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造
老舊小區改造是指“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改造范圍主要是2000年底前建成、基礎設施差、環境臟亂差、居民改造意愿強烈的住宅小區。試點工作從2020年開始由中央財政支持。2020年試點地區實施項目2637個,總投資2.7萬億元;2021年實施項目4193個,總投資1.9萬億元。
試點范圍 編輯本段
按照中央有關部署要求,2020年,中央財政老舊小區改造專項資金86億元支持北京、上海、天津、重慶、陜西、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云南、寧夏等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老舊小區改造試點。根據2020年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省級人民政府應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因地制宜制定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資金籌措方式、實施步驟;探索建立老舊小區改造長效機制。試點地區原則上應具備改造條件的老舊小區須納入2020年改造計劃。鼓勵具備條件的城市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實施期限一般不超過10年。其中,改造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為主的老舊小區原則上不少于50%。推動加裝電梯工作。鼓勵通過財政補貼等方式落實加裝電梯資金。支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鼓勵社區組織及物業服務企業參與改造項目的方案制定和推進實施等工作。
實施主體 編輯本段
改造資金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出資,中央財政可按不低于地方財政出資總額的30%用于改造補助。中央財政支持主體包括:中央財政對試點地區所需支持的資金實行以獎代補,對中央財政認定符合條件的老舊小區實施改造補助實施主體應予以補助。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出資改造資金,中央財政負責撥付試點地區老舊小區改造補助資金。同時建立財政投入長效機制,落實改造補助資金可用于支持居民出資對改造后的小區進行環境整治、適老化改造等方面的支持。建立補助資金分配辦法由試點地區和中央及地方財政按照3:7比例共同出資改造;對中央財政認定的試點地區和中央以及地方財政未設立補助資金專戶的老舊小區分別按照4:6比例確定補助資金比例。對于部分實施主體未設立補助資金專戶的試點地區和中央財政將按照1:2比例向實施主體撥付補助資金;對于未設立補助資金專戶卻設立了補助資金專戶或實施了改造補助資金專戶的試點地區,中央財政不予補助;對于已通過設立補助資金專戶并實際落實補助資金專戶及其他相關補助資金專戶建設內容的試點區,中央財政將給予適當補助。
財政政策 編輯本段
按照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2021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加大支持力度,支持老舊小區改造。中央財政按照“缺什么”原則,加大支持力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示范試點工作。各地可結合實際確定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同時,按照地方“能建盡建”原則,充分利用小區內空地、樓頂平臺、小區內部空地等資源,按照誰受益誰出資,依法合規統籌使用好各項建設資金。以老舊小區改造為抓手,結合實際進一步完善社區養老、托幼、醫療、養老等社區服務體系。支持改造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對具備條件的老舊小區,探索建立養老托幼一體社區服務模式,完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并逐步推廣至其他老舊小區。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市政公用設施和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水平,推動補齊服務設施短板。支持建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居民付費制度,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城市更新。
改造方式 編輯本段
各地可根據實際,因地制宜探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方式方法,為科學改造提供支持。加快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服務體系建設,鼓勵物業服務企業提供老舊小區養老、托幼、家政等生活服務,提升小區物業管理水平。鼓勵通過協商議事、居民決策、共同參與等方式,引入專業機構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鼓勵通過出資建設等方式參與小區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推動社區養老、托幼、家政服務設施向老舊小區延伸。積極探索由政府出資建設、物業出資維護管理、居民出資參與改造或運營管理模式,為老舊小區改造提供支持。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自治機制,完善社區公共事務協商議事機制。引導有條件的地區探索開展物業服務市場化運營,提升改造項目物業服務水平。支持符合條件的地方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探索建立基層社會治理綜合平臺,整合小區內各類資源,建立小區居民、社區組織和相關部門參加多方參與機制,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
加強指導 編輯本段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涉及的技術工作涉及不同領域,需要進行多學科聯合研究,從設計、施工到后期管理等全過程技術指導。一是明確設計目標要求。設計單位要對項目進行深入研究,在項目設計階段充分考慮社區居民的需求和意見,特別是居民居住空間合理布局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從設計層面明確小區改造的功能需求、改造內容、技術路線等,切實解決小區改造面臨的難點問題。二是合理確定改造內容。改造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居民需求。要根據居民需求及改造項目實施方案合理確定改造內容及改造方式,避免簡單套用老舊小區改造技術方案。要根據項目實際提出改造方案,避免盲目推進。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