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血石
雞血石(bloodstone)是中國特有的玉石品種雞血石因含有深紅色艷麗的朱砂礦物而得名,猶如雞血凝固。它與青田石、壽山石并列為“印石三寶”。
按產地來說,雞血石主要有昌化雞血石和巴林雞血石。雞血石主要來自地下、高嶺石等礦物,并含有少量葉蠟石、石英、云母、明礬石、辰砂等礦物。具有蠟狀光澤、油脂光澤、玻璃光澤,略透明至半透明,少數透明。雞血石由“地”和“血”兩部分組成。紅色的部分叫做“血”紅色外面的部分叫做“地”。
雞血石主要是用來加工印章的,也會根據石頭的色相、形狀、色調布局,成型,制作雕刻藝術品。
歷史溯源 編輯本段
發現歷程
雞血石開采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遠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已成了皇宮、公章或雕刻工藝品作為禮品寶石。1784年,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時,得到天目山(浙江)祥源寺方丈獻上一塊雞血石。乾隆回京后,派御用工匠雕刻“乾隆之寶”印璽一方。在中國的故宮博物院“珍寶館”在藏品中,歷代皇帝用雞血石雕刻的印章多達68枚。
1972年9月,中日建交后,時任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時,周恩來總理還向田中首相贈送了一對雞血石印章,雞血石從此名揚海外。
開采歷史
早年雞血石的開采方法比較原始,就是把木頭燒到高熱,然后澆上冷水,讓礦石熱脹冷縮開裂或剝落,再用鐵鑿。
民國以后,黑火藥爆破技術被廣泛應用于雞血石的開采,擴大了規模,大大提高了效率。1942年,浙江民族文化館出版的《昌化縣經濟》,總結了石農采石的經驗“選穴、醬孔、裝藥、發炮、檢料、剖截、磨光、上蠟、拼對”九個步驟,這說明開采和利用的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
主要特性 編輯本段
礦物組成
雞血石主要來自地下、高嶺石等礦物,并含有少量葉蠟石、石英、云母、明礬石、辰砂等礦物。具有蠟狀光澤、油脂光澤、玻璃光澤,略透明至半透明,少數透明。雞血石由“地”和“血”兩部分組成。紅色的部分叫做“血”紅色外面的部分叫做“地”雞血石的“地”主要由地開石和高嶺石礦物組成,地開石的化學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氧化鋁在顯微鏡下呈假六角片狀或異形顆粒,晶粒細小,結構致密。血”主要由朱砂礦物組成,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血”晶體顆粒細小且呈細脈狀、條帶狀、片狀、團塊狀、斑點和云分布在“地”上。
物理特性
1)力學性質
解理:無。
斷口:貝殼狀至扁平斷口,斷面光滑。
硬度:摩氏硬度為2.5~4。
韌度:好,有利于雕刻。
密度:2.53~2.74g/cm3。由于朱砂的密度是8.0~8.2g/M3,所以雞血石的密度取決于朱砂的含量。
2)光學性質
顏色:雞血石的顏色包括“地”的顏色和“血”的顏色兩部分。地”通常呈白、灰白、灰黃白、乳白、瓷白、灰、淺灰、深灰、灰黑、黑灰、青灰、紅、粉紅、紫紅、黃、黃灰、褐黃、淺黃綠、深綠、黑褐、黃褐、棕、黑、無色和它們的混合色。血”常呈鮮紅、朱紅(大紅)暗紅和淡紅色。血”顏色是朱砂的顏色、含量、由顆粒大小和分布狀態決定。
光澤:雞血石的原石一般是暗沉或土光澤,有的透明度好的是蠟光澤或油膩光澤;其拋光表面一般呈蠟狀或油膩狀,有些可能呈玻璃狀;而其中的“血”辰砂)可呈金剛光澤。
透明度:雞血石不透明至近透明,多為不透明至微透明,部分冷凍雞血石近透明。
光性特征:非均質集合體。
折射率:地”的折射率約為1.56(點測法),“血”的折射率大于1.81。
多色性:無。
發光性:不特征。
吸收光譜:不特征。
化學特性
雞血石的化學穩定性比較差,主要是因為構成血液的朱砂揮發性強,容易分解。另外,朱砂雖然和硝酸不起作用、硫酸有效,但會溶解“王水”比例為1的濃硝酸和濃鹽酸:3,和強酸混合)地”雖然有一定的抗酸堿腐蝕能力,但主要成分是一些含水礦物,不能耐高溫,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
結構特征
1)結構。雞血石主要是微觀隱晶質結構、顯微粒狀結構、微觀尺度結構和纖維尺度結構。
2)構造。雞血石以致密塊狀結構為主,部分呈可變余角結構。血”呈細脈狀、條帶狀、片狀、團塊狀、地上散落著斑點和云朵。
形成原因 編輯本段
昌化雞血石成因
彰化雞血石產于彰化北區西北部的玉巖山浙江省安市。礦床的發育是特定地質環境的產物,太平洋板塊的俯沖導致極其頻繁的火山活動,積累了極其濃厚的酸性、以中酸性巖石為主的火山沉積地層造成了各種構造盆地,為雞血石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構造環境和物質來源條件。
在盆地封閉和半封閉的構造條件下,火山期后具有一定壓力的含汞火山熱液沿次級斷裂構造緩慢上升,對兩側圍巖形成熱液滲透帶。熱液選擇性地改變了滲透帶中的礦物老村組流紋巖或流紋質凝灰巖中的基本元素被熱水溶液溶解并浸出,而剩余的鋁硅酸鹽礦物則被挖掘到地面、高嶺石等,形成雞血石“地”同時,火山熱液中的汞與硫相互作用,導致朱砂石化當汞含量大于0.5%這時,有顆粒狀的朱砂沉淀,呈彌散狀、脈狀、塊狀分布于地開石中,形成雞血石“血”
巴林雞血石成因
巴林雞血石礦位于內蒙古巴林右旗北部,大興縣西南端東南部安嶺山。巴林雞血石的成礦與燕山期火山活動密切相關,斷裂活動為成礦提供了構造條件,而修羅晚期的火山活動則提供了成礦物質來源,成礦物質主要來自區內廣泛分布的酸性流紋巖。熱液活動是巴林 硫礦化當酸性熱水溶液在裂縫中遷移時,滲透流紋巖,形成巴林。早期巴林石形成后,熱液中的汞和硫相互作用,形成辰砂礦化和巴林雞血石。
巴林石礦床成因類型為中低溫熱液蝕變,熱液作用具有多期多階段活動的特點,可分為圍巖蝕變、熱液交代、凍結巖石的主要成礦期、辰砂礦化、表生轉化階段等五個階段,強硅化和明礬石化、高嶺石化、黃鐵礦化是巴林石的重要找礦標志,朱砂和黃鐵礦化是巴林石的找礦標志。
分布區域 編輯本段
雞血石是中國特有的寶石是一種上等的篆刻材料因朱砂色澤鮮艷,紅如雞血而得名。被稱為“印石皇后”主產于浙江彰化和內蒙古巴林,近年產于湖北、陜西、四川、在云南和貴州也發現了一些雞血石,但質量較差。
此外,俄羅斯鄂霍次克楚科奇火山帶的普拉明汞礦和佩卡瓦姆汞礦被發現具有與中國雞血石礦床相同的特征,有望成為新的雞血石產地。
產品分類 編輯本段
雞血石的分類可以根據雞血石的產地、雞血石的質地和“血”顏色和分類特征。
按產地分類
昌化雞血石
產于彰化區上溪鄉邵家村,林 浙江省安市。彰化縣位于林縣與北川縣交界處的山區浙江西部的安地區和安徽,是西天日山的南延邵家村地處山區,原名十二杜康山,產石地段原名玉山,現名玉巖山。昌化雞血石清新渾厚,純凈無邪,但地面稍差,所以有“南血”之稱。
巴林雞血石
指產于內蒙古巴林的雞血石。其“地”細膩濕潤,透明度好,主要是凍土,幾乎沒有“軟地”剛地”硬地”,且不含“砂釘”,但顏色淡而細膩,所以有“北地”之稱。
按質地分類
凍地雞血石
指質地細潤清亮、透明度好、硬度低,猶如“膠凍”的雞血石。它的土地主要由地開石和高嶺石組成,呈白色、黑、黃、灰、粉黃白黑混合色,強蠟狀光澤或油狀光澤,稍透明至半透明,硬度較低(2~3)主要有羊脂凍、牛角凍、黃凍、肉糕凍、芙蓉凍、藕粉凍、楊梅凍、桃花凍、玫瑰凍、五彩凍、水晶凍、魚子凍、瑪瑙凍、五彩凍、羊腦凍、藍天凍、藕粉凍等。
軟地雞血石
指質地較為細膩、低硬度雞血石。其土地主要由地開石和高嶺石組成,并含有一定量的明礬石。呈白、灰白、淺粉、黑、黃與黃白與黑的混合色,有蠟質光澤,稍透明至不透明,硬度3 ~ 4,以白玉地面為主、黃玉地、黑地、花地、瓦灰地、青灰地等。
剛地雞血石
指質地稍粗糙、有“玉”感、硬質雞血石。其“地”主要由地開石、高嶺石和明礬石,并含有一定量的微晶應時。顏色呈白、乳白、粉紅、黑、褐黃色和淺灰色,蠟狀光澤,稍透明至不透明,硬度4 ~ 6,易碎,易斷,主要是剛磨灰色、剛褐地、剛黃地、剛白地等。
硬地雞血石
指顏色發白、質地粗糙而干燥、高硬度雞血石。其“地”主要由次生石英巖凝灰巖或殘余流紋巖組成。以灰、白色為主色,無光澤,不透明,無油,硬度6 ~ 7,易碎,主要在水泥中。
“血”顏色分類特征
雞血石按其“血”的顏色、多少和血形以及“地”顏色可分為大紅袍(血量占90%以上)小紅袍(血量占70%~90%劉關張(白或黃、紅、黑色)黑旋風(純黑的地子)紅帽子(血色在料的頂部)紅腰帶(血色在料的中部)以及夕陽紅、翡翠紅、彩霞紅、牡丹紅、芙蓉紅等。
應用領域 編輯本段
加工印章
傳統雞血石主要用于加工印章,根據形狀有方形印章(正宗方章、弧頭方章、半弧方章等)扁章、對章、隨形章等類別。彰化老坑東第林及浙江安“大紅袍”平章,其血鮮紅深,血量70左右%大地潔白純凈,少有瑕疵,如今已是稀世珍寶。
雕刻工藝品
除了將雞血石切割研磨成各種印章收藏外,還根據石頭的色相、形狀、色調布局,造型,因材施藝,巧取自然,通過圓雕、鏤雕、浮雕和其他技術被用來創造藝術作品,不僅保持了石頭的顏色,而且與形狀和內容相匹配。
礦物開采 編輯本段
找礦方向
由于其源巖形成于活動大陸邊緣環境,是板塊俯沖引起的大規模巖漿活動。雞血石是由沿斷層上升的火山后熱液交代蝕變源巖而形成的所以從雞血石礦化的地質條件來看,雞血石可能不是昌化獨有的。找礦區應位于板塊俯沖引起的活動大陸邊緣火山活動區,由酸性變為酸性、從中酸性火山巖開始,深入火山盆地和斷層小構造尋找。
找礦標志
第一,強烈的硅化作用是成礦的前提,所以找礦一定要局限在次生石英巖化發育的地區。二是黃鐵礦化常與朱砂伴生,可作為間接找礦標志。It 只是有雞血石的地方就有黃鐵礦化,有黃鐵礦化的地方就不一定有雞血石。第三,朱砂是直接找礦標志,但要注意雞血石和汞礦的區別,雞血石找礦也必須考慮朱砂和地開石的共生關系。
開采方法
早年雞血石的開采方法比較原始,就是把木頭燒到高熱,然后澆上冷水,讓礦石熱脹冷縮開裂或剝落,再用鐵鑿。
民國以后,黑火藥爆破技術被廣泛應用于雞血石的開采,擴大了規模,大大提高了效率。1942年,浙江民族文化館出版的《昌化縣經濟》,總結了石農采石的經驗“選穴、醬孔、裝藥、發炮、檢料、剖截、磨光、上蠟、拼對”九個步驟,開采利用技術有了很大進步。
品質鑒定 編輯本段
質量評價
雞血石的品質主要來源于血液、地、清潔度等方面綜合考慮。
血
血液的質量由血液的顏色決定、血量、濃度和血液形狀由四個因素決定。鮮紅色是最好的顏色,朱紅色(大紅)次之,暗紅最差。血量是指血塊面積占整個雞血石面積的百分比或有血的面的數量血量越多,數值越高。一般來說血量大于50%雞血石是一種優質產品。雞血石的方塊,最好六面都有血,四面都有、五邊血第二,三邊和側面血第二,一邊和頂腳雞血石或局部血最差。雞血石的濃度是指血液分布和分散的程度,可分為稠、清、輕度3級,血濃度最高,輕,稀,最差。血的形狀是指血液的分布,有一團血(包括塊狀血)條血(包括脈狀血、絲狀血)和點血(星點狀、云霧狀血)點,包括大規模的血液、血更好,其次是血。
地
地的質量由顏色、透明度、光澤度和硬度由四個方面決定,還有凍地、軟地、剛地和硬地之分。凍土最好,其次是軟土,硬土最差。雞血石地面的顏色以單色均勻為好。雜色次之,但某些顏色的雞血石價值高于單色,如“劉關張”雞血石。透明度是半透明凍土的上品。光澤較好,有油光和強蠟光。
凈度
凈度是指雞血石中所含雜質和裂紋的數量。雜質包括軟雜質和硬雜質。軟雜質是指硬度與雞血石相近的雜質。硬雜質是指硬礦物包裹體(如石英、黃鐵礦等)雜質的存在降低了雞血石的質量。硬雜質在技術上稱為“砂釘”嚴重影響雞血石的雕刻和質量。軟雜質雖然也會影響雞血石的品質,但沒有硬雜質那么大,特別是當這些雜質在雞血石中參與形成具有觀賞價值的美麗花紋時,也會提高雞血石的品質。
雞血石的裂紋有兩種原生裂紋和后生裂紋。原發裂縫在技術上被稱為“繼”,指成礦早期雞血石形成的裂隙和后期形成的地開石、黃鐵礦、粘土等礦物填充形成礦物脈或粘土夾層,其中脈石對雞血石質量的影響最小,黃鐵礦脈嚴重影響雞血石的工藝性能,破壞血形,粘土夾層嚴重影響雞血石質量。表觀遺傳裂紋在技術上被稱為“裂”,大而深、明顯的裂紋嚴重影響雞血石的質量,而且又淺又短、隱約可見的裂縫可以用黃蠟封住,但對雞血石的質量還是有嚴重影響的。
雞血石以血量多、血色鮮艷、血形優美、質地細膩透明、無雜質無裂紋者為上品。
其他要素
透明度、光澤、硬度也會影響其質量評價。如果透明度分為四個級別(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透明度越高,質量越好;蠟質光澤越強,硬度越低,雞血石質量越好。此外,雞血石的產地也是評價其品質的重要因素在珠寶玉石市場,昌化雞血石的品質最好,其次是巴林雞血石貴州雞血石陜西雞血石。同時也要注意原石的瑕疵和完整性原石的缺陷主要看是否影響方印的切割一般來說,保持方封的完整性比較好。如果有明顯的瑕疵,嚴重影響方印的切割,會影響質量,自然擺件和工藝雕塑除外。工藝質量、技術水平越高,質量越高。
鑒別方法 編輯本段
昌化雞血石及其仿制品的鑒別
因為昌化雞血石質量好、色美、該值較高,因此用途不包括“雞血”常化石,來做“假雞血石”牟利。早在清末就已經存在了。近年來,印石市場蓬勃發展,印石品種在中國以及石雕、印章切割 的欣賞和收藏熱潮大大增加。其中雞血石的收藏也在不斷升溫,其價格在炒作之后已經變得天價。造假技術也得到了加強。因此,鑒別昌化雞血石及其仿制品就顯得尤為突出。下表列出了昌化雞血石及其仿制品的鑒別特征。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