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戲劇學院
上海戲劇學院【英文名:Shanghai Theatre Academy (STA)簡稱上戲,隸屬于中國人民文化和旅游部是一所全國重點藝術院校。前身為上海實驗戲劇學校,1945年12月由李健吾等人創辦,先后經歷上海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等專科院系發展階段,1956年正式更名為上海戲劇學院。

截止2022年,學校擁有教職工500余人,全日制學生3056人。學校有10個二級教學單位、2所附屬中專、現有16個本科專業,10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博士后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1個學科入選上海市首批高峰一級學科建設計劃,2個學科入選首批高原一級學科、ⅱ類學科建設計劃。
截止2022年底,學校有四個校區,形成了一個“四個中心”校園布局和功能定位:戲劇藝術教育中心:華山路校區;中國戲曲教育中心:蓮花路校區;國際舞蹈教育中心:虹橋路校區;影視新媒體教育中心:昌林路校區。
截至2022年5月,上海戲劇學院2022年在ABC中國大學排名第169位。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上海市立實驗戲劇學校1945年12月1日,在時任上海市教育局長顧毓秀的支持下,由戲劇家李健吾、顧仲彝、黃佐臨、吳仞之等創辦上海市立實驗戲劇學校。學校接收地處北西川路橫浜橋的原日本國民小學(今虹口區教師進修學院所在地)為校址,于1945年11月開始招收話劇演員組、技術組和研究班(編導組)新生,12月開學上課。著名戲劇家(作家)洪深、歐陽予倩、熊佛西、曹禺、陳白塵、楊村彬、吳仞之、趙景深、章靳以等均曾先后來校執教。
1946年10月,學校為抗議上海市參議會通過“裁撤劇校”的決議,展開護校斗爭。在上海進步文化界的支援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下,學校得以保存下來。至1948年秋,學生人數達200人左右。
上海市立戲劇專科學校
1949年10月,學校改名為上海市立戲劇專科學校,沿襲解放前的體制,仍隸屬上海市教育局領導。全校各科均招收高中畢業生人學,學制一律三年。
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
1952年9月,全國高等學校實行院系調整,山東大學藝術系戲劇科和上海行知藝術學校戲劇組并入上海市立戲劇專科學校,于11月正式成立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與北京中央戲劇學院并無行政隸屬關系),業務劃歸中央文化部直接領導,仍由熊佛西任院長。學校規模日漸擴大,原有校址已不敷應用,遂于1955年8月遷至華山路。
上海戲劇學院
1956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學校更改校名為上海戲劇學院,隸屬國家文化部。
1960年5月,學校被文化部定為部屬重點院校。至1962年建院10周年時,全院系科設置已發展為表演、導演、戲劇文學、舞臺美術四個系的完整建制。在此時期,全院的學生人數從1952年的248人,增加到1965年的668人,教師人數從同期的57人增加到157人。其中宋端鈞、趙銘彝、余上沅,孫浩然、吳曉幫、胡蓉蓉等名家都是解放后來校任教的。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上海戲劇學院教學工作被迫中斷7年,至1973年恢復招生。
20世紀70年代中,學校曾建立美術系。80年代至90年代,曾開辦電影導演班。1995年開辦藝術設計、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中國首創電視主持專業并成立了電視藝術系。
1979年,上海戲劇學院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上海戲劇學院成為全國首批設立碩士學位的授予單位之一。當年首屆畢業的研究生成為全國第一批獲得戲劇學科碩士學位的畢業生。
1985年12月2日,熊佛西銅像在上海戲劇學院校園揭幕。
1992年,文化部決定學校為部屬院校率先實行管理體制綜合改革的試點單位。
1994年,學校榮獲人事部、文化部命名的全國文化先進集體稱號。
1996年和2001年,戲劇戲曲學先后被列為市教委重點學科和上海市重點學科,2007年成為國家重點學科。
1999年,學校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2000年4月,上海戲劇學院從由文化部主管劃為由文化部(現文化和旅游部)與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為主。
2002年6月,原上海師范大學表演藝術學院并入上海戲劇學院,作為戲曲舞蹈分院。上海市戲曲學校、上海市舞蹈學校成為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和附屬舞蹈學校。
2004年,學校相繼籌建了創意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同年8月,上海戲劇學院與靜安區人民政府正式簽約,實行聯合辦學,原上海市培進中學也更名為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
2005年,學校在戲曲、舞蹈和電視藝術等相關專業基礎上設立了戲曲學院、舞蹈學院、電視藝術學院。同年,學院獲準為全國藝術專業學位首批試點培養單位。
2012年,上海戲劇學院上海米亞(MIA)藝術中心入選首批上海高校知識服務平臺建設。
2016年11月,上海戲劇學院與阿里巴巴影業集團、復星集團簽署了三方戰略合作協議。
2017年12月,上海戲劇學院與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上海)國際高科技文化裝備產業基地、美國國家廣播電視業協會(NAB)簽署了三方戰略合作協議。
2018年6月,學校獲批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劃首批入選項目。
2018年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上海戲劇學院入選。
2019年4月,入選上海高等學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領計劃首批項目。
2022年12月,上海戲劇學院成立實驗電影制片廠,胡歌、余男任表演指導,藝術總監是著名導演吳天戈,藝委會主任是任仲倫。
辦學條件 編輯本段
院系專業
據2023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下設10個二級教學單位,開設16個本科專業。
上海戲劇學院院系專業
院系 | 專業 |
---|---|
表演系(2) | 表演(喜劇) |
表演(戲劇影視) | |
創意學院(12) | 媒體創意 |
藝術設計 | |
藝術設計(創意與設計) | |
藝術設計(創意與設計-視覺傳達) | |
藝術設計(平面與室內設計) | |
藝術設計(游戲動畫) | |
藝術設計(游戲動漫設計與制作) | |
公共事業管理(藝術管理) | |
公共事業管理(創意與管理) | |
數字媒體藝術(動畫設計) | |
視覺傳達設計 | |
導演系(2) | 戲劇影視導演 |
戲劇影視導演 | |
電影學院(3) | 播音與主持藝術 |
廣播電視編導 | |
廣播電視編導(影視制作) | |
舞蹈學院(10) | 舞蹈表演1、舞蹈表演2、舞蹈表演3、舞蹈編導4 |
舞蹈表演(芭蕾舞) | |
舞蹈表演(古典舞) | |
舞蹈表演(國標舞) | |
舞蹈表演(民間舞) | |
舞蹈表演(中國舞) | |
表演(舞蹈音樂) | |
舞臺美術系(10) |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1、戲劇影視美術設計2、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3、戲劇影視美術設計4 |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舞臺設計) | |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燈光設計) | |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服裝與化妝設計) | |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劇場管理) | |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服裝設計) | |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化妝設計) | |
戲劇文學系(5) | 藝術教育(戲劇) |
戲劇影視文學(教育戲劇) | |
戲劇影視文學(戲劇學) | |
戲劇影視文學 | |
戲曲學院(28) | 表演1、表演2、表演3、表演4 |
公共事業管理(群眾文化管理) | |
公共事業管理(聽覺藝術展示) | |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京昆唱腔與音樂設計) | |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頻設計與制作) | |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戲劇戲曲音樂設計與制作) | |
表演(布袋木偶) | |
表演(京劇) | |
表演(京劇器樂) | |
表演(京昆器樂) | |
表演(京昆器樂與民樂) | |
表演(昆劇) | |
表演(昆劇音樂) | |
表演(民族器樂) | |
表演(木偶) | |
表演(木偶表演) | |
表演(木偶表演與造型) | |
表演(木偶皮影) | |
表演(木偶造型) | |
表演(提線木偶) | |
表演(戲曲表演) | |
表演(戲曲音樂) | |
表演(戲曲音樂劇) | |
表演(越劇) | |
戲劇影視導演(戲曲導演) | |
音樂劇表演藝術中心(1) | 表演(音樂劇) |
師資力量
師資概括
據2023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在編教職工500多名,其中專任教師300多名,具有高級職稱專任教師占比36.67%;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168人,占比62.2%,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7人,占比17.4%
杰出人才
名譽博士:蔡國強
名譽教授:馬文?卡爾森 (Marvin Carlson)、白先勇、鈴木忠志、尤金尼奧?巴爾巴、李名覺(Ming Cho Lee)、理查?謝克納(Richard Schechner)、小石新八(KOISHI Shimpachi)、梅葆玖、杜米楚(OVIDIU CORNELIU DUMITRIU)、漢斯-格奧爾格?克諾普(Hans-Georg Knopp)、吳建民
客座教授:韓立勛、沙曉嵐、郭潤文、金國賢、酈國義、魏海敏、孫周興、Stephen Larsen、于平、于建平、孔柏基、王仁杰、王方華、王仲偉、厲無畏、任仲倫、劉新庚、約翰?霍金斯(John Howkins)、西門孟、過士行、吳郁、吳思遠、吳貽弓、宋史堅、李莉、楊美琦、汪義群、陳平、陳偉恕、陳家年、陳薪伊、尚長榮、林泱泱、鄭用琢、俞山、姚遠、趙化南、趙明、倪震、奚潔人、奚美娟、格薩維耶?杜波依(Xavier Dupuis)、聶圣哲、錢世錦、顧德明、曹可凡、焦晃、焦雄屏、舒巧、蔣維國、賴聲川、熊源偉、蔡體良、滕俊杰、潘志濤、歐建平
上海高等學校市級教學團隊:服裝與化妝教研室(徐家華) 、主持藝術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吳洪林)、舞蹈教學創新教學團隊(陳家年)
學科建設
據2023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4個、專業碩士授權領域7個,戲劇與影視學入選上海市首批高峰Ⅰ類學科建設計劃,設計學、藝術學理論分別入選首批高原Ⅰ類、Ⅱ類學科建設計劃。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戲劇與影視學、藝術學理論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戲劇與影視學、藝術學理論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戲劇與影視學、藝術學理論、設計學、音樂與舞蹈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藝術碩士(包括戲劇、戲曲、電影、廣播電視、舞蹈、美術6個領域)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戲劇戲曲學
上海高校一流學科:戲劇與影視學(A類)、設計學(B類)
上海市高峰學科:戲劇與影視學(I類)
上海市高原學科:設計學(I類)、藝術學理論(II類)
上海市重點學科:戲劇戲曲學
教學建設
截至2018年,上海戲劇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市級精品課程14門。
據2023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10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國家級特色專業: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文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化妝設計與創作體現、中國戲曲史
國家培訓中心:國家昆曲表演人才培訓中心、中國木偶皮影藝術人才培養基地和戲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家與上海市共建實驗室:演播空間實驗室、攝錄制作基礎教學實驗室
市級精品課程:芭蕾女班足尖基本功訓練、導演基礎理論、電視紀錄片創作、演播語言組織、電視文藝節目策劃、導演元素練習、電影名片分析、多幕劇演出創作、電視劇寫作、臺詞課、戲曲寫作、形體技巧訓練
市級重點課程:主持人語體藝術、導表演基礎、電視導演理論與技巧、電視劇寫作、影視音響制作基礎
上海市級教學工作室:芭蕾舞精英教學工作室、中國舞教學工作室
“高雅藝術進校園”上海大學生藝術實踐基地:上海大學生戲劇藝術實踐基地、上海市大學生舞蹈藝術實踐基地
上海高校高層次文化藝術人才工作室:田沁鑫戲劇藝術工作室、譚元元國際芭蕾藝術工作室、劉青弋當代舞蹈研究工作室
上海高校緊缺藝術人才創新工作室:譚盾音樂藝術工作室、鈴木忠志國際戲劇藝術工作室
教育部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木偶皮影
上海戲劇學院教學獲國家級獎:
2005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2009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2018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上海戲劇學院級附屬院校教學獲上海市級獎:
2013年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獎2項,二等獎3項。
2017年上海市教育成果獎:基礎教育二等獎1項;職業教育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高等教育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合作)。
合作交流
2008年3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戲劇協會(簡稱:國際劇協)亞太戲劇教育中心在上海戲劇學院成立,中心將常駐上海戲劇學院。中心成立后,將推動亞太地區各戲劇院校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舉辦專業論壇、啟動區域合作培養研究生的計劃等。2015年4月,學院與國際劇協加強合作,從拓展藝術人才國際視野的高度,聯合舉辦各類國際文化藝術活動。如2016年在法國巴黎成功舉辦“國際舞蹈日”活動,把中國舞蹈更好地傳播到世界。
據2018年12月學院網站顯示,上海戲劇學院與56所外國戲劇院校及多家國際機構、團體建立了校際交流和合作關系。學校還依托國際小劇場戲劇展演、冬季學院、夏季學校和跨文化交流學全日制英語碩士專業等常態項目,開展國際交流。
學院經常聘請國際專家來校講學、排戲,學院的專業教師也經常受聘到國外講學訪問,共有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學生來校留學、研修。學校的演出團、教學小組也先后赴新加坡、日本、英國、意大利、德國、美國、韓國、比利時、羅馬尼亞以及中國港澳臺地區演出,交流教學實踐。學校先后主辦多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際莎士比亞戲劇節、國際小劇場戲劇節。
學術研究 編輯本段
科研平臺
截至2014年4月,上海戲劇學院有上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上海高校“立德樹人”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上海市人文藝術創新工作室3個、上海高校知識服務平臺1個。學院下屬戲曲學院、電影電視學院、舞蹈學院還有國家培訓中心3個,藝術工作室2個、國家與上海市共建實驗室2個、市級重點實驗室3個、市級重點藝術創新工作室1個。
上海戲劇學院米亞(MIA)藝術中心,是國家文化部簽署的“數字演藝集成創新文化部重點實驗室”、國家七部委設立的“文化科技創新產業聯盟”成員、“兩岸青年文化交流基地”,也是市教委第一批9個高校公共知識服務平臺中唯一的數字影像科技藝術的平臺。
上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戲劇研究基地。
上海高校“立德樹人”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上海市綜合藝術教育教學研究基地。
上海市人文藝術創新工作室:表演藝術創新工作室、舞臺美術創新工作室、舞蹈藝術創新工作室。
上海市教委重點建設實驗室:電視視頻音頻實驗室、計算機語音嗓音實驗室,以及電視節目語體樣態分析中心媒介傳播內容評估體系實驗室。
上海市重點藝術創新工作室:舞蹈藝術創新工作室。
藝術工作室:梅蘭芳藝術工作室、譚鑫培藝術工作室。
上海高校知識服務平臺:上海米亞(MIA)藝術中心
科研成果
2000年至2008年間,上海戲劇學院共承擔科研項目198項,其中市級以上科研項目102項,包括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14年,學校獲得2項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立項資助。
2010年,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上海青年京昆劇團選送的京劇《死水微瀾》入選2010年全國京劇優秀劇目展演。2010年11月,上海戲劇學院的音樂話劇《瞬間不是永遠》在第二屆中國校園戲劇節中榮獲專業組優秀劇目獎和優秀編劇獎兩項大獎。
2011至2015年期間,學院各類科研項目總計126個,其中包括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文化部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項目、文化部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項目。2015年獲得的國家藝術基金項目4項。
學術資源
戲劇博物館
上海戲劇博物館依托上海戲劇學院重點學科,由物理形態館、數字資料館和動態演示館三部分組成。博物館以大量收藏戲劇戲曲歷史文獻、藝術品與實物、演出資料,集中展示、記錄、再現藝術家生平,策劃多媒體戲劇動態展演等專題為主要工作內容,是以"一館多區、形態綜合、內容多元"為辦博理念,集收藏、陳列、展出、教學、演出、參觀、訓練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
圖書館資源
上海戲劇學院圖書館共有藏書約21.8萬冊,期刊合訂本2.8萬冊,訂閱中外期刊700余種,較完整系統地保存了國內戲劇、電影、電視方面的專業期刊資料。
據2018年12月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網站顯示,學院圖書館共有藏書量為:平裝書3萬7千余種,5萬余冊;古籍線裝書334種,1733冊;館藏戲曲聲像資料逾3000種。
學術期刊
《戲劇藝術》是上海戲劇學院主辦的學報,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來源期刊。該刊設有戲劇理論與批評、中國戲曲史論、中國話劇史論、表導演藝術研究、劇場演藝研究、戲劇教育研究、比較戲劇與跨文化戲劇研究、國外戲劇思潮、外國戲劇史論、劇本譯介等欄目。
《藝術管理》是上海戲劇學院主辦的中國國內第一份專門研究藝術領域管理議題的綜合性雙語類學術刊物。該刊聚焦各類藝術機構和文化企業的戰略運營和持續發展,關注藝術管理領域政府咨詢、行業發展以及學科建設的進展,跟蹤整個藝術管理行業在社會發展中的跨界與融合。
學校領導 編輯本段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謝巍 |
黨委副書記、院長 | 黃昌勇 |
黨委副書記 | 胡敏(女)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周銀娥(女) |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 張偉令 |
副院長 | 唐立兔、楊揚、劉慶 |
上海戲劇學院總會計師 | 張佳春 |
歷任領導
姓名 | 職務 | 任職時間 |
顧仲彝 | 校長(上海市市立實驗戲劇學校) | 1945年12月—1947年12月 |
熊佛西 | 校長(上海市市立實驗戲劇學校) | 1947年2月—1949年6月 |
校長(上海市戲劇專科學校) | 1949年6月—1952年9月 | |
院長(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 | 1952年10月—1955年12月 | |
熊佛西 | 院長 | 1952年12月—1965年10月 |
蘇堃 | 黨委書記兼副院長 | 1956年12月—1980年2月 |
院長 | 1981年4月—1984年2月 | |
書記 | 1980年2月—1981年4月 | |
肖灑 | 副書記 | 1956年8月—1981年2月 |
費瑛 | 副書記 | 1958年3月—1965年7月 |
代書記 | 1965年7月—1966年冬 | |
副書記、副院長 | 1975年1月—1983年7月 | |
楊進 | 書記 | 1958年9月—1964年8月 |
朱端鈞 | 副院長 | 1962年12月—1978年12月 |
吳仞之 | 副院長 | 1958年3月—1966年7月 |
1979年1月—1987年3月 | ||
孫浩然 | 副院長 | 1979年11月—1984年5月 |
劉懷慶 | 副院長兼副書記 | 1965年11月—1983年12月 |
馬步云 | 副書記 | 1977年10月—1978年12月 |
江峻峰 | 副院長 | 1979年1月—1988年7月 |
副書記、副院長 | 1988年7月—1989年5月 | |
于伶 | 院長 | 1980年12月—1981年4月 |
蘇寧 | 書記 | 1981年4月—1984年2月 |
何添發 | 副書記 | 1982年3月—1984年2月 |
書記 | 1984年2月—1990年7月 | |
代院長 | 1989年2月—1990年7月 | |
陳伯鴻 | 副院長 | 1982年3月—1988年7月 |
陳恭敏 | 院長 | 1984年2月—1988年2月 |
胡志宏 | 副書記 | 1985年1月—1990年7月 |
書記 | 1991年5月—1994年4月 | |
余秋雨 | 副院長 | 1988年7月—1990年7月 |
院長 | 1990年7月—1992年6月 | |
戴平 | 副院長 | 1988年7月—1991年3月 |
副書記 | 1991年3月—1994年4月 | |
書記 | 1994年4月—2003年8月 | |
榮廣潤 | 副院長 | 1988年7月—1996年4月 |
院長 | 1996年4月—2006年4月 | |
胡妙勝 | 副院長 | 1991年3月—1992年6月 |
院長 | 1992年6月—1996年4月 | |
孫福良 | 副院長 | 1992年6月—2004年12月 |
葛朗 | 副書記 | 1993年7月—2008年9月 |
副院長 | 1995年1月—2010年2月 | |
張仲年 | 副院長 | 1997年7月—2006年4月 |
賀壽昌 | 書記 | 2003年8月—2008年9月 |
劉志鋼 | 副院長 | 2004年12月—2011年5月 |
韓生 | 副院長 | 2004年12月—2009年9月 |
院長 | 2009年9月— 2016年4月 | |
孫惠柱 | 副院長 | 2006年4月—2012年7月 |
樓巍 | 副書記 | 2008年5月—2008年11月 |
書記 | 2008年11月—2019年3月 | |
宮寶榮 | 副院長 | 2010年5月—2018年2月 |
郭宇 | 副院長 | 2012年7月—2017年9月 |
校區環境 編輯本段
華山路校區:表演系、導演系、戲劇文學系、舞臺美術系、音樂劇表演藝術中心和創意學院所在地,功能定位為戲劇藝術教育中心。
蓮花路校區:戲曲學院、電影電視學院以及附屬戲曲學校的所在地,功能定位是中華戲曲教育中心。
虹橋路校區:坐落于上海國際舞蹈中心,2017年3月正式啟用,下設舞蹈學院和附屬舞蹈學校,功能定位是舞蹈教育中心。
浦江校區:于2016年12月1日開工建設,2019年新學期啟用,是機制創新的影視新媒體教育中心。
學校榮譽 編輯本段
獲得榮譽
2023年5月,被設立為“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
以教育部、原衛生部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及有關補充規定為依據,考生須據實上報健康狀況。若隱瞞病情病史,學校將按照本校學籍管理規定中有關退學與休學的規定執行。
其中戲劇影視美術設計、繪畫、數字媒體藝術、動畫專業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知名校友 編輯本段
入學年份 | 表演系本科專業 | 其他專業 |
---|---|---|
47級 | 嚴翔 | - |
50級 | 周本義、龔和德 | |
51級 | 胡慶樹、金長烈 | 【舞美系】:胡妙勝 |
52級 | 游本昌 | - |
54級 | 鄭毓芝 | |
55級 | 楊在葆、焦晃 | |
56級 | 祝希娟 | |
58級 | 曹雷 | |
59級 | 毛信科、魏宗萬 | |
60級 | 陳耘、陳祖芬、孫飛虎 | |
61級 | 蔡體良、沙葉新、喬榛 | |
62級 | 聶雅亮、趙有亮、童自榮、顧永菲 | |
63級 | 陳多、丁羅男、彭蔭泰 | 【戲文系本科】:余秋雨 |
64級 | 孫祖平、秦培春 | - |
65級 | 王志華 | |
73級 | 奚美娟、潘虹、曹秋根、楊紹林 | 【舞臺人物造型(專科)】:徐家華 |
74級 | 郭達 | - |
77級 | 陸軍、周野芒、祝延平、王詩槐、遲重瑞、孫淳、傅麗莉、呂涼、宋憶寧 | |
78級 | 王伯昭、李建義、張小磊、吳冕、李媛媛 | |
79級 | 葉長海、陳世雄、孫惠柱 | |
80級 | 洪宇宙、劉威、張秋歌、丁嘉莉、錢占剛、阮志強、王正軍、唐雅、張琪、蔡平生、祝軍、許志群、李志梅、王新軍、李霞、康愛石、張喜前、吳旗、謝桐、彭軍、林曉杰、尹國華、鄺平、王仁杰 | |
81級 | 大宋佳、王洛勇、張蘭、楊昆、牛飄、黃龍珠、徐婭、修晶雙、宋茹惠、曹曉莉、潘沙泉、祁月茹、許春林、李明、葉輝、馬天放、陳平、劉交心、楊新州、黃晟、付以宏、李丹青、宋永祥、董賓 | 【舞美系本科】:韓生、蔡國強 |
82級 | 德力格爾、巴音額日勒、烏志強、桑寶、滿都夫、哈斯高娃 | - |
83級 | 李幼斌、畢彥君 | 【戲文系】:葉千華 |
84級 | 尤勇、何雁、董云翎、田岷、劉小春、馮穎、夏莎莎、程笛、曹毅、張鴻、張新民、路羽、錢志、王建為、馬曉峰、魏峰、劉風 | 【戲文系】:羅懷臻 |
85級 | 薩日娜、高曙光、郭冬臨、肖榮生、王強、劉婉玲、張淑霞、趙曦、胡冬梅、譚曉寅、王國富、陸英姿、黃玉春、周建軍、楊濤、潘軍 | 【導演系本科】:盧昂、韓雪松 【舞美系本科】:沙曉嵐 |
86級 | 陳紅、蓋麗麗、于慧、尹鑄勝、閻大可、王學明、楊春榮、田水、施大生、張巖、雷婷、耿歌、孫思瀚、馮艷春、蔣宇韜、孫皓、趙勝勝、洪彬、王輝、顧懷中 | 【表演系專科】:徐程、高宏亮、郝巖 |
87級 | 郭東文、劇雪、寧理、榮蓉、解蕾、劉瓊、周笑莉、甘向寧、郝濱、雷振宇、郭亮、李勃陽、袁東、羅旭武、白永成、岳霄冰、田純、姚積汶、韋瑮、王輝、趙奕清、黃湘陽、史戈、富雷、馬曉晴、潘燕、王戰 | |
88級 | 和晶 | 【導演系】:趙屹鷗 |
89級 | 周杰、張晞臨、郝平、王琳、黃蕾、任程偉、劉赫男、呂梁、李傳纓、常紅艷、楊曉雯、王熒欣、金皓、朱閔、鄧磊、武毅 | |
90級 | 徐崢、沈曉海、果靜林、沈建軍、程雷、王軍輝、趙晶晶、高維華、孫強、安韓謹、高強、傅程鵬、哈圖、郝洋、趙冰冰、汪穎、孟蕾、郗曉 | 【模特表演班】:寧靜 |
91級 | 于洋、徐東生、鄧志鴻、牛勇、汪鈞、劉大明、黃輝、沈磊、高克非、李小樺、吳越、陸玲、傅沖、鄭瓊、舒旭霞、郝陽、孫繼紅、許浩宏、李迎春、張欣 | - |
92級 | 于和偉、王茜華、詹小楠、金玉婷、趙穎、安澤豪、王新、孫遜 | |
93級 | 李冰冰、任泉、劉曉虎、廖凡、王亞楠、李鈺、徐路、范智博、劉小鋒、曹艷艷、高蓓蓓、海一天、黃浩、肖英 | 【導演系本科】:周可 【表演專科】:徐洪浩 |
94級 | 馬伊琍、保劍鋒、李嘩、胡靖釩、王宇、周莉、李佳璇、楊明娜、孔兵、李君峰 | 【舞美系本科】:王千桂 |
95級 | 陸毅、鮑蕾、薛佳凝、羅海瓊、田海蓉、朱泳騰、王一楠、趙陽、王景春、侯敬宇、佟悅、李倩、王洋、毋萌萌、王曉男、高蓉、楊超、吳健、董瑩、毛欣、石暢、鄭仕明 | 【主持專業】:陳蓉、周瑾、喻恩泰、程皓楓、吉雪萍、沈傲君、董卿 |
96級 | 聶遠、郝蕾、姚芊羽、劉寶寅、邵汶、呂洋、葉梓、林泉、錢正、王新、關亞軍 | - |
97級 | 佟大為、馮紹峰、嚴寬、楊蓉、王雅捷、李琳、任山、程莉莎、王博、吳倩、孫偉、李敬寒、楊皓宇、周琳皓 | 【導演系本科】:鮑莉 【主持專業本科】:朱楨、于毅 |
98級 | 張鐸、任重、王陽、趙錦燾、馮鵬、荊浩、劉禹、魏小軍、龍一儀、傅淼、蔣雪、趙達、徐筠、孫魚洋 | 【主持專業本科】:蔣冰、萬蒂妮、貝倩妮 |
99級 | 宋佳、童蕾、錢泳辰、李姝、胡海峰、王勇、岳躍、孫寧芳、許圣楠、趙思晗、楊曉溪、李松珂、馬良 | 【導演系本科】:何念、王維維、梁馨月 |
00級 | 謝承穎、萬茜、高梓淇、高昊、郭京飛、錢芳、張丹峰、衛萊、李立、齊白雪、高斯、楊晨、沈燕、董蓉蓉、周鳴晗、徐曼、康良、李雄 | 【表演系專科】:涂黎曼 |
01級 | 胡歌、袁弘、韓雪、朱杰、徐麒雯、王珂、杜曉書、秦旋、陰奕彤、李超、司源、葉青青、顧鑫、潘藝心、孫小平、申克、楊海音、蔡慶勇、董逸、姜峰、劉笑、鄭國偉、尤美、武姣姣 | - |
02級 | 李念、孫藝洲、杜若溪、雷佳音、孫鋰華、李沅純、王楊美子、王詩蒙、王若子、徐軍燕、楊瀟、曹曉雯、翟煦飛、劉輝、彭國斌、趙海濤、紀寧、蘇雅維、王帥、梅年佳、武祎、王冶冬、孫佺、賈景暉、杜佳磊、王也農 | 【成人教育表演專升本】:高云翔、童唯佳 |
03級 | 何建澤、王若心、王思雅、徐海喬、金為珩、王一然、衛明、李廣斌、吳迪、劉暢、李周、王運超、楊瓊、齊一聞、萬斯佳、黃白露、郭瑾、唐苑、張雯、隋佳虹、黃敬軒 | 【音樂劇】:張峻寧、肖涵、殷飛、龔曉、馬青莉 |
04級 | 王傳君、鄭愷、陳赫、海陸、李金銘、江疏影、錢楓、趙霽、王豪、王曉晨、陳亦然、藍燕、陸梅芳、杜江、孫信宏、嚴峻、黃戈、耿帥、李木子、王璐、張殿侖、蔡汪洋、賀彬、李廣旭、馮斯琦、王文娜、鞠曉菲、韓燕 | - |
05級 | 晨辰、于瑩瑩、薛佳健、金世佳、梅妮莎、唐曾、顧偉正、姚林婧、彭怡歌、黃椰雯、郭彤彤、賀坪、王怡、袁中方 | 【舞蹈學院】:羅云熙 |
06級 | 李佳航、劉庭羽、楊若識、李藝科、劉寅文、趙雨程、袁媛、屈忠利、張嘉飛 | 【音樂劇】:婁藝瀟、蔡蝶、米楊 【播音主持本科】:魏千翔、劉倩 |
07級 | 林更新、蒲巴甲、周放、王欣、孟麗、張大大 | 【古典舞表演】:趙圓瑗 【表演進修班】:孫仲加 【表導本科】:程俊博 |
08級 | 姜瑞佳、王家珧、藍海蒙、王俊東、姬曉飛、艾佳妮、周雪菲 | 【導演系本科】:李梓溪、薛宇檳 |
09級 | 張子文、蔣勁夫、趙志瑤、馬丹旎、谷京盛、廉歡、張博涵、張穎、張哲瀚 | 【導演系本科】:陳佳瑋 |
10級 | 張楚楚、迪麗熱巴、黃詩佳、張植綠、李佳璇、伊麗莎白、米熱、袁冰妍、陳楚月、鐘楚曦 | 【音樂劇】:鄧莉、丁宇佳 |
11級 | 郭曉婷、王莎莎、王煜、王洋、鄧倫、張柏嘉、劉倩文、劉潺、湯晶晶、黃伊為 | - |
12級 | 趙炫棋、沙妍伶、張彬彬、劉冬沁、程子銘、牛子藩、何昕霖、韓東君 | 【導演系本科】:劉碰碰、史汰龍 【木偶劇專業】:彭昱暢 |
13級 | 倪言、付思琪、王天辰 | - |
14級 | 朱圣祎、趙安琪、夏楠、毛曉慧、王靖雯 | 【中國舞專業】:朱正廷 |
15級 | 王梓薇、李沫頷、袁雨萱、高旻睿 | 【繼續教育學院】:丁禹兮 |
16級 | 田曦薇、邱欣怡、趙婧祎、孫溯夢汐、楊凱如、虞錦雯、孫甜磊、肖露、謝嫣、楊上又、張雅欽 | - |
17級 | 陳思敏、王楚然、夏之光 | |
18級 | 鐘雯冠 |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