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風格
包豪斯風格”Bauhaus)是“現代主義風格”1919年,薩克森大公工藝美術學院與魏瑪美術學院合并成立包豪斯,校長沃爾特·格羅皮烏斯出版了《包豪斯宣言》,宣布“藝術家和工匠沒有本質區別”藝術教育必須回歸作坊,培養真正能熟練運用手工藝的藝術家。這個學校重新定義了現代設計教育,讓包豪斯成為現代風格運動,但它被稱為“包豪斯風格”是對包豪斯的曲解,這是一種思潮,不是完整的風格。
包豪斯風格”起源于德國,最初是1919年的沃爾特·格羅皮烏斯建立的學校名稱終于在1933年解散,以漢斯命名·梅耶和密斯·凡·德·羅等三家代理商發展壯大,獨樹一幟“包豪斯風格”沃爾特就是代表人物·格羅皮烏斯、密斯.凡.德.羅、喬治.穆希等;主要作品有包豪斯學校建筑、巴塞羅那展德國館等。包豪斯提出了三個基本觀點首先,它強調藝術和技術的新統一;主張設計的目的是功能,而不是產品;認為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和客觀規律。它打破了傳統的藝術與工藝分離的觀念,致力于將藝術融入日常生活和工業制造。這種理念對建筑、家具設計、手工藝制作等領域產生了影響,成為現代設計的重要基石之一。比如日本品牌Muji,他們還原原材料的本質,去掉多余的裝飾,強調功能性和人體工程學,這也是包豪斯的設計特色之一。
沃爾特在1996年寫的·格羅皮烏斯設計的包豪斯學校建筑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3年,特拉維夫以其包豪斯風格的建筑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據調查,特拉維夫市中心有4000多棟包豪斯風格的建筑。
歷史發展 編輯本段
起源
西歐工業革命時期,社會文化發生變化,新的現代文明逐漸形成。在發達地區,對建筑的追求不再局限于經濟和技術因素,新的外觀和審美觀念開始出現。從19世紀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新派建筑師不斷向傳統建筑觀念發起沖擊,這一時期可稱為建筑轉型時期,也可稱為“新建筑運動”的階段。包豪斯建筑風格在這一時期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格羅皮烏斯轉而支持工藝美術運動的理想,甚至超過了他對德意志工廠的支持美國工業化他提議建立一個工業教育機構、貿易和工藝提供了藝術指導,并最終建立了跨學科的工藝和設計學校,旨在完全統一藝術和技術、共同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各國面臨著重建任務和住房短缺的壓力大量城市和建筑在四年戰爭中被毀盡管經濟困難,但也為包豪斯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魏瑪時期
1919年,包豪斯學派成立,格羅皮烏斯出版了《包豪斯宣言》,聲稱,:一切創作活動的最終目的都是建筑!裝飾建筑曾經是藝術最高貴的功能,藝術也是偉大建筑不可或缺的伙伴。如今,他們沾沾自喜,孤立無援也許拯救他們于這種境地的唯一辦法就是讓所有的匠人自覺團結協作。建筑師、畫家和雕塑家必須重新認識到建筑具有這種綜合特征,無論是作為一個整體還是其各個部分。這個宣言奠定了包豪斯風格的基礎和目標。根據宣言中提出的教學理念,格羅皮烏斯將工作坊培訓作為教學基礎在包豪斯,老師不叫教授,叫“大師”,學生被稱為“學徒”和“熟練工人”為了表明包豪斯是一個真正的以工藝為主的建筑、工作世界的一部分。
1921年荷蘭“風格派”創始人西奧·凡·杜斯伯格來到學校并實施了它“新風格”課程規劃,課程內容主要是講解“新風格”1916年,激進的設計風格發展了新的原則,藝術作品是根據這些原則制作的。這門課程對學生和工作室都產生了影響學生甚至從校外買了《新風格》雜志,剪下相關內容,最后被格羅皮烏斯制止。包豪斯成員設計的日常生活的幾何物體明顯受到“風格派”設計師格里特·里特維爾德 s作品。此外,《新風格》期刊對魏瑪包豪斯的影響和推動的設計理念也很明顯。拉茲洛自1923年以來·莫霍利·接管伊頓后的工作,納吉走向了一個更合理的方向,形式語義的探索,這標志著一個轉折點,包豪斯 魏瑪時期的基礎教育。
1923年,包豪斯舉辦了一系列展覽,全面反映了包豪斯 的教學成果。格羅皮烏斯自己做了一個主題“藝術和技術:一種新的統一”在學術演講中,他主張藝術和技術的統一,這表明他受到了德國工廠聯合會的影響同時也明確了包豪斯正在向與工業界合作的方向發展。這篇演講標志著格羅皮烏斯 的思想已經從早期的浪漫烏托邦轉向務實的現代設計道路。
德紹時期
1924年,德國政府中右翼民族主義者占主導地位,開始對包豪斯采取一系列行動。包括學生的國籍、血統的限制和學校經費的減少等,然后提出不再簽訂新的教學合同。同年12月,包豪斯教師委員會討論決定,魏瑪包豪斯將于次年3月關閉。經過調查,魏瑪附近的安哈爾特首府德紹成為新包豪斯學校的校址。
1925年,學校搬到了沃爾特的德紹·格羅皮烏斯設計了一座新的教學樓,功能分工明確、實用方便;構圖上采用靈活不規則的布局,建筑造型錯落有致、變化豐富;立面造型充分展現了新材料新結構的特點。這座建筑是后來形成的“包豪斯”建筑風格的先驅也代表了現代主義建筑的開端和典范,被認為是現代建筑史上的里程碑。設計強調高度理性和預制的結構元素,這標志著學校從原來的強調手工業到強調工業功能主義的轉變。德少校區開放后,取消了雙軌工作室教學方式,工作室的老師改名為教授,學徒正式改名為學生;其次,工作室減少到六個。如玻璃繪畫和陶瓷,不再設立。
格羅皮烏斯在組織教學的同時,成立了展示包豪斯風格設計的有限公司,開啟了包豪斯設計的市場化之路。但納粹勢力逐漸崛起,對包豪斯施壓,認為是“非德國的”1928年的沃爾特·格羅皮烏斯辭去校長職務。與格羅皮烏斯不同,漢尼斯接任校長·邁耶在他的教學中強調理性主義的實踐。1929年包豪斯成立十周年,漢斯·邁耶發表了題為《包豪斯與社會》的宣言,其中包括格羅皮烏斯 1919年的宣言“建筑是所有創造性活動的最終目標”改為“所有包豪斯建筑學院的目標我們的工作是百花齊放,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在此期間,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如1930年壁畫工作室的總“包豪斯壁紙”打入市場;為勇克設計的廣告工作室“煤氣與水的廣告”鋁是金屬工作室最早用于設計燈具的材料,標準化的臺燈和床頭燈批量生產,從而改變了生產方式和加工工藝,實現了設計成果的標準化生產。
1930年8月,包豪斯進入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是第三任校長。他對課程做了一些調整,建筑學這門課成了主課不管進不進畫室,都得學建筑理論這一政策使包豪斯從一個綜合性的設計學院轉變為一個建筑學院。
柏林時期
1932年,由于政治和財政問題,包豪斯搬到了柏林,盡管漢斯·梅耶和密斯·凡·德·羅和其他人試圖保持包豪斯的運行,但學校終于在1933年7月19日解散。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推動現代主義運動的設計學派在其存在的短短14年中,形成了獨特的設計理念和藝術風格,包豪斯主義由此誕生。
新時期發展
包豪斯學校關閉后,包豪斯 的理念和口碑通過了《包豪斯》期刊、包豪斯 的一系列藝術和設計理論得到了廣泛傳播。移民海外的包豪斯老師和學生,比如史密斯小姐·凡·德·羅、格羅皮烏斯、布魯爾等,還帶來了包豪斯 的設計理念傳播到世界各地。他們的一些主要人物如格羅皮烏斯、莫霍利、納吉布等人逃到美國,1937年在芝加哥成立“新包豪斯”——美國設計學校,后更名為“芝加哥設計學院”1938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了“1919年至1928年的包豪斯藝術展”巴黎舉行了一場包豪斯運動的紀念活動“裝飾美展”美國、瑞士等國的一些院校也采用了包豪斯教育體系,如美國哈佛大學建筑系、德國烏爾姆設計學院就采用了包豪斯的這種教學方法。這些都可以說是包豪斯藝術運動的不斷拓展。
二戰結束后,包豪斯 美國的思想傳入了中國。梁思成是當時清華大學建筑系的創始人之一起初,他采用了巴黎傳統的學術教學方法,但在他參與了聯合國大樓的設計并接觸到包豪斯理念后,他決定引入這種教學方法。1948年,梁思成開始在清華大學推行包豪斯教學法,鼓勵學生練習木工,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沃爾特在1996年寫的·格羅皮烏斯設計的包豪斯學校建筑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3年,特拉維夫以其包豪斯風格的建筑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據調查,特拉維夫市中心有4000多棟包豪斯風格的建筑。
雖然后現代主義的興起給包豪斯帶來了一定的沖擊的設計思想,一些包豪斯 他的思想和理念對現代工業設計仍有啟發意義。
2020年,包豪斯風格掀起新的視覺浪潮婦女與健康協會拉維尼婭品牌推出的s wear與包豪斯風格的抽象幾何形式和大膽的明暗色調相碰撞,使拉維尼婭 充滿復古特色的s設計。
風格特點 編輯本段
設計特點
包豪斯風格的設計是科學、藝術與功能的結合,崇尚簡約、精確合理的設計理念。它注重以人為本,產品功能,倡導可持續設計,強調回歸手工藝本源,原材料不復雜讓設計更環保。
包豪斯 美國的家具設計顯示了它對功能的重視、面向工業生產追求形式、材料和工藝的一致性。包豪斯 的家具作品簡潔、純凈、現代、時尚耐用是設計的導向,強調去除多余的裝飾,追求線條簡潔優雅的外觀。這種設計風格既體現了現代主義的理念,又滿足了人們的需求追求清新舒適的生活方式。
包豪斯 s廣告風格的特點是簡單大方的字體組合。它經常使用無襯線字體來傳達清晰簡潔的信息。廣告設計中注意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利用空間布局和排版營造平衡感和穩定感。包豪斯廣告也善于利用各種材料的拼貼,將不同的元素組合在一起,創造出更豐富多樣的視覺效果。
包豪斯建筑主張適應現代工業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強調建筑功能、技術經濟效益,采用簡潔明了的設計,各部分自然融入整體,強調實用簡潔的幾何造型。如德紹的包豪斯學校建筑、格羅皮烏斯住宅、學校教師和學生住宅和索姆菲爾德別墅等。
代表人物 編輯本段
瓦爾特·格羅皮烏斯
瓦爾特·格羅皮烏斯(1883-1969年)德國人,曾在Baehrens事務所工作,后來開始獨立實踐,德意志工廠deutscher werkbund成員,包豪斯設計學院首任校長。他創造了一種新的藝術語言,大面積使用金屬和玻璃,并逐漸把人 將工業建筑與設計理念相結合。他的作品包括各種溫室、人行道頂棚、車站頂棚、工廠等其中最著名的是Fagus鞋楦廠和德國科隆工廠展覽館。格羅皮烏斯 的設計理念強調透明和基本形式,比戰后一度的理性主義早了幾十年。格羅皮烏斯 s的作品代表了現代主義建筑的典范,他的設計風格影響了全球建筑和設計領域。他獲得了許多榮譽和獎項,包括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榮譽稱號。1953年,他的名聲達到頂峰,美國藝術科學院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格羅皮烏斯研討會”為了紀念他的70歲生日。
密斯.凡.德.羅
密斯·凡·德·羅(1886-1970)他出生在德國艾森的一個石匠家里,從小就幫父親制作石頭。學了兩年,在建筑廠當學徒,做過建筑裝修,在柏林學過建筑和木工設計。一戰期間,他在部隊從事軍事工程。在工作實踐中,他掌握了建造房屋的技術,并認為現代建筑必須工業化,使用新材料,如鋼和玻璃。 密斯·凡·德·羅 的設計風格是簡單的、精致、他堅持以現代化為特征“少即是多”設計原則,注重結構的簡化和材料的精細處理。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明亮的玻璃摩天大樓,如聯合銀行大樓和紐約聯合國總部大樓,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它們已成為當代世界最流行的風格。 密斯·凡·德·羅 s的設計風格對現代建筑有著深遠的影響他的建筑作品代表了現代主義建筑的巔峰,也是20世紀建筑史上的經典。
埃羅·沙里寧
埃羅·沙里寧(1910-1961)他出生于芬蘭,是20世紀的建筑師和家具設計師。他曾就讀于密歇根克蘭布魯克藝術學院和耶魯大學,并在巴黎學習雕塑。他的家具設計作品,如郁金香系列子宮椅等,受到大家的歡迎。他還與查爾斯·伊姆斯夫婦合作設計了許多家具,并獲得了設計獎。沙里寧街 號的建筑作品風格多變,體現了現代主義風格的特點。他的作品包括以曲線造型取勝的圣路易斯拱門,紐約肯尼迪機場的前衛5號航站樓,以及線性結構建筑。他的建筑作品充滿了創新和想象力,對當時的建筑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莫霍里.納吉
納吉(1895-1946)他出生于匈牙利,早年專注于繪畫和平面設計。1921年來到包豪斯學校,成為一名基礎設計教育的老師1923年,他接管了伊頓。他編輯了包豪斯 格羅皮烏斯的期刊。納吉布街 號的作品顯示出構成理性主義的傾向和俄羅斯的影響他的藝術涉及廣泛的領域,包括繪畫、雕刻、戲劇和設計等諸多領域。他對這些領域進行了探索,并將其成果轉化為海報設計的創意因素,如現代印刷字體的創作和應用、電影的蒙太奇、攝影的角度和特技、暗房的制作等。他認為構思是設計的本質,而制作是次要的,可以分開處理。創意攝影造型通過構思可以展現幻想、幽默和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圖像喚起人們s協會。納吉布注重空間的比例劃分、色彩的對比調和、抽象的構圖方法和各種線性的表達方式,他善于運用文字和圖形的創造性結合,快速準確地傳播信息。他的設計作品風格獨特,個性鮮明,充滿現代感。
朱斯特·施密特
朱斯特·施密特(1892-1948年)德國設計師,1928年接替拜耳擔任印刷設計教學,從事海報創作。他的作品包含了建構主義、風格派、達達派的長處。他注重文字在海報中的作用,這使得他的作品在圖文結合上有自己的看法。
安妮·艾爾伯斯
安妮·艾爾伯斯(1889-1994)她出生于柏林,1916年進入柏林藝術學院,師從印象派畫家馬丁·勃蘭登堡。1920年,她去漢堡工藝美術學校深造。然后在1922年4月,安妮·艾伯斯進入魏瑪包豪斯學校,學習基礎課程,并在伊頓公學和喬治·在和睦的指導下,他專攻編織藝術。1931年,她成為編織車間的負責人。然而,隨著1933年包豪斯學校的關閉,艾伯斯受到了菲利普的影響·在約翰遜的邀請下,他移民到美國,加入了黑山學院,并在那里擔任職務,寫了許多文章。1949年離開黑山學院后,安妮·艾伯斯搬到了康涅狄格州,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同年,她成為第一位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個展的設計師。從1951年到1953年,她的作品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從而鞏固了她在藝術界的地位。
根塔·斯托爾策
根塔·斯托爾策(1897-1983)她是包豪斯所有教師中唯一的女性,被認為是20世紀最具創造力的紡織大師之一。她于1919年進入魏瑪的包豪斯學院學習紡織技能,1924年順利畢業1925年,她成為包豪斯紡織車間的負責人。在包豪斯工作期間,尊達表確立了她作為當代紡織品設計師的地位。她不僅能在手工地毯上織出復雜的圖案,、在掛毯和桌布中,許多紡織品圖案也是為機械化生產而設計的。同時,她與工業界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并嘗試新材料在紡織品中的應用。正是由于尊達表及其學生的設計作品,包豪斯確立了現代設計風格,并在現代設計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此外,她對包豪斯的影響不僅限于紡織領域,她在教學和創作上的創新方法也對整個包豪斯 的思維方式和創造力。
馬克斯·克雷漢
馬克斯·克雷漢(1875-1925)出生于德國東部圖林根州的一個陶藝世家。自1889年以來,他一直在家庭作坊接受陶瓷技能培訓。1890年,馬克斯通過學徒考試,并于1900年成為工藝大師。與此同時,他和他的兄弟卡爾·克雷漢一起經營家庭作坊。1920年克斯·克萊漢被格羅皮烏斯任命為包豪斯陶瓷工坊的技術大師。為了適應新的工作環境,他把家庭作坊搬到了魏瑪附近薩克森大公的廢棄馬廄。在陶瓷車間,克雷漢根據他多年的生產經驗,設計了車間課程,使學徒們能夠接受理論和實踐的雙重培訓。陶瓷作坊成為包豪斯建筑學院除編織作坊外唯一有收入的作坊早期。克萊漢和格哈德,工作坊的正式主持人·馬克斯密切合作,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學生,如瑪格麗特·魏登漢、格特魯德·科佳、呂迪亞·福卡、特奧多爾·伯格勒和奧托·林迪希等。馬克斯·克雷漢不僅在陶瓷車間負責造型設計和制作,還在陶瓷旋轉盤上制作器皿并親自裝飾。
格哈特·馬克斯
格哈特·馬克斯(1889-1981)他是魏瑪時期最早接受任命的教師之一他擅長雕刻,他的雕塑細長,帶有哥特式的味道。他的木刻也很有名,風格偏向中世紀。馬克斯 的貢獻,包豪斯包括他的版畫技術,和學校 的印刷車間印刷了大量他的木刻。
代表作品 編輯本段
瓦西里椅
1925年的馬塞爾·布羅伊爾設計的“瓦西里椅”成為了包豪斯風格的代表作。靈感來自設計師馬塞爾·1925年,布魯爾從德國購買了一輛自行車的車把。最初,'瓦西里椅'我們的樣品是在水管工的幫助下焊接的,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樣子。它的支腿、扶手和座椅部分似乎是由一根完整的鋼管彎曲而成。這種創新的設計給扶手椅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既實用又時尚。
郁金香椅
郁金香椅由沙里寧于1957年設計,由玻璃纖維和鋁合金制成。椅子的外殼由模壓玻璃纖維制成,而椅面由織物包裹的泡沫乳膠襯里制成。這款椅子獨特的柱腳設計完全擺脫了傳統的四腳結構,使其看起來像一朵含苞待放的郁金香,給使用者更多的腿部自由空間。這個設計體現了創新和美學的結合。
文遠樓
同濟大學文遠樓建于1954年,采用三層不對稱錯列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文遠大廈的設計從平面布局到立面處理,從空間組織到結構形式,都充分運用了現代建筑理念和技術。它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典型包豪斯建筑之一。文遠大廈內,是否進入大廳、房間和樓梯都反映了設計師 的現代建筑理念。空間的布局、對功能的處理以及組件和細節的設計都經過了仔細的考慮。每個空間都被合理利用,沒有多余的空間,每個空間都有自己的必要性。
德國館
巴塞羅那展的德國館歸密斯所有·凡·德·羅設計的一座建筑,采用現代材料和建筑理念,強調空間滲透和結構邏輯,給人以清新活潑的印象。這座建筑使用不同的顏色、不同紋理的大理石、玻璃、水面、地毯等材質突出了這些材質本身的質感和質感。密斯·凡·德·羅以簡潔明了的造型表達了深刻的內涵,他的美學觀在新的技術秩序下又上了一個臺階。巴塞羅那展德國館是包豪斯建筑風格的典范之一,代表了現代主義建筑的特點和精神。
勃蘭特茶壺
Brandt茶壺由設計師Marianne制作.布蘭德共同創作,具有獨特的設計特點。茶壺的壺身由黃銅和銀盤制成,而按鈕和把手由烏木制成。茶葉放置在壺體內的過濾腔內。除了防滴壺嘴,茶壺的整體造型似乎是由一系列半圓組成的雕塑。推滑蓋位于手柄附近,增加了微妙的不對稱感,也是一種實用的技術解決方案: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滴水的問題;另一方面,如果蓋子設置在靠近壺嘴的一側,則容易脫落。茶壺底部設有支腿,不僅有助于穩定壺身,還能保護桌面或托盤免受高溫。茶壺的設計剛好符合包豪斯的一部分的設計理念,即打造適合工業化生產的茶壺、美觀簡約的產品。此外,納吉布在學校創作的構成主義貼紙也對這個設計產生了影響。
平面設計
1923年的朱斯特·施密特設計了一張標志性的海報來宣傳包豪斯展覽。這張海報使用了大膽的幾何圖形和戲劇性的正楷,一出現就立刻引起了轟動。這張海報的設計很有創意,傳達了包豪斯 強烈的視覺宣言。
紡織品
根塔·斯托爾策 s大型壁掛《紅-綠》完成于1927年至1928年間。這件作品由各種結構組成,包括長方形、菱形、波浪和不規則形狀等。整幅作品色彩明亮,對比強烈,呈現出豐富緊湊的畫面,給人一種自由的感覺、隨性的感覺。作品中的構圖用色塊編織出根塔·斯托爾策擅長用色彩進行藝術表達。同時,這部作品也反映了約翰·伊頓公學主導的尊達表基礎課程·斯托爾策影響深遠。
作為紡織室的負責人,尊達表·斯托爾策將復雜的構圖形式變成了手工編織的地毯、窗簾,期間師生也創作了不少作品。比如1923年的尊達表·斯托爾策設計的長桌布、1926年魯思·霍洛斯-康賽繆勒制造的戈百林雙層掛毯、1926年根塔·Stoltzer等制作的Gorberlin雙層掛毯。
價值影響 編輯本段
相關研究
2006年作為紀念“包豪斯”學校90周年校慶,讓妮娜·菲德勒、彼得·Feierabend共同編撰策劃了大型歷史圖片集《包豪斯》,以多種語言出版這是一本專門研究現代設計史的書作為一名研究人員,“包豪斯學校”及其教育、實踐、發展、影響力的集體創造與綜合文獻編纂的成果。
2010年出版的中文專著《包豪斯道路:歷史、遺澤、世界與中國》是第一次系統回顧包豪斯在中國的傳播和影響。本書克服了資料收集的困難,填補了相關資料較少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學術意義和參考價值。
英國學者福蘭克·沃爾夫 s 《包豪斯》從西方建筑史和藝術史的角度對包豪斯的發展和影響進行了歷史描述,并分析了包豪斯在近代的作用,做出了相應的歷史評論以供研究“包豪斯風格”提供了豐富的信息。
行業影響
包豪斯風格是現代設計思想的綜合,與同時期流行的設計流派不相上下,但包豪斯 美國的影響力正在增長。它總結和繼承了自英國工藝美術運動以來的各種設計改革運動的精髓,其教學方法成為世界上許多學校藝術教育的基礎。包豪斯打破了藝術與實用完全分離的教育理念,提出了藝術與技術相統一的集體創造的新教育理念。包豪斯接受機械作為藝術家 的創作工具,研究了很多制作方法。他們意識到技術知識是可以教授的,創造能力只能通過靈感來培養。這為現代設計教育建立了良好的標準,促進了現代設計風格的發展,為現代設計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培養了許多建筑師和設計師。
包豪斯風格注重建筑和產品結構本身的形式美,注重材料質感和色彩的搭配效果。他們推崇簡潔、設計準確合理,并發展了多種巧妙的不對稱構圖手法。這些設計理念和技術影響了20世紀初的設計領域,不僅是建筑領域,也影響了藝術和工業設計的其他領域。如果無印良品的設計是基于“素”勝利反映了自然、簡約、實用的日式審美氣質,還原原材料本質,強調功能性和人體工程學。這也是包豪斯的設計原則之一,在無印良品的很多設計中都可以看到。
包豪斯風格在設計領域建立了新的標準和坐標系,被視為設計界的分界線。在包豪斯之前,設計主要受古典主義或新古典主義影響,強調傳統和裝飾;包豪斯之后,設計進入了現代工業機械時代。包豪斯 的理念和實踐推動了設計思維的創新。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