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
青島大學(英語:Qingdao University:QU),簡稱清大,位于山東省青島市,由原青島大學于1909年創辦、山東紡織工學院、共建青島醫學院和青島師范學院。青島大學是自然科學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多學科發展的綜合性全日制高校,由山東省人民政府與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創辦美國政府和青島市人民政府美國政府。2006年,學校入選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2010年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2017年7月,學校當選教育部“中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大學”
2023年2月,青島大學共有浮山、金家嶺、松山有三個校區,總占地面積2655畝,總建筑面積114萬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41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1000余人、本科生三萬多、600多名留學生。教職工3900多人,專任教師2600多人(教授464人、副教授895人)其中,國家高層次人才87人,省部級高層次人才191人。中國各地的高校都有一支黃大年式的教師隊伍。學校有34個學院和醫學系,79個本科項目;一級學科博士點14個,博士點3個類型;有41個碩士和博士學位一級學科和28個碩士點度;10個博士后流動站。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1924年,以“創建綜合性大學'為民辦青島大學舉辦,辦學目標為。1930年5月,受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委派,楊振聲出任國立青島大學首任校長同年9月20日,國立青島大學舉行開學典禮,在青島正式成立。多年后,這所大學一直是山東省唯一的國立大學,國立青島大學有文學、教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1932年夏,國立青島大學經教育部改組,更名為國立山東大學原教務長趙太謀繼任,設文理學院、理工學院有兩個學院和八個系。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立山東大學遷至安慶萬縣辦學。1938年,暫時關閉。
1946年在青島復學,后創辦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農學院和醫學院。1949年,青島解放后,國立山東大學定名為山東大學。1958年,山東大學遷至省會濟南。1956年,醫學院從山東大學分離出來,獨立成立,使用名稱青島醫學院。1978年,第一個碩士 青島醫學院s學位授予授權單位。
山東紡織工學院
1950年4月,由紡織工業部和華東紡織管理局合辦的青島紡織技術訓練班成立。此后,經過青島紡織分局干部學校、青島紡織管理局干部學校、青島紡織學院、青島紡織工業學校、山東紡織工業學校等辦學時期。
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在山東紡織工業學校的基礎上成立了山東紡織工學院。
青島師范學院
1951年10月,青島市文教局青島教育工會和山東大學聯合創辦了青島師范學院業余學院,后更名為青島師范大學大學、青島工讀師專、青島師范學院、青島師范學校、青島師范學院、青島市教育局干部教師培訓班、青島師范大學大學等辦學時期。
1981年,青島師范大學學院正式更名為青島師范學院大學。
原青島大學
前青島大學成立于1985年。1984年10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來青島視察工作時,題寫了青島大學的校名。1984年11月,教育部正式批準成立青島大學。1985年7月,國家教委發《同意正式建立青島大學》號。1986年9月,青島職業學院合并成立、理、工、商等多門學科。
青島大學
1993年5月,經國家教委批準,原青島大學、山東紡織工學院、青島醫學院和青島師范學院合并成立青島大學。次年4月,原山東紡織工業干部學校并入青島大學。2001年7月2002年3月,原對外經濟貿易部青島療養院、原青島高等職業學校已并入青島大學。2006年入選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2010年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2017年7月,學校當選教育部“中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大學”
辦學條件 編輯本段
院系設置
到2023年2月,學校有34個學院和醫學系,招收79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藝術等10個學科。
學科建設 編輯本段
截至2022年底,青島大學擁有1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此外,學校還設有10個博士后流動站,79個本科專業。國家重點學科2個,山東省一級學科8個,山東省高水平學科8個,其他多個學科入選ESI1%等排名榜。
教學情況 編輯本段
到2023年2月,青島大學擁有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1個臨床教學實訓示范中心。有四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臨床教學與培訓示范中心;三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2個國家一級專業建筑工地、7個國家特產、教育部卓越計劃試點項目7個;11個專業通過了教育部專業認證;3個專業群入選山東省高層次應用型專業群、5個專業組入選山東省教育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項目;14門國家精品課程、六門國家一級課程;六項國家教學成果獎。
師資力量 編輯本段
截至2023年2月,青島大學現有教職工39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2600余人,其中教授464人,副教授895人。國家高層次人才87人,省部級高層次人才19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有1794人,占70%此外,還有一支黃大年式的高校教師國家隊。此外,還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山東省名師2名、聯合國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院士,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
合作交流 編輯本段
截至2023年2月,在國際交流方面,青島大學已與多所國外大學有合作項目,先后與Bellay大學有合作項目、法國雷恩第一大學、密蘇里州立大學、日本梅光大學、韓國國民大學、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30多個國家的180多所大學建立了友好關系,建立了師生交流、聯合培養、200多個合作科研項目。國外已經建立了兩所孔子學院(課堂)96個國際學生來源國。
科研平臺 編輯本段
到2023年2月,學校擁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國家和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示范性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高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此外,還有38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截至2022年6月,青島大學擁有自然科學重點科研平臺93個,國家級平臺6個,省部級平臺47個,市級平臺40個。
科研資源 編輯本段
圖書館
1993年,青島大學浮山校區圖書館成立,擁有14個書庫21個閱覽室3000多個閱讀座位和一個信息共享區、網絡學習專區、考研區配有自助復印系統、自助式檢索。這個圖書館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文獻庫、管、經、法、理、工、醫學和其他學科并存、完整的館藏體系,并具有多種多樣的紙質圖書期刊和電子文獻資源的收藏特色。到2022年,館藏圖書328萬冊,電子圖書170萬冊。其中中外文數據庫85個,包括世界一流出版社的ScienceDirect、Wiley Online Library、Springer等全文數據庫,還有著名的SCI\SSCI\AHCI、SciFinder和其他抽象索引分析工具。
學術期刊
(《青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青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季刊),由山東省教育廳主管、青島大學主辦。主要刊登數學、物理學、生物科學、計算機和信息科學、環境科學經濟學和管理學。期刊被中國知網、維普資訊、萬方數據庫、臺灣華藝、中國數學文摘、美國化學(CA)British inspection、包括在諸如《文摘雜志》的俄羅斯數據庫中。
(《青島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
(《青島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Qingdao Universit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Edition)該刊創刊于1986年,由山東省教育廳主管,青島大學承辦。被收錄于:俄羅斯《文摘雜志》、荷蘭《文摘與引文數據庫》、美國《化學文摘(網絡版)》、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美國《ProQuest數據庫》、《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收藏于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
(《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
(《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Journal of Accuracy Medicine),原名《青島醫學院學報》,是省級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創刊于1957年9月主任是山東省教育廳,承辦單位是青島大學醫學院。設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著作、專題報道等欄目。已被確定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并入選多個數據庫:中國科技期刊文摘數據庫、《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等,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優秀科技期刊獎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
英文名Journal of Precision 3356 Medicine,原名《齊魯醫學雜志》,是省級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該雜志創辦于1986年2月主任是山東省教育廳,承辦單位是青島大學醫學院。1995年經國家科委批準,向國內外公開發行。被收錄于: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中國期刊網、中國生物醫學文獻光盤數據庫、中國醫學文摘等數據庫和文摘長期。
(《康復與療養雜志》)
(《復雜系統和復雜性科學》)Complex system and complex science)2002年11月經科技部批準成立,由青島大學主辦,國內外季刊,中國自動化學會系統復雜性專業委員會會刊。獲中國科技論文網上優秀期刊二等獎。由美國《復雜系統和復雜性科學》、中國《工程索引》、荷蘭《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美國《文摘與引文數據庫》、美國《劍橋科學文摘》、中國《ProQuest數據庫》、中國《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中國《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館藏。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
《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原名《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它成立于1988年,由山東省教育廳主管,青島大學承辦。
科研成果 編輯本段
自“十三五”此后,青島大學承擔了1026項國家重點研發d程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國家社科基金等國家項目;發表18,298篇論文被SCI收錄,544篇論文被SSCI收錄、970篇CSSCI論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76項省部級獎勵;獲得授權專利1828多項。
截至2022年6月,青島大學已獲得12項山東省科學技術獎、省部級社科獎11項,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1項,省級高校青年創新團隊6個,新增省市級科技創新層次14個、14所學校與企業共建研發中心機構。一項研究成果入選十三五中國十大心血管基礎研究。青島大學雜化材料研究團隊在光量子產業技術領域的研究成果獲得自然雜志特別報道。青島大學的“4D印刷干細胞載體”該項目成功進入創客中國50強。
所獲榮譽 編輯本段
2020年1月,青島大學榮獲省級文明校園稱號。
2022年2月,青島大學被列入“2021年度山東省校園安全工作先進集體”。
2022年8月,青島大學獲評第一批山東省綠色學校。
學校排行 編輯本段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