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才吸引力 10 強城市
中國人才吸引力10強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成都、蘇州、南京、武漢和長沙其中京滬深居前三。分地區看,得益于雄厚的經濟基礎和較高的戰略定位,東部城市人才持續集聚,共有7座上榜,中部有武漢和長沙上榜,西部僅有成都榜上有名。

北上廣咱們就不比了,看看排名第五到第十位的是二線城市。
杭州2017-2021年人才凈流入占比始終為正且逐年攀升,人才吸引力排名穩居第五位,主要原因是杭州電商等產業發展迅速且平均薪酬超越廣州在重點城市中位列第四。
成都人才吸引力排名第六位。2017-2021年成都人才凈流入呈現由負轉正的趨勢,主要原因是成都經濟發展活躍、創新產業發達,并且“筑巢引鳳”吸引人才。
蘇州人才吸引力排名第七位。2017-2021年蘇州人才凈流入占比呈上升趨勢,主要得益于蘇州經濟實力雄厚、2021年GDP增速位列重點城市之首,同時離上海最近、區位優勢明顯。
南京人才吸引力排名第八位。2017-2021年南京人才凈流入始終為正且較穩定,主要原因是高技術產業發展迅速且南京“寧聚計劃”實施、落戶政策寬松。
武漢人才吸引力排名第九位。2017-2021年武漢人才凈流入占比呈現上升趨勢,主要原因是“學子留漢”政策實施效果好,落戶門檻寬松。
長沙人才吸引力排名第十位。2017-2021年長沙人才凈流入占比較穩定,人才流入的主要原因是長沙生活成本低、文娛產業繁榮。
網友弗蘭克揚這樣說:
這個前十的排名,基本上也是經濟實力的排名,也基本對應了這座城市能夠提供的高薪崗位數量的排名。
眾所周知,排在前面的城市,房價也基本上是在前面的,可依然能吸引最多的人才,說到底還是因為,雖然房價高,但他們能提供的高薪崗位也多。
前一段時間,跟朋友聊今年年后各大城市,不同定位的人群,買房上車的價位時。
都一致認為,雖然上海在數據上不是房價最高的,但是上海的買房上車起步線,基本上已經跨到了五百萬了,如果你買房的總價預算低于五百萬,那就跟市區無緣了,或者說在市區已經淘不到太好的房子了,只能去郊區衛星城看看了。
說到這里,就有朋友說,這么貴,那人才還會來上海嘛,來了也留不下,還來個屁啊!
可是事實上,上海也是提供高薪崗位最多的城市,你不深入了解一下,你永遠不知道,有些人的收入有多高。
比如今年跟一個剛認識不久的人聊天,無意中就聊到了買房問題,結果一張嘴,就暴露了收入水平,說自己在三年內大概能湊夠五百多萬的首付,月供三四萬壓力也不算大,不知道到底要買哪個價位的房子。
而這情況到了廣州,基本上打個五六折就是比較正常的現象了。
但廣州的房價也等比便宜了很多,在廣州,你沒錢,你拿著總價一百多萬的預算,也可以去增城從化花都考慮上車,而且這些地方都有地鐵幫你一早進城上班。
你有點錢,也可以拿著三四百萬的預算在市內六區多看看,多挑挑,總能挑到滿意的房子。
你如果有上海起步的五六百萬的預算,那就直接跨到很多剛改人群的水平了。
這就是現實,房價低,但收入也等比下降得厲害,廣州一度被稱作屌 絲之城,就是因為不僅工資不如京滬,跟深圳比,也是差了一截。
但好在,廣州有大把城中村和郊區遠大新來容納囊中羞澀的打工人。
所以,吸引人才,本質上還是看你能提供多少高薪就業崗位,同樣進廠打螺絲,如果一個地區普遍能給到六七千的收入,而一個地方只能給到三四千,那必然是高薪地區虹吸低薪地區的勞動力,但好在,這樣明顯高薪的崗位并不多,并不是人人都能去特斯拉月薪一萬當普工。
網友李的摸魚日記這樣說:
人才吸引的目標其實大家都是知道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在乎首付和后續貸款也。
不過逃離了這個框架,我們確實可以聊聊,到底如何才能提升對于人才的吸引力。
第一個就是生活的舒適度問題,現在有一個趨勢,那就是越來越年輕的人,越來越不相信先苦后甜的故事藍本了,95后和00后的人才可能更需要給他五年內有過上舒適生活的希望。否則很難通過-個許諾未來的空頭支票把人留住了。這一方面大城市本來是很有優勢的,大城市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高的薪資水平,因此吸引了大量的人才。
但問題在于很多大城市的房價給人留下了很大的壓力。如果這些人才在工作中感到壓力過大或者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和關注,或者說房價到了難以忍受的地步,他們可能會選擇離開。因此,各大城市應該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福利待遇,把房價控制在當地工資可以購買的范圍內,以吸引和留住人才。而且更應該設計在眼下的,人們可以拿到手里的利益。
第二個是教育和醫療問題。這個也是新時代年輕人們考慮的更深刻的地方。而且,這一批年輕人可能越來越重視醫療,畢竟很多人經歷了卷的年代,更希望家人和自己有一個好的健康的身體,而不是希望自己的子女更多地投入到卷王的行列當中去
其實醫療問題,往往和具體的工作有關,大部分年輕人都不是去體制內或者事業單位中的,他們更多的選擇是私企或者自己創業,那么如何為這些大多數的年輕人設計醫療保障,就是一個很切實的問題。
其實年輕人綜合來說,要求的不多,僅僅是幸福地生活的權利,而且中國很大,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選擇。
網友曾經年少這樣表達自己觀點:
把長沙換成重慶,這十個城市就是中國城市經濟十強,充分說明吸引人才加入的第一要素:經濟水平要好。
經濟水平好,就業機會就多,人才加入的意愿就強,因此形成良性循環。
在綜合實力比較固定的前提下,爭取人才加入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城市宣傳。
中國十大城市加長沙,個頂個的都是網紅城市,無論你身處何方,刷抖音都很容易刷到。
很多大學生就是因為城市宣傳的吸引力來到這個城市就業生活。
這一點北方各大城市有喜有憂。
西安的城市宣傳做的非常好,大唐不夜城、西安古城墻、秦始皇兵馬俑深入人心,成功扭轉了西北沒有好城市的刻板印象。
一季度,西安的GDP排名全國第18,實際增速在各主要城市中排第一,增長了7.6%。
長此以往,西安會越來越強。
鄭州前幾年的聲浪非常強,網絡上各種鄭州與其他城市比較的聲音,這也是鄭州經濟增長最順利的時期,不斷邁上新臺階。
但是前年的大雨和后來的一系列負面事件影響比較大,鄭州現在處于調整之中。
讓人比較惋惜的是幾個北方老牌城市:天津、沈陽、濟南、青島、石家莊。
天津自大爆炸之后一直走下坡路,政府也不重視城市宣傳,在網絡上看不到幾條天津的好消息,少數幾次上熱榜都是“今年天津經濟倒退多少”之類,整個城市印象缺乏向上的活力。
這種印象一形成,人才更不愿意往天津跑。
經濟不行可以搞城市美譽度啊,天津租界這么好的資源居然沒有搞成全國聞名的網紅打卡點,實在不應該。
沈陽是共和國長子,東三省重地,依靠對俄貿易增長,會有一段好日子過。
濟南身為第三大經濟省份的省會,城市經濟水平堪堪卡在全國第二十名,趵突泉、大明湖這種以前家喻戶曉的景點宣傳力度也不夠,城市形象非常模糊。
青島城市經濟不錯,市容風光也好,地理位置優越,可每次都是“青島天價蝦”上熱搜,這對城市形象影響很大。
濟南和青島其實可以學淄博,找準機會一下打成網紅城市,輔以各自本身的實力,重走西安的老路是很有可能的。
河北省會石家莊,在網絡上竟然一點討論熱度都沒有,實在是出人意料。
什么經濟十強,什么高薪崗位多吸引人才,歸根結底,人如潮水,隨波逐流罷了,以政策為導向的人口流動而已,這局面被扭轉也快了。
流量時代,媒體輿論就是武器,通過炒作實現人口引流
短視頻是短平快的時代代表,降低社會思考深度和廣度,強化炒作來觀點輸出。
從頂層設計“區域中心化”為核心之后,隨之而來的一切都相應集中,驅趕人群集中到我設計的地區。
那這種“表面光鮮”的背后,到底多少真相,還被媒體輿論給分流走,不讓人們知道?
總是想通過某種人為的手段,去控制一切,最后發現,從來就不會成功,人性的光輝必然會綻放出乎你意料的因素會一件一件的流出。
能把季風氣候,冬冷夏熱,干旱暴雨洪水瘟疫臺風給洗成宜居,全球變暖因素就開始擊破謊言,越是人口聚集,抵抗災害風險力越差,越是區域中心,封控對經濟打擊越大.和平年代,政策為第一人口導向,結果出來了壓制一切的氣候變化。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京東集團CFO許冉升任CEO 下一篇 迪士尼爆雷大跌美國的情況如此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