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代夫
馬爾代夫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Maldives,原名馬爾代夫群島),印度洋上的群島國家。距離印度南部約600公里,距離斯里蘭卡西南部約750公里。南北長820公里,東西寬130公里。由26組自然環礁、1192個珊瑚島組成,分布在9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內,其中約200個島嶼有人居住。
馬爾代夫跨越赤道,氣候在很大程度上受印度洋影響,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南部為熱帶雨林氣候,具有炎熱潮濕的特點,無四季之分。
1116年建立蘇丹國。近400年來,先后遭受葡萄牙和荷蘭殖民主義者的侵略和統治,1887年淪為英國保護國。1965年7月26日宣布獨立。1968年11月11日建立共和國。
2016年10月13日,馬爾代夫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馬爾代夫政府決定脫離英聯邦。
2018年8月30日,援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項目開通儀式隆重舉行。馬爾代夫總統亞明和中國政府代表、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署長王曉濤,共同為大橋開通揭牌。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文獻記載
歷史記載馬爾代夫起源于12世紀,但文學作品和考古卻發現馬爾代夫的歷史可追溯到先伊斯蘭教時代。馬爾代夫曾是那些出海遠航的偉大探索家們的中轉站,這遠遠早于歐洲航海史。
第一次提到馬爾代夫是在二世紀希臘天文學家、數學家和地理學家托勒密的著作中,其中他提到了斯里蘭卡西面1378個小島的地方,指的就是馬爾代夫。自從那時起,許多航海家不斷提及馬爾代夫:14世紀末的Pappus Alexandria提到了Taprobane島和1370個相鄰的島嶼。底比斯人Scholasticus曾航行到印度馬拉巴爾海岸,他提到了“一千個小島和那里險惡的環境:因為那里的磁石海岸會導致鐵皮船的觸礁沉沒”。
波斯商人Suleiman曾橫跨印度洋,他寫道:“在這個名為Herkend的洋面上有將近1900個島嶼,統治者是一個女人,財富不可記數”。他還曾跟隨鄭和的遠航隊在1433年到達東非,他在他的海岸調查中證實,商船來到馬爾代夫進行貿易,購買這里的繩子。明朝時,中國人非常熟悉這些島嶼,稱這里為“伏在水下的山脈”(流沙),并記載了這里的氣候、地理和風土人情。
14世紀中葉,阿拉伯著名的旅行家伊本·巴圖塔到達馬爾代夫,詳細地描述了當地的風土人情。
歷史變遷
公元前5世紀,雅利安人來此定居,佛教文化隨之傳入。
1116年建立了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蘇丹國,前后共經歷了六個王朝。15世紀中葉,印度的坎瑙努拉王公控制馬爾代夫。
15世紀末,葡萄牙殖民者開始入侵。1513年,馬爾代夫王室內部因王位繼承問題發生矛盾,葡萄牙人乘機進行干涉,支持卡盧·穆罕默德取得王位,并迫使他同意葡萄牙殖民者在馬累駐軍筑壘。1518年馬爾代夫人民一舉消滅葡萄牙駐軍,1552年再次擊退殖民者的進攻。
1558年始,葡萄牙對其實行殖民統治。在塔庫魯法努領導下,1573年馬爾代夫人民舉行了起義,光復祖國并成立了蘇丹國。
1645年,在錫蘭島的荷蘭殖民者宣布馬爾代夫屬于其勢力范圍。1752年,印度軍隊再次入侵馬爾代夫,次年法國以調停戰爭為由入侵馬爾代夫。
馬爾代夫
19世紀30年代,英國殖民者利用馬爾代夫上層貴族的內訌,在蘇丹穆罕默德·伊馬特·阿德·丁四世的支持下,進一步控制了馬爾代夫。1887年英國錫蘭殖民地的省長與馬爾代夫蘇丹簽訂條約,馬爾代夫淪為英國的保護國。
1932年,馬爾代夫改行君主立憲制。1934年,英國承認馬爾代夫獨立。
1953年成為英聯邦內的共和國。
1954年議會決定廢除共和國,重建蘇丹國,實行總統制。
1954~1968年,馬爾代夫再次成為蘇丹國。
1965年獲得完全獨立,那一年它也加入了聯合國。該國實行聯邦制,被選舉的總統為國家元首。
1968年11月11日,通過全民投票宣布成立馬爾代夫共和國,廢除蘇丹國,定伊斯蘭教為國教。易卜拉欣·納西爾就任總統。
1975年加入伊斯蘭會議組織。
1976年加入不結盟運動。
1988年,部分商業集團在馬爾代夫策動政變,印度海空和傘兵部隊將盤踞馬爾代夫的雇傭軍擊敗。
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令馬爾代夫群島經濟遭受重創。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國在印度洋勢力也后撤。高舉伊斯蘭主義和反西方大旗的政客開始長期把持馬爾代夫總統寶座。
2016年10月,馬爾代夫宣布脫離英聯邦。
2018年2月5日,馬爾代夫總統亞明正式發布命令,從當天開始全國實行為期15天的緊急狀態。
2022年10月11日,第77屆聯合國大會舉行全會,選舉出14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新成員,以接替將于2022年年底結束任期的成員。新成員將于2023年1月1日就任。其中包括馬爾代夫。
地理環境 編輯本段
區域位置
馬爾代夫是地處亞洲印度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馬爾代夫位于北緯4度,東經73度。總面積9萬平方公里(含領海面積),陸地面積29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米。
地形地貌
馬爾代夫
氣候特征
馬爾代夫位于赤道附近,具有明顯的熱帶雨林氣候特征,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南部為熱帶雨林氣候終年炎熱、潮濕、多雨,無四季之分。沒有颶風、龍卷風,偶爾有暴風。年降水量1900毫米,年平均氣溫28℃。每年3月至4月份氣溫最高,達32°C。
自然資源 編輯本段
馬爾代夫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有各種熱帶魚類及海龜、玳瑁和珊瑚、貝殼之類的海產品。
馬爾代夫及周圍水域擁有700多種魚類,生產鰹魚、金槍魚、龍蝦、海參,還有少量的石斑魚、鯊魚、海龜和玳瑁等。最多的是珊瑚魚,它們的顏色、形狀、大小各不相同。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區劃
馬爾代夫總共由26組天然礁石群組成。這些礁石群被分成21個行政區,包括19個行政環礁及馬累和阿杜兩個市。 行政區按環礁劃分,小的環礁單獨或幾個組成一個行政區。每個環礁和大的居民島都有當地民眾選舉出的管理委員會。全國共有20個環礁委員會,66個島嶼委員會和2個城市委員會。
首都
馬累(Malé),位于同名的馬累島上,面積約1.5平方公里,人口15.3萬。 馬累的日最高溫度31℃,最低溫度26℃。全國政治、經濟中心,同時也是港口,經濟上除了漁業及水產品加工外旅游業發展也很快,建有國際機場。
國家象征 編輯本段
國旗
馬爾代夫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國旗由紅、綠、白三種顏色組成。旗地為綠色長方形,四周為紅邊。紅邊的寬度為全旗寬度的四分之一,綠色長方形的寬度為全旗寬度的一半。一牙白色新月位于綠色長方形的正中。紅色象征為國家主權和獨立而獻身的民族英雄的鮮血;綠色意味著生命、進步和繁榮;白色新月表示和平、安寧和馬爾代夫人民對伊斯蘭教的信仰。
國徽
馬爾代夫的國徽由一彎新月、一顆五角星、兩面國旗、一棵海椰子樹和綬帶構成。馬爾代夫國徽的新月和五角星表示馬爾代夫的國教為伊斯蘭教,國旗象征國家的權力和尊嚴,海椰子樹代表人民的生計。底端的綬帶上寫著馬爾代夫的傳統名稱。
人口民族 編輯本段
截至2019年1月,馬爾代夫總人口為44萬,均為馬爾代夫族。民族語言和官方語言為迪維希語(Dhivehi),上層社會通用英語。伊斯蘭教為國教,屬遜尼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網2021年2月更新顯示馬爾代夫人口55.7萬(其中馬爾代夫籍公民為37.9萬,均為馬爾代夫族)。
政治政體 編輯本段
馬爾代夫為總統制國家。1978年,加堯姆當選總統,此后5次連任。2007年8月,全民公投決定繼續實行總統制。2008年8月,新憲法正式生效,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統帥。有權任命內閣成員,但須經議會批準。所有議員通過選舉產生,總統不再有任命議員的權力。建立獨立的最高法院,總統不再是司法系統的最高長官。
2012年初,由于時任總統納希德下令逮捕一名法官而引發社會不滿,馬爾代夫首都馬累2012年1月以來接連爆發抗議活動。軍方2月7日奉命驅散抗議民眾,引發沖突。隨后軍隊倒戈,支持示威者。馬爾代夫軍方和警察臨時接管政府。在首都馬累,當地時間3日夜間,警察使用催淚彈和警棍驅散了總統穆罕默德·納希德支持者與反對者的沖突。目擊者稱,警方逮捕了許多示威者,包括馬爾代夫人民黨領袖歐麥爾.納瑟爾。
30萬馬爾代夫人面臨物價飛漲和高失業率。反對派激進分子要求納希德總統下臺,稱其不能緩解國內的經濟困難。示威者還指責政府當局揮霍開支、金融管理不善。
2012年2月,納希德說他的政府正抓緊時間推進國內經濟自由化,建立開放的媒體,發展公民社會,并且歡迎更多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到來。2012年2月7日,納希德辭職。
2013年9月,馬舉行憲政改革以來第二次總統選舉。11月,進步黨候選人亞明當選第六任總統。
2015年3月,馬民主黨領袖、前總統納希德因非法扣押刑事法院大法官一案被判處入獄13年。9月,亞明總統所乘快艇在馬累碼頭發生爆炸,時任副總統阿迪布因涉嫌與爆炸案有關被逮捕,并被議會彈劾。
2018年9月23日,馬爾代夫舉行總統選舉,此次選舉是馬爾代夫新憲法2008年生效以來的第三次總統選舉。9月29日,馬爾代夫選舉委員會發布總統選舉最終結果,易卜拉欣·穆罕默德·薩利赫贏得此次總統選舉。 11月17日,薩利赫在首都馬累國家足球場宣誓就職。
憲法
制定憲法
憲法于2008年8月生效。規定馬為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伊斯蘭教總統內閣制國家。立法、行政、司法權分別歸屬人民議會、總統和法院。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統帥。由全體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不得超過兩屆。內閣由副總統、部長和總檢察長組成。除副總統以外的內閣成員由總統任命,經議會批準。
憲政改革
馬爾代夫發生軍事嘩變
根據馬爾代夫選舉委員會2013年11月16日公布的對98%選票的計票結果,進步黨候選人阿卜杜拉·亞明在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獲勝,當選新總統。
議會
馬累中心廣場
政府
馬爾代夫
司法
馬爾代夫憲法規定司法權歸屬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和審判法庭。首席法官艾哈邁德·法茲。
政黨
馬爾代夫
主要政黨簡介如下:
(1) 馬爾代夫民主黨,屬于保守類政黨,2003年11月10日建立,是國際民主黨聯盟的觀察員,領導人:易卜拉欣·侯賽因·扎基
(2) 馬爾代夫人民黨,自由黨類政黨,2005年7月21日成立,前總統加堯姆屬于該黨。領導人:艾哈邁德·塔斯米恩·阿里
(3) 正義黨,2005年8月成立,有宗教背景,該黨控制著伊斯蘭事務部,領導人:侯賽因·拉希德·艾哈邁德
(4) 伊斯蘭民主黨,2005年12月成立,領導人:烏馬爾·納賽爾
國土沉沒
未來發展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繪制出了最后一次冰河期結束后馬爾代夫群島的海平面曲線圖,描繪出過去一萬年間馬爾代夫群島的變遷,這一成果有助于研究馬爾代夫群島未來的“沉浮”命運。通過研究在馬爾代夫群島附近獲取的巖芯,該校研究人員發現,一萬多年前,由于北半球冰蓋大量融化,馬爾代夫群島的海平面以每千年15米的驚人速度急劇上升。而同一時期,馬爾代夫地區的珊瑚島礁也快速生長,因而沒有被海水淹沒。在大約6000年至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速度急劇減緩到每千年2米;而在過去6000年中,海平面上升速度再次下降到平均每千年25厘米,在這一時期,馬爾代夫地區可能首次出現了一批島嶼。
研究人員指出,在一般情況下,珊瑚礁的生長速度應該趕得上未來100年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但兩種因素對珊瑚礁的生長有極大負面影響:一是全球極端高溫天氣會破壞珊瑚礁;二是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強會增加海洋的酸性,對珊瑚礁群的架構造成不利影響。
研究人員表示,關于馬爾代夫群島將來是繼續存在,還是像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的許多暗礁小島那樣沉入大海的問題,還有待研究揭示。
沉沒倒計時
從高空望去,馬爾代夫不愧為印度洋上的一串明珠:1190個蒼翠群島鑲嵌在蔚藍海面上,如同珍珠一樣光彩奪目,難怪這里被稱為“人間天堂”。不過一個殘酷的事實是,馬爾代夫的美景全部位于低海拔,全國平均高度僅高出海面1.8米,八成的國土不高于1米。如果聯合國對全球暖化下海面上升速度計算準確的話,最快一個世紀這些島嶼將被海水逐一吞噬。
右圖為2009年10月17日,馬爾代夫召開全世界首次水下內閣會議。所有與會部長戴上水中呼吸器在海底開會的情景,再一次引發了對全球變暖的關注。馬爾代夫以珊瑚礁和陽光沙灘聞名于世,平均海拔不到海平面以上一米。科學家已經警告稱,100年內,馬爾代夫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經濟概況 編輯本段
馬爾代夫
2004年12月,聯合國大會批準馬從最不發達國家名單畢業,并從決議生效之日起給予馬3年過渡期,期間仍保留最不發達國家地位,以確保經濟、社會的平衡運行。后經馬要求,推遲至2011年畢業。
2020年,馬爾代夫的國內生產總值為37.57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6745美元(測算含在馬常住外國居民),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29.3%。
農業
馬爾代夫全國可耕地面積6900公頃,土地貧瘠,農業十分落后。椰子生產在農業中占重要地位,約有100萬棵椰子樹。其他農作物有小米、玉米、香蕉和木薯。隨著旅游業的擴大,蔬菜和家禽養殖業開始發展。2013年農業產值為3.68億拉菲亞,占GDP約1.7%。
工業
馬爾代夫僅有小型船舶修造,及海魚和水果加工、編織、服裝加工等手工業。2011年制造業產值為29.57億拉菲亞,占GDP約14.7%。
漁業
漁業資源豐富。盛產金槍魚、鰹魚、鮫魚、龍蝦、海參、石斑魚、鯊魚、海龜和玳瑁等。魚類主要出口中國香港、日本、斯里蘭卡、新加坡和中國臺灣,2016年漁業產值為22.4億盧菲亞,占GDP4.1%。
旅游業
馬爾代夫
運輸業
馬爾代夫基于環境因素,境內無法建設鐵路,民航事業不發達。設有易卜拉欣納西爾國際機場。有7條國際航線和11條包機航線通往馬累,斯里蘭卡、印度、新加坡、阿聯酋、南非及一些歐洲國家有定期航班飛往馬累。
海運業主要經營香港到波斯灣和紅海地區及國內諸島間的運輸業務,中國、斯里蘭卡、印度、新加坡、阿聯酋、南非及一些歐洲國家有定期航班往返馬累。2016年運輸業產值約39.9億盧菲亞,占GDP的7.2%。
對外貿易
馬爾代夫
中馬自1981年開始經貿合作關系。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06年,中馬雙邊貿易總額為1600萬美元,同比下降5.7%。其中,中方出口1540萬美元,同比下降9%;進口60萬美元,同比增長2107%。
自1972年,中國一直堅持向馬爾代夫提供無償援助。1985年,中國公司開始進入馬爾代夫承包工程市場和勞務市場。截至2006年底,我公司在馬承包勞務合同額累計6062萬美元,完成營業額5354萬美元。其中2006年,我在馬新簽承包工程及勞務合同額381萬美元,完成營業額186萬美元。
中馬還在其他領域開展交流合作。2000年9月20-30日,應中央軍委邀請,馬爾代夫國防和國家安全部長阿卜杜勒·薩塔爾·安馬里對華進行友好訪問,這是中馬兩軍首次正式交流。1998年5月18日,馬爾代夫政府與中國香港特區政府簽署了民航班機過境協議。2004年3月28日,雙方簽署兩國政府貿易和經濟合作協定。2006年10月,馬爾代夫政府任命楊桂生先生為駐上海名譽領事。2007年4月,中國東方航空公司開辟上海至馬累的定期航線。2010年七月,川航開通成都至馬累的定期航線。
2017年,出口額為3.18億美元,進口額為22.23億美元,貿易逆差為19.05億美元。
財政金融
2014年財政收入149.07億拉菲亞,財政支出163.85億拉菲亞,財政赤字15.81億拉菲亞。截至2015年8月,馬外匯儲備6.67億美元,同比增長近50%。
2018年財政收入213.23億盧菲亞(包括國際援助),財政支出256.51億盧菲亞,財政赤字43.28億盧菲亞,外匯儲備115億盧菲亞。
主要出口商品為海產品,主要進口商品為食品、家具、石油產品、電子產品、紡織品和生活用品。主要貿易伙伴有阿聯酋、新加坡、印度、斯里蘭卡、泰國和馬來西亞等。
2011-2014年外貿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
出口額 | 3.46 | 3.14 | 3.29 | 3.01 |
進口額 | 14.65 | 15.54 | 17.33 | 19.92 |
差額 | -11.19 | -12.4 | -14.04 | -16.91 |
馬爾代夫官方語言為迪維希語,政府文件和法律均用迪維希語寫成,少數有英文版本。上層社會通用英語。
節日
獨立日(國慶日):每年的7月26日
圣紀日:在伊斯蘭教歷的第三個月的第十二天,是穆罕默德誕辰紀念日。
宗教
馬爾代夫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居民島上不食豬肉,不飲酒,婦女出行必須穿遮體長裙,男士不能穿短褲。外國游客在度假酒店內不用遵守此規定,但到了馬累等當地居民島,就必須入鄉隨俗了。馬爾代夫居民大多是虔誠的穆斯林,講禮貌、重禮節、淳樸好客,每天會進行五次禱告。而星期五的伊斯蘭教主麻日則是他們每周的星期假日,商店、學校和公共場所都會在這一天關門歇業。
馬爾代夫融合來自古代世界各地的海上移民所帶來的豐富、多元的文化;當地傳統音樂與舞蹈則深受東非文化影響,如擊鼓與樂曲等;另受南亞文化影響,當地的飲食文化尤其凸顯;馬爾代夫的婦女則不同于南亞次大陸國家普遍對女性采取的隔離主義,而是活躍在主要社會活動中。首都馬累的政府、軍隊、警察局等機關皆可見其影蹤。而在其他原住民島中,男人終年漂泊于海上捕魚討生活,女性則扮演持家照顧老少的角色。畢竟群島國家,海洋是原住民終年所依存的資源,故海洋子民自然以海洋文化來呈現這支獨立民族的風情了。
習俗
由于宗教習慣,馬爾代夫人不吃豬肉,不飲酒。傳統上當地居民以魚、椰子和木薯為主食,但隨著經濟發展,大米、面粉等進口食品已成為主食。
軍事國防 編輯本段
馬爾代夫軍裝
2006年4月,“國家安全衛隊”正式更名為“馬爾代夫國防部隊”,職責是捍衛國家主權和獨立,保護根據憲法選舉產生的政府不受威脅和侵犯,快速應對緊急事件及捍衛憲法和法律權威。
馬多次與美國等國海軍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內容包括海上搜救、打擊海盜等。
軍力
截至20世紀80年代初,這支準軍事部隊已發展到1000人左右。1988年發生的未遂軍事政變,使馬爾代夫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加強軍隊建設的極端重要性,軍隊的實力迅速擴充。隨著國內局勢的相對穩定及周邊安全環境的改善,為了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馬爾代夫對軍隊進行了精簡,從而使部隊戰斗力躍上新臺階。
馬爾代夫國家安全衛隊組建以來,先后參加了1962年平息南方“蘇瓦代夫共和國”的分裂,粉碎1988年軍事政變和2001年國內騷亂等多次作戰任務,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社會民生 編輯本段
教育
馬爾代夫的文化教育實行免費教育,截至2011年底,馬爾代夫成人識字率為97%。
截至2012年,馬爾代夫全國共有在校學生73798人,教師6856。有229所學校,其中公立學校219所,私立學校10所。馬爾代夫國立大學是馬唯一大學。各環礁設有一個教育中心,主要向未成年人提供非正規文化教育。
實行從學前到高中畢業的免費教育。成人識字率為98.94%。2017年,馬爾代夫共有376所學校,在校學生87788人,教師8957人。馬爾代夫國立大學是馬唯一大學。各環礁設有一個教育中心,主要替未成年人提供非正規文化教育。
醫療
馬爾代夫的醫療衛生較落后,全國有22家醫院,176個衛生中心,最大的醫院在馬累。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馬爾代夫為無瘧疾國家。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馬為無瘧疾國家。嬰兒年死亡率為11‰,人均壽命男士為72.6歲,女士為74.4歲。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1年馬爾代夫全國醫療衛生總支出占GDP的8.1%,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醫療健康支出707美元。
媒體
馬爾代夫有兩種日報和少量周刊,系迪維希語,主要在首都馬累發行。還有一份雙周刊英文報紙。“馬爾代夫之聲”電臺建于1962年,用英文和迪維希語對全國廣播。電視臺于1978年3月建成啟用,同年修建了衛星通訊站,可通過衛星轉播世界各地節目。
旅游景觀 編輯本段
天堂島
天堂島是馬爾代夫非常著名的度假海島,在馬爾代夫島嶼分級中屬于第六級。天堂島坐落在北馬累北環礁,距離馬累國際機場及首都馬累大約9.6公里。島的總長度為931米,寬為250米,走一圈不會超過一個小時。電影《日落之后》就是在天堂島拍攝的。
太陽島
馬爾代夫太陽島
雙魚島
該島是2001年,2002年及2006年的“最佳海濱獎”得主,擁有長達2公里的潔白美麗的海灘,設施現代舒適。OLHUVELI島位于馬累環礁南部,距離機場島34公里,從馬累國際機場乘坐高速艇到奧威麗海灘飯店僅需45分鐘,白天夜晚都可航行。
拉古娜島
拉古娜島
卡尼島
卡尼島
瑪娜法魯島
是休閑式度假村,擁有著馬爾代夫的傳統,同時與樸素、高雅亞洲風情配合得天衣無縫。這個度假村讓您在馬爾代夫享受到寧靜舒適的服務。圓滑的、現代的、迷人的瑪娜法魯島海灘度假屋為您提供了一個無比豪華的舒適環境。每一間別墅和套房都提供有私人游泳池,完全私人的和一個私人管家為您提供完善的、周到的服務。
白金島
白金島(Hudhuran Fushi)在北馬累群島,距離馬累26公里,從馬累國際機場坐快艇30分鐘就到酒店了。衍生詞Hudhu意思是“白色的”,“Ran”的意思是“金子”,Hudhuran Fushi又被稱為“白金島”。白金島酒店環繞于茂盛的棕櫚樹之中,可以看到許多不同種類的熱帶動物與植物。
阿雅達島
阿雅達島坐落在馬爾代夫卡夫大魯環礁上。度假村占地15公頃,覆蓋著自然原生的植被,常年不斷地向游客展現著充滿馬爾代夫氣息的景觀。從下飛機踏上阿雅達島那一時刻開始,一座獨具奢華氣息的度假勝地便出現在您的眼前。您可以躺在帶泳池套房的陽臺上和泳池邊,靜靜地飽覽這如藍寶石般閃耀的海洋,身臨其境的體驗阿雅達島給您帶來的無限意境。
哈庫拉島
哈庫拉島
麗莉島
麗莉島位于南阿里環礁,2009年4月重新開業。麗莉海灘度假村享有一個很大的世界性的聲譽,其原始的海灘,郁郁蔥蔥的熱帶植物和異國情調的房型距離岸邊僅數米。壯觀的阿里環礁擁有世界上的一些接近的最令人驚奇的潛水地點有利位置。
貨幣兌換
馬爾代夫貨幣為Rufiya(RF),亦稱馬爾代夫盧比。1RF可兌換港幣1元左右;1美元可兌換10-11RF(視匯率變化而定)。一般酒店使用美金為主,大部分度假小島均接受通行的信用卡。首都馬累則二者都通行。游人最好隨身帶上一些小面額的美元,方便零用。按當地慣例,每天收拾房間及晚餐時,各需付小費1美金。
入境規則
旅客入境所攜帶的私人物品不用付稅,另可攜帶香煙200支。軍火、武器、色情刊物、毒品及酒類都嚴禁入境。返回香港時,每人只限帶香煙19支。
簽證說明
馬爾代夫提供30天的免費落地簽證,到達以后填寫一張入境卡即可。
落地簽證通常有以下要求:
1、護照有效期在六個月以上;
2、至少有一到兩頁的空白頁,很多國家要求兩頁;
3、有返程機票或者繼續旅程的機票;
4、一定數量的現金、旅行支票和國際信用卡等能夠證明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支持旅行。
機場稅
由馬爾代夫離境,大人及兒童一律需付10美元。已經不用支付。
安全須知
海底餐廳
(1)赴馬爾代夫前務必辦妥相關人身、醫療保險。(2)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識和溺水自救方法,提高自救能力。(3)馬爾代夫小島周圍淺灘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涌動,危險很大。下水前須先向島上救生員、潛水教練等專業人員了解水域情況及注意事項,切勿急于下水。(4)嚴格遵守島上的相關規定,切勿在非游泳區游泳,并以結伴下水為宜,注意相互照應。(5)如參加潛水等旅游項目,須熟知水性,并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掌握呼吸器、腳底等的正確使用方法,水性不好者,建議不要參加。(6)馬爾代夫法律嚴禁游客捕捉、采摘海洋生物,或攜帶出境。
2、不要與陌生人搭訕,拒絕陌生人所提供的服務,以免遭受欺詐被人利用。
3、有疾病史的游客,務必隨身備好藥品。
4、現金、證件及其他貴重物品千萬不可放進托運行李內,一定要貼身攜帶,刷信用卡時,不要讓卡離開自己的視線。
5、乘船或水上飛機前往度假島時,請一定看管好隨身的行李,不要讓行李離開自己的視線;抵達度假島碼頭后,請及時清點行李數量,以免丟失。
6、出發馬爾代夫前最好購買旅游意外保險,如果發生意外能得到及時的救助。
7、馬爾代夫旅途中盡量少帶現金,不要將錢放在行李中,要貼身保管。最好到正規商店購物,買了東西要發票證明。
8、重要證件護照、信用卡、機船車票要隨身攜帶、妥善保管。出發馬爾代夫前最好各復印一件放在手提包中,原件放在貼身的內衣口袋中。遇到有人查證件時也不要輕易答應,應報告領隊處理。如領隊不在場,可要求對方出示身份證或工作證件,否則應予拒絕。若對方是警察,也應記下其證件號、胸牌號和車號。
9、在馬爾代夫旅游過程中,游客應當保存好一切可能用得著的證明材料,如旅游合同、旅游發票、景點門票、醫療單據等,不要僅憑口頭承諾。必要時,消費者可將與旅行社進行商談交涉的過程以錄音的形式記錄下來,以備用。遇到侵權更要及時向旅行社、消費者協會、旅游質量質監所等機構反映。
外交政策 編輯本段
馬爾代夫是英聯邦國家。2016年10月,馬政府宣布因受到英聯邦不公正待遇,決定退出英聯邦,2018年馬新政府上臺后,于2020年2月重返英聯邦。同164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奉行和平、獨立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同所有尊重馬獨立和主權的國家友好,重視發展與中國、印度、沙特阿拉伯、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等國家的關系。大力爭取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的援助。積極參與不結盟運動和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活動,2011年成功舉辦第17屆南盟峰會。
馬爾代夫是“小島嶼國家聯盟”(AOSIS)主要代表國,2015年起擔任聯盟輪值主席國。強調氣候變化事關小島嶼國家的生存權,高度關注全球氣候變暖使海平面上升對馬造成的威脅。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公約》、《京都環保議定書》、《保護海洋生物議定書》、《巴黎協定》等多邊協議。
近年對外交往活躍。2016年3月,亞明總統訪問馬來西亞,4月訪問印度,10月訪問沙特。2017年5月,亞明總統赴沙特出席“阿拉伯伊斯蘭美國峰會”,10月訪問阿聯酋。2018年12月,薩利赫總統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2019年1月,薩利總統正式訪問斯里蘭卡,隨后訪問阿聯酋。對外關系
同中國的關系
馬爾代夫
中馬經貿合作關系始于1981年。1982年,兩國恢復直接貿易。2004年3月,雙方簽署兩國政府貿易和經濟合作協定。2012年,中馬雙邊貿易額7667萬美元,其中我國出口7649萬美元,進口19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1.2%、-21.2%和36.9%。
自1972年起,中國一直向馬提供無償援助,援建了馬外交部大樓、馬國家博物館等項目。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馬政府向中方捐贈5萬美元,加堯姆總統、阿卜杜拉·沙希德外長等分別向中方致電慰問。2014年12月,馬爾代夫首都馬累水廠發生火災,民眾用水告急,中方緊急向馬援助大量淡水。
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馬爾代夫共和國政府關于互免簽證的協定》已正式生效。
同印度的關系
1965年馬爾代夫獨立以后,與印度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關系非常密切。新政府上臺后,亞明總統首訪國家為印度。
同伊朗的關系
馬爾代夫2016年5月17日宣布,決定斷絕與伊朗長達40年的外交關系,稱這是因為伊朗的政策“對地區和平與安全造成極其有害的影響”。據報道,馬爾代夫外交部當天發表的聲明說,波斯灣地區的和平也與這個島國的和平、穩定和安全息息相關。
2023年3月10日,馬爾代夫政府宣布,鑒于沙特在七年后與伊朗和解,它決定恢復與伊朗的外交關系。
同卡塔爾的關系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