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習俗科普
插艾草
兒時的端午節,一大早母親們就會去田間地頭砍回一大捆艾草,扎上一把,配上三兩根菖蒲插在大門框上,說是辟邪的。剩下的艾草曬干,扎起草八子,放在家里儲存,便于女人坐月子蒸澡用,或者風寒感冒咳嗽熏腳用。艾草具有祛風散寒活絡化瘀的作用,并且是越陳越好,古有十年陳艾貴如金的說法。如今的端午節,艾草的價格也是很不便宜的。
送端午布
在我的家鄉從古至今一直有送端午布的習俗,就是給頭年端午節以后的新生兒送禮物,親戚鄰居都要送。端午布最初就是一個紅兜兜,或者加上兩個套腳的扛巴皮,扛巴皮就是小孩穿著很可愛的青蛙褲。后來三尺布,一個成人的褂子布,如今的端午布,至親都要送二百塊錢了,條件好的甚至更多。
紅繩手環
小時候,第一年過端午節的小孩,都要用新買的紅頭繩,在兩個手頸上兩個腳頸上套上手環腳環,說是防水的 ,有人說最好是紅絲線,辟邪的,水鬼最怕那東西。那時的紅絲線不好買,我們小時候都是紅頭繩,也看到過有錢的人家孩子手上腳上套的都是紅絲線。現在好了,紅絲線不難買了,小孩的手上套的也更精貴了。
送鴨蛋
端午節吃鴨蛋是必須的,不要問為什么,吃就是了,有鴨蛋的人家,在端午節這天早上,要送鴨蛋給沒有看鴨子的人家,鴨蛋一人一個是要吃的,送鴨蛋不僅是流傳已久的古老習俗,也是鄉友親鄰表示友好的方式。
發小麥粑
端午節也是新麥新油上市的時節,在端午節這天早上,不僅要煮粥吃鴨蛋,還要做小麥發粑,說是發粑,其實粑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圖簡單就是撻粑,現和現撻,幾分鐘搞定,只需油鹽水麥粉就行,原汁原味的撻粑也有人很喜歡吃。講究的人用青皮樹葉蒸,蒸出來的小麥粑有一股樹葉的清香味,蒸小麥粑是端午早上的熱門話題,鄰居們見面都要問問,嗯嘎里早上可蒸之粑曬,沒有在我家去拿幾個,也有蒸好了就送的,吃粑也是兒時端午的特色。
吃雞蛋糕
小時候的雞蛋糕很少,端午節除了有姑爺的人家看節,很少有人特意買雞蛋糕吃的,那時的雞蛋糕只屬于贈送禮品。綠豆糕更少。記得鄰居姐姐剛訂婚的新姑爺來看節,我去她家玩耍,給了我兩個雞蛋糕,覺得那雞蛋糕特別好吃,我回家對母親說,這么好吃的雞蛋糕,要是能讓我吃飽多好啊!母親只說了句,你還小,會有那個時候的。如今雞蛋糕確實多了,可是又吃不出那時的感覺了。
吃杏子
老人言,端午吃個杏,到老都不生病。小時候,杏子很少,熟的晚,端午的時候,大家都想法設法的弄點杏子吃,有的杏子還不太熟,吃一點意思一下就行。有杏樹的人家也都要摘點杏子送給左鄰右舍的。如今生活條件好了,杏子的品種也多了許多,市場上的杏子早就有賣了,杏子也不再是酸澀難吃了,香甜可口的杏子,很多人都愛吃,古語說,桃飽杏傷人。杏子好吃 可不要多吃哦!吃多了,會傷脾,知道嗎?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多少,您的家鄉端午習俗又是怎樣的呢?
歡迎各地便宜在后面進行完善增加不同地區習俗內容。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