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av网_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亚洲欧美一级_欧美成人合集magnet

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地理百科    百科詞條   

葛洲壩水電站

葛洲壩水電站是長江上第一座大型水電站,建在長江三峽西陵峽口南津關下游.3公里,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素有“萬里長江第一壩”1970年12月開工,由葛洲壩工程局承建。1988年12月,工程全面竣工,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低水頭大流量、徑流式水電站。

大壩總長2595米,最大壩高47米,水庫庫容15.8億立方米,設計水位高程66米,校核洪水位高程67米,設計泄洪量8.6萬立方米每秒,校核洪水流量11萬立方米每秒。電站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年發電量157億千瓦時。該電站以500千伏和220千伏輸電線路并入華中電網,通過500千伏DC輸電線路向1000公里外的上海輸電120萬千瓦。

自1981年7月30日起,第一臺機組并網發電40多年來,這座建筑“萬里長江第一壩”累計為社會生產清潔能源近6000億千瓦時。葛洲壩水利樞紐具有一定的防洪功能和調洪能力、錯峰、削峰的作用。對長江江豚的保護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是中國水電建設史上的里程碑。

目錄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建造背景

長江沿岸洪水頻發,192公里的三峽河段山高崖陡、峽長而深,蘊藏著3000多萬千瓦的水電資源,是建設大型水利樞紐和綜合開發長江水資源的最佳河段。

從1953年到1956年,毛澤東主席三次視察長江,詢問南水北調工程的可能性以及長江流域洪水的成因和對策,同時堅定了水利建設者的信心和決心。1957年12月,周總理親筆題詞:力爭充分利用54億千瓦水資源,建設長江三峽水利樞紐。

1958年南寧會議上,長江水利委員會負責人林宜山和水電總局局長李銳分別提出了贊成和反對三峽工程的意見。李銳在會上提出了國家財政負擔的問題、水電火電的性價比和工程技術的考慮,引起了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

1958年3月30日,毛澤東總統乘車旅行“江峽”車輪親自視察了長江三峽工程的壩址。1958年3月和1960年5月,周恩來總理和劉少奇主席也分別視察了三峽大壩的壩址鮑忠島。

建造決策

1969年5月至6月,時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在武漢時,湖北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張體學向毛澤東匯報了三峽工程的情況。當時,毛澤東認為在戰爭準備階段實施這一計劃是不合適的。同年10月,長江水利委員會根據談話精神提出了修建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議。該方案總建設期為3年,總投資為13.6億元。由于湖北省電力供應緊張,該方案得到了湖北省和水電部的積極支持。

1970年5月30日,水電部軍委會停止鄂西清江水電站建設、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的報告提交國務院業務組,獲得一致同意。10月30日,周恩來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同意建設葛洲壩工程。12月,該網站迅速集中了1.萬人組成施工隊和勘察設計隊開始設計、科學試驗和施工準備。

1970年12月16日,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國務院會議廳聽取了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情況的匯報。一周后,周總理向毛澤東主席匯報了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情況“四五”計劃中是可行的。毛主席在中共中央表示支持修建這條大壩■回復。1970年12月30日,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移民安置

1970年至1982年,為保證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宜昌市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工作。在此期間,共有2,548戶(村)人們拆毀房屋為土地讓路,被拆毀的房屋面積達到24.4萬平方米。此次搬遷涉及宜昌市的八個大隊、84個生產隊、30家企業和機構、7所學校、1個農業研究所,以及大約1.5萬人。同時,壩區和庫區也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安置,總計約2.5萬人。這次搬遷工作為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截流及配套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前期建造

1971年春,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開始施工,隨著時間的推移,施工隊伍的規模增加到5萬多人。指揮部于2月5日成立,由曾思玉任第一指揮長,張體學任司令員,張震任政治委員。施工隊伍和設計人員來自各個單位,按照軍隊組織“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政策。4月10日,一期圍堰工程提前完工。

施工暫停和暴露問題

工程開始前,針對葛洲壩的施工條件,如泥沙淤積、對通航水流條件和地質條件的認識不夠清楚。由于缺乏明確的設計深度,最初的報告初稿和當時的補充設計簡要報告都沒有達到預期的設計水平。開工不久就暴露出施工質量問題、存在設計差異壩基發現泥夾層施工中出現嚴重質量事故等諸多問題。周總理三次聽取匯報,決定暫停主壩工程建設。

質量問題

裂縫問題:混凝土有96條裂縫。這些裂縫可能影響混凝土的結構完整性和承載能力,其對工程質量和安全的影響有待進一步評估。

三江沖沙閘底板問題:在已經澆筑的五個孔中,底板有一條貫穿的裂縫。這個問題可能會導致漏水,結構強度下降,需要采取相應的修復措施。

二江泄水閘問題:二號門倉庫一塊3900立方米的混凝土出現蜂窩、麻面、狗洞和架空現象。這些問題可能會影響混凝土的外觀和質量,需要進行修補和加固。

技術方案

1972年,這項工作仍在進行,與此同時,二江電站進行了比較、三江船閘三江攔沙閘技術方案。為了適應實際的基本情況,需要對三江技術方案進行修改,并進行了解泥沙淤積情況的試驗。此外,在主要建筑類型中、施工方案、工期、在成本等重要技術問題上,可能需要進行專門的實驗研究,以保證項目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停工復盤

由于葛洲壩工程的設計和質量問題,決定暫停主體工程建設。之后成立了技術委員會,對葛洲壩工程中的問題進行試驗和論證。

自1973年初以來,一直在進行現場調查、實船試驗、原型觀測、水工、泥沙、材料和結構測試,確定“壩線不變,船閘下移”總體規劃,為開展樞紐布局創造了條件。那么泥沙問題就需要解決了、通航水流條件研究、大單寬泄水閘的消能防沖、復雜地基研究和地基處理問題、導流截流和深水圍堰問題、大型金屬結構和水輪發電機組的設計與制造。經過多次討論和實驗,我們仍然可以 I don我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1974年9月,谷牧副總理在北京主持召開的葛洲壩工程座談會上,對設計方案中意見不統一的問題進行了討論,最后意見基本統一。1974年10月,主體工程正式宣布復工。

復工建成

1974年10月復工后,根據修改后的設計方案,重新調整了原附屬企業布局、新建和改造。19751976年期間,主要輔助建設的大部分工作基本完成。

從1975年9月開始,三江混凝土的澆筑工作就開始了。1981年1月4日,河流被成功截流。1983年7月29日,葛洲壩水利樞紐二江電站全面建成,總裝機容量96.5萬千瓦。1985年4月19日,國家驗收委員會批準了第二、三江工程已經竣工驗收,肯定了設計的合理性,確認了工程質量符合設計要求,確定了工程建設是成功的。1986年1月17日,長江上游圍堰混凝土防滲墻通過水下爆破成功拆除,使二期工程重點建筑物開始堵水。到1988年底,該裝置已經安裝完畢。1990年3月10日,二期工程1號船閘進行枯水期試運行,獲得成功。同年5月,大江水道開工,流量4000-每秒20000立方米的試運行。終于在1991年11月,二期工程通過了國家驗收。

后期改造

葛洲壩水電站發電機組經過40年的運行,已接近其理論運行壽命的極限。2021年10月10日,經過嚴格的科學評估,葛洲壩水電站啟動了兩臺17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的改造工程。2022年7月7日,葛洲壩1號機組順利完成改造任務2023年6月21日,葛洲壩電站2號機組順利通過72小時試運行,實現并網發電。

建造布局 編輯本段

整體布局

葛洲壩長達2.5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水壩之一。1991年,葛洲壩的混凝土消耗量超過美國大古力大壩的吉尼斯世界紀錄200多萬立方米。葛洲壩和西壩隔成大河、二江和三江。大江是主要水道,而兩江三江在枯水期斷流。二江電站配備2臺17萬千瓦,5臺12.5萬千瓦,大江電站安裝14臺,已安裝12臺.5萬千瓦,總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年發電量157億千瓦小時。壩址以上流域面積約100萬km  ,樞紐正常水位高程66m,壩頂高程70m,最大壩高48m,總庫容15.8億m2。 

船閘

葛洲壩水利樞紐共有三座船閘,其中1號船閘位于大江,2號3號船閘位于三江,三座船閘均為單級船閘。一號鎖的高度相當于20層樓的高度,是世界上同類鎖中最大的。船閘每扇門扇重達600噸,相當于12層樓高,因此被譽為“天下第一門”船閘采用分散式底部縱橫分支廊道輸水系統,灌排閥門每次開啟時間為5分鐘。灌溉和排水時間分別為12分鐘和15分鐘。輸水系統進口采用側向進水布置。為了保護大、小型船舶進出閘室的安全采用左側、右支走廊分散排水布置圖。右排水廊道在下閘首下游排水段消能后直接排入引水渠,左排水廊道通過閘室左墻轉向三江沖沙閘下游護坦上的12個出口墩分散泄流。

電站廠房

二江布置2臺17萬干瓦機組(轉輪直徑11.3米)和五臺12.5萬千瓦機組(轉輪直徑10.2米)車間內,河邊布置12臺12.5萬千瓦機組車間。電站最大水頭27米,設計水頭18米.6米,最小水頭8.3米。

二江電站是葛洲壩一期工程,總工程量包括土方開挖約281萬立方米,回填約30萬立方米,混凝土約118立方米.9萬立方米,金屬結構安裝約9.133噸。到1976年底,大部分土石方開挖已經完成。同年9月30日,車間主體工程混凝土澆筑開始。

車間沿水流方向分為進水段、主機房部分和尾水部分是三個部分。在取水段,平臺上設有鐵路、公路、人行道、電站外部觀測走廊、閘門槽、門機等設施。這些設施的設置是為了方便取水,并對取水口進行管理,以確保水流順暢和安全。

泄水閘

葛洲壩工程幫助三峽水庫釋放防洪能力。周拔水庫作為三峽工程的反調節水庫,具有8500萬立方米的反調節庫容,可對三峽工程因洪水調節而產生的流量不均起到反調節作用。葛洲壩工程先于三峽工程投入運行,導致樞紐泄洪量大大超過原設計。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有必要增加水閘。其中主閘為二江閘,位于葛洲壩和二江右側,面對主洪水,有效泄洪排沙。為了更好地利用水閘排沙漂流,在水閘兩側安裝了電站、二江水電站,以便電站利用水閘引水,實現排沙漂流功能。

這種布置和設計能有效地滿足葛洲壩工程泄洪的需要,保證水流暢通。同時,通過增加電站的安裝,可以充分利用水閘的水流,進一步提高整個工程的水力發電效率。

沖沙閘

葛洲壩工程在大江三江航道上布置了單向攔沙消能格局。這些水閘和消能設施經過優化,包括泄洪洞、流面和多級消力池,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大流量低尾水的情況,提供更好的排沙消能效果。

在攔沙閘航道等建筑物運行過程中,通過三江閘10多年大江閘4年多的運行監測,證實了其優越性和良好的工作效果。這些水閘能有效地排出泥沙,保證航道暢通。同時,消能設施的設計使水流很好的消散,減少了水流對結構的沖擊,保證了建筑的正常運行。

價值功能 編輯本段

防洪

葛洲壩水利樞紐具有一定的防洪功能和調洪能力、錯峰、削峰填谷在長江中下游防汛抗洪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工程建成后,已從長江干流安全泄出60余次45000多立方米每秒的洪水,有效減輕了下游防洪壓力,確保了人民生命安全長江中下游地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1998年,長江流域遭遇百年不遇洪水,葛洲壩水利樞紐三次超汛限,歷時11個小時。這一措施有效避免了荊江分洪,為下游地區創造了條件,保障了長江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葛洲壩水利樞紐通過非常規調度手段成功削減洪峰流量2000立方米/秒。

發電

葛洲壩水電站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年均發電量157萬千瓦時。在三峽水電站投產前,葛洲壩水電站作為華中電網的骨干電源,基本滿足了該地區80年代電力需求的增長,并向華東輸送了部分電能。葛洲壩水電站70%以上發電用于湖北省,有效解決了當時三線建設和工農業用電需求。

截至2021年7月30日,葛洲壩水利樞紐已生產清潔能源近6000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約18455.99萬噸標準煤,減少約5.04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葛洲壩水利樞紐作為清潔能源電站,在發電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其生態效益。

通航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修建,確實使水庫水位抬高了20多米,向上游回水100多公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人工湖。此舉大大改善了長江三峽的航運條件。作為三峽工程的反調節航運梯級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與三峽工程相互配合,形成聯動效應,使長江三峽地區120公里水域暢通無阻,大型貨船可安全順利到達川江。

葛洲壩水利樞紐建成后,上游120公里庫區航道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許多影響通航安全的灘險基本消失或明顯減弱,大大降低了航運成本。到2020年,葛洲壩水利樞紐累計貨運量已達18.02億噸,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本項目為長江沿線的運輸和貿易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條件。

環境保護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對長江江豚的保護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廟嘴河在葛洲壩下游約1公里處,已經成為江豚生活的區域。每天都有幾個江豚家庭在這里覓食,長江的生物多樣性正在回升。長江保護的不斷深化,對于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及其珍稀動植物具有重要意義。

旅游參觀

宜昌旅游業得益于葛洲壩水電站的知名度和美麗的風景,有力促進了宜昌旅游業的發展。葛洲壩的存在讓宜昌成為了一個宜人宜居的旅游名城。葛洲壩水電站的建設不僅為宜昌帶來了經濟發展和旅游業繁榮,也為當地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這進一步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使宜昌成為了一個宜居城市。

所獲榮譽 編輯本段

1985年葛洲壩二、三江工程及水電機組安裝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葛洲壩大江截流"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章。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電火花加工    下一篇 機械傳動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根河市| 凤城市| 翁源县| 喀什市| 金平| 嘉黎县| 三河市| 韶山市| 安庆市| 虹口区| 来安县| 昌黎县| 石林| 筠连县| 龙州县| 滨海县| 罗江县| 汉寿县| 金昌市| 湘潭县| 陇川县| 仁布县| 饶平县| 比如县| 安乡县| 固阳县| 樟树市| 衡阳县| 泰州市| 霍林郭勒市| 潮州市| 睢宁县| 山阴县| 潼南县| 河间市| 榆中县| 高台县| 屏东县| 余干县| 黑山县| 安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