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足鼬
黑足鼬生活的范圍遍及北美的內陸地區,從加拿大南部到墨西哥北部。雄性略大,上體皮毛是黃色,下體灰白色,有著深色的尾巴以及黑色的尾巴尖,嘴部、臉部、喉嚨、前額部分呈白色,黑白過渡色為黃褐色,眼睛周圍有一個黑色的面具,鼻尖黑色,腿很短,有強壯的前肢和較大的前爪,利于挖掘。
黑足鼬對棲息地的要求較高,一只黑足鼬需要40-60公頃的地域,其生存離不開土拔鼠,一只黑足鼬一年要吃掉100只土拔鼠。黑足鼬在野外僅生存在三個地方,美國蒙大拿州東北部,南達科他州西部和懷俄明州東南部。所有這三個地區都是在原始黑足鼬被滅絕后重新引入的。
形態特征 編輯本段
黑足鼬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哺乳動物之一,也是北美地區唯一的鼬類。體長31-41厘米,尾長11-15厘米,重量0.8-1千克,與大多數鼬屬成員一樣,雄性比雌性大。身體細長。
棲息環境 編輯本段
生活習性 編輯本段
黑足鼬是一種穴居動物。機敏、靈活,在夜間活動。領域約50公頃。一般單獨活動,但在三月至四月的發情季時會聚集。黑足鼬聽覺、視覺和嗅覺都很靈敏,尿液是重要的交流工具,用來標自己的領土或回家的路線。
黑足鼬屬于夜行性動物,而且喜歡獨來獨往。它們自己從不打洞筑窩,而是利用草原犬鼠遺棄的洞穴作為休息和狩獵的場所。在冬季,它們總是盡可能減少活動,甚至能躲在窩里5至6天不出來活動覓食。黑腳雪貂具有強烈的領土意識,同性之間常常為了領土而發生爭斗。
捕食土拔鼠和地松鼠,以草原犬鼠為主,約占黑足雪貂全部食物的90%。其生存離不開土拔鼠。一只黑足鼬一年要吃掉100只左右的土拔鼠,有時甚至會住在它們的洞穴中。
繁殖方式 編輯本段
黑足鼬具有性二態性,雄性比雌性大。在交配季節,雌性積極地追求雄性。黑足鼬的妊娠方式被稱為“延遲植入”,其中受精卵在懷孕適宜的條件下才開始發育。雌性黑足鼬一歲時性成熟,三對乳頭。
繁殖季節一般延續到3-4月。妊娠期為35-45天。每窩產1-6只,平均產仔3.5只。幼崽出生時沒有視力,出窩前,幼仔留在洞穴里大約42天。在7-8月的夏季,雌性和幼仔生活在一起,初生幼仔并不弱小,剛出生時身材就能達到成年黑腳雪貂的一半甚至四分之三,在秋季成熟并離窩獨立生活。
種群現狀 編輯本段
導致黑足雪貂數量急劇減少的重要原因有:主要的食物來源——草原犬鼠的數量不斷減少。20世紀,為了消滅這種對牧場有破壞作用的嚙齒類動物,牧場主們投放了大量的毒餌,在草原犬鼠遭到滅頂之災的同時,以它們為主要食物來源的黑足鼬也緊跟著遭了殃;棲息地遭到破壞;自然災害、疾病。
黑足鼬雖然與人類沖突較少并沒有被大量捕殺,但是外來疾病、棲息地喪失、土撥鼠數量減少,對這個較為脆弱的物種帶來了極大的打擊。它們的數量一直比較少,在1851年才被認為是獨立的一種。當時黑足雪貂的數量非常少,幾乎接近滅絕。黑足雪貂也一度成為北美洲最稀有的瀕危哺乳動物。
1937年黑足鼬在加拿大滅絕,1967年在美國也多年沒有發現,據此野生動物專家認為黑足貂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已經滅絕,但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又在美國懷俄明州發現了大約120只黑足貂。1985年,在大部分的黑足貂被突然爆發的兩場疾病奪去生命之后,1986年幸存的最后18只雪貂被人們捕獲,在美國懷俄明州獵物與捕魚部(Wyoming Game and Fish Department)和美國魚類及野生動植物管理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的聯合策劃下,所有黑足鼬都被從野外抓回進行人工繁殖,開始了人工圈養計劃。在之后的努力馴養及野化之下,已在美國八個州(蒙大拿州、南達科他州、懷俄明州、科羅拉多州、猶他州、亞利桑那州、堪薩斯州和新墨西哥州),墨西哥的一個州和加拿大的一個州被重新引入。在2007年黑足鼬的野外數量已達750只,其瀕危等級已經降到瀕危(EN),數量仍在穩步上升。
保護級別 編輯本段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