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大米
五常大米,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五常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五常大米受產區獨特的地理、氣候等因素影響,干物質積累多,直鏈淀粉含量適中,支鏈淀粉含量較高。由于水稻成熟期產區晝夜溫差大,大米中可速溶的雙鏈糖積累較多,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五常大米顆粒飽滿,質地堅硬,色澤清白透明;飯粒油亮,香味濃郁。
“五常大米”成為擁有“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產地證明商標”、“中國名牌產品”、“中國名牌農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5項桂冠的于一身的大米產品,全國僅五常一家。?

2003年05月1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五常大米”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2020年7月,成為中國首批100個地理標志受歐盟保護的產品之一。
2020年9月14日,五常大米納入中歐互認地理標志,2020年8月11日,五常市已有二百九十多家大米生產企業使用了“福碼”?!案4a”在大米賣給最終消費者前會被監管機構激活,激活后,消費者可掃出生產批次、原糧年份、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地、生產商等信息。最終實現可溯源化、透明化,保證消費者能購買到純正的五常大米。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五常大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初渤海國時期(7世紀中葉),當時五常境內就有農民種植水稻。
清乾隆十年(1745年),清政府指派1000戶親族旗人到五常拉林地區屯墾戍邊。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吉林將軍富俊征集部分朝鮮人在五常一帶引河水種稻,所收獲稻子用石碾碾制成大米,封為貢米,專送京城,供皇室享用。咸豐四年(1854年),清政府在當地設立了“舉仁、由義、崇禮、尚智、誠信”五個甲社,以“三綱五?!敝小叭省⒘x、禮、智、信”五常為名,稱此地為五常,后又派旗官協領五常,設衙建堡,1909年設五常府,故五常大米素有“千年水稻,百年貢米”之譽。
新中國成立后,五常市水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單位產量不斷提高,水稻的栽培技術形成了特有的“五常模式”,并聞名省內外。
20世紀50年代,五常的水稻面積已經達到近10萬畝,并逐漸成為中國水稻生產第一縣。
20世紀90年代起,五常就培育了適合本區域種植的五優稻、松粳等系列的稻種,并采用了具有五常特色的一段超旱育苗及大棚旱育苗栽培技術。1993年,黑龍江省五常市龍鳳山鄉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田永太在田里發現一株有12棵穗的稻子,用它作種子,種了十二壟稻子,當稻子快要成熟時,風吹稻田就會飄出撲鼻的香味,因此取名為“稻花香”,是百萬分之一變異的優良水稻種子?,F在五常人田里種的水稻十有八九是田永太培育的“稻花香二號”。
2006年4月,水稻雜交之父袁隆平到哈爾濱五常市考察。
2013年,五常市申報了國家級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市項目,并獲批準。
2014年,五常市申報了“五常大米”地理標志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2015年獲得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具有排他性,五常成為全國大米類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唯一的品牌示范區。同年“五常大米”被中國地理標志大典收錄,國家質檢總局將五常大米與歐盟進行了地理標志產品標準互換,為五常大米進入歐美市場搭建了新平臺。
2018年12月07日,為進一步凈化五常大米營銷環境,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五常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耿軍公布了《五常大米專項整治行動工作實施方案》,五常市大米協會有關負責人宣讀了保護五常大米品牌倡議書。
產品特點 編輯本段
五常大米依托五常市優質的自然資源,賦予了五常大米獨特的品質。這種氣候條件使當地收獲的大米顆粒飽滿、質地堅硬、飯粒油亮、香味濃郁,水稻中干物質積累多,營養成分高,可速溶解的雙鏈糖含量高,所以吃起來香甜。
另外由于支鏈淀粉含量高,米飯油性大,如果將一碗米飯倒進另一碗里,空碗內掛滿油珠,連一顆飯粒都掛不上。米飯清淡略甜、綿軟略黏、芳香爽口。
產地環境 編輯本段
位置境域
五常市地處黑龍江省南部,是黑龍江、吉林兩省結合部,地理位置為東經126°33′—128°14′,北緯44°04′—45°26′,北接松嫩平原,距省城哈爾濱115千米;東南靠張廣才嶺西麓與尚志市相鄰,東北部與阿城市相鄰,西部、西南部、南部與吉林省的榆樹、舒蘭、蛟河毗鄰,是黑吉兩省經濟結合部。幅員面積7512平方千米。
土壤地貌
五常市地域呈狹長形,西北傾斜。市域總面積7512平方千米,擁有耕地面積377萬畝,其中水田面積175萬畝,地貌呈“六山一水半草二分田”格局,市域內中山面積達481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6.4%,低山面積1653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22%,丘陵面積1118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14.9%,高平原面積2270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30.2%,堆積谷平原面積323平方千米,占總面積4.3%,沖積平原面積1667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22.2%。中山、低山、丘陵面積3252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43.9%,高平原、平原、河谷平原面積4260平方千米,占總面積56.7%,水面183.7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2.5%。
五常市三面環山,盆地開口朝西,東南部山脈擋住了東南風,而西部松嫩平原的暖流可直接進入盆地內回旋,溪浪河,拉林河、牤牛河貫穿全境,水系縱橫、水量充盈;土壤類型主要以沙壤土和草甸土為主,土壤酸堿度、有機質和微量元素含量適中。
氣候特征
五常市地處中緯度,冬季在極地大陸氣團控制之下,夏季受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春、秋兩季為冬、夏季風交替季節,其氣候類型為寒溫帶。冬季漫長寒冷,干燥少雪冬季(11—3月)長達5個月之久,經常處在西北氣流和蒙古冷高壓控制之下,導致氣候寒冷,干燥少雪。一旦雪暴形成,常引起氣溫急劇下降,并伴有大風,給道路交通和居民的戶外活動帶來影響。夏季短促酷熱,雨量集中夏季(6—8月)僅3個月左右,在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下,導致氣溫高,雨量集中,常表現有明顯的雨熱同季的特征,易造成洪澇災害秋季低溫涼爽,初霜較早秋季(9—10月)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氣溫急劇下降。由于較大規模的冷空氣入侵,易出現早霜。
綜合市內不同地貌類型的氣候特征,全市劃為4個氣候區。平原溫和半干旱氣候區位于市內北部平原地帶,無霜期135—140天,≥10°積溫2600—2700℃,春季穩定通過0℃日期平均在3月末,穩定通過10℃日期在4月末5月初,秋霜在9月下旬,熱量資源充足。水分資源貧乏,春旱嚴重。中部平原丘陵溫和農業氣候區位于市內中西部波狀平原區。無霜期130—140天,≥10°積溫2500—2700℃,春季穩定通過0℃日期在4月上旬,穩定通過10℃日期在5月上旬。秋霜在9月下旬,熱量資源較充足,水分條件好于北部平原區,時有春旱。
9月下旬,熱量資源較充足,水分條件好于北部平原區,時有春旱。東南、東淺山濕涼半溫潤氣候區位于市內東部和南部的淺山區。無霜期120—130天,≥10℃,積溫2500—2600℃。春季穩定通過10℃日期在5月上旬到中旬初,秋霜在9月中旬,熱量資源不足。水分資源較充足。東南深山溫涼溫潤氣候區位于市內東南部的山區。無霜期110—125天,≥10°積溫2300—2500℃。春季穩定通過0℃日期在4月上旬末,穩定通過10℃日期在5月中旬。秋霜在9月中旬,熱量資源不足,水分資源充沛。平原溫和半干旱氣候區位于市內北部平原地帶,無霜期135—140天,≥10°積溫2600—2700℃,春季穩定通過0℃日期平均在3月末,穩定通過10℃日期在4月末5月初,秋霜在9月下旬,熱量資源充足。水分資源貧乏,春旱嚴重。
中部平原丘陵溫和農業氣候區位于市內中西部波狀平原區。無霜期130—140天,≥10°積溫2500—2700℃,春季穩定通過0℃日期在4月上旬,穩定通過10℃日期在5月上旬。秋霜在9月下旬,熱量資源較充足,水分條件好于北部平原區,時有春旱。東南、東淺山濕涼半溫潤氣候區位于市內東部和南部的淺山區。無霜期120—130天,≥10℃,積溫2500—2600℃。春季穩定通過10℃日期在5月上旬到中旬初,秋霜在9月中旬,熱量資源不足。水分資源較充足。東南深山溫涼溫潤氣候區位于市內東南部的山區。無霜期110—125天,≥10°積溫2300—2500℃。春季穩定通過0℃日期在4月上旬末,穩定通過10℃日期在5月中旬。秋霜在9月中旬,熱量資源不足,水分資源充沛。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適宜的土壤和氣候,為稻米產業發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環境。
生產情況 編輯本段
哈爾濱的水稻面積已經達到了665萬畝,總產已經達到了70億斤。水稻大縣五常,水稻面積達到170萬畝,是建國初的17倍。
從2003年開始,五常市新建32家中型加工廠,改造擴建15家企業,小企業從450家整合到320家。全市有商品大米加工企業370家,年加工稻谷能力320萬噸。
2014年,五常市共有耕地418.8萬畝,其中水田209.8萬畝(統計數據),水稻總產約119萬噸,可產出大米約71.4萬噸,全市現有獲證大米生產加工企業293家。
2016年12月,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等聯合發布“2016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榜單,五常大米品牌價值639.55億元,位列地標產品全國第五、大米類全國第一。
地理標志 編輯本段
地域保護范圍
五常大米原產地域范圍以黑龍江省五常市人民政府《關于給予五常大米原產地域產品命名的請示》(五政呈[2002]74號)提出的地域范圍為準,為五常市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原料稻谷:
種子選用五優稻系列、松粳系列及通過審定并符合五常種植條件的其他粳稻品種。種子質量應符合GB4404.1要求。
栽培技術:
應用具有五常特色的一段超早育苗及大棚旱肓苗、旱育稀植等栽培技術。
加工工藝:
采用清理、礱谷、碾米、白米分級、包裝等,亦可有拋光或色選。大米加工中除添加符合GB5749要求的水外,不添加任何物質。
感官指標:
應有五常大米固有的氣味,沒有異味。米粒半透明或半透明,色澤青白有光澤。蒸煮時應有特有的米香味,飯粒表面有油光。口感綿軟略粘、微甜、略有韌性,冷卻后仍能保持良好口感。
專用標志使用:
產品榮譽 編輯本段
“五常大米”成為擁有“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產地證明商標”、“中國名牌產品”、“中國名牌農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5項桂冠的于一身的大米產品,全國僅五常一家。
1996年,五常大米獲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國際食品質量之星”和“國際名牌食品”稱號。
2001年1月,五常大米被美國綠色營養協會認證為達標產品。
2002年,五常大米被確定為黨的十六大會議專用大米。
2006年,五常大米獲得“中國名牌”榮譽稱號。
2011年,五常大米在中國國際糧油博覽會上獲金獎,五常市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中國優質稻米之鄉”稱號。
2013年,“五?!碑a地證明商標(鷹標)被評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2003年05月1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五常大米”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2013年1月,“五常大米”證明商標被評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2019年11月,五常大米品牌價值500億元以上。
2019年11月15日,五常大米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2019年12月23日,第五屆中國農業品牌年度盛典在成都通威國際中心開幕,會上正式發布了“中國農產品百強標志性品牌”。黑龍江五常大米等品牌入選。
2020年7月20日,五常大米入選中歐地理標志首批保護清單。
2020年7月24日,成為中國首批100個地理標志受歐盟保護的產品之一。
2020年10月18日,黑龍江五常大米五優稻4號榮獲第三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大米品評品鑒活動粳稻組三項金獎。
2021年9月,入選2021年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籌建名單。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