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
西方哲學(Western philosophy 3356)屬于哲學(Phil)古希臘作為希臘哲學的一個分支,一直被認為是歐洲文明的搖籃,是歐洲乃至西方哲學的故鄉。古希臘最早的哲學流派米利都學派形成于公元前7或6世紀在此之前,古希臘哲學也有一個漫長的醞釀期。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古希臘哲學的前提是古希臘神話。古希臘神話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的傳說。在最古老的神話中,講的是天地開、眾神的誕生、人類的起源等。在古希臘人的想象中,上帝具有人的形象和感情。神和人的區別在于他們是不朽的,他們比人高、更加強大,主宰世界的命運。奧林匹斯的12位主神實際上是自然力的化身。
?
定義概況 編輯本段
西方哲學(Western philosophy 3356)的定義是模糊的。《西方哲學史》美國哲學家蒂莉在馬克思之前提到過歐文這樣的社會主義哲學家,但對馬克思只字未提(蒂莉 s 《西方哲學史》從古希臘哲學寫到美國實證主義哲學,時間跨度包括馬克思)雖然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提到了馬克思,但他說他談論馬克思是因為他是一個對西方哲學影響很大的哲學家。在西方哲學中“經院哲學”舞臺上經常有一群阿拉伯哲學家。所以,在西方哲學中,“西方”人們普遍認為這不僅僅是地理上的“西方(西歐)還指文化占有“思辨”特色的“西方”。
部分名人 編輯本段
1、泰勒斯(Thales,盛年約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臘哲學家,從亞里士多德開始被尊為西方哲學的始祖。
2、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盛年約在公元前504-501年),古希臘哲學家,辯證法的創始人之1。
3、巴門尼德(Parmenides,盛年約在公元前504-501年),古希臘哲學家,存在論(本體論)的奠基人。
4、德謨克里特(Demokritos,盛年約在公元前420年),古希臘哲學家,原子論的創始人。
5、蘇格拉底(Sokrates,公元前468-399年),古希臘哲學家,與耶穌、孔子和釋迦牟尼1同被尊為人類的導師,
6、柏拉圖(Platon,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學生,著有《蘇格拉底的申辯》、《理想國》、《巴門尼德》、《智者》等對話體著作。
8、伊壁鳩魯(Epikouros,約公元前341-270年),古希臘哲學家,幸福主義倫理學的創始人之1。
9、皮浪(Pyrrhon,約公元前360-270年),古希臘哲學家,懷疑主義的創始人。
10、普洛提諾(Plotinos,約公元205-270年),晚期希臘哲學家,埃及人,新柏拉圖主義的主要代表,著有《9章集》。
11、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公元354-430年),中世紀教父哲學的最大代表,著有《懺悔錄》、《上帝之城》。
12、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年),中世紀經院哲學的最大代表,著有《反異教大全》、《神學大全》。
13、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年),英國經驗論的始祖,著有《新工具》等。
14、笛卡爾(RenéDescartes,1596-1650年),法國哲學家,近代哲學的創始人,唯理論的開創者,著有《方法談》、《第1哲學沉思集》、《哲學原理》。
15、斯賓諾莎(Benedictus de Spinoza,1632-1677年),荷蘭哲學家,唯理論的主要代表之1,著有《倫理學》等。
16、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英國經驗論的主要代表之1,著有《人類理智論》。
17、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年),德國哲學家,唯理論的主要代表之1,著有《單子論》、《人類理智新論》。
18、巴克萊(George Berkeley,1685-1753年),英國經驗論的主要代表之1,著有《人類知識原理》。
19、休謨(David Hume,1711-1776年),英國經驗論的主要代表之1,著有《人性論》、《人類理智研究》。
20、孟德斯鳩(Montesquieu,1689-1755年),法國啟蒙思想家,著有《波斯人信札》、《論法的精神》。
21、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年),法國啟蒙思想家,著有《哲學通信》等。
22、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年),法國啟蒙思想家,著有《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爾》、《懺悔錄》。
23、拉美特利(Julien Offray de La Mettrie,1709-1751年),法國啟蒙思想家,機械唯物主義的代表,著有《人是機器》。
24、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年),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著有《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
25、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年),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以辯證法著稱于世,著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和《哲學全書》。
26、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年),法國哲學家,實證主義的創始人,著有《實證哲學教程》等。
27、約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年),英國哲學家,實證主義代表之1,著有《孔德與實證主義》、《邏輯的體系》、《功利主義》。
28、叔本華(Arther Schopenhauer,1788-1860年),德國哲學家,唯意志論者,著有《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29、克爾愷郭爾(Soren Aaby Kierkeggard,1813-1855年),丹麥哲學家,存在主義的先驅,著有《非此即彼》、《恐懼的概念》等。
31、尼采(Friedrich Willhelm Nietzsche,1844-1900年),德國哲學家,著有《善惡之彼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強力意志》。
32、弗雷格(Gottlob Frege,1848-1925年),德國數學家、邏輯學家、哲學家,分析哲學和數理邏輯的奠基人,著有《算術基礎》。
34、胡塞爾(Edmund Husserl,1859-1938年),德國哲學家,現象學的創始人,著有《邏輯研究》、《現象學的觀念》、《笛卡爾的沉思》和《歐洲科學的危機與先驗現象學》等。
35、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65-1939年),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著有《夢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論》。
36、斯賓格勒(Oswald Spengler,1880-1936年),德國歷史哲學家,著有《西方的沒落》。
37、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年),英國歷史哲學家,著有《歷史研究》。
38、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年),德國哲學家,存在哲學的創始人,著有《存在與時間》、《形而上學導論》、《林中路》等。
39、維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年),奧地利裔英國哲學,語言哲學或分析哲學的創始人之1,著有《邏輯哲學論》、《哲學研究》。
40、卡爾納普(Rudolf
Carnap,1891-1970年),德國哲學家,邏輯實證主義主要代表之1,著有《世Jie的邏輯結構》、《語言的邏輯句法》。
41、賴爾(Gilbert Ryle,1900-1976年)英國哲學家,日常語言學派的代表之1,著有《心的概念》等。
42、伽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1900-),德國哲學家,哲學解釋學的創始人,著有《真理與方法》等。
43、霍克海默爾(Max Horkheimer,1895-1973年),德國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創始人,著有《批判理論》、《社會哲學研究》、《啟蒙的辯證法》(與阿多諾合著)。
44、阿多諾(Theoder Wiesengrund Adorno,1903-1969年),德國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主要代表之1,著有《否定的辯證法》等。
45、馬爾庫塞(Herbert Marcuse,1895-1979年),德國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主要代表之1,著有《理性與革命》、《愛欲與文明》、《單向度的人》。
46、哈貝馬斯(Jürgen Habermas,1929-),德國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主要代表之1,著有《理論與實踐》、《認識與興趣》、《晚期資本主義的合法性問題》。
47、波普爾(Karl Popper,1902-1994年),英國哲學家,批判理性主義創始人,著有《科學發現的邏輯》、《猜想與反駁》、《客觀知識》、《開放社會及其敵人》。
48、薩特(Jean Paul Sartre,1905-1980年),法國哲學家,存在主義的主要代表之1,著有《存在與虛無》、《存在主義是1種人道主義》和《辯證理性批判》等。
49、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法國哲學家,人類學家,結構主義主要代表之1,著有《結構人類學》、《野性的思維》。
50、奎因(Willard van Orman Quine,1908-),分析哲學的主要代表之1,《從邏輯的觀點看》、《邏輯哲學》。
51、庫恩(Tomas Kuhn,1922-),美國科學哲學家,科學史家,歷史主義學派的代表,著有《科學革命的結構》、《必要的張力》。
53、費耶阿本德(Paul Karl Feyerabend,1924-1994年),美國科學哲學家,波普爾的學生,著有《反對方法:無政府主義認識論綱領》、《自由社會中的科學》。
54、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年),法國哲學家,后結構主義、后現代主義主要代表之1,著有《知識考古學》、《規訓與懲罰》等。
55、德里達(Jacques Derrida,1931-),法國哲學家,后現代主義主要代表之1,著有《書寫與差異》、《播撒》、《哲學的邊緣》、《馬克思的幽靈》等。
56、羅蒂(Richard. M. Rorty,1931-),美國哲學家,后現代哲學的代表之1,著有《哲學與自然之鏡》、《后哲學文化》。
57、詹姆遜(Fredric Jamason,1931-),美國哲學家、文學批評家,后現代主義主要代表之1,著有《馬克思主義與形式》、《政治無意識》、《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
58、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年),奧地利裔英國經濟學家、政治哲學家,著有《通往奴役之路》。
59、羅爾斯(John Rawls,1921-),美國政治哲學家,著有《正義論》、《政治自由主義》。
60、諾齊克(Robert Nozick,1938-),美國政治哲學家,著有《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