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CITIC Securities Company Limited)簡稱:中信證券,是中國證監會核準的第一批綜合類證券公司之一。公司前身是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于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注冊資本為66.3億人民幣。2002年12月13日,中信證券獲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向社會公開發行4億股普通A股股票,并于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簡稱為“中信證券”,股票代碼為“600030”。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2018年度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指標排名數據,中信證券在總資產、凈資產、營業收入、凈利潤等指標上均位居行業第一。
中信證券是中國規模最大和最具競爭力的證券公司之一。中國大陸的證券業務,包括代理證券買賣、還本付息、分紅派息、登記開戶、保管、鑒證、承銷、投資咨詢、客戶資產管理等。公司的母公司是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注冊地位于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
中信證券于2003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上證50指數成份股之一,也是A50中國基金的十大成份股之一。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信證券的總資產為1169.139億元,凈資產為187.406億元,凈利潤為12.198億元。公司旗下的經紀業務、股票承銷業務和債券承銷業務在2013年底均排名第一,同時控股華夏基金公司管理資產為5048.58億元,同樣排名第一。
中信證券是一家中國的全方位投資銀行,提供承銷、研究、經紀、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和投資咨詢等服務。公司成立于1995年,總部位于廣東省深圳市。2022年一季度,中信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52.16億元,同比下降7.2%;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2.29億元,同比增長1.24%。
發展歷程 編輯本段
公司歷史
中信證券
1999年,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以下簡稱“證監會”)(證監機構字[1999]121號),該公司增資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于2003年1 月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注冊地為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深南大道7088 號招商銀行大廈第A層。根據證監會《關于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增資改制的批復》(證監機構字[1999]50號及[1999]121號)和中國中信集團公司《關于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資本公積和法定盈余公積金轉增資本的通知》,該公司于1999年以資本公積535,187,924.06元、盈余公積88,075,035.48元、未分配利潤76,737,040.46元轉增資本。同年,該公司增資1,730,400,000.00元,其中1,081,500,000.00元作為股本,648,900,000.00元作為資本公積。該公司增資后的注冊資本為2,081,500,000.00元,股本為2,081,500,000.00元。增資結果已經北京天華會計師事務所天華驗字[99]第146號驗資報告驗證。
2002年,經證監會證監發行字[2002]129號文核準,該公司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400,000,000股,每股面值1.00元,發行后的注冊資本為2,481,500,000.00元。增資結果已經北京天華會計師事務所天華驗字[2002]026號驗資報告驗證。2005年8月該公司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工作。股權分置完成后,該公司總股本仍為2,481,500,000股,所有股份均為流通股,其中有限售條件的股數為1,941,500,000股,占該公司總股本的78.24%;無限售條件的股數為540,000,000股,占該公司總股本的21.76%。
2006年6月,經證監會《關于核準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通知》(證監發行字[2006]23號文)核準,該公司以非公開方式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500,000,000股,每股面值1.00元。此次發行后,該公司總股本為2,981,500,000股,其中有限售條件的股數為2,441,500,00股,占該公司總股本的81.89%,無限售條件的股數為540,000,000股,占該公司總股本的18.11%。本次增資結果已經北京天華會計師事務所天華驗字(2006)009-37號驗資報告驗證。
2007年8月27日,該公司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333,733,800股。發行完成后,該公司的總股本增至3,315,233,800 股。此次發行經證監會證監發行字[2007]244號文核準。此次募集資金總額24,999,998,958.00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金額為24,976,191,957.66元。經天華中興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為此次發行出具的天華驗字[2007]第1009-58號驗資報告驗證。
2008年4月,根據2007年度股東大會通過的《2007年度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轉增議案》決議,該公司按每10股轉增10股的比例,以資本公積向全體股東轉增股份,每股面值1.00元,增加股本3,315,233,800.00元。轉增后該公司股本變更為6,630,467,600.00元。此次增資結果已經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安永華明(2008)驗字第60469435–A03號驗資報告驗證。
2006年8月起,該公司部分有限售條件股份限售期滿開始流通,截止2008年12月31日,無限售條件流通股的股份數量增至6,570,467,600股。截止2008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直屬證券營業部共計40家,此外公司尚有1家證券營業部正在籌建過程中;擁有全資子公司6家,即中信金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金通證券”)、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信基金”)、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基金”)、金石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石投資”)、中信期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期貨”)、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證券國際”);擁有控股子公司3家,即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萬通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信建投證券”)、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產業基金”)。
截止2008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員工3,179人,其中高級管理人員共計7人。
2020年4月,在發布年報的23家A股上市券商中,從營業收入的規模來看,中信證券依然穩坐頭把交椅,營業收入為431.40億元,同比增幅15.90%。中信證券在2019年實現凈利潤126.48億元,同比增長28.07%。
2021年10月18日,收到中國證監會批復,中信證券通過試點公募基金投顧業務現場驗收并完成展業談話,正式開展公募基金投顧業務。11月9日,由國網英大集團聯手中信證券推出的首個碳中和股票指數掛鉤收益憑證產品正式上線發行,首期產品試上線1000萬額度,上架即售罄,得到了市場認可。12月,禾邁股份正式上市交易,作為承銷商中信證券,在發行階段包銷65.14萬股禾邁股份,以最高價計算,中信證券大賺約1.38億元。
2022年7月22日,中信證券披露第一大股東股權變更進展:中國人民銀行已批準了中信金控的金融控股公司設立許可,并由財政部金融司出具函件確認本次無償劃轉事項。9月13日,富力集團與招商蛇口、中信證券、中國華融在揚州市舉行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10月13日消息,中信證券上市證券做市交易業務資格獲批。
輕紡城公告,公司與中信證券簽訂《全面業務合作協議》。百川暢銀與中信證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2023年,證監會核準中國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成為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股東,對中信金控依法受讓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733,961,712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18.45%)無異議。
公司業務 編輯本段
產品服務
中信證券
公司長期以來秉承“穩健經營、勇于創新”的原則,在若干業務領域保持或取得領先地位。2007年公司股票承銷的市場份額20%,排名第二;企業債和金融債承銷的市場份額20%,排名第一;公司及控股公司合并的股票基金交易額市場份額8.08%,排名第一;公司控股基金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合并占8.07%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人民幣集合理財資產凈值市場份額15.7%,排名第一;權證創設總量市場份額29%,排名第一;研究團隊繼續以較大優勢蟬聯第一。
中信證券下屬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金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證期貨有限公司、金石投資有限公司、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標普指數信息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包括所屬子公司在內,中信證券在境內合計擁有165家證券營業部、61家證券服務部和4家期貨營業部。
2008年公司股票承銷的市場份額17.39%,排名第一;債券承銷的市場份額12.15%,排名第一;公司及控股公司合并的股票基金交易額市場份額8.56%,排名第一;公司控股基金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合并市場份額10.29%,排名第一;研究團隊蟬聯第一。
2021年2月22日中信證券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同意出資不超過30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中信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業績 編輯本段
2023年4月27日,中信證券發布2023年一季度報告,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53.48億元,同比增長0.87%;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4.17億元,同比增長3.6%;基本每股收益0.36元。
社會公益 編輯本段
社會事件 編輯本段
八高管遭協查
在7月至8月的股災救市行動中,中信證券拿出大筆自有資金,在眾多券商中表現踴躍,被市場一度稱為“國家救市御用護法”。
分析:本次被要求協助調查的8人中,有3人為中信證券高管,位居中信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券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徐剛等8人此次被調查,有可能涉內幕交易。
子公司被撤證
中信證券(浙江)有限責任公司是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公司前身是中信金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于2011年12月更名為中信證券(浙江)有限責任公司。
立案調查
2015年11月26日晚間,中信證券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發布消息稱,中信證券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查通知書,其中提及:因公司涉嫌違反《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相關規定,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
中信證券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及全體履職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并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
中信證券公告稱,公司將全面配合中國證監會的相關調查工作,同時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回應
針對互換業務虛增萬億,中信證券相關負責人回應新京報記者時表示,出現相關問題是因為公司系統升級造成了對外報送個別信息的錯誤,主要涉及互換業務2015年4月-9月新增規模和終止規模的數據錯誤,但存量規模數據是正確的。
上述負責人稱,公司在發現相關問題后,已于2015年11月初進行了數據更正。公司互換業務規模不超過人民幣400億元。
相關事件
1、2016年3月23日中信證券披露2015年年報,6名高管離職。
2、2017年5月24日,中信證券公告稱,因違反《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第八十四條第(七)項“未按照規定與客戶簽訂業務合同”之規定,中國證監會責令中信證券改正,給予警告并處罰款。
3、2018年11月6日,中信證券公告稱,就前述調查,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結案通知書(結案字 [2018]18號),其中提及,經審理,中國證監會認為公司的涉案違法事實不成立,決定該案結案。
4、2020年11月23日,廣東省通信管理局通報多款APP存在數據安全和侵害用戶權益隱患并對App運營者發出《違法違規App處置通知》,其中中信證券APP因“應用內集成多個可收集個人信息的第三方SDK,但未在隱私政策逐一說明是否向第三方共享信息”被要求限期改正。
5、2021年4月,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了中信證券與鄧某某勞動爭議申請再審民事裁定書,駁回中信證券的再審申請。
6、2023年6月19日早上10點左右,中信證券的交易系統出現故障。
7、2023年7月7日,深圳證監局對中信證券出具警示函。
違規被罰
2011年2月23日,司度(上海)貿易有限公司在中信證券開立普通證券賬戶,一直未從事證券交易。根據《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融資融券業務客戶征信授信實施細則》的規定,“在公司開戶滿半年(試點期間,開戶滿18個月)”為開立信用賬戶的條件之一,中信證券在司度從事證券交易時間連續計算不足半年的情況下,為司度提供融資融券服務,于2012年3月12日為其開立了信用證券賬戶。
2012年3月19日,中信證券與司度簽訂《融資融券業務合同》,致使司度得以開展融券交易。《實施細則》由當時中信證券信用交易管理部負責人宋成牽頭制定,由分管副總經理笪新亞簽批實施。
截至2015年10月22日,中信證券向司度收取融券收益人民幣52,886,294.80元,融券成本人民幣47,263,484.17元,凈融券收益人民幣5,622,810.63元;截至2015年10月10日,中信證券向司度收取交易傭金人民幣89,428,768.96元,扣除交易所規費人民幣33,395,729.81元,凈傭金收益人民幣56,033,039.15元;共計收益人民幣61,655,849.78元。
上述行為違反了《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辦法》(證監會公告[2011]31號)第十一條“對未按照要求提供有關情況、在本公司及與本公司具有控制關系的其他證券公司從事證券交易的時間連續計算不足半年……證券公司不得向其融資、融券”的規定,構成《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第八十四條第(七)項“未按照規定與客戶簽訂業務合同”所述行為。對上述行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為笪新亞、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為宋成。
依據《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第八十四條第(七)項的規定,中國證監會擬決定:
責令中信證券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61,655,849.78元,并處人民幣308,279,248.90元罰款;
對笪新亞、宋成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人民幣10萬元罰款。
2021年2月10日,深圳證監局發布關于對中信證券采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中信證券應對私募基金托管業務、投資銀行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深入整改,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內控制度和流程規范,保障業務規范開展,謹慎勤勉履行職責,應當于收到本決定書之日起30日內向我局提交書面整改報告。4月6日,證監會先后發布29則投行業務違規處罰信息,海通證券、中信證券、五礦證券、東方證券、國金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證券、中山證券等多家券商因未勤勉盡責、對發行人關聯交易情況核查不充分、內部控制有效性不足等原因遭罰,且多位相關業務負責人被采取認定為不適當人選、出具警示函及監管談話等行政監督管理措施。11月,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發布行政處罰決定,中信證券因存在QDII超額度匯出,國際收支統計漏申報,B股客戶非同名賬戶取款,H股募集資金境外專用賬戶超范圍使用等問題,被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決定給予責令改正,警告,沒收違法所得81萬元人民幣,處以罰款101萬元人民幣;對責任人韓某警告,罰款8萬元人民幣。
2022年6月10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對中信證券采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經查,證監會發現中信證券存在以下行為,一是2015年設立中信證券海外投資有限公司,未按照當時《證券法》第一百二十九條的規定報證監會批準;二是未按期完成境外子公司股權架構調整工作,存在控股平臺下設控股平臺、專業子公司下設專業子公司、特殊目的實體(SPV)下設子公司、股權架構層級多達8層等問題;三是存在境外子公司從事房地產基金管理等非金融相關業務和返程子公司從事咨詢、研究等業務的問題。
2023年,央行開出2023年首批罰單,中信證券因存在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者可疑交易報告等3項違法行為,被處以罰款1376萬元。
獲得榮譽 編輯本段
2005年,中信證券被《新財富》雜志社評選為“本土最佳證券公司”第一名。
2007-008年評選為“本土最佳投行團隊”第一名。
2006-2008年連續三年評選為“本土最佳研究團隊”第一名。
2006年榮獲“本土最佳銷售團隊”第一名。
2002年至2005年、2008年公司被《亞洲貨幣》雜志評選為“中國最佳債權融資行”。
2003-2005年,2007-2008年被《亞洲貨幣》雜志評選為“中國最佳股權融資行”。
2007、2008年評選為“中國最佳經紀行”。
2006-2007年被《亞洲貨幣》雜志評為“中國內地最佳股票承銷機構”。
2019年8月29日,廣東省企業聯合會、廣東省企業家協會聯合公布2019廣東企業500強榜單,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62;廣東省企業聯合會、廣東省企業家協會聯合公布2019廣東服務業100強榜單,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26。
2019年12月12日,《匯桔網·2019胡潤品牌榜》發布,中信證券以150億元品牌價值排名第96,上榜2019金融品牌價值全國排名第22。
2020年1月3日,上榜2019年上市公司市值500強,排名第33。
2020年1月11日,“2019中國企業社會責任500優榜單”發布,中信證券位列第24位。
2020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中信證券排名第509位。
2020年7月15日,《2020年中國最具價值品牌100強》發布,中信證券排名第76位。
2020年7月,2020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中信證券排名第232位。
2021年01月02日,入圍2020中國上市公司500強。
2021年1月21日,位列《2020胡潤品牌榜》——尋找最具價值中國品牌第73名。
2021年5月,位居2021福布斯 全球企業2000強第265位。
2021年7月,入選2021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排名第211位。
2021年7月20日,《財富》中國500強凈利潤率最高的40家公司排行榜發布,中信證券以27.4%凈利潤率排名第211位。
2021年10月,位居《2021胡潤品牌榜》——尋找最具價值中國品牌第73位。
2023年4月3日,位居《2022胡潤品牌榜》第59位。
2023年,《2023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發布,中信證券排名第251位。同年,《2023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發布,中信證券排名第333位。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