外觀多為傳統寺廟(即雙檐或單檐起壟鉤環結構),并配有四合院或庭院磚雕廣泛應用于庭院、木雕、石雕和其他中國傳統建筑裝飾中常見的形式,同時在講堂中出現、書房、庭院的墻上或柱子上有許多對聯。中國的普通清真寺的傳統風格是懷圣寺、Xi 安華覺巷清真寺等。
代表寺廟 編輯本段
麥加禁寺
沙特的麥加清真寺是阿拉伯半島典型的清真寺建筑,位于麥地那市中心,建筑風格莊重、肅穆。該寺建于穆圣傳教時期,后擴建并建有游廊建筑和宣禮塔。主殿寬敞,截至2012年總建筑面積100萬平方米,可容納180萬人同時朝拜它是伊斯蘭教中最大的寺廟。
寺廟回廊頂部的弧形和拱形、梁柱等藝術風格繼承了傳統阿拉伯建筑的特點巨柱用漢白玉裝飾,廳外有100多把巨大的遮陽傘。麥加禁寺共有64個大門,主門兩側各建有一座92米高的宣禮塔。寺廟的中心是天房,覆蓋著黑色的窗簾,繡著金色的古蘭經。
歐格白清真寺
奧格拜清真寺是北非典型的清真寺建筑,位于突尼斯中部的凱魯瓦內市。清真寺建于680 ~ 695年,曾多次修繕擴建它是馬格里布最大的清真寺。這座寺廟長150米,寬80米,高4米。庭院用大理石鋪成,三面有拱形走廊,300根柱子。方形三層階梯尖塔高35米,是該市最高的建筑。
神廟看起來像一座大城堡,四角有了望塔,朝拜大廳正門入口處有圓頂,大廳墻壁上嵌有鮮花、有鳥圖案的彩色瓷磚。木制講壇由280多塊雕刻有花鳥的杉木面板制成、谷類等誦經龕由浮雕和鏤空大理石組成。主殿可容納3000人,殿外庭院和走廊可容納5000人同時朝拜。同時,受波斯和歐洲風格的影響,奧格拜清真寺的宣禮塔呈方形,厚重。
科爾多瓦清真寺
后倭馬亞王朝建立后,修建了科爾多瓦清真寺,位于西班牙古城科爾多瓦,經過改建擴建成為歐洲最大的伊斯蘭建筑。這座清真寺坐落在一座基督教堂的遺址上,它的宣禮塔是方形的,模仿了敘利亞的建筑風格。清真寺的屋頂由1293根柱子支撐,它的照明是基督教堂用銅鐘制成的銅吊燈。同時,該寺廟將基督教傳統與伊斯蘭教相結合,創造出一種馬掌狀的弓形結構和圓頂特征。
懷圣寺
廣州懷圣寺建于唐代貞觀元年,與泉州麒麟寺齊名、杭州的鳳凰寺、揚州的仙鶴寺也被稱為中國沿海四大伊斯蘭教古寺。占地2966平方米,是廣州最大的清真寺。整體布局為長方形結構,具有唐代群體建筑風格寺廟坐北朝南,是陽臺式布局。主軸包括三扇門、看月樓、禮拜堂和經廳。看月樓重建于康熙三十四年,形似古城門口的雙檐斗拱墻體材料為紅砂巖。禮拜殿位于庭院和觀月樓的中軸線上是一座仿古的鋼筋混凝土現代建筑,斗拱這個大廳可以同時容納300人做禮拜。燈塔位于懷圣寺西南角,阿拉伯風格明顯整座塔是純白色的圓柱形和八角形。
善義堂清真寺
善義堂清真寺位于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桂閣街,現有大門、廊房、南北講堂朝拜堂等清代建筑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美國政府。該寺建于清同治十三年,因慈禧太后題詞而得名。善義堂清真寺東西朝東,東西長70米.42米,南北寬29米.58米,占地約2000平方米,屬于中國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布局。
該寺由大門、廊房、南北講堂和朝拜堂一起組成。大門和廊坊都是磚木結構建筑,拜殿是寺廟的主體建筑,外墻相連,屋頂以天溝相連,室內前后相通是其顯著特點。南北講堂呈長方形,兩個講堂西端有圓形拱形檢票口,通向禮拜殿檢票口。屋頂是青灰色的磚,前面的屋脊是用空心磚雕成的,也有“亙古” “以來”磚雕和匾額象征著善義堂清真寺的悠久歷史。
艾提尕爾清真寺
艾提格清真寺位于喀什市中心艾提格廣場西側,始建于公元1442年(回歷846)它是新疆最大的伊斯蘭教寺廟,占地25.22畝,1962年被定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由寺門塔樓、庭園、殿和禮拜殿由四部分組成,殿門樓用鍍金園釘裝飾、涂漆天藍色寺廟大門,寬度4.3米,高達4.7米。廟門兩側矗立著兩座建筑,每座12座.5米高的磚柱,每個都有一個圓柱形的頂部“召喚樓”,為寺內的買僧(宗教職務)號召穆斯林起立祈禱禮拜。朝拜殿南北長140米,東西深19米。中間是殿堂式的內殿,東西寬10.5米,南北長36米.5米,為了主持祭祀儀式和講經文,室內地面鋪純羊毛地毯。內殿南北兩側是外殿,由140根高7米的青雕木柱排成網格狀兩壁側墻之間的頂尖下方有神龕,外殿可供數千人跪拜祈禱。
主要功能 編輯本段
宗教功能
清真寺具有傳教、宗教教育的功能。崇拜是伊斯蘭的“五功”一個,包括一天五次,一周一次,一年兩次。一天五次可以在任何干凈的地方舉行,每周五 聚會和一年一度的開齋節、宰牲節的兩個儀式必須在清真寺舉行。此外,阿舒拉節 (伊歷1月10日) 、燈曉節3356(伊歷7月27日) 、法蒂瑪紀念日 (伊歷6月5日) 等節日也在清真寺舉行雖然聚禮不是一個嚴格的節日,但 通常被視為伊斯蘭國家的民俗。
清真寺是穆斯林沐浴和凈化自己的地方。按照伊斯蘭教的規定,他們每天舉行宗教儀式前都需要洗臉洗手、兩足稱為“小凈”, 性交和遺精后必須沐浴, 稱為“大凈”
因為有些清真寺是由墓地連接的,比如寺廟里的墳墓或者建在墓地里的寺廟,在節日或者亡靈節的時候,通常會有 人去寺廟邀請伊瑪目去寺廟為死者祈福。
教育功能
對于因經濟困窘、穆斯林誰可以 因戰爭等原因無法上學的學生可以免費去清真寺上課,學習初級宗教、語言、文學等知識,接受一定的教育。為了培養從事宗教活動的專業人員,33,356座規模較大的清真寺將設有學校和圖書館,33,356座將使信徒能夠在清真寺學校學習。
經濟功能
伊斯蘭教法規定,每個信徒在衣食無憂的情況下,如果個人收支達到滿貫,需要提取一定數額的稅收用于伊斯蘭事業、公益事業,即收取天課,所以清真寺也是伊斯蘭教的經濟中心。
外交功能
清真寺不僅是穆斯林的禮拜場所,也是先知接受阿拉伯部落傳教的外交平臺。公元631年,隨著伊斯蘭教在麥地那的不斷傳播,塞吉夫進入阿拉伯半島、也門、阿曼和其他部落向麥地那派遣使團,宣布皈依伊斯蘭教或締結和平條約。
娛樂功能
清真寺有廣闊的庭院,可以進行合法的娛樂活動,如體育鍛煉。據《布哈里圣訓實錄》報道,先知和他的妻子站在清真寺里,看著孩子們在廟里玩著長矛和槍。此外,清真寺也可以用來宣布訂婚、婚禮場地是伊斯蘭娛樂和集會的重要場所。
價值影響 編輯本段
藝術價值
清真寺建筑吸收了希臘、羅馬、中國和各民族建筑藝術的精髓, 以伊斯蘭特色為基礎, 通過交融發展形成了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建筑體系。通常,清真寺的形狀采用上圓下圓的形狀,顯示了穆斯林 他對世界的態度“天圓地方”殿內裝飾有彩色圖案和幾何圖案以及《古蘭經》經文書法,展現了裝飾和書法藝術。不同歷史時期修建的清真寺和大殿中的裝飾,反映了當時建筑美學發展的特點和趨勢 為美學家研究信仰伊斯蘭教的各民族建筑美學發展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文化價值
伊斯蘭教從宗教信仰發展到宗教文化,清真寺作為媒介發揮了重要作用許多伊斯蘭人、著名的學者都在清真寺受過教育。可以在廟里學《古蘭經》之類的東西、圣訓、文學、哲學等方面的知識,既發展個人創造力和適應能力,又學習文化、政治、群體意識等。清真寺作為一個培訓和教育的場所,是文化變遷的產物人們正在從愚昧走向文明,清真寺培訓教育的實際效果是顯而易見的。自建立以來,清真寺對伊斯蘭社會來說有著無與倫比的文化、精神價值和功能,作為會眾最重要的聚集地,是有形的文化。
社會價值
伊斯蘭教注重個人和社會的同步發展,強調群體和集體權利,反對個人主義;同時強調個人尊嚴和價值,提出生命權、平等權利和義務。伊斯蘭教之所以重視群體,與惡劣的生活環境和謀生的艱辛密切相關,從而創造了一個民族協同的過程,而清真寺恰恰起到了凝聚的作用。穆斯林每天去清真寺都講究集體精神在清真寺中,個人融入集體活動,體現了個人與集體密不可分的關系。《古蘭經》認為,集體禮拜的價值是個人禮拜的幾十倍,所以清真寺的社會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對穆斯林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影響。
寺廟保護 編輯本段
保護現狀
清真寺是伊斯蘭文化的載體,其文化遺產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并形成了其獨特的建筑體系和藝術風格。中國重視清真寺建筑的保護,政府也加大了對伊斯蘭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包括通過登記造冊保護清真寺文化遺產、保護古代清真寺建筑、修理或修復舊的等。
保護策略
挖掘歷史數據作為恢復的標準:由于中國東部和發達地區、西部地區有很多不同的客觀條件清真寺建筑的保護和修復需要盡可能挖掘被保護建筑的歷史資料,找到最有價值的盡可能多的清真寺歷史信息,作為最終修復的參考標準。
保證歷史建筑的真實性為導向:在更新過程中,應盡量保持歷史建筑原有的建筑構件或建筑造型,減少新型建筑材料和構件對原有建筑風格和歷史韻味的改變,保證歷史建筑的真實性。
修復措施
讓它保持原樣,部分修復它:鑒于文物保存程度較高,僅部分受損,不修改建筑原狀,僅對原有受損建筑進行部分修復。部分修復,大規模重建:針對于因自然、人禍造成的文物建筑被大量破壞,低完成度的情況一直保留著部分代表性建筑經過修復重建,恢復了完整的文物建筑格局。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