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纖維
再生纖維通常由不能或不應該直接紡絲的天然聚合物制成,并經過化學加工、提純、去除雜質制成的紡織纖維。
再生纖維由含有天然纖維素聚合物的物質制成,如棉短絨、木材、蘆葦等制成的纖維。含有蛋白質的原料也可以用來制造再生纖維。再生纖維素纖維主要包括粘膠纖維、銅氨纖維和醋酸纖維。再生蛋白纖維主要包括酪蛋白纖維、蠶絲纖維和大豆蛋白纖維的產量很少。
基本介紹 編輯本段
再生纖維 又稱:纖維素 纖維
化學成分與天然纖維素和蛋白質相同的人造纖維。有再生纖維素纖維和再生蛋白質纖維。再生纖維素纖維包括銅氨纖維粘膠纖維和皂化醋酸纖維。銅氨纖維是將紙漿溶解在氫氧化四銨銅溶液中制成的粘稠溶液,通過噴絲孔擠入凝固浴,再生為纖維素纖維。粘膠纖維是先將植物纖維素制成纖維素黃原酸酯,溶于稀堿溶液制成粘膠,從噴絲孔擠出進入凝固浴,然后凝固分解成再生纖維素纖維。皂化醋酸纖維是由纖維素制成的醋酸纖維素,經皂化再生為纖維素。再生纖維素的化學組成和性能與棉纖維相似,吸濕性高于棉纖維產品包括長絲和短纖維。再生蛋白質纖維是由奶酪制成的、大豆、玉米、蛋白質是從花生等中提取的制成粘稠的紡絲溶液,通過噴絲頭擠出到凝固浴中,凝固成蛋白質纖維。
一)屬于人造纖維,是指以天然物為原料提取的一些天然聚合物紡成纖維后,纖維的大分子化學結構與原料紡前相同。例如再生纖維素纖維和蛋白質纖維。
二)也指利用化纖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廢絲為原料,經過再加工制成的纖維材料。這種纖維材料主要用于制造非織造布。
類別分類 編輯本段
再生纖維素纖維
天然纖維素制成的再生纖維之所以稱為再生纖維素纖維,是因為其化學成分與天然纖維素相同,物理結構發生了變化。
粘膠纖維是由天然棉短絨制成的、木材是由原材料制成的,具有以下突出的優點。
1)柔軟有光澤,粘膠纖維像棉纖維一樣柔軟,像蠶絲纖維一樣順滑。
2)吸濕性、透氣性好粘膠纖維的基本化學成分與棉纖維相同因此,粘膠纖維的某些性能與棉纖維接近,但其吸濕性和透氣性優于棉纖維可以說粘膠纖維是所有化纖中最好的。
3)染色性能好,因為粘膠纖維吸濕性強,所以粘膠纖維比棉纖維容易上色,顏色純正、華麗,色譜也是最全的。
粘膠纖維最大的缺點是濕牢度和彈性差,面料容易起皺和回復;耐酸、耐堿性不如棉纖維。
再生蛋白質纖維
指用酪素、大豆、花生、毛發類、絲素、絲膠和其他天然蛋白質制成,絕大部分成分仍然是蛋白質纖維。
現在主要應用的是大豆蛋白纖維、牛奶蛋白纖維等。這種纖維有以下優點:
1)手感柔軟、具有絲般柔軟的光澤、它具有良好的吸濕性和導濕性。
2)因為纖維中含有蛋白質,與皮膚有很好的親和力,還有一定的抗菌性。
纖維耐熱性差、色澤鮮艷度較差、這種纖維的缺點是價格較高。
再生蛋白纖維適合針織、大衣產品在高檔針織內衣領域已經顯示出巨大的發展前景。
富強纖維
俗稱虎木棉、強力人造棉。是變性粘膠纖維。
付強纖維和普通粘膠纖維一樣(即人造棉、人造毛、人造絲)相比較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高強度,也就是說,付強纖維織物比粘膠纖維織物更堅固耐用。
2)收縮率小,付強纖維的收縮率比粘膠纖維小1倍。
3)彈性好,付強纖維做的衣服比較平整,抗皺性比粘膠纖維好。
4)耐堿性好,由于付強纖維的耐堿性優于粘膠纖維,所以付強纖維織物洗滌時對肥皂等洗滌劑的選擇沒有粘膠纖維那么嚴格。
發展機遇 編輯本段
由于耕地的減少和石油資源的枯竭,天然纖維、合成纖維的產量將越來越受到限制;人們在關注紡織品消費過程中的環保性能的同時,也在重新認識和發掘再生纖維素纖維的價值。如今,再生纖維素纖維的應用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發展階段 編輯本段
再生纖維素纖維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形成了三代產品。第一代是20世紀初為解決棉花短缺而問世的普通粘膠纖維。第二代是高濕模量粘膠纖維,50年代開始產業化其主要產品包括日本開發的Hubomian(后來命名為Polynosic)以及80年代后期美國開發的改性高濕模量纖維HWM和藍晶公司采用新技術生產的莫代爾纖維。自20世紀60年代后期以來,由于合成纖維生產技術的快速發展原料豐富和成本低廉,合成纖維極大地沖擊了再生纖維素纖維的市場地位。許多研究機構和企業越來越重視新型合成纖維的開發和應用。在此期間,世界再生纖維素纖維的發展趨于停滯。第三代產品是天絲,90年代推出的短纖(天絲)代表絲狀新細胞。受健康環保意識、崇尚自然等因素的影響,人們對再生纖維素纖維有了新的認識,新一代再生纖維素纖維的理化性能得到了充分的改善因此,再生纖維素纖維的應用又迅速增加。
發展現狀
據報道,2005年世界合成纖維總產量為3 46億噸,比2004年下降05.30%然而,再生纖維素纖維的產量呈現出顯著的增長趨勢據統計,2003年世界再生纖維素纖維總產量為226.4萬噸,而2004年為246噸.3萬噸,2005年達到292.2006年,全球再生纖維素總量達到340萬噸。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