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
琥珀(Amber)它是針葉樹類植物產生的樹脂經過各種地質作用形成的一種天然樹脂化石,又稱胡博、虎珀、動物酒精,一般由碳氫化合物和氧氣組成,主要由樹脂酸組成,含有少量的琥珀酰醇、琥珀油等物質是典型的多組分混合有機物,不易分解天然琥珀的基本骨架是脂肪族的(脂-CH)結構,化學成分為C20H32O2,不規則塊狀顆粒狀或多邊形,大小不一,顏色各異,透明或不透明,有類似松節油的光澤,無定形,顏色為灰黃至紅棕色,不溶于水和酸,微溶于乙醚、在氯仿和溫酒精中,硬度為2-2.5易碎,密度約為1.1.5。
常見的琥珀種類來自中生代白堊紀至新生代古近紀-在新近紀,植物樹脂滴落埋在地下,經過幾千年的變化逐漸變成化石琥珀最早的使用可能始于15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歐洲早期居民。世界與中國除了美國,美國最大的琥珀產地在歐洲的波羅的海地區、加拿大、墨西哥、意大利、琥珀也出現在中國東北和西南的緬甸云南和貴州琥珀有多種分類,根據礦源可分為海珀、礦珀、同時,琥珀因其悠久的歷史和特色,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它是中藥中常用的鎮靜藥物,也有利于人 對古代動植物和地質學的了解同時,琥珀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非常重要的收藏價值。
琥珀因為價值屬性豐富,所以仿制品很多其中常見的琥珀仿制品有天然樹脂和合成樹脂兩種,根據物理和化學方法可以鑒別。
歷史溯源 編輯本段
發現歷程
關于“琥珀”使用可能是從15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歐洲早期居民開始的,記錄在《石雅·琥珀》年:或者說波羅的海沿岸產琥珀的人自古以來就很有名,羅馬的尼祿皇帝曾派兵到這里采集,他的遺物至今還在希臘、埃及的古墓和利瑪竇的古洞穴。中國將“琥珀”作為一種稀罕物,它的使用可能比歐洲晚,出現在先秦的文獻中“琥珀”漢代的記載并不多見,但秦漢以后的文獻中多有記載,漢晉墓葬出土的文物中也多有琥珀制品。在中世紀,琥珀制品常被達官貴人作為奇異的外物而追捧在中國古代文學中,“琥珀”曾有“虎珀”虎魄”獸魄”和其他不同的寫作形式,以及所謂的“育沛”江珠”遺玉”等別稱。
文化傳說
在中國古代,琥珀被認為是老虎留下的眼淚。王佳在《拾遺記》中說,“漢武帝保定元年,琥珀這種西方貢品珍寶,放在幽靜的山崖上,它在室內唱歌”《陜西通志》說,“五塊琥珀生于華山,夜有光如蓮”根據古希臘的傳說,太陽神的兒子輝騰在空中飛行時被宙斯撞倒,他的姐妹 痛苦的淚水凝結成琥珀。國外也有神話描述海神為寒冷的北方收藏家投擲琥珀它在陽光下閃耀的光澤和溫暖的印象讓人為之傾倒。
主要特性 編輯本段
物理特性
琥珀多為不規則塊狀、顆粒狀或多邊形,大小不一,顏色各異,透明或不透明,表面凹凸不平,質地松脆,有類似松節油的光澤,用手捻可變成粉末。橫截面明顯呈貝殼狀,易燃燒,有松香味,無定形,顏色蠟黃至紅棕色,有樹脂光澤,不溶于水和酸,微溶于乙醚、在氯仿和溫酒精中,硬度為2-2.5易碎,密度約為1.1.5。
化學組成
琥珀是由碳氫化合物和氧組成的有機物,化學成分為C20H32O2在分子結構中,它含有交聯的倍半萜大分子鏈,這使得c-c交聯形成三維聚合物網絡琥珀大多由萜類樹脂組成,主要是不揮發的二萜和三萜萜類樹脂由異戊二烯制成(C5H8)聚合,并進一步形成多環結構。
結構特征
琥珀是中生代白堊紀至新生代第三紀針葉植物的樹脂經過各種地質作用形成的天然樹脂化石其主要成分是帶有共軛雙鍵的樹脂酸,并含有少量的琥珀酰醇、琥珀油等物質是典型的多組分混合有機物,不易分解天然琥珀的基本骨架是脂肪族的(脂-CH)結構。
形成過程 編輯本段
常見的琥珀種類來自中生代白堊紀至新生代古近紀-在新近紀,少數物種來自三疊紀和侏羅紀,甚至可以追溯到石炭紀,大多數是中生代白堊紀至新生代第三紀的針葉樹、云實科、透明的樹脂化石,經過幾千年的變化,在壓力和熱量下逐漸變成化石,落下來,埋在地下從微觀上看,琥珀的形成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天然樹脂轉化為巴克樹脂的聚合階段,植物樹脂接觸空氣和光線后聚合形成多環結構的巴克樹脂,最后是巴克樹脂轉化為琥珀的階段,因為巴克樹脂中含有大量的萜烯類物質,經歷了上百年。一般來說,琥珀的形成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針葉樹、云實科、天南星科等植物分泌樹脂,滴之第二階段,樹脂深埋地下,滴落后石化,第三階段,石化的樹脂被沖走、搬運、沉積和成巖作用形成有機化合物琥珀。
分布區域 編輯本段
世界與中國美國最大的琥珀產地在歐洲的波羅的海地區,包括德國、瑞典、波蘭、烏克蘭、多米尼加等地,其中多米尼加有藍綠色熒光面“藍珀”而世界聞名的,除了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意大利、琥珀也出現在中國東北和西南的緬甸云南和貴州產于波羅的海的琥珀顏色較淺,產于意大利西西里島的琥珀紅色或橙黃色,產于羅馬尼亞的琥珀含硫,緬甸最珍貴的顏色是紅色“血珀”永平,云南,中國西南部、保山、琥珀棕黃色或深褐色產于麗江地區。此外,撫順西露天煤礦是中國最大的琥珀產地,也是中國唯一含有昆蟲的琥珀產地產于東北撫順的琥珀,顏色多樣,多為黃色和白色、橙黃、黃色、深棕色帶一點白色、黃、棕色條紋琥珀和黑色琥珀。
應用價值 編輯本段
藥用價值
琥珀在唐代開始入藥,可以做內服藥、外科、婦科、兒科等疾病,這個味道是甜的、性平無毒,特別適用于癲癇患兒、血尿,此外,琥珀還有安神的作用、利小便、化瘀等功效,是中醫常用的安神藥物。
研究價值
已知最早的琥珀發現于晚石炭世地層,而最古老的帶有昆蟲和其他包裹體的琥珀發現于晚三疊世地層,這使得對琥珀的研究更有利于人們認識琥珀對古代動植物和地質學的了解琥珀中往往含有一些立體保存的植物、昆蟲,甚至脊椎動物、真菌等化石為我們了解生物進化和重建地質歷史中的古生態提供了直接證據,琥珀中的地球化學信息(例如碳同位素)還可以用來重建地質歷史中昆蟲和植物之間的生態關系、古水文、古植被和古溫度變化提供了重要線索。
藝術價值
琥珀是作為一種藝術和文化載體出現的它在中國的出現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年前的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當時人們經常把它雕刻成鳥獸形狀的飾品,印第安人認為這很難、具有鮮明特征的琥珀是幸運和友誼的象征,可以保護人們遠離疾病和邪靈他們認為琥珀飾品可以保護未成年的孩子遠離疾病,讓他們健康成長佛教徒認為,琥珀形成的悠久歷史象征著修行者的苦行僧之旅,以及其鮮艷的色彩、堅硬的質地可以保佑人,讓人免于身心痛苦、獲得心靈平靜。與珍珠、琥珀和瑪瑙一樣,被佛教徒視為佛教七寶。
經濟價值
琥珀是不可再生資源,很多人經常用它來進行珠寶投資和收藏中國商人長期從事琥珀貿易由于地緣關系,中國市場的琥珀主要從緬甸進口2008年至2009年,中國出現了珠寶投資熱潮,包括黃金、包括珍珠和琥珀在內的珠寶成為國內投資的新熱點,這使得中國商人經常購買各種琥珀,其中就有血珀、藍珀最值錢。
品種分類 編輯本段
化學和結構成分
I類琥珀
這類琥珀的主要結構特征是羧酸聚合物,根據其成分可進一步分為三類首先,它來源于主要基于共聚酸的樹脂,例如共聚酸與共聚醇部分共聚:波羅的海琥珀和歐洲琥珀。第二,琥珀,一種主要基于聚合酸的聚合物,不同程度地與多元醇共聚,例如:新西蘭琥珀、維多利亞褐煤琥珀等。最后,它是基于水楊酸和/或桑給巴爾酸聚合物的琥珀:墨西哥和多米尼加共和國的琥珀以及一些非洲琥珀。
II類琥珀
這類琥珀的主要結構特征是由雙環倍半萜,尤其是丁烯聚合物組成的琥珀。包括三萜、雙倍半萜,這些成分也可能以吸留物質的形式存在,如:猶他州琥珀和一些印度尼西亞琥珀。
III類琥珀
例如,這種琥珀的主要結構特征是聚苯乙烯:一些新澤西琥珀和一些德國琥珀。
IV類琥珀
這種琥珀的主要結構特征是倍半萜,倍半萜是非聚合物,如:博維-特雷西琥珀、摩拉維亞琥珀。
V類琥珀
這類琥珀的主要結構特征是未聚合的二萜羧酸類化合物,常與松柏類的球果結合、木化石保存在一起。
礦源
琥珀按礦物來源可分為三種一種是海珀,是琥珀礦石沉積在海底或附著在海岸巖壁上,被海水沖刷而形成的波羅的海沿岸出產的大多數琥珀都屬于這一類;第二種是礦物琥珀,可以直接從地質礦物中采集中國出產的琥珀大多屬于這一類;第三種是湖琥珀,即琥珀礦石被谷雨沖刷,隨溪流進入下游湖泊而形成,這種琥珀的數量很少。
鑒別方法 編輯本段
琥珀鑒別
物理鑒別
琥珀布摩擦會產生靜電,因為琥珀含有油脂,所以摩擦時不粘手也沒有沙聲,摩擦后還能吸起紙屑、燈草、煙灰等物。琥珀容易粉化,嚼的時候會發出沙沙的聲音,但是嚼的時候不會有砂粒的感覺琥珀雖然不容易壓碎,但是可以咀嚼正品琥珀口感清淡,而假冒琥珀口感苦澀,香氣松散,咀嚼時間長了會發粘。琥珀是用刀切割而成的粉末,通常呈亮黃色;琥珀仿品容易切塊,不會變成粉末。而且琥珀不溶于水,用水煮也不會溶解或軟化。
化學鑒別
琥珀的鑒定主要靠燃燒和試劑鑒定首先,琥珀燃燒時沒有火焰,但會發出爆裂聲,產生黑煙或藍煙,剛熄滅時會冒出白煙,產生松節油的芳香煤琥珀點燃后,很容易溶解,產生濃濃的黑煙剛熄滅時會冒出灰煙,有很濃的煤油味。試劑鑒別是取1g琥珀或煤琥珀粉,用石油醚溶解,搖勻過濾,濾液加入醋酸銅試液,搖勻如果石油醚層沒有出現藍綠色,則為琥珀正品,否則為仿品。
仿制品鑒別
常見的琥珀仿制品主要有天然樹脂和合成樹脂。
天然樹脂
天然樹脂包括Copa樹脂和松香等Copa樹脂表面有龜裂紋,內部有大量氣泡,用手摩擦有明顯粘性,溶于酒精和醋酸;不易加工打磨;其紅外光譜特征與琥珀截然不同。沒有地質作用的松香的樹脂,也就是現代的樹脂,用手搓有明顯的粘膩感,表面可以看到很多油滴狀的氣泡,用手很容易揉成粉末,溶于醋酸。松香或其他樹脂在加熱時會熔化或軟化。
合成樹脂
合成樹脂是指通過人工聚合或縮聚反應生成的高分子量樹脂類物質,常見的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氨基樹脂、醇酸樹脂和環氧樹脂等,內部有明顯的流線,部分樣品的折射率明顯低于琥珀,其紅外光譜特征與琥珀明顯不同。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