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av网_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亚洲欧美一级_欧美成人合集magnet

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教育院校   

國立第二中山大學

國立第二中山大學,又稱國立武昌中山大學,是當時中國五大中央級中山大學之一,武漢大學的前身。其從此開始了由專科性大學逐漸向綜合性大學的轉變。校址分設3處,稱為中山大一院、二院、三院,一院在原地處紫陽湖畔、蛇山之麓、武昌城內、長江之濱的東廠口國立武昌大學校址,為校本部,學生近2000人。

1926年12月28日,北伐軍攻下武昌后,武漢國民政府對教育進行重大改革,將原國立武昌大學、國立武昌商科大學、湖北省立醫科大學、湖北省立法科大學、湖北省立文科大學、私立中華大學等合并而建立國立武昌中山大學(另有國立北京中俄大學和上海大學部分師生并入),又稱國立第二中山大學,全國五大中央級國立大學——五大中山大學(中山大學-今中山大學,國立第二中山大學-今武漢大學,國立第三中山大學-今浙江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今南京大學,國立第五中山大學-今河南大學)之一,從此開始了由專科性大學逐漸向綜合性大學的轉變。作為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結晶,辦學時間雖短,卻為中國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目錄

學校歷史 編輯本段

1927年2月,學校正式開學。

1927年11月28日,按國民政府教育部令,各中山大學依省份改名,國立武昌中山大學改名為國立第二中山大學。

1927年12月,國立武昌中山大學被國民黨反動軍警勒令解散,校產交湘鄂臨時政府暫管。

院系設置 編輯本段

本科學制除醫學5年外,其余一律4年。課程分通習、必修、選修3類,實行學分制。學校的教育原則是:學習科學知識,造就革命人才,擁護工農利益,建設民主的新社會。

大學院(相當于研究院,在沒有畢業生前暫不設立)

文科:中國文學系、外國文學系、教育學系、社會歷史學系、哲學系、俄國文學系

理科:數學系、物理學系、生物學系、化學和地質礦物學系

法科:政治學系、法律學系、俄文法政學系

商科:經濟學系、商業學系

醫科:醫學系、藥學系

預科:文科部、理科部

機構設置 編輯本段

學校實行大學委員會制,廢除校長制。大學委員會總攬校務,下設教務處、行政處、督察處等行政機構。學校一切組織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籌備委員會:

委員:鄧演達、董必武、戴季陶、郭沫若、徐謙顧孟余、章伯鈞、李漢俊、周佛海

國立武昌中山大學委員會(第一屆)

委員:徐謙(主任委員)、顧孟余、李漢俊、章伯鈞、周佛海

繼任:張西曼、曾昭安、詹大悲

著名校友 編輯本段

教師

李達,1927年任教于國立武昌中山大學,國立武昌中山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哲學家,后任武漢大學校長。

陳望道,1927年任教于國立武昌中山大學,國立武昌中山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中國當代語文學家和教育家。

石瑛,“湖北三怪”之一,後任國立武漢大學工學院院長。

莊長恭,著名有機化學家、有機微量分析奠基人。

紀育灃,有機化學家。

陳建功,數學家。

郭沫若、李漢俊、鄧演達、董必武、徐謙、周佛海(均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

學生

羅榮桓,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927年4月入學。

楊獻珍,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國立武昌商科大學)。

王亞南,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教育家、廈門大學已故校長(私立中華大學)。

國立第二中山大學國立第二中山大學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湖北省立文科大學    下一篇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平县| 平乐县| 枣阳市| 绥棱县| 定日县| 长葛市| 晋中市| 托克逊县| 新蔡县| 星子县| 靖远县| 锡林浩特市| 泾川县| 高要市| 嵩明县| 弋阳县| 营山县| 饶阳县| 福州市| 抚宁县| 营口市| 子长县| 独山县| 额尔古纳市| 潜江市| 邵阳市| 铜梁县| 广东省| 阿城市| 金寨县| 黄山市| 分宜县| 响水县| 威宁| 长沙市| 文山县| 清远市| 交城县| 曲阳县| 北宁市| 四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