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av网_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亚洲欧美一级_欧美成人合集magnet

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頭條   

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頂隊員成功登頂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

有人成功登頂珠峰,有人永遠留在南坡。

5月23日12時30分許,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頂隊員成功登頂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這是我國珠峰科考繼2022年之后,再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此后,他們將完成峰頂雪冰樣品采集等重要科考任務。

幾天前,也是在這片雪域高山,一名中國籍登山愛好者永遠留在了世界最高峰。這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貴州男人,有著常年在戶外被曬黑的健康膚色。鏡頭里的他總是穿著沖鋒衣,背著登山包,出沒在各種各樣的山川和洞穴中。

他的離去讓同伴們惋惜,再度喚起人們對自然的敬畏。日前,南都、N視頻記者多方采訪,還原了這位中國籍登山愛好者遇難的經過,聽他們講述珠峰峰頂壯麗廣闊風光背后不容忽視的危險。面對珠峰,有人喪命,有人九死一生,也有曾經執著的登山愛好者不禁思考,放棄也是一種選擇。人類對珠峰的探索仍在持續。

受訪者攀登珠峰時留影。

未完成的夢想

登頂珠峰,曾是陳學斌的夢想。

5月18日,在離夢想垂直高度只有100米左右的地方,陳學斌永遠閉上了眼睛。

彼時,他的老鄉兼隊友樊黔已經登頂后下山到了C3臨時營地。“陳學斌,陳學斌”,樊黔試圖通過對講機聯系他,卻沒有聽到對方的回答。

對講機那頭,有人告訴他,有個中國登山者出事了。

樊黔和陳學斌是貴州老鄉,同為登山愛好者的兩人今年一起報名到同一個團隊,準備沖頂珠穆朗瑪峰。接近一個月的時間里,他們在珠峰大本營同吃同住,一起拉練。當地時間5月14日晚上11點半,他們一起出發,朝著多年的夢想攀登。

途中,有C1、C2、C3、C4幾個臨時營地,樊黔和陳學斌用6個小時穿越了被稱為“恐怖冰川”的昆布冰川,走到了C2,休息了一天又繼續向上攀。

一路順利。只是從C3向C4走時,陳學斌開始出現雪盲癥狀,眼睛里充血,看東西有刺激感,但癥狀還不算嚴重。

“到了5月18日沖頂那天,我聽說有100多人去登珠峰,擔心路上會堵塞”,樊黔向南都記者回憶道。“那天下午6點半,天慢慢開始黑了,我一看前方峰頂線都是人,就提醒我的夏爾巴(當地向導)要抓緊,我說我們7點半必須走,當時陳學斌還覺得晚了,說他7點就走。”

當天晚上7點半,樊黔準備出發沖頂,“陳學斌跟我說他的夏爾巴讓再等一個小時,正好他眼睛也不太舒服,想閉一會兒眼睛,用眼貼敷一會兒,舒緩一下。我說那我先走了,他說‘行,一會兒見’,那時我還覺得他很快就會趕上來”。

19日凌晨3點半,樊黔登頂珠峰。他掏出手機來拍照,只拍了兩三張,手機就被峰頂的低溫凍關了機。在峰頂待了約20分鐘后他開始下撤,大約凌晨5點多,在南峰遇到了正往上攀的陳學斌。

“他看起來很累,氣喘吁吁,表情很痛苦”,樊黔對南都記者說,“但是攀珠峰大家都很累,表情都很痛苦,所以當時并不覺得有什么問題。”

當時,陳學斌說他的左眼已經看不見了,呼吸面罩里呼出的水汽讓他的眼鏡起了霧,他的夏爾巴幫他把眼鏡摘下來,擦好后再重新戴上。

分開時,樊黔對陳學斌說:“你要活著回來啊。”陳學斌點了點頭,繼續往前走。

樊黔沒想到,這會是兩人的最后一別。

“任誰出問題都不會是陳學斌,他在我們整個隊伍里面身體素質最好,比他弱的人都能登頂,他肯定沒問題。”直到陳學斌的夏爾巴也回答說找不到陳學斌了,樊黔才心里一緊,“肯定出事了”。

樊黔在珠峰大本營試圖尋找最后遇到陳學斌的目擊者。

問了十幾個人,有的說看見他倒掛在繩索上,有的說曾直接跟他對過話,給他喂過水,有的說看見兩名夏爾巴曾給他做過心肺復蘇,每個人說的位置都不太一樣。

結合多位目擊者描述的時間和地點,樊黔向南都記者推斷,陳學斌是在雪盲看不見東西后,拽著繩子還在往下降,有時昏過去,醒來又繼續往下降,“他的求生欲很強”。

在8000多米的雪山上,低溫和缺氧讓人疲憊而恍惚,來來往往的目擊者們自顧不暇,無法駐足救陳學斌一把。

友人們眼中的陳學斌,體能很好,登山經驗豐富,性格直爽開朗。兩年前,樊黔和他在一次登山活動上相識,又因為這次攀登珠峰,在同吃同住的一個月間變得更加親密。“他性格很直爽,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都直言不諱,平時嘻嘻哈哈的,有時候開玩笑不正經,有時候又很嚴肅。”

陳學斌的社交平臺賬號上發布的視頻內容,總是關于運動、關于探險、關于大自然。上雪山,下洞穴,用樊黔的話來說,是“一上一下”的探險,他們在這上天入地的探險中感受自己的生命力。

反爬金鼎山、太平山騎行、自駕穿越人稱“最難走的進藏路”丙察察線……最后一條視頻是藍天下的皚皚雪山,陳學斌和一起攀登珠峰的隊友們,配文“珠峰大本營的早晨”,時間是2023年4月23日。

這些記錄他旺盛生命力的視頻,到此戛然而止。

九死一生

自人類首登珠峰以來,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全世界的登山者依然前赴后繼,他們無一不渴望站在頂峰感受壯麗與遼闊。

但世界第一高峰令人望而生畏的攀登難度與四伏的險情,不能忽視。

1996年5月10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席卷喜馬拉雅山,在靠近頂峰的空氣稀薄地帶,從南北兩側奪去了8位登山者的生命,成為珠峰攀登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來自臺灣的著名登山者高銘和,是那場事故的幸存者。

今年5月23日,這位74歲的老人平靜地向南都記者講述了47歲那年,在“世界屋脊”經歷的那場改變他一生的暴風雪。

1992年,高銘和一行臺灣登山者做足充分準備,嘗試從喜馬拉雅山北峰登頂。但是受天氣、物資等因素影響,在距離珠峰海拔最高處僅有800多米的地方,高銘和一行人選擇了放棄。彼時,近在咫尺的高峰平靜、肅穆地矗立在那里,宛如臺灣人對它的稱呼“圣母峰”所寓意的那般神圣。

高銘和忘不了這份遺憾。

1996年5月,高銘和帶著登山團隊重新挑戰珠峰,這次他們選擇從珠峰南坡出發。那年5月10日0時許,珠峰上空布滿繁星,在經驗豐富的夏爾巴的催促下,高銘和向峰頂發起了最后的挑戰。稀薄的空氣、略顯笨重的氧氣罐都讓他的行動變得非常艱難,每一步都是和意志的較量。

“快登頂時聽見夏爾巴一直鼓勵我說,‘高先生快點上來,前面就要登頂了’。”高銘和向南都記者回憶,當時這些鼓勵的話,對他來說已經不起作用了,他太疲憊了。但是當他透過護目鏡看到遠處五彩的經幡在風里搖曳的時候,他才真正有了信心,“哪怕狗爬式的姿勢都要爬到峰頂”。

高銘和還記得,“登頂那一刻真的百感交集,想到花費了這么多時間、金錢,終于登頂成功,我整個肩膀的擔子好像輕了不少”。來不及感慨,夏爾巴催促高銘和抓緊拍照后下山,經驗豐富的他們似乎覺察出天氣的細微變化。

5月10日14時左右,高銘和開始下撤。只是剛走沒幾步,突然開始變天,氣溫驟降,狂風大作,他和兩名夏爾巴搖搖晃晃地尋找下山的路,卻因為風雪太大喪失了判斷力。

“更糟糕的是,我體力耗盡,跟不上兩位夏爾巴,我大聲喊他們的名字,卻感覺風聲已經蓋過了我的呼喊聲。”高銘和被強風吹得受不了,坐在坡上企圖等待向導找到路后來營救他,但是坐下不久就冷得全身發抖,氧氣瓶雖然已經耗盡,但好在他逐漸適應了這個海拔的空氣。

他雙手雙腳被凍得麻木,為了讓自己堅持下去,暴風雪中他不斷喊著自己的名字、拍打身體,讓自己盡量動起來。期間,過往的回憶像跑馬燈一樣在他腦海里閃現,直到在腦海里閃過兒子的身影,沖他說,“爸爸去爬山還沒有回來”,高銘和的精神才一下振作。

他是幸運的。

高銘和憑借頑強的求生意識,支撐到5月11日早晨。太陽發出一絲光亮,風雪轉弱,他迷迷糊糊地昏睡過去。返回來的夏爾巴把他拍醒,驚詫他還活著有意識,給他灌了很多熱水,然后拉他下山。高銘和挺過去的這一夜,8個登山者被奪去了生命。

劫后余生的高銘和回到臺灣,在醫院里整整住了一年,歷經15次手術,切除了手指、腳趾、雙腳后跟和鼻子,還有移植整形。

“出院回到家里,我不能走路,整天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心情很低落。”他對南都記者說,“好在有一天,我突然想,老天爺沒讓我死在珠峰,應該是還有什么使命要我去完成吧”。

高銘和想起在他在那場山難前定下的拍攝中國100座大山“中國百岳”計劃,生命再度有了出發的動力。他堅持用殘缺的手指,練習洗臉、刷牙、吃飯,并重新開始寫字、使用電腦和相機,還學習開車。二十余年間,他的足跡從西藏延伸到大陸各個省份,“中國百岳”拍攝計劃目前已完成112座左右。

海拔最高的“名利場”

今年是人類登頂珠峰70周年。據尼泊爾旅游局最新數據,今年以來,已有來自65個國家和地區的478名登山者獲得從南坡攀登珠峰的許可證。

隨著科技及裝備的進步,加上商業元素的侵入,珠穆朗瑪峰這座原本遙不可及的最高峰逐漸變得不再神秘。

高銘和告訴南都記者,登珠峰的最佳時間為4月下旬至6月上旬,但攀登珠峰時間比較長,從建立大本營到登頂大概要需要60天以上,這就意味著,一年中登頂的人大都擠在固定的時間段。

“珠峰峰頂氧氣非常稀薄,需要快上快下才能最大限度保證人身安全。但在珠峰登頂的路上有非常狹窄的地方,在人多時要排隊才能通過,一個人至少要十幾分鐘。如果在排隊過程中出現惡劣天氣,登山者很有可能喪命。”高銘和向南都記者介紹。

據了解,珠峰南坡的商業登山開發較早且非常成熟,在尼泊爾境內,不論政府還是當地民眾,主要的經濟來源都是登山相關活動。攀登珠峰和喜馬拉雅其他山峰的登山活動,強力帶動了一整套相關產業發展。也正因為擁有如此豐厚的經濟效益,尼泊爾政府發放登山許可證數量越來越多,登山者人數逐年遞增,擁堵情況愈加嚴重,埋伏下巨大的安全隱患。

今年3月,尼泊爾旅游局公告稱,在與徒步旅行、探險相關人員以及工會討論后,決定從4月1日起禁止單人徒步旅行,以防止徒步者迷路、出現健康問題或遭遇自然災害。該局也直言,除了考慮到安全因素外,這一決定還將為尼泊爾旅行業者創造就業機會。

來自浙江溫州的登山者潘正勝也告訴南都記者,攀登珠峰是一項既“燒錢”又花時間的運動。由于攀登珠峰的周期很長,大約需要一個半月。通常有北坡和南坡兩條路線,北坡的路線簡單,但費用更高,報名條件也更苛刻,所以大部分人會選擇南坡。

至于攀登費用,據他了解,國內登山中介公司的報價為4.5萬至5.5萬美元/人,這僅是團隊活動費用,不包含直升機救援、往返交通、住宿、裝備、小費、保險等費用。登山者對語言、飲食、服務的要求越高,價格也會越貴。

如此大的開銷確實令普通人望而卻步,潘正勝說,會有20%-30%的登山者,通過商業贊助和親友眾籌等方式來湊齊這筆費用。

此外,由于大量業余登山者不能很好地掌握登山技能,而僅僅依賴于登山向導,同時高估自己的身體狀況,導致近年來意外頻頻發生。有遇難登山者的遺體因為條件所限不會被搬下山,而成為地標,最有名的是一名被稱為“綠靴子”的1996年喪生的印度登山者。當時,他跟兩個同伴從距離山頂還有150米的地方撤下,最后失散,導致失溫死亡。他的遺體至今還在北峰登頂者經過的路上,被登山者用來判斷自己距離頂峰還有多遠。

目前,珠峰遇難登山者陳學斌的遺體,還留在珠峰南坡的冰雪中。

5月23日,南都記者聯系到陳學斌的妻子和兒子,電話的那端,他的妻子語帶哽咽,仍在國內等待官方消息。樊黔正協助家屬處理陳學斌遇難后的相關事宜,他告訴南都記者,目前登珠峰的窗口期只剩最后五六天,他們希望能抓住最后的窗口期將陳學斌遺體運下山。“過了窗口期,就只有等明年了。他遇難的那個位置在一個風口上,如果等明年,說不定風一吹就把人吹跑了。”

據悉,尼泊爾公司的救援隊提供了一個救援方案,需要支付14萬美金,但陳學斌的家屬目前沒有能力支付這筆費用,需要等保險公司支付保險賠償款。

樊黔告訴南都記者:“保險公司說按照流程走,可能要一個月左右才能放款,所以我們現在正跟保險公司商議看能不能特事特辦,或者找誰擔保讓尼泊爾的救援隊先去把人運下來。”

放棄的選擇

登頂不易,有人執著,也有人放棄。

與陳學斌同一批沖擊登頂珠峰的潘正勝,在海拔8200米時選擇了放棄。

42歲的潘正勝在溫州從事電商工作。他的登山愛好源于2013年無意間看到的一則溫州登山協會招募帖,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從海拔5396米的云南哈巴雪山,到8163米的世界第八高峰馬納斯魯峰,他認為,海拔越高,過程越有趣。當他打卡到8000米的新高度時,珠峰成為了新目標。

2017年,潘正勝第一次挑戰登頂珠峰,當時由于天氣原因,遺憾止步于8400米。時隔五年再度挑戰,他此次信心滿滿,原本全隊屬他的狀態最好,不料在出發前兩天感染了甲流和新冠,起初癥狀輕微,他認為自己能堅持住。

經過一系列適應性訓練,并提前觀測好天氣狀況,當地時間5月14日23時15分左右,潘正勝和陳學斌所在的攀登隊伍正式開啟了登頂挑戰。

5月17日晚上七點左右,潘正勝到達海拔7950米的C4營地。他告訴南都記者,“陳學斌體能比較好,走得比較快,我們一起到達C2、C3營地,后來他先到C4營地,比我早出發沖頂”。

此時的潘正勝雖行動緩慢,仍想克服身體不適繼續拼一把。21時10分左右,他從C4營地出發準備沖頂。到達海拔8200米時,咳嗽開始加劇、心臟悶痛,他擔心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內臟衰竭,便做出了下撤的決定。

放棄的那一刻,他抬頭朝登頂的方向望去,黑夜里看到前方登山者的頭燈在一點點往前移動,想到自己不能再前行了,心里多少有點難受,卻只能忍痛離開。

他對南都記者說:“如果慢慢走的話,還是能上去,很多人都是拼了命往上沖,但我想上去了可能就下不來,還是算了。”

在下撤的途中,潘正勝和他的夏爾巴順便救了一個來自法國的女登山者,“看到她獨自一人在路邊,腳骨折了,手凍傷了,沒有食物,也沒有夏爾巴陪同,我就示意我的夏爾巴幫助她一起下撤”。

下撤到海拔7800米時,夏爾巴告訴他,上面有一個中國人出事了,具體是誰不清楚,他也沒想到,會是體能較好的陳學斌,“后來得知出事的是隊友,當時我整個人大腦都空白了”。

平安下撤后,潘正勝在回國的飛機上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生死才是大事,其他的都是擦傷,無需感傷,和解才是放下……回家!”

對他來說,第一次失敗是心有不甘,第二次失敗則是平靜釋懷。除了登山,人生還有很多事情等著他去做。

當被問到是否會考慮第三次挑戰珠峰,潘正勝向南都記者坦言,應該不會了。

“登山只是我人生經歷的一部分,不能占據我全部的人生。登不登頂已經不重要了,家人朋友的關心讓我覺得放棄是值得的。”

“我想告訴后面的登山者,一定要保持理智和勇氣共存。”如潘正勝所說,很多成功者會感謝當時的堅持,但也有像他這樣的失敗者,在經歷生死以后,慶幸選擇了放棄。

來自臺灣的登山者高銘和也告訴南都記者,曾經有人問他,“如果早知道爬珠峰會有這樣的結果,還會不會去爬?”高銘和說,他的回答是:“當然不會。”

只是如今,帶著身體的殘疾,高銘和無怨無悔地承受著這個后果,沒有懦弱地逃避人生的困境。他與大山的緣分還將持續。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嘴山市| 巴青县| 尖扎县| 宜黄县| 东阳市| 额敏县| 英超| 长汀县| 云南省| 汉中市| 涿鹿县| 瑞金市| 读书| 凌源市| 布拖县| 邢台市| 永年县| 庆安县| 剑川县| 杨浦区| 石楼县| 安陆市| 兴国县| 松滋市| 淮南市| 株洲市| 大洼县| 河西区| 石河子市| 焉耆| 庆元县| 道真| 开远市| 定远县| 龙泉市| 射洪县| 阿巴嘎旗| 湟源县| 福州市| 都安| 海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