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莊景區
避暑山莊景區雞公山有“世界建筑博覽會”之稱,按地理位置其別墅可分為:南崗別墅群、中心區別墅群、北崗別墅群和避暑山莊別墅群。雞公山別墅形成于1903—1936年間,在此期間,先后有20多個國家的牧師、傳教士、富商巨賈和中國的官僚軍閥,蜂擁而至,建造中西各式別墅300余幢,當時夏季來山避暑的外國人多達數千之眾。
避暑山莊始建于1703年,分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四大部分。1961年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發展歷史 編輯本段
避暑山莊別墅群坐落于獅子峰(又名馬鞍峰)南側山半腰。1919—1925年間,由肖耀南、喻懷遠、張厚生、杜節義、周際泰等人所建。當時稱“辛店避暑山莊”。他們計劃建48組別墅,從獅子嶺到北崗一線已測量打樁,由于時局變動,繼而北伐開始,工程停歇。現存別墅10組20幢7800平方米,計劃逐步整修。
有人把雞公山別墅群譽為“世界建筑博覽會”,絕非溢美之詞。登高四望,在萬綠叢中、奇山險峰之間、秀水明池之畔,點綴著數以百計的中外別墅,象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綴滿山巒。萬綠叢中點點紅,這些千姿百態、風格殊異的別墅,依山順勢,與清泉翠林輝映,與云海霧海成趣,絕妙無比的優美畫景,宛如神話中的仙山瓊閣。錯落有致的建筑群具有濃厚的異國情調,與大自然的美融為一體,可謂清涼世界,別墅奇觀。
1961年國務院將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中的普寧寺、普樂寺、普陀宗乘之廟、須彌福壽之廟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1976年到2006年,國務院先后批準實施了三個《避暑山莊外八廟十年整修規劃》,明確了以“搶救和整修”為主的保護原則,國家和地方政府相繼投入幾億元專項資金用于古建維修和園林整治,并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文物保護區周圍環境的綜合整治。
2010年8月以來,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全面展開。該工程計劃用3至5年實施,由中央財政投入專項資金6億元,用于文物保護修繕和山莊水系治理,并確定了古建筑保護、文物科技保護等多個方面的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和3項山莊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這項修繕工程還成立了一個強大的“智囊團”,每一項工程都會在縝密勘測的基礎上為之“量身定做”修繕計劃。從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指揮部工作辦公室又傳出信息,各項保護工程進展順利。共有考古勘探、安遠廟保護修繕、須彌福壽之廟大紅臺搶險等13個項目開工建設。其中須彌福壽之廟大紅臺搶險、避暑山莊清代道路等5項工程已經完成。
2019年9月29日,河北省組織對全省部分A級景區進行了復核檢查。經審議,給予承德避暑山莊等84家A級景區通報批評,責令限期整改,限期6個月。同年12月6日,中美澳科學家宣布在承德避暑山莊發現數量大,保存完好的恐龍足跡化石。
主要景點 編輯本段
現保存較好的有肖家大樓、環翠樓、聳青閣、臥虎樓、翠云樓等。
肖家大樓
肖家大樓坐落在避暑山莊旁,公路西側,湖北督軍肖耀南于1921—1924年間所建,耗資現大洋2萬余元。主體為古羅馬式建筑,古羅馬式建筑是西歐奴隸制崩潰,封建社會形成前段的建筑形式,它起源于9—12世紀,興盛于12—15世紀,主要采用券拱,一般以厚實的石墻,半圓形拱券,逐層挑出的門框裝飾和交叉結構為特殊的整體結構為特征,整體表現為雄偉、莊嚴、豪華、堅固。主樓為三層方形,坐東朝西,樓頂前半為平屋頂,后半為人字形紅瓦屋面,建筑面積1187平方米。大門門廊高大,四根方形石柱支撐,有吞云吐霧之勢。樓前空曠,筑砌1.2米高石條護欄,周圍梧桐參天,古樸典雅。立于樓頂,極目四望,有千塘百堰的田園風光;有往來穿梭的火車、汽車;有蜿蜒曲折的九渡河;還有濤聲瀑鳴、云海霧帳、蒼松翠柏、麗鳥嬌花、猶如身在仙境。1921—1925年間,肖常來歇伏逍夏,1926年元月,斃命武漢。1985年修護一新。
環翠樓聳青閣
從肖家大樓正門右側拾級而下,就到了環翠樓、聳青閣。該樓建于1919年,由于1921年轉售給肖耀南,又稱“肖家小樓”,它興建在寶盍山。環翠樓位于山東側,四周群山環繞、蒼翠欲滴,聳青閣雄踞于山頂,三面峭拔,聳立入云,如空中樓閣,周邊又有茂林修竹相映襯。兩幢樓構思新穎、建筑巧妙,形成中西融合的園林庭院。
臥虎樓
從環翠樓、聳青閣往東有一小徑直往臥虎樓,臥虎樓1922—1924年為肖耀南同僚杜節義所建,建筑面積324平方米,原名杜宅,坐落在避暑山莊虎嘯崖,外形酷似猛虎,故名。此樓坐東朝西,主樓前突,呈現橢圓形,門廊高大,如同虎嘴張開,兩側耳房后縮,宛若虎腿伏地,靜待捕食。后部為天井小院,似臥虎身軀。
翠云樓
臥虎樓以北有一曲徑通過翠云樓,翠云樓坐落在避暑山莊臥虎樓樓北50米處,坐北朝南,為湖北督軍府張參謀長于1922—1924年所建,建筑面積765平方米。樓房設計獨出心裁,房屋四面形態各異,具有多變美感。南正門門廊水磨石地坪,門兩側外窗為圖案精巧的防護鋼窗,中為木制活動百葉窗,內為玻璃窗,西涼臺外突,兩邊為后縮四角塔形連體小樓,和諧對稱,小巧玲瓏,北部東端為外突出形小涼臺,下有后門;東西為整齊樓體。整個樓房是南北脊,東西坡,內券廊可通繞一周。在建筑風格上,它是最具有中國園林特色。房四周植有青云柏、八月桂、檜柏、紫薇,樹齡均約為80余年,與別墅相映成景,顯得幽靜樸雅。保存較好的就是這幾棟別墅。
天福宮
天福宮遺址位于避暑山莊后,獅子峰半腰處。是天福宮的遺址。原門楣上刻有“天福宮”三個大字,宮內供有玉皇銅彩像,高約1米余。另有天王、地王、文王、武王、彌勒佛為木刻金身,其余為泥塑金身。宮內有銅鐘、木魚、大小銅香爐等。
天福宮海拔550米左右,為湖北督軍肖耀南所建。當時雞公山上為外國人所占。肖耀南遂于1921—1925年間,在雞公山開辟新地,修建避暑山莊。肖信佛,故修一棟廟宇,名“天福宮”,石墻紅瓦,主宮背靠大山,山勢峭險。廟前,視線開闊,竹木泉石,點布環境。其宮殿建筑面積為142.5平方米(寬9.5米,長15米,墻體厚65公分,房高約5米)。另建附屬房三間66平方米,為主持廟宇和尚居住之處。
1926年,肖耀南在北伐戰爭中戰敗,斃命于武漢,自此,天福宮冷落,香火熄滅,于1955年倒塌。
獅子峰位于避暑山莊背側,狀似一頭俯臥的雄獅,又名“馬鞍山”,獅頭海拔620米,獅尾海拔550米,走向西北至東南,從遠處看,這只睡臥的雄獅姿態安詳、悠然自得。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