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化胡經
《老子化胡經》是道教和“老子化胡”相傳東晉開始成書,唐代增至10卷。以洪先生和日本學者田茂雄為代表的許多學者認為,經過考證,“老子化胡”最早是佛教編造的。早期佛教剛入中原,傳播起來并不容易所以常常依附于黃老道教,甚至為了讓中原社會接受佛教而創作“老子成了釋迦牟尼”或“老子開導釋迦牟尼”的理論。
書卷由來 編輯本段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曾經包含老子 西游:
老子修德,其學以自隱為務。在周住久了,看到周的沒落,就走了。關關,關陵尹說:我會藏起來,我會為自己寫一本書。于是老子寫了一本書,說了五千多字的道德,然后就走了,不知道自己的結局。
然而,關于老子 it正在通過海關,“莫知其所終”而且記錄與佛教無關。不過后來和佛教聯系在一起了。
《后漢書》 《襄楷傳》說:或者說,老子去易地當寶塔。在這份記錄中,我通過了海關,沒有 我不知道該怎么辦,但我出關后就成了外國佛教的創始人。
佛教 老子大概可以從漢明帝在東方時的楚王瑩說起,據說是在《后漢書》年“在晚上的節日里,我更喜歡黃老,并學會為寶塔齋戒和祭祀。黃老、佛塔可以共用一個神龕,只不過在佛教早期,是故意貼在老子身上進行教導的(老子“我有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和佛教重慈悲、戒貪、謙遜也是一樣的,你可以對比一下)除此之外,也與當時老子傳入虎威寶塔有關。
《老子化西胡品》引《太平經》云:老子西行八十余年,生于殷周”《太平經》寫在擦除之前)有人認為這種說法是佛教攀附道教,與老子 這是一座寶塔,從佛教起源時就一直沿用至今對漢朝末年的介紹漢朝獻帝的時候,慕容《牟子理惑論》還是混佛教的。
三國魏大夫中的魚在《魏略·西戎傳》上成其意的理論:記錄在《浮屠》,和中國《老子經》不一樣蓋以為老子出西天,過西域,教胡服土為徒一共29條,無法詳細記錄,所以也就這樣了。明確提出老子在天竺“教胡為浮屠”這種說法,與傳統的中國“以夏變夷”思想相合。
西晉時到惠帝,據說道長王符根據漢魏傳下來的傳說編造了《老子化胡經》。
成書
魏晉以來,佛教的力量不斷壯大,佛道之爭開始出現并愈演愈烈。特別是以《老子化胡經》開頭的書為標志。朱道祖記錄于《晉世雜錄》年東晉末:道長王福據理力爭,反對遠道而來的薩滿和帛,王福屢戰屢敗,于是改《西域傳》為《化胡經》,說他高興,把胡變成了佛,佛從此開始。
佛教認為,道教王符編撰《老子化胡經》是道教使用老子 貶低佛教是無稽之談。這種說法出自《出三藏記集》卷,15卷,《法祖傳》,是梁朝的一個和尚說的:我年輕的時候,有一個叫李的人,死了以后就變得更蘇更運了:見祖師,告王《首楞嚴經》,云:講竟應往忉利天。又見獻酒王王符,道士濟公,第二次被關,求祖宗懺悔。昨天,在我的祖先永遠平安的日子里,他們與浮生抗爭,浮生屢屢受挫既然不愿意承受,就做了《老子化胡經》污蔑佛教,要拿回東西,所以死了后悔。
兩宋時期,顧歡寫《夷夏論》貶損佛教,佛道兩教爭鋒 的缺點,推出了所謂的“夷夏之爭” 。
北魏時期的論戰
鄭光元年,北魏孝明皇帝下詔釋放、二兒子住在廟里,仆人劉藤宣布,他已經命令法師們與道士交談。清道觀道士蔣斌與榮覺寺和尚坦坦不分高下,爭論誰先誰后釋迦牟尼。道家引用《老子開天經》說老子生于東周定王三年,也就是公元前604年,而沙門譚武則引用《周書異記》最多、《漢法本內傳》,佛陀誕生于西周趙浩棋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029年兩者相比,佛陀早生老子400多年。無論是 道教《老子開天經》或佛教《周書異記》3356、《漢法本內傳》,這兩個都是雙方捏造的,是小明皇帝故意偏袒佛教,只調查《老子開天經》的問題,大臣們一致認可“我停在《五千文》,余無言說” 。
隋唐時期論戰
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當皇帝看到老子 祭壇上的胡雕像,真是奇怪極了他召集薩摩亞道教徒討論,張斌是道黨(他擅長五官和占星術,并聲稱楊戩有新陳代謝的特點,因此受到隋文帝的重用。他主持制定了帝國歷)佛教的一面是嚴聰這次討論的具體情況沒有記錄只說嚴聰因此寫了《辯教論》論道“老子化胡說”
大業四年(608年),楊宏率道士、儒生入智藏寺與佛辯雙方的主要辯手是薩滿惠晶和道士于永通。余永通以“事物是混合的,天生的,我不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它說,”詰問,回答曰:物是人非,身是人非?為體異故混?如果身是雜的,是雜的,成了一個自成一體的,那么就是一個非道;若身異則雜,不雜則自,則兩者不在一起請懷疑?據說于永通對此很無語。
唐初,由于太師令傅儀反對佛道之爭,朝廷多次舉行佛道之辯,氣氛緊張。
八月十八日,唐高宗五年 建安年間,和尚景泰被召見、道士李融入羅宮辯論。高宗問:老子把胡變成了佛這個怎么樣?景泰回答道,道家經典除了《老子》、除了《莊子》,其他經典如《靈寶》、(《上清》)《三皇》之類的經典都是后人創造的至于王福 s偽造《老子化胡經》,佛教早就驗證過了,不用多爭辯。對于李榮銀《老子序》“老子化胡為佛”西施流沙”說,景泰引《化胡經》“我學佛,善入泥淖”以此類推,指出《老子化胡經》前后矛盾,邏輯混亂,并根據《西京雜記》“老子葬于槐里”,否認老子有西化的可能。李融反駁說,除《四十二章經》外的所有佛經都是佛教徒偽造的。景泰說,這是李融 每一部經典的佛教譯著都有自己的作者、時間、地點的記錄。
武則天被上天恩準了兩年(公元691年)在夏季和四月,佛教和道教的攻擊被禁止。規定:從此以后,敢謗佛道的和尚道士,都要先拿杖,才能世俗化。
然而,在田童萬歲的第一年,(公元696年)東渡府寺僧惠誠乞滅《老子化胡經》,武則天令朝臣詳議。當時朝鮮有四位大臣認為胡是真實的,經典不是空的:道教和佛教同體不同名,老先生莫測即使沒有史書記載的證據,佛教佛學和老先生也沒有什么不同。所以這一天被定在田童萬歲元年的6月15日:老先生把胡變成了傻子,圣旨放在一起你怎么能容忍和尚呢請錯誤地切斷它們.知胡是真,成佛是對是錯,道可利教,佛由道而生。
唐玄宗時,老先生的弟子羅曾親自面見唐玄宗的請羅與佛教密宗的始祖孔三藏大師在宮廷中爭奪法力因此,羅 羅的法力遠勝于三藏,三藏非常崇拜他這次它更友好了。
宋元時代的論戰
宋徽宗時期,佛道之爭尤為激烈。道士林靈素和和尚林靈素對宋徽宗說“雖然佛教對道教有害,但它可以 不要在今天被摧毀如果結合起來加以修正,就把佛寺改成宮觀,把佛改成佛,把菩薩改成書生,把羅漢改成書生,把和尚改成賢士,都是留發加冕,保持樸素”惠宗奏于宣和元年(1119)正月圣旨下達,佛祖改道,改服,改姓;左右街錄院改為道德院,僧錄署改為德署,隸屬于道德院。很快她就把尼姑變成了女德。皇太子去寺里爭,令胡藏等十二僧五僧立躲、道堅等人討伐林靈素,但眾僧失敗,甘愿戴冠,堅守簡。
元初,丘處機行萬里路“一言止殺”道教曾因其拯救人民的巨大貢獻而被成吉思汗定為國教,極為榮耀。因此,全真教變得強大,雕刻王符 s 《老子化胡經》并創造新的《老子八十一化圖》,遭到佛教徒的強烈不滿。為了平息佛教徒的憤怒,元憲宗孟戈兩次召集了一場佛道論戰。憲宗 的八年辯論是歷史上最大的場面、佛教和道教之間最長的爭論。香麥,一位禪師,在元世祖生活了28年(1291)馮毅記錄了這件事的全過程,命名為《辨偽錄》。
憲宗八年七月,蒙哥命令忽必烈太子邀請全國各地的僧人、道士兩個,和尚300多人,道士200多人,佛道雙方代表17人在佛教中,少林寺的扶余長老是教主“頭眾”道教以全真道為基礎“權教”張志敬(張真人)為“頭眾”雙方圍繞道姑《老君八十一化圖》、《老子化胡經》和其他“謗佛”道書進行辯論。包括儒家所謂的“九流名士”來上渡的宮廷聚會,參加集會“證義”的丞相、有200多名大臣和儒生。辯論由主管佛教事務的南無佛教徒忽必烈主持、八思巴國師、佛教西番等人一同到場。在辯論中,佛教做了充分的準備,把握《化胡經》是不是老子說的、何為佛、老子在天竺成佛了嗎、道士能不能持咒不入火、白日上升、攝人返魂、讓道士回復,忽必烈、佛教徒巴斯巴也親自向道士提出了一個問題。直到忽必烈汗 元帝元成宗繼位后,又開始青睞道教,道教重新煥發光彩。
總結
《老子化胡經》南北朝以來一直是佛道大案每當佛道關系緊張,《老子化胡經》首當其沖雙方就這本書的真偽爭論了近千年。
核心語句 編輯本段
桓王之時。歲次子一陰之月。我令尹喜。乘彼月精。天竺國落入白靜夫人的陰影 口而生。稱為悉達。舍太子位。入山修道。成無上道。號為佛陀。悉達多十二字建成。關于詹轉離合器的三萬多字。廣說經誡。求無上法。打破了96種邪惡的方式。歷年七十。使人涅槃。襄王之時。其歲乙酉。我還中國。教化天人。是為了教導孔丘仁義之法。此后,在王的六十年間的生日,。分國從都。王者無德。我即上登昆侖。飛升紫微。布氣三界。涵養一切。450多年后,。我接受明道的自然光。從真正的沉默中飛入蘇聯的鄰國。降誕王室。示為太子。舍家入道。號末摩尼。轉大法輪。談經典戒律智慧等。甚至三際和二宗門。教化天人。令知本際。上至冥界。下及幽涂。所有眾生。皆由此度。摩尼之后。年垂五九。金氣將興。我法當盛。西方圣象。衣彩自然。來入中洲是效也。當此之時。黃白氣合。三教混齊。同歸于我。仁祠精舍。接棟連甍。翻拍后的圣大明尊法。中洲道士。廣說因緣。為世舟航。大弘法事。動植含氣。普皆救度。It 這是一個總是照顧一切的名字。
卷書作者 編輯本段
佛教的傳播
漢代傳入中原的佛教對當時的人來說純屬異端,對宗教的理解僅限于天道、祭祀神和仙。外國和尚剃了頭發,念經等佛教禮儀的奇怪樣子,我一定很驚訝。他們對解脫、徹悟、我不 我對佛教語言一無所知,比如彼岸的救贖僅僅因為新鮮感和好奇心就去信仰這樣一種奇怪的宗教,簡直不可想象、可想而知,傳播這樣一個奇怪的宗教,會有很多摩擦和阻力,就像當年日本接受佛教一樣(受到嚴厲的質問和殘酷的打擊)但出乎意料的是,佛教在中國傳播順利,沒有任何阻力和摩擦。佛教為什么能傳播得這么順利?
一般來說,某種文化現象,無論是宗教還是其他任何文化現象,傳入某地或異國,外來文化都要經過一定的變化,才能符合固有文化。外國文化有完全不同的特點為了便于交流,必須對它們進行適當的改動,以適應自己的文化,否則就很難理解。只有接受者覺得外來文化與自己的文化非常相似或接近,他才能接受,尤其是在以中國自居的中國。
試以后代為例。唐代傳入中國(基督教)聶斯脫里教和祆教未能傳播,因為他們沒有作出必要的改變,以適應中國 美國宗教與中國 的習慣,并最終消失了、相反,摩尼教傳入中國后,一開始是偽裝成佛教的一個教派,后來會昌廢佛后就變成了佛教的秘密結社,或者采取了道教的形式北宋以后,完全具備了道教的面貌。《道藏》被摩尼教經典收錄,或許就是這個原因。與(基督教)相反,聶斯脫利學派是在明代傳入中國的(基督教)天主教(派)它能傳播是因為耶穌會傳教士的態度。Balichani和Mara,他們了解中國人的保守主義和思想。里奇(利瑪竇 中文名:利瑪竇)我感覺為了傳教方便,歐化中國人比歐化中國自己好。所以他們同時學習說中文、遵守中國人的禮儀、過中國人的生活,同時還傳教。尤其是里奇(利瑪竇)以中國人稱之為“西僧”并感到榮幸,他還穿了一個和尚 他穿著美國的外套,自稱是西方僧侶。后來我才知道,老百姓看不起和尚,而儒家思想是受尊重的他們脫下長袍,換上儒服,自稱西儒從禮儀到日常生活,都是中國化的,連教義都和儒家思想結合在一起,形成中國式的教義。因此,天主教一般被視為道教的一個教派或類似于道教的宗教,而一些知識分子則將其視為類似于儒家,尤其是墨家,以此來理解和接受它。顯然,明末中國人接受和理解的并不是純粹的天主教,但應該說已經發生了變化、中國式的天主教。也就是說,中國人把天主教放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中去理解,而耶穌會傳教士或多或少地改變了天主教,以符合中國文化。
佛教理解及其背景
后漢時期你是如何接受佛教的?后漢時期的信仰的例子可以經常被引用為明帝 是楚的同父異母兄弟、桓帝。據說楚王英晚年(公元六五年左右)更喜黃老,學佛塔,齋戒祭祀,誦黃老妙語,拜佛塔仁寺((《后漢書,楚王英傳》)桓帝(146——3356年,1677年登基)宮內,中壢黃老和浮圖寺(同襄楷傳)《魏略》作者于謙說佛經和《老子經》很像,就是《道德經》。《后漢書》作者葉凡說,佛經是道書之流((《西域傳》)還有香開尚書建議桓帝在宮中供奉黃老和佛祖他說佛法清凈空,你無事,所以不要 不殺己,救己不奢,對道家也是同樣的評價。楚王英、桓帝和當時的知識分子都認為佛教與黃老的性質完全一樣,因而接受了佛教。
讓我們思考一下。在中國,最初認識佛教的時候,對佛教的信仰可能理解為類似于對以天為首的神靈的信仰,首先是神仙的觀念、黃帝、老子的信仰。所以他們把佛教當成一種不死的魔法教義;將僧侶視為巫師或煉金術士;把佛的存在當成類似黃帝、老子;把禮拜、燒香之類的佛教禮儀被解釋和理解為菜譜。《莊子》的理論在某些方面和佛教有相似之處可想而知,佛教對于一些道教徒來說更容易理解。在釋僧釋佛的過程中,他們認識到外國人一直都是、黃帝、老子 的理解和信仰,覺得佛教里有類似中國的東西,所以接受了佛教。正因為如此,如前所述,楚。桓帝聯合佛黃老供奉當時的知識分子可能會把佛經當成類似道家的書來接受。
形成及其作者
老子化胡說簡稱”化胡說'老子 的廢話是《史記》老子 的傳記“走出西部的字母谷,我不 我不知道該怎么辦”之句編造出來的。他說中國的大圣老子寫了五千多字然后到印度胡去教化胡人,成為釋迦牟尼——或者稱釋迦牟尼為他的弟子——教化胡人,所以佛教是老子提倡的。換句話說,佛道同源。而且老子去印度是為了成佛釋迦牟尼根據他的輪回學說,自然佛教是道教的組成部分,有些書上還是這么說的。記載無稽之談的是《老子化胡經》,一般認為《化胡經》是西晉的酒祭王符所作。總之不管是廢話還是《化胡經》,都有學者認為是道教為了鄙視佛教而編造的。情況果真如此嗎?在《化胡經》出現之前,有一個老子 這是戰國時期的寶塔,所以有必要找出胡說八道形成的時間。之所以在當時的中國出現這種觀點并被接受,關于其背景有以下解釋。在后漢時期,人們把佛教教義視為道教或神奇的人物;據說在老子中,佛陀被認為是一個自由飛翔的金色仙女因為當時的中國已經形成了一種應該說是中國 換句話說,外國圣人和他們的教義被帶入了中國人的思維模式,這與最初的教義是一樣的、神、圣人之所以比較解釋。
佛教把釋迦牟尼比作黃帝、老子 的可比神仙人物進行了解釋。再進一步這個解釋,我們就把釋迦牟尼和老子一視同仁,或者說把他們視為同一個體系如果把兩者結合起來,人們會對釋迦牟尼感到更加親切,滿足中國人的意識(我們可以進一步把它們看作同一個人的不同轉化)從而順利授課。結合兩者的最佳媒介是《史記》老子傳“而去,莫知所終”這句話。所以我認為,廢話是一個佛教徒提出來的,是為了順利教書的權宜之計。
對了,波爾。Burry在敦煌發現的《老子化胡經》殘卷中有一段話是老子轉世為摩尼,這和佛教一樣,是摩尼信徒在中國成功教人的權宜之計。所以,或許可以說,花胡和《化胡經》被各種宗教團體利用了。
文物出土 編輯本段
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人們在敦煌莫高窟的書庫里偶然發現了670多年前被毀的《老子化胡 經》,只剩下一本、二、八、十卷,每卷都不是一個人的臨時作品。有的是《老子西升化胡經》,有的是《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都是一樣的書,名字不一樣。今英、法國等國收藏的敦煌《化胡經》殘卷是十卷,不是王符 的原著。
歷史評價 編輯本段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佛教傳入中國時,是為了立足而自說自話“老子化胡”,教化胡人。道士也認為這是真的,于是寫了《老子化胡經》,老子把胡變成了當時道教和佛教的共識后來因為佛教太大,做不了陪襯,造成了一個百年的兩大宗教,道教和佛教,誰高誰低、誰先誰后、關于誰是最大的,誰是最小的,有一場爭論后來發生了一起三吳毀佛案,造成大量佛教人員傷亡,佛經被毀。
東晉時代(317—420年)一些佛教徒拋出了許多論文,試圖反駁道教。《正誣論》廢話,我去印度求佛指點,所以我是佛的弟子。還有一個和尚叫支遁,寫了個偽經《釋迦文佛像贊序》,更殘忍。他說佛教不僅比道教更有資格,而且道教的老子莊子都是佛的玄孫玄孫。
佛道各有特色,各有信眾,相反的結果往往是意氣用事,分派系,排斥異己,或者互相詆毀比如佛教徒互相嘲笑,道六嘲笑佛。關于佛道論證的文獻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十異九玄說、夷夏論、三破論、顯正論、佛道論衡等等。
從歷史上看,這本書已經“佛道之爭”其中一個焦點是,每當糾紛升溫,就會有爭論。直到忽必烈在元世祖(1260—1294年在位)因為道教失寵,忽必烈下令燒《老子化胡經》,不準再印“公案”才告終止。該書的殘卷直到清朝末年才在敦煌石窟中被發現,只有第一卷和第十卷被留作人們研究的材料參考文獻。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