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歧桿菌
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It 是革蘭氏陽性、不形成芽孢、嚴格厭氧菌在形態學上分為兩種形式:分叉形態定義為ⅰ型,命名為乳桿菌;桿狀細胞定義為ⅱ型,命名為副傘乳桿菌,細胞呈現各種形狀,如形狀規則的短桿、纖細桿狀型、桿狀等,通常形成于末端“V”形或者“Y”形分叉。菌落呈圓形,表面光滑呈白色或乳白色。它是由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學者Tissier首先發現的人類發現的雙歧桿菌種類超過 403356種,其中兩歧雙歧桿菌的應用和研究最為廣泛、嬰兒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青春雙歧桿菌等。

雙歧桿菌廣泛存在于人體內、畜、禽腸道和環境是眾所周知的益生菌作為人和動物腸道微生物區系中的主要菌群之一,能粘附并定植于腸道黏膜上皮細胞,增強免疫力、抑菌拮抗、抑制腫瘤、治療便秘、降血脂、降低膽固醇和其他重要的生理功能。
雙歧桿菌是食品中重要的微生物菌群,具有益生特性、保健品、醫藥、畜牧業等領域應用廣泛,如: 發酵乳制品、結合益生元、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飼料添加劑等。
歷史發展 編輯本段
1890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學者Tissier在Grauche教授的指導下研制“嬰兒消化不良的病因學研究”主題經過多年的努力,Tissier終于在1899年在自然營養嬰兒的正常糞便中發現了雙歧桿菌同年12月2日,他在巴黎生物學會學術會議上發表了論文他指出,在自然營養的嬰兒和人工營養的嬰兒的糞便中有一種革蘭氏陽性多態桿菌當嬰兒腹瀉時,這種桿菌會減少或消失。從Tissier發現雙歧桿菌開始,雙歧桿菌的研究翻開了新的篇章。
在研究雙歧桿菌的歷史過程中,雙歧桿菌經歷了發現、認識、應用三個階段。它曾被歸類為諾卡氏菌、棒桿菌屬、直到20世紀60年代,乳酸菌和放線菌才被認為是獨立的屬-雙歧桿菌屬。
主要分類 編輯本段
隨著實驗方法和研究設備的不斷改進,雙歧桿菌的新種被發現目前人類發現的雙歧桿菌有 403356余種,其中 123356種可從人體中提取或與人類活動有關。兩歧雙歧桿菌被廣泛應用和研究、嬰兒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青春雙歧桿菌等其中,嬰兒雙歧桿菌和短雙歧桿菌屬于嬰兒型,僅在嬰兒體內存在并占優勢 腸,并隨著人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少或消失年代;兩歧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和青春雙歧桿菌屬于成人型,成人腸道內多。

長雙歧桿菌
長雙歧桿菌是成人腸道中最常見的雙歧桿菌之一,發揮著多種與宿主健康相關的生物學作用,包括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生長、抗衰老、抗腫瘤并為人體提供各種營養。長雙歧桿菌是一種常見的基因治療載體,可用于腫瘤的靶向治療,并已用于制備長雙歧桿菌微膠囊,以提高長雙歧桿菌制劑在腸道內的耐酸性和耐氧性。
短雙歧桿菌
短雙歧桿菌不僅是新生兒腸道的主要菌群之一,而且可以從母乳中分離出來,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緩解過敏性鼻炎和哮喘、調節脂肪代謝、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等多種有益功能。短雙歧桿菌是雙歧桿菌的常用益生菌菌株之一,也可用于乳腺癌的靶向基因治療。
分布范圍 編輯本段
雙歧桿菌廣泛存在于人體內,尤其是嬰兒小腸和大腸的下部(結腸)此外,雙歧桿菌還棲息在口腔和陰道中。在自然分娩的母乳喂養的孩子的腸道中,它高達95%一些細菌是雙歧桿菌,這使它們成為糞便微生物區系中的主要細菌成分從健康母乳喂養的嬰兒中分離的最常見的雙歧桿菌是長雙歧桿菌、兩歧雙歧桿菌和短雙歧桿菌。腸道內的雙歧桿菌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減少,在身體虛弱的老年人腸道內所剩無幾,但在健康人的腸道內仍維持一定數量。
在許多溫血動物如雞中、豬、犬、鼠、狼、猴、家兔、牛、羊、雙歧桿菌存在于馬甚至蜜蜂的腸道中,大部分是作為優勢菌群存在的。同時在許多食品、在文章和一些臨床樣本中也發現了雙歧桿菌。
形態特征 編輯本段
雙歧桿菌大小為(5~1.3)μm×(1.5~8.微米,形態學上主要定義為兩種形式,分叉形式定義為I型,命名為乳桿菌;桿狀被定義為ⅱ型,命名為傘兵乳桿菌。在腸道中,雙歧桿菌多為直桿狀,很少分叉、彎曲的桿狀形狀呈現。最初分離時,由于缺乏相應的培養條件,通常以ⅰ型出現,菌株形態主要包括無分支、分叉有兩種形式,其中分叉呈 V 的形狀、y 形,但在隨后的培養中,叉形通常出現彎曲、桿狀。顯微鏡下,菌體為 Y 、勺狀、V 字體、彎曲狀、桿狀等,經過一定程度的培養,會轉化為II型,并且持續很長時間、穩定性的遺傳。所以臨床上認為由ⅱ型向ⅰ型轉化是因為環境污染、因溫度等不適應而導致的退化,由I型向II型的轉化是由于對環境的更好適應、溫度等。
但是,同一物種不同菌株的形態并不相同,即使同一菌株在不同時期生長或在不同條件下培養,也可能表現出不同的形態,例如嬰兒雙歧桿菌是短而規則的、嗜熱雙歧桿菌呈細長桿狀、兔雙歧桿菌呈球形、齒狀雙歧桿菌呈桿狀、長雙歧桿菌呈勺狀單個或鏈狀、排列成柵欄狀或者聚集成星形。在實驗室厭氧培養箱中,雙歧桿菌在37℃的血平板上培養48小時,形成圓形光滑的形狀、凸起、菌落邊緣整齊,奶油色至白色,反光。
生理生化特征
雙歧桿菌是一種不動的細菌、不形成芽孢、不產氣、革蘭氏陽性菌,G C含量高達55%至67%,會使石蕊牛奶產生酸、固化,不還原硝酸鹽、過氧化氫酶陰性、吲哚反應陽性、明膠液化陰性、聯苯胺反應陰性。
糖代謝
雙歧桿菌的糖代謝采用特殊的雙歧桿菌途徑,能發酵葡萄糖,主要產生乙酸和乳酸,發酵乳糖和麥芽糖產酸,發酵蔗糖和蜜二糖產酸較少,但不發酵核糖、阿拉伯糖、棉子糖、木糖等。
厭氧特征
雙歧桿菌是嚴格厭氧的,因為雙歧桿菌細胞中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過氧化氫酶(Catalase, cat)在有氧條件下,新陳代謝產生的活性氧不能被轉化(ROS)清除,ROS會破壞雙歧桿菌的細胞壁磷脂、蛋白質和代謝過程中的重要酶對雙歧桿菌有毒性作用,導致雙歧桿菌代謝紊亂、生長停滯甚至死亡,因此雙歧桿菌無法在有氧條件下存活。
生長繁殖 編輯本段
雙歧桿菌是一種專性厭氧菌,對環境條件和營養有嚴格的要求,所以影響其生長繁殖的因素很多。雙歧桿菌最適生長溫度為37~41℃,最適發酵溫度一般為35~40℃,最低生長溫度不能低于25~28℃;最適初始生長pH值為6.7~7.0,pH值為8.0~8.一般不在5以上的環境中生長。用于雙歧桿菌生長和繁殖的培養基中的氨基酸、維生素、核酸類物質和鹽類是必不可少的,能促進雙歧桿菌生長的生長因子主要有以下六類:純寡聚糖類物質(如乳果糖、果聚糖等)蛋白質水解產物和一些蛋白質物質(如酪蛋白水解物、乳鐵蛋白等)多糖類物質、短鏈脂肪酸、天然植物和中草藥提取物及其他物質(如雙泛酰硫乙胺和泛酰硫乙胺等)
雙歧桿菌在腸粘膜上皮細胞上的定植是其發揮生理功能的前提第一,雙歧桿菌最初通過粘附素粘附于腸道細胞,粘附的雙歧桿菌進一步改變腸道環境實現腸道細胞的定植定殖后,雙歧桿菌通過多種方式限制病原菌的生存和繁殖,如占據保護(占據腸上皮細胞的空間)營養爭奪、產生有機酸(葡萄糖分解成乙酸和乳酸,降低腸道pH值,抑制致病菌)分泌雙歧桿菌和胞外糖苷酶等。
人們促進體內雙歧桿菌增殖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方式是直接攝入含雙歧桿菌的微生態制劑,另一種方式是攝入含雙歧桿菌因子的產品,促進雙歧桿菌在人體內的生長繁殖。
生理功能 編輯本段
營養作用
雙歧桿菌具有營養功能,主要與其合成各種營養物質的能力有關,如消化酶、乳糖酶、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還能降低腸道環境的ph 值,有利于鐵、鈣的吸收還可以改善腸道環境。
增強免疫
雙歧桿菌可以作用于人體免疫細胞,通過激活和增強其免疫能力來達到抗感染的目的、抗病毒功能還可以與機體產生的細胞因子相互作用,維持人體內各種免疫細胞的平衡人體的免疫功能過高或過低都會損害機體,而免疫功能的調節保證了免疫功能在正常范圍內發揮作用。
抑菌拮抗作用
雙歧桿菌對致病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志賀氏菌等細菌有抑制作用。雙歧桿菌的抗菌拮抗作用主要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一種是代謝乳酸、乙酸、雙歧桿菌等成分,從而滅活致病菌,達到抗菌效果;另一種方式是雙歧桿菌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可以在腸道內定植,防止致病菌的粘附,起到生物拮抗作用。
抑制腫瘤
雙歧桿菌也能分泌一種降解n-亞硝胺酶可以阻止亞硝胺誘發腫瘤動物實驗證明,雙歧桿菌可以耐受胃中的酸性條件并到達腸道,從而抑制將某些致癌前體轉化為致癌物的酶的產生或降低這類酶的活性。
改善乳糖消化不良
牛奶營養豐富,是老人和嬰幼兒的好食品但有相當一部分人缺乏乳糖酶,無法分解牛奶中的乳糖,往往導致腸胃功能紊亂雙歧桿菌可以在乳制品發酵過程中產生乳糖酶,幫助患者消化乳糖。
降血脂、降膽固醇
雙歧桿菌能影響膽固醇中毒的代謝,將其轉化為不被人體吸收的類固醇,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對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還能降低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改善脂代謝紊亂。
治療便秘
雙歧桿菌能改變和調節腸道環境的酸堿性,促進腸道處于酸性環境,有效防止有害菌引起的異常發酵,提高腸壁收縮運動的頻率,使糞便不再板結,從而有效調節和緩解便秘。
主要用途 編輯本段
食品領域
雙歧桿菌在食品中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趨向于具有保健作用的食品和飲料最早的雙歧桿菌產品是雙歧桿菌乳,也包括酸性奶油、酪乳、雙歧啤酒、雙歧桿菌復合蔬菜汁和冷凍甜點等。
目前在《可用于食品的菌種名單》中,雙歧桿菌共有 63356種,其中對可在不同食品中使用的菌種也有明確規定:
可用于食物的雙歧桿菌有:青春雙歧桿菌(B. Puberty)動物雙歧桿菌(B. animals)兩歧雙歧桿菌(B.Bifidobacterium 3356)短雙歧桿菌(B. breve)嬰兒雙歧桿菌(B. children)長雙歧桿菌(B. Longgumu)
可用于嬰兒食品的雙歧桿菌菌株有:動物雙歧桿菌(B. animals)Bb-12、乳雙歧桿菌(B. Laxitis)HN019、Bi-07、短雙歧桿菌M-16V、嬰兒雙歧桿菌R0033、兩歧雙歧桿菌R0071、長雙歧桿菌亞種BB536。

保健品領域
最常見的雙歧桿菌與益生元結合的保健品,可以達到協同作用,大致可以分為顆粒、平板電腦等,可以增強免疫力、調節腸道菌群。
醫藥領域
雙歧桿菌口服后能迅速在腸道下部定植,建立強大的生物屏障機制,阻止有害菌的定植和入侵經常使用嬰兒雙歧桿菌、青春雙歧桿菌、兩歧雙歧桿菌、一種或兩種由長雙歧桿菌或短雙歧桿菌制成的菌株(搭配其他益生菌)活菌制劑。
畜牧領域
雙歧桿菌是動物體內重要的益生菌,能在動物體內產生大量的乳酸和乙酸腸道,降低腸道的PH值,抑制腐敗菌和致病菌的生長;增強腸道功能,促進蛋白質的消化吸收;減少氨等有害物質、吲哚的形成等,從而減輕肝臟的負擔;能促進胃腸蠕動,提高動物采食量等。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