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av网_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亚洲欧美一级_欧美成人合集magnet

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科技百科    百科詞條   

無人機

無人機,又稱無人駕駛飛機,英文縮寫為“UAV”,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或者由車載計算機完全地或間歇地自主地操作。
與有人駕駛飛機相比,無人機往往更適合那些太“愚鈍,骯臟或危險”的任務。無人機按應用領域,可分為軍用與民用。軍用方面,無人機分為偵察機靶機。民用方面,無人機+行業應用,是無人機真正的剛需;目前在航拍、農業、植保、微型自拍、快遞運輸、災難救援、觀察野生動物、監控傳染病、測繪、新聞報道、電力巡檢、救災、影視拍攝、制造浪漫等等領域的應用,大大的拓展了無人機本身的用途,發達國家也在積極擴展行業應用與發展無人機技術。
2018年9月份,世界海關組織協調制度委員會(HSC)第62次會議決定,將無人機歸類為“會飛的照相機”。
無人機無人機
目錄

基本介紹 編輯本段

無人機是一種有動力、可控制、能攜帶多種設備、執行多種任務并能重復使用的飛行器。從技術角度定義為:無人直升機、固定翼無人機、多旋翼無人機、無人飛艇、無人傘翼機等。無人機廣泛應用于電力巡檢、農作物檢測、環境監測、影視拍攝、街景拍攝、快遞投放、災后救援、遙感測繪等領域。現有的無人機控制方式多為遙控控制,遙控器對操作技能要求較高,操控復雜,需要長時間訓練操作才能熟悉運用,且其不利于攜帶。一旦操作人員反應較慢,則無人機在遇險情況下可能發生故障甚至墜毀。集成了中英文語音合成芯片SYN6988的無人機掌上遙控器,讓無人機的操作簡單化。

無人機,機上無駕駛艙,但安裝有自動駕駛儀、程序控制裝置等設備。地面、艦艇上或母機遙控站人員通過雷達等設備,對其進行跟蹤、定位、遙控、遙測和數字傳輸。

與載人飛機相比,它具有體積小、造價低、使用方便、對作戰環境要求低、戰場生存能力較強等優點。由于無人駕駛飛機對未來空戰有著重要的意義,世界各主要軍事國家都在加緊進行無人駕駛飛機的研制工作。

主要功能 編輯本段

  “全球鷹”無人駕駛飛機

這是無人機的最初用途,可用于地面防空和空中格斗武器的試驗與訓練。如美國諾斯羅普公司研制的MD2R5靶機,最大飛行高度8250米,可裝紅外曳光管和雷達信號。

無人駕駛飛機增強器,還可帶拖靶作為火炮和導彈的靶標。美國瑞安公司的BQM-34靶機飛行速度為1.5馬赫,飛行高度達1.83萬米,可用于模擬敵方戰斗機。面對日益嚴重的反艦導彈的威脅,美國海軍還開發了BQM-74C型掠海飛行無人機,用于評估艦載反導系統。

偵察監視

這也是無人機最早的用途之一。無人偵察機可以深入陣地前沿和敵后一二百公里,甚至更遠的距離。它依靠裝在機上的可見光照相機、電影攝影機、標準或微光電視攝像機、紅外掃描器和雷達等設備,完成各種偵察和監視任務。一般來說,一架無人機可攜帶一種或幾種偵察設備,按預定的程序或地面指令進行工作,最后將所獲得的信息和圖像隨時傳送回地面,供有關部門使用;也可以將獲得的所有信息記錄下來,待無人機回收時一次取用。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無人機上的設備性能也在不斷提高,同時還增加了一些新的裝備,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如裝備全球定位系統(GPS)后,無人機可與偵察衛星和有人駕駛偵察機配合使用,形成高、中、低空,多層次、多方位的立體空中偵察監視網,使所獲得的情報信息更加準確可靠。

騙敵誘餌

 無人駕駛飛行器
無人駕駛飛行器
 無人駕駛飛機

使用無人機吸引敵方的火力或整個防空系統,進而將其破壞或摧毀,是近一二十年人們為無人機開發出的新用途。作為誘餌之用的無人機,其主要使命是協同其他電子偵察設備遂行誘騙偵察;或作為突防工具,為有人駕駛飛機提供防空壓制;或與反輻射武器配合使用,壓制和摧毀敵防空系統。為此,這種無人機與其他用途的無人機有所不同。為了提高作為誘餌的欺騙效果,常常要采取一些措施,如進行特殊設計,并裝上適當的電子設備,使其具有與欲模擬的目標有相仿的機動能力和信號特征;安裝角反射器等無源裝置,增大無人機的雷達反射面積;安裝射頻放大設備,增強雷達反射信號。總之,就是千方百計讓敵方容易發現它,吸引敵方的注意力。一般來說,在執行誘騙任務時,誘騙無人機先在前沿陣地上空模仿有人駕駛飛機作戰術飛行,刺激或誘發敵防空武器系統中的雷達開機,然后己方偵察設備趁機完成偵察任務。用作突防工具時,無人機先于己方的攻擊機群從側面到達敵防空體系所保護的目標區,迷惑敵方雷達,消耗敵防空兵器。這些無人機由于采用了增大雷達反射截面積和信號強度等措施,具有很強的欺騙性。敵方的雷達將首先截獲到這些假目標,但很難識別,導致把這些錯誤的情報傳遞到敵火控雷達系統和防空武器。這樣,一方面可使敵防空雷達網在對付這些假目標上消耗大量時間,另一方面敵武器系統會對其開火或發射導彈,消耗防空火力,從而降低對己方攻擊機的威脅。事實證明,誘餌無人機曾在幾次局部戰爭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例如,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使用美國的“鷓鴣”式小型無人機作為誘餌,欺騙敵防空火力,掩護自己的飛機進攻。據介紹,曾有1架無人機誘使32枚“薩姆”導彈對其發射。隨后,以軍的F-4戰斗機和A一4攻擊機緊隨其后,順利完成了對埃軍陣地的攻擊任務。

實施干擾

系統進行干擾,使其通信中斷,指揮失靈。發展趨勢是向干擾雷達和干擾通信同時進行方式發展。因為要想使敵方地域的所有雷達都受到完全干擾是不大可能的,那么未受干擾壓制的雷達所獲得的有關目標的信息,可以通過通信線路傳送到已受干擾雷達陣地上。所以,只有在干擾雷達時,同時對通信系統也予以干擾,才能使敵方高炮和導彈陣地無法得到所需要的情報信息。為此,一架無人機可同時裝備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干擾設備,根據需要靈活運用;也可是兩種或多種不同用途的無人機或無人機與電子戰飛機之間的協同作戰。英國研制的“君主”系統,就是使用多架無人機,分別攜帶電子偵察設備、雷達干擾設備和通信干擾設備,飛臨敵方陣地上空執行遂行電子戰任務的一個綜合系統。在光電對抗中,無人機的作用潛力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它可以裝備煙霧裝置,瓦解敵方的光電制導武器的進攻;也可以裝備閃光燈具,作為紅外誘餌,引偏敵方的紅外制導武器;還可以利用它機動靈活和滯空時間長的特點,把攜帶的曳光彈準確地投放到所需的位置上。

對地攻擊

作為一種空中運載工具,無人機也能攜帶多種對地攻擊武器,飛往前線或深入敵占區縱深,對地面軍事目標進行打擊;它可以用空對地導彈或炸彈對敵防空武器實施壓制;用反坦克導彈等對坦克或坦克群進行攻擊;用集束炸彈等武器對地面部隊集結點等進行轟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反輻射攻擊無人機。這是一種利用敵方雷達輻射的電磁波信號,發現、跟蹤,以至最后摧毀雷達的武器系統。它不僅可用于攻擊敵方雷達、干擾機和其他輻射源,而且高速反輻射無人機加裝復合制導裝置等設備后,還可用于攻擊敵預警機和專用電子干擾飛機。美國的“勇敢者”200型和德國的KDAR就屬于反雷達無人機。KDAR采用無尾、十字形機翼的布局形式,機翼還可折疊起來,放入一個6.1立方米的標準容器內。該容器既是儲存和運輸的包裝,又是發射裝置,每個容器可裝20架KDAR無人機。

校射作用

主要用于火力引導和對射擊效果進行評估。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生產的“蒼鷹”就是這樣一種無人機。它裝有測距機。自動跟蹤電視攝像機、激光指示器和熱成像儀,可通過抗干擾的數據鏈向地面傳送位置修正指令,能為“銅斑蛇”激光制導炮彈和機載“海爾法”反坦克導彈指示目標。

通信中繼

  無人駕駛飛機

如美國的“先鋒”式無人機裝有抗干擾擴頻通信設備、大功率固態放大器、全向甚高頻和超高頻無線電臺中繼設備等,可在C波段進行數據、信號、話音和圖像通信,通信距離為185公里。無人機除了具備上述7種功能外,還有其他飛機所不具備的特長。一是費用低廉。無人機的造價通常在幾萬至幾十萬美元之間。與有人駕駛飛機相比,價格差距十分懸殊,相當于有人駕駛飛機的1/100~1/1000。無人機操縱人員只需半年的常規培訓,而培養一名有人駕駛飛機的飛行員,必須經過4年以上的專門培訓,且耗資巨大。無人機執行與有人機相同的任務時,所耗燃料也相當少,通常只占有人機的l%。二是隱蔽性好,生存能力強。無人機的長度基本在10米以內,重量大多在1~2噸之間;因此,它在空中活動十分輕捷自如,各種探測器材很難發現它的行蹤。三是使用簡便,適應性好。無人機既可以近距離滑跑升空,也可以直接發射升空;既可以在公路上起飛,也可以在海灘、沙漠上起飛,因而可在前線廣泛使用。無人機的回收也很方便,既可以用降落傘和攔阻網回收,也可以利用起落架、滑橇、機腹著陸。如加拿大的CL-227“哨兵”無人機還可以像直升機一樣進行垂直起降。此外,無人機能適應各種環境,可以毫無顧忌地進出核生化武器的沾染區,并可以在各種復雜氣象條件下連續飛行。

運輸能力

據外刊報道,俄羅斯“埃尼克斯”公司宣布,將為俄國防部研制新一代無人機。

據悉,新型無人機能夠用于校正迫擊炮和火炮射擊的角度,并可用于地形照相偵察及執行其他任務,同時具備在信息化作戰條件下運送軍用物資能力。

美國也在研究運輸無人機。

監察安全狀況

根據The Lens的一份報告,新奧爾良市官員在2月份曾申請使用美國國土安全部的無人駕駛機,為保障該地的安全。The Lens稱,一位新奧爾良官員一直對收購無人駕駛高科技非常感興趣。據報道,市政府官員與本地的無人駕駛飛機制造商召開了兩次會議,望將無人駕駛機正式投入新奧爾良市中。

救災應用

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地震災情發生后,裝載有低空無人機航攝系統的測繪應急車連夜趕赴盈江縣實施無人飛機航拍任務。3月11日上午,第一架無人飛機于9:00在盈江縣城順利起飛,對災區全境進行了長達50分鐘的航空攝影,成功獲取到盈江災區首批震后20平方千米、1000多張0.1米的高分辨率航空影像。3月11日下午,無人飛機再次起飛,成功獲得第二批航空影像數據并在第一時間傳回北京

汶川地震到舟曲泥石流,利用無人飛機獲取災區影像正在成為救災測繪應急保障的重要手段。那么,無人機的優勢在那里?災后為什么第一時間要獲取航空影像?記者就此采訪了受命擔負云南盈江地震無人機應急機組的北京天下圖集團相關負責人。

“影像圖可以比其他觀測手段更直觀的進行災后的災害評估和重建決策。”國家測繪局無人機專家、北京天下圖集團董事長關鴻亮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無人機無人機

據了解,此次實施航拍任務的北京天下圖集團是國家測繪局唯一批準的全國“城市高分辨率航空影像數據庫”建設試點單位,其自主品牌“天下圖庫”已經形成國內目前規模最大、種類最全、技術最新、響應速度最快的、分辨率最高的對地觀測體系,是唯一通過自主航飛模式建設的、覆蓋全國5-50厘米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庫。

天下圖負責人告訴記者,無人機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利用簡單條件就可以低空飛行,獲取影像數據。天下圖已經具備影像獲取、影像處理、影像生成等一套完整的航飛體系,能夠在很短時間飛到很多地方,滿足各類應急測繪和精準測繪需求。

天下圖集團無人機部負責人趙星濤介紹,天下圖已經在全國布有15個應急中心,除少數地區外,均可以24小時抵達全國各地。特別是針對地震、泥石流等可能突發的地區,強化了應急中心建設。此次盈江地震發生后,就由云南的應急中心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開始作業。

“我們是第一個到達災區的航攝隊伍,盡管條件惡劣,但很快拍攝完成后,經過數據處理,3個小時就快速拼接出災區影像圖來。”趙星濤說,如此快速的反應為相關部門的災情分析、判斷提供了及時有效的決策參考。

天下圖負責人表示,獲取的航空影像數據需要后續加工才能最終形成最終全圖,而天下圖的“像素工廠”可以對獲取的影像進行批量處理,不僅時間大大縮短,而且成本低、全自動運行,對于應急測繪保障的效率有極大的提升。

“我們不僅與相關部委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做到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作業,而且我們特別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有詳細的預案,利用我們的無人機和先進技術為抗震救災盡力也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這位負責人說。

消霧試驗

2014年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工業航宇董事長馬永勝透露,由中航工業航宇其研制的柔翼無人機研發取得重大進展,即將在機場、港口進行首輪消霧試驗。

據了解,柔翼無人機是以沖壓翼傘為機翼提供升力的低速無人機,它就是一具加裝了自動控制系統、可以自主起飛、巡航和精確著陸的無人駕駛動力翼傘,可以攜帶約占起飛重量40%的有效載荷進行飛行作業。

柔翼無人機作為消霧平臺具有以下優勢:

一是有效載荷大。由于采用大面積沖壓翼傘提供的更大升力,相對同等起飛重量的固定翼無人機,其有效載荷約是固定翼飛機的3倍。由于消霧作業需要攜帶的催化劑重量較大,所以更大的有效載荷代表一個起落可以攜帶更多的催化劑和氣象探測設備進行作業。SYW-1可以載重80KG左右,未來設計的有效載荷最高可達700KG。

二是安全可靠。柔翼無人機本身具有滑翔緩降功能,即使在動力發生故障,發動機停機無動力的情況下,也可依靠翼傘緩緩滑翔降落,不會對設備和地面人員造成損傷。

三是飛行時間長。一次加油可以留空3小時以上。

四是操作易便。50米距離拖曳即可起飛,空中作業姿態調整方便,降落平穩。

五是成本低廉。初略估算,柔翼無人機的采購成本和維護成本是同量級固定翼無人機或無人直升機的1/3~1/5,使用成本是其1/10,平時也不需要進行復雜的維護保養工作。

中航工業航宇研制的柔翼無人機是我國第一種翼傘無人機,在項目研制過程中,科研人員充分借鑒了航宇獨有的成熟技術,利用公司的專業設計手段和加工設備完成了原型機的設計和生產。項目專家表示,該類型無人機除用于消霧作業外,還可以用于電力巡線、農業播撒、搶險救災、航拍航測等領域。隨著柔翼無人機平臺項目的系列研發及商業應用的加速,勢必在諸多國民經濟建設及民生領域發揮重大作用。

中國發展 編輯本段

中國無人機之所以引人矚目不僅在于已經形成了品種齊全、功能多樣的完備系列,而且在于其不斷提升的性能指標。近年的珠海航展和北京航展成為中國無人機的最佳秀場,“翼龍”、“天翼”、“藍狐”、“夜鷹”、“鷂鷹”等多型號、多用途的無人機爭奇斗艷。它們在各自領域顯示出非凡身手:從戰場偵察監視到定位校射,從毀傷評估到實施電子對抗,從航空攝影到災情監視,從交通巡邏到治安監控等。

雖然是展會,但是這些無人機絕不只是琳瑯滿目的陳列品,先進的性能使它們具備了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堅實基礎。比如“翼龍”無人機,機長9米,翼展14米,機高2.7米,重1.1噸,限升5000米,最大時速280公里,航程能達4000公里,最大續航時間20小時。主要用于傳統軍事領域、非傳統安全領域和民用領域,具有戰場偵察監視、電子偵察干擾等功能,集偵察打擊于一體,在國際市場上有很強競爭力。再比如“翔龍”無人機,機長14.3米,機高5.4米,翼展25米,正常起飛重量7.5噸,限升1.8萬米,時速可達750公里。俄國媒體甚至認為,翔龍的主要性能指標已經向美國先進的“全球鷹”無人機看齊。

著眼軍民兩用 創新研發機制

中國無人機研制始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逐步形成了“長空一號”靶機、“無偵5”高空無人照相偵察機等系列,具備自行設計與小批生產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長空一號”作為一架大型噴氣式無線電遙控高亞音速飛機,不僅開我國無人機先河,而且在此基礎上改裝成核試驗取樣機,并于1977年圓滿完成了一次核試驗穿云取樣任務。

我國在高度重視無人機作為靶機、核試驗取樣機等軍事用途的同時,積極進行民用無人機研制開發工作。實際上用于導彈打靶或防空部隊訓練的“長空一號”經過適當改裝,就可執行大氣污染監控、地形與礦區勘察等民用任務。這也形成了我國無人機研制著眼軍民兩用的傳統,并在此基礎上,開發了WZ-2000隱身無人機、“蜂王”無人機、“翔鳥”無人駕駛直升機等一系列無人機,以致形成今天種類繁多、用途多樣的無人機研發制造體系。特別引起國際社會關注的是,無人機在捍衛我國領土主權完整方面發揮特殊重要的作用。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總設計師、著名無人機研究專家楊寶奎指出,截至2013年,在我國無人機民用方面應用很廣泛如防災減災、搜索營救、交通監管、資源探測、森林防火、氣象探測等。他所在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生產的騰飛HW-200型無人機在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發生時,發揮了重大作用,還為神舟飛船的發射和回收提供氣象保障服務。

突破瓶頸制約 直追世界一流

對中國無人機及其產生的影響,外界根據航展上獲得的各項性能指標和媒體上披露出來的相關信息進行各種猜測和評估。俄羅斯軍事評論網認為,中國如果成功啟用“翔龍”無人機,將會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能在廣袤空域進行無人戰略情報偵察的國家,可實時監視遙遠的目標,從而獲得較大的戰略和軍事優勢。韓國軍事網站《Viggen軍事論壇》指出,中國“翼龍”無人機雖然在性能上不會完全等同美軍“捕食者”,但中國在無人機技術領域發展迅速,因此兩者不會存在代差。而美國Policymic新聞網站則認為,中國無人機仍落后美20年。

發展歷程 編輯本段

無人駕駛飛機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逐步成熟,到了30年代,英國政府決定研制一種無人靶機,用于驗校戰列艦上的火炮對飛機的攻擊效果。1933年1月,由“費雷爾”水上飛機改裝成的“ 費雷爾·昆士”無人機試飛成功。此后不久,英國又研制出一種全木結構的雙翼無人靶機,命名為“德·哈維蘭燈蛾”。在1934~1943年問,英國一共生產了420架這種無人機,并重新命名為“蜂王”。

英國人在無人機的研制上捷足先登,美國人也不甘落后。早在1915年,美國的斯佩里公司和德爾科公司就曾研制出第一架無人機。這架無人機總重只有272公斤,由1臺30千瓦的活塞式發動機作為動力,裝在一個4輪滑車上,草地上鋪設了滑軌。飛機發動后,帶動滑車在滑軌上滑行。達到一定速度后,飛機即脫離滑軌飛上天空,然后由一個簡單的陀螺儀裝置控制飛行方向,由一個膜盒氣壓表自動控制飛行高度。1915年,這架被取名為“空中魚雷”的無人機不僅成功地進行了試飛,而且被裝上136公斤炸藥成功地進行了攻擊目標試驗。

此后不久,美國陸軍的查爾斯·F·凱特林又研制出一種無人機,并取名為“凱特林飛蟲”。該機頗似普通的雙翼機,總重量為238.5公斤,可攜帶82公斤炸彈,飛行速度達到每小時88公里。1918年9月,美國陸軍開始試飛“凱特林飛蟲”,并于10月22日終于把它送上了天空。

30年代美國的一個叫雷金納德·德里的航空專家為美國陸軍研制出了供打靶用的無線電遙控機。1939年,美國又研制出了一種上單翼無人機,取名為RP-4。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因戰事所需,美國陸、海軍開始大批訂購靶機,其中OQ-2A靶機984架、OQ-3靶機9403架、OQ-13 靶機3548架。后兩種靶機均安裝上了大功率的發動機,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225公里,飛行高度達3000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陸軍航空隊曾大量使用無人靶機,并在太平洋戰場上使用過攜帶重型炸彈的活塞式發動機無人機對日軍目標進行轟炸。戰爭期間,美軍還打算將報廢的B-17和B-24轟炸機改裝成攜帶炸彈的遙控轟炸機。駕駛員先駕駛這種遙控轟炸機至海邊,然后跳傘脫身,遙控轟炸機則在無線電的遙控下繼續飛行,直至對目標進行攻擊。可惜由于所需經費巨大,再加上操縱技術過于復雜,美軍最終還是放棄了這一研制計劃。在此期間,美國海軍也曾研制出3種噴氣式無人機,分別取名為“格勞伯”、“富根”、“加格勒”,但因種種原因,都未能正式裝備部隊。

二戰結束后,隨著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無人機家族也逐漸步入其鼎盛時期。時至今日,世界上研制生產的各類無人機已達近百種,并且還有一些新型號正在研制之中。而隨著計算機技術、自動駕駛技術和遙控遙測技術的發展和在無人機中的應用,以及隨著對無人機戰術研究的深入,無人機在軍事方面的應用日益廣泛,被譽為“空中多面手”、“空中驕子”。

一款被命名為“獵鷹HTV-2”的無人飛行器可達到音速20倍飛行,預計該速度下不足12分鐘便能從紐約抵達洛杉磯,而正常情況下正常航班飛行至少需要5小時。

獵鷹HTV-2將由一艘火箭發射升空,再以13000英里的時速滑行至地面。之前的測試飛行僅持續了9分鐘,由于存在技術難度最終以故意碰撞的安全方式著陸。測試飛行非常成功,刷新了一項新的亞軌道太空飛行,并為產生新一代超級武器作準備。如果天氣狀況良好的話,獵鷹HTV-2飛行器將于美國發射,發射地點位于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由空軍“牛頭怪IV號”火箭攜載發射。

這個項目是由美國五角大樓和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共同研發的,同時作為研制新一代打擊速度超過火箭的特超音速武器計劃的一部分。美國軍方希望這款新型無人機能確保在1個小時內對全球范圍內任何地點的恐怖分子或者流亡政府實施打擊,這種攻擊能力叫做“常規定時全球打擊系統(CPGS)”。

在2010年4月進行的第一次測試飛行中,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的工程師并未精確探測到有什么問題。一些人猜測該飛行器在飛機時可能出現溫度過高現象。對于第二次測試任務,現已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其中包括:更改重力中心和降低下降角度。

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計劃戰術策略辦公署主管戴夫-內蘭德(Dave Neyland)說:“我們將著眼攻克一些挑戰,比如:持續極超音速飛行任務。我們需要提高技術知識,從而促進未來極超音速技術的發展。我們從首次飛行中獲得寶貴的信息,基于工程審核委員會的發現進行一些調整,這將有助于提高第二次飛行測試。目前我們準備全力以赴這項測試。”

2005年3月17日,霍尼韋爾國際公司宣布,它已收到一份系統工程合同,用于分析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的微型無人機(MAV)同陸軍未來戰斗系統(FCS)第一級無人機系統之間的差異。

霍尼韋爾國際公司FCS第一級無人機系統項目經理SteveMcKnight說:作為DARPA先進概念技術驗證計劃的一部分,霍尼韋爾國際公司研制了MAV。這項合同是霍尼韋爾公司的又一里程碑,它反映出陸軍已開始為戰場開發MAV技術的改型機。

波音和科學應用國際公司是FCS的領導系統綜合商。霍尼韋爾說,它同領導系統綜合商的合同包括MAV改型的可行性分析研究,還包括該無人機可攜帶的視頻和紅外攝像機。

MAV裝有前視和下視視頻攝像機,它們能把信息傳送到遠距地面站視頻終端。霍尼韋爾的改型無人機將裝備紅外攝像機。該無人機在設計上能為士兵們提供改進的態勢感知能力,以使其不受敵軍槍彈襲擊。這種無人機將用于開闊、起伏、復雜和都市地形的偵察、安全和目標搜索。利用垂直起落,它們能在樹下、烏云下和叢林中飛行。

FCS將利用先進的通信與技術將戰士們同有人和無人地面和空中平臺和傳感器鏈接一起。FCS允許部隊快速運動和執行各種任務。

誕生過程 編輯本段

自動化在飛機駕駛中的應用是在人飛上藍天后,又一個重大的科技進步。無人駕駛飛機是一種以無線電遙控或由自身程序控制為主的不載人飛機。由于他是高科技技術的集中載體,其主要應用于現代戰爭。

現代戰爭已是坦克、大炮、飛機、軍艦多兵種之間有機配合,空地海天電一體的立體戰爭。其技術之先進、殺傷力之強和危險性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而無人機以其體積小、重量輕、機動性好、飛行時間長和便于隱蔽為特點,尤其是因其無人駕駛,特別適合于執行危險性大的任務,故在現代戰爭中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如在1982年發生的貝卡谷地之戰和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中,無人機在偵察監視、干擾敵方雷達通信系統和引導己方進攻武器等方面,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無人機的誕生可以追溯到1914年。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英國的卡德爾和

皮切爾兩位將軍,向英國軍事航空學會提出了一項建議:研制一種不用人駕駛,而用無線電操縱的小型飛機,使它能夠飛到敵方某一目標區上空,將事先裝在小飛機上的炸彈投下去。這種大膽的設想立即得到當時英國軍事航空學會理事長戴·亨德森爵士賞識。他指定由A.M.洛教授率領一班人馬進行研制。

最初的研制是在一個名叫布魯克蘭茲的地方進行的。為了保密,該計劃被命名為“AT計劃”。經過多次試驗,研制小組首先研制出一臺無線電遙控裝置。飛機設計師杰佛里·德哈維蘭設計出一架小型上單翼機。研制小組把無線電遙控裝置安裝到這架小飛機上,但沒有安裝炸彈。1917年3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臨近結束之際,世界上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在英國皇家飛行訓練學校進行了第一次飛行試驗。可是飛機剛起飛不久,發動機突然熄火,飛機因失速而墜毀。過了不久,研制小組又研制出第二架無人機進行試驗。飛機在無線電的操縱下平穩地飛行了一段時間。就在大家興高采烈地慶祝試驗成功的時候,這架小飛機的發動機又 突然熄火了。失去動力的無人機一頭栽入人群。

兩次試驗的失敗,使研制小組感到十分沮喪,“AT計劃”也就此畫上了句號。但A.M.洛教授并沒有灰心,繼續進行著無人機的研制。功夫不負有心人,10年后,他終于取得成功。1927年,由無人駕駛飛機圖片欣賞(20張) A.M.洛教授參與研制的“喉”式單翼無人機在英國海軍“堡壘”號軍艦上成功地進行了試飛。該機載有113公斤炸彈,以每小時322公里的速度飛行了480公里。“喉”式無人機的問世在當時的世界上曾引起極大的轟動。

幾乎與此同時,英國皇家空軍也研制了幾種不同用途的無人機,其中有用陀螺儀控制的空中靶機,有用無線電控制、可投放魚雷的無人機,甚至還開始研制無人駕駛的攻擊機。但經過反復試驗,英國皇家空軍最后確定制造一種用陀螺儀控制的無人機。這種無人機既可當靶機,也可攜帶炸彈。后來,皇家空軍又對這種無人機進行了改進,采用預編程序的無線電遙控裝置,并裝上了大功率發動機,使這種無人機的速度增大到每小時310公里。英國皇家空軍一共制造了12架這種取名為“拉瑞克斯”的無人機,該機還曾裝上火炮,成功地從戰艦和地面基地進行了發射試驗。

英國凱奈蒂克國防技術公司得意之作“西風”太陽能動力飛機9日從美國亞利桑那州美軍尤馬試驗場起飛,截至16日全天候不間斷飛行7天。

這意味“西風”把“國際航空運動聯盟”認定的全球無人駕駛最長飛行時間紀錄提高了5倍多。這一紀錄先前由美國空軍“全球鷹”式無人機保持,為30小時24分鐘。

報道說,“西風”先前完成不間斷無人駕駛飛行83小時,但“國際航空運動聯盟”官員當時并不在場,因此紀錄沒有得到認證。

凱奈蒂克國防技術公司“西風”太陽能飛機項目主管喬恩·索爾特馬什說,“西風”現階段仍在空中翱翔,預計不間斷飛行兩個星期后降落。

主要種類 編輯本段

“密碼”無人機

這是美國西科斯基飛機公司應國防部要求研制的一種小型無人機,主要用于向戰場指揮員提供與戰斗進展

有關的戰場實時信息。“密碼”機外型十分奇特,酷似一個面包圈。該機飛行高度2500米左右,巡航半徑30公里,內裝光學照相機、前視紅外傳感器及其它可執行軍事任務的傳感器。它主要擔負在中低空范圍內對敵各種目標的偵察搜索任務,并可利用機上地面穿透雷達探測地下的雷達等裝置。

二戰結束后,隨著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無人家族也逐漸步入其鼎盛時期。

多功能無人機

這種無人機將集偵察、校射、監視、戰果評估、目標識別、無線電中繼、對地攻擊等多功能于一體,可在距敵較遠時進行干擾、誘騙等軟打擊,也可在必要時對地面重要目標進行攻擊。美國波音公司研制的“禿鷹”就是這樣一種無人機。“禿鷹”是一種大高度、長續航時間的自主式無人機,可用于執行戰略偵察、監視。目標探測、反潛戰、指揮、控制、通信、大氣監測、海關與邊防巡邏等任務。該機采用全復合材料機體結構,具有很輕的大展弦比承載機翼。該機巡航速度每小時148公里,最大升限2.736萬米 。

無人駕駛飛機,航程1.48萬公里,續航時間120小時。其中升限和續航時間均創造了無人機的飛行記錄。

人工智能無人機

為使無人機真正成為“空中士兵”,國外正在積極發展人工智能無人機。如英國塞肯公司的“塞肯”觀察與攻擊自動飛行器,可在空中監視目標的同時自動判斷目標的軍事價值。當它認為目標值得攻擊時,就自動調整飛行狀態,精確地向目標發起俯沖攻擊。

長時留空無人機

為對目標進行長時間監視,彌補無人偵察機留空時間短、對同一目標反復偵察時所需航次多等不足,長時間留空無人機便應運而生。如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的微波動力無人機,可在高空飛行60天以上。國外的長時間留空無人機最大續航時間可達1年,可對目標進行連續不斷的偵察、監視。

反導彈無人機

為對付日益增多的地對地戰術導彈的攻擊,國外正積極研制用于攔截導彈的無人機。這種無人機可在距所防衛目標較遠處擊毀來襲導彈,從而克服了“愛國者”、C-300等一類導彈攔截距離近、反應時間長、攔截成功后的殘體仍對目標有一定損害作用的不足。

預警無人機

與載人預警機相比,預警無人機的經濟性好、費效比低且生存能力強。預警無人機與載人預警機一樣,集預警、指揮、控制和通信功能干一身,可起到活動雷達站和空中指揮中心的作用。平時可用來進行空中值勤,監視敵方行動,戰時可加大預警距離,擴大己方的攔截線并且可以通過它統一控制戰區內的所有防空武器,有效指揮三軍作戰。預警無人機既可單獨作用,又可與載人預警機配合使用。單獨

  無人駕駛飛機

使用時,預警無人機利用下行數據傳輸線,將所獲得的情報信息傳到地面指揮控制中心。配合使用時,預警無人機率先部署在200~300公里外,將所獲得的情報發送給載人預警機,以此擴大預警范圍,避免載人預警機穿行于危險區域。美國格魯門公司研制的D754就是一種典型的預警無人機。該機裝有新型機載共形相控陣雷達,能夠在復雜電子環境中探測和識別像巡航導彈這樣的低空飛行目標。此外,機上還裝有紅外等多種傳感器。

隱身無人機

1995年6月1日,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聯合研制的世界上第一種隱身無人機――“蒂

  無人駕駛飛機

爾”-3(綽號“暗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洛克希德公司斯昆克工廠公開展出。該機外形奇特,機翼碩大,機身扁平,有頭無尾。“暗星”之所以采用這種奇特的外形,主要是為了減小雷達反射截面積,以增強隱身性能。機身的底部涂成黑色,也是基于此種考慮。該機在1.37萬高度可巡航8小時,活動半徑1800公里,巡航速度每小時240公里。據介紹,該機將裝備合成孔徑雷達或電光探測設備,在續航8小時時,總監視覆蓋面積為4.8萬平方千米;在1米分辨率時,搜索速度為每小時5480公里;能顯示0.3米的目標象點;單機可截獲目標600個。該機還具有自主起飛、自動巡航、脫離和著陸的能力,而且可在飛行中改變自己的飛行程序,以執行新的任務。

微型無人機

為進一步擴大無人機的使用范圍,使無人機能直接為班、排、連等低級別作戰單位提供實時的情報保障,國外正積極開發微型無人機。這種無人機最長約2米,僅重幾公斤,使用時可由單兵發射筒發射。如美國布蘭登布雷飛機結構公司和傘翼公司正在研制的“天球”無人機,最大重量僅9公斤左右,最長留空時間為2.5小時,除可以垂直起降外,還可在7米×7米的場地上發射與回收。

新一代微型偵察機即將走出實驗室。可以放在手掌上的這種微型飛機翼展15厘米,靠體積僅有紐扣大小的電動或噴氣發動機推動。它將被用于偵察衛星和軍用偵察機監視不到的死角,使士兵能夠看到山背面的情況或發現躲在被轟炸后的建筑物內的敵人。微型偵察機可以放在軍用挎包里,它裝備有攝像機、紅外線傳感器或雷達探測器等,甚至有電子鼻,以便通過士兵的氣味發現他們。

佐治亞工學院的羅布·米切爾森則提出使用脈沖式噴氣發動機,他已經造了一個模型,如同一支短粗的鋼筆。另一個辦法,是用電動機帶動螺旋槳。盡管微型電動機提供動力還存在困難,但美國國防部對制造微型技術研究所的工程師們制造的一種 1厘米大的直升機,還是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希望在一年內能夠看到幾種樣機試飛。專家指出,將來當有只鳥在你頭上轉或房間里有蚊子叫時,請你當心,也許有人正在監視你。

空戰無人機

為減少有人駕駛飛機在空戰中的損失,國外正研制用于空對空交戰的無人機。由于無人機機動時不受飛行員抗過載能力的限制,空戰時,可進行超常規機動,對導彈等高速攻擊武器可進行有效的規避。同時,由于無人機被敵方機載雷達截獲的概率低,故在空戰中的損失要大大低于有人駕駛飛機。例如,美國研制的高機動空中格斗無人機,在與F-4“鬼怪”式戰斗機進行空戰格斗試驗中,曾成功地躲避開F-4 所發射的“麻雀”導彈的攻擊,并占領了F-4后側有利的攻擊位置。另外,美國還在進行“天眼”無人機攜載“輕標槍”和“針刺”空對空導彈的試驗,用于與直升機、攻擊機空戰。

測繪無人機

無人機作為一種新型遙感監測平臺,飛行操作智能化程度高,可按預定航線自主飛行、攝像,實時提供遙感監測數據和低空視頻監控,具有機動性強、便捷、成本低等特點,其所獲取的高分辨率遙感數據在海域動態監管、海洋環境監測、資源保護等工作中用途廣泛

航拍無人機

航拍無人機是集成了高清攝影攝像裝置的遙控飛行器,系統主要包括:載機、飛控、陀螺云臺、視頻傳輸、地面站以及通話系統等,航拍無人機飛行高度一般在500米以上,適合影視宣傳片以及鳥瞰圖的拍攝等。這種飛行器靈活方便,能快速的完成鏡頭的拍攝。

優劣介紹 編輯本段

主要優點

無人戰斗機具有以下優勢:

*更強的機動性——近代,戰斗機內人體忍耐力會限制軍隊在快速行動期間利用飛機集中人員的數量,而無人戰斗機消除了這一瓶頸,從而使得機動性大幅提高。

*重量更小——重量可以影響很多方面,如續航時間、加速、有效載荷等。畢竟駕駛艙內的一兩名飛行員及所有物品會有很大的重量。

*更好的空氣動力——不需要駕駛艙頂蓬。

*環境感知——利用無人戰斗機能夠在地面上構建虛擬座艙,這比飛機上安裝任何裝置都有效。而且,對于執行制空任務而言,環境感知是很重要的,而空空作戰并不需要在實際飛機上進行偵察。

*不會讓相關人員疲勞——地面飛行員可以控制他們的無人戰斗機,執行任務時更舒適,更靈活。

*耗資更低——飛行部隊耗資更低。所有的人機互動裝置、生命維持、彈射座椅等會需要很多資金,但如果是無人戰斗機,就僅需要人機交互裝置,而且許多無人機可以共用一個,更低價,無需承受所有的壓力。相關人員只需與無人戰斗機進行通信,而且飛機中已經有一些通信方式,所以不會有大的變化。

*讓飛行員遠離危險——無人戰斗機能夠挽救飛行員的生命。訓練飛行員的成本很高,而且很難迅速進行替換。

*無人戰斗機能夠開展遠程超視距外空對空攻擊以及視距內近程作戰,而且無人戰斗機成本低、數量與質量相當并且有可能用于與敵軍同歸于盡的戰術中。

主要劣勢

不過,相對地,無人戰斗機也存在一定的劣勢。例如,無人戰斗機很容易受到干擾以及人員因素的影響。而且,無人戰斗機的行動還存在滯后性,雖然無線電通信能夠迅速傳播,但在空戰過程中反應時間也是至關重要的。此外,無人戰斗機還存在單點失效性:一旦敵軍摧毀了指揮中心,那么所有無人戰斗機便會喪失效用。

發展目標 編輯本段

良好的隱身性能

無人駕駛飛機在幾場局部戰爭中,尤其是在空襲南聯盟行動中發揮的巨大作用是令人矚目的,但由于自身隱身技術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和遂行作戰任務性質的局限,使其在作戰中暴露出來的很高的被擊毀率又是發人深省的。在以“非接觸”方式為主導的未來戰爭中,不盡快解決無人駕駛飛機隱身技術問題或僅僅扮演一個不堪一擊的“假目標”角色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增強無人駕駛戰斗機的隱身性能是迫切需要的。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一些軍事大國的高度重視。1998年年底,美國海軍在簽訂研制無人駕駛飛機的第一份合同時,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就強調了無人駕駛飛機的隱身性能。以色列在研制和使用無人駕駛飛機方面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先后研制出了偵察兵、猛犬、先鋒、獵人、搜索者、蒼鷺、徘徊者等型號的無人機,并多次在戰爭中使用,其掌握的某些技術居世界領先水平。但上述無人駕駛飛機主要用于偵察、電子干擾或反輻射攻擊,作戰功能有限。為了對付敵方的地地導彈等威脅性目標,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正在研制一種高空長航時隱身無人駕駛戰斗機。該機采用隱身技術與遠距空空導彈相結合,可攜帶莫阿布導彈,突入敵方戰區后方,攔截和攻擊處于助推階段的地地導彈。機載莫阿布導彈是拉斐爾公司在巨蟒4紅外制導空空導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在高空的最大射程約為100公里,飛行速度在1500到2000米/秒之間。無人駕駛飛機隱身技術雖然仍處于發展階段,但隨著適用于無人駕駛飛機的隱身材料的不斷研制和隱身機型的不斷完善,在未來戰爭中,它必將成為令敵方防不勝防的空中“暗箭殺星”。

準確的攻擊能力

無人機和戰斗機的結合,構成了一種全新的武器系統——無人駕駛戰斗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無人駕駛飛行器的研究應運興起。遺憾的是,此后幾十年中,無人機與戰斗機卻一直無緣結成連理,沒能造就出無人駕駛戰斗機。隨著中遠程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的發展日新月異,地空導彈、空空導彈的制導技術日臻成熟,可重復使用的無人駕駛飛機的控制水平也日益提高,“無人駕駛戰斗機”的話題才得以被人提及,且有人將反輻射導彈的技術移植到無人機上,研制出了反輻射無人機,成為一種對地面雷達極具威脅的新式武器。這種航空武器的出現,可以說是向無人戰斗/攻擊機的發展目標又邁進了一步,但它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戰斗機。它采取“自殺”的方式,與敵方雷達同歸于盡,充其量僅僅是巡航導彈的翻版。而真正的無人駕駛戰斗機應是“可以重復使用的巡航導彈”。

  90年代初,美、英、以色列等航空工業發達國家,最先向無人駕駛戰斗/攻擊機這一技術高地發起了沖擊。經過對未來戰場環境和對正在發展的航空航天新技術的分析預測,軍界和工業界人士認為,由于無人機能夠以合理的成本進行有危險的行動,保護軍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今后10到30年的時間內,需要研制和使用新型的無人駕駛戰術戰斗機,執行一些對有人駕駛戰斗機來說太危險,而對于一次性發射的導彈來說又不太經濟的任務。據美國國防部聲稱,如果美國空軍與海軍的聯合攻擊戰斗機計劃因技術或預算問題而夭折,則將打算用無人駕駛戰斗機取代現役的F-16和F/A-18戰斗機。英國、法國、以色列和日本也在加緊研制無人駕駛戰斗機。英國空軍正在考慮用無人駕駛戰斗機替代將于2015年退役的旋風GR4戰斗機。各國五花八門的無人駕駛戰斗機設計構想多數尚處于論證、研制和試驗階段,其中最典型的方案有:美國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為軍方設計的未來無人駕駛戰斗飛行器方案;波音公司準備將JSF戰斗機改裝為兩種成本較低的“無人駕駛戰術戰斗機”;歐洲國家在研制出第四代戰斗機EF2000和陣風之后,英國和法國決定聯手研究一種具有強大攻擊力的無人駕駛航空器。攜帶各種武器的無人機將于2007到2025年投入實戰。

輕便靈巧 編輯本段

微型武器具有重量輕、體積小、造價低、不易被發現和摧毀等特點,因此被世界各國尖端武器研制機構所看好,并投入了巨大的研制資金,在未來戰場上有著強勁的發展前景和潛力。無人駕駛戰斗機根據其較為特殊的戰爭使命,在微型化發展方面更具有非常強烈的要求。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在1999年1月進行了一系列翼展60厘米、重200克的小型無人機試驗,并獲得了成功。該局在其空中飛行器計劃中又推出了12種大小只有152毫米的袖珍型無人飛行器的預研方案,其中4種的研制工作已正式啟動。這4種袖珍型無人機有兩種固定翼型、一種直升機型、一種折疊翼(活動翼)型。由維倫蒙特公司研制的固定翼樣機,其翼展為15厘米,時速48公里,裝備有5克重微型GPS裝置,試飛22分鐘獲得成功;另一種固定翼樣機的翼展也是15厘米,裝有軍用攝像機,航程5到10公里,由洛克希德·桑德斯公司研制;直升機型重300克,攜帶紅外成像設備,樣機有三軸穩定器,采用GPS導航,持續飛行時間可達2小時;折疊翼型袖珍無人駕駛飛機正由美國加州工學院進行研制,其主要戰斗諸元仍處于尖端武器的機密領域。另外,據軍事科學家們透露,一種僅有一美元紙鈔大小的遙控戰斗機已經研制出來。機上裝有超敏銳感應器,可“聞”出柴油發動機排出的廢氣,一旦被它盯上,就會緊追不放,且可以拍攝夜間紅外照片,將敵動態和坐標傳到200公里外的基地,引導導彈精確命中目標。它執行任務時不用擔心敵方雷達系統,適合全天候全時程作戰。

駕駛機理

為了提高作戰效益和遂行各種任務的需要,一種有人和無人兩用型戰斗機,也將隨著無人駕駛飛機技術的日益成熟而在未來的空戰中出場。它具有兩個可以相互獨立工作的飛機操作平臺,既可以和普通飛機一樣由飛行員操縱飛行,也可以由基地指揮中心直接遙控飛行或預置飛行程序自身控制飛行。兩用型戰斗機的優點是在執行某項任務中,當飛行員傷亡或出于其它原因對飛機操作失靈或是需要暫時脫離飛行操作工作以完成其它任務時,飛機的遙控指揮系統只要未被破壞,仍可以順利完成任務,安全歸返。美國與英國合作研制的三軍通用型聯合攻擊/戰斗機,現正在研究無人化的問題。該機很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種有人和無人兩用的戰斗機。

可見,在未來戰爭中,品類眾多、功能各異的無人駕駛飛機,必將成為廣奧空宇中的百變幽靈而無處不在,無所不能。隨著航空工藝、材料和技術的不斷進步,無人駕駛飛機在未來的20年間將會真正崛起,成為高技術戰爭舞臺上一顆耀眼的“明星”。

關鍵技術 編輯本段

無人機主要有五項目關鍵技術,分別是機體結構設計技術、機體材料技術、飛行控制技術、無線通信遙控技術、無線圖像回傳技術,這五項目技術支撐這現代化智能型無人機的發展與改進。

機體結構設計技術:飛機結構強度研究與全尺寸飛機結構強度地面驗證試驗。在飛機結構強度技術研究方面,包括飛機結構抗疲勞斷裂及可靠性設計技術,飛機結構動強度、復合材料結構強度、航空噪聲、飛機結構綜合環境強度、飛機結構試驗技術以及計算結構技術等。

機體材料技術:機體材料(包括結構材料和非結構材料)、發動機材料和涂料,其中最主要的是機體結構材料和發動機材料,結構材料應具有高的比強度和比剛度,以減輕飛機的結構重量,改善飛行性能或增加經濟效益,還應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便于制成所需要的零件。非結構材料量少而品種多,有:玻璃、塑料、紡織品、橡膠、鋁合金、鎂合金、銅合金和不銹鋼等。

飛行控制技術:提供無人機三維位置及時間數據的GPS差分定位系統、實時提供無人機狀態數據的狀態傳感器、從無人機地面監控系統接收遙控指令并發送遙測數據的機載微波通訊數據鏈、控制無人機完成自動導航和任務計劃的飛行控制計算機,所述飛行控制計算機分別與所述航姿傳感器、GPS差分系統、狀態傳感器和機載微波通訊數據鏈連接。本實用新型采用一體化全數字總線控制技術、微波數據鏈和GPS導航定位技術,可使無人機平臺滿足多種陸地及海上低空快速監測要求。

無線通信遙控技術:無人機通信一般采用微波通信,微波是一種無線電波,它傳送的距離一般可達幾十公里。頻段一般是902-928MHZ,常見有MDSEL805, 一般都選用可靠的跳頻數字電臺來實現無線遙控,北京節點通有成熟的應用。

無線圖像回傳技術:采用COFDM調制方式,頻段一般為300MHZ,實現視頻高清圖像實時回傳到地面,比如NV301等,節點通有多種應用。

技術原理

控制器數據處理能力的提升,無人駕駛技術在飛行器控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這類飛行器上無駕駛艙,但是安裝有自動駕駛儀、程序控制裝置等設備。地面、艦艇上或母機遙控站人員通過遙控器等設備,對其進行跟蹤、定位、遙控、遙測和數字傳輸。其中,現有技術中,控制人員通過遙控器控制無人機時,一般需要一邊直接觀察無人機的飛行情況,一邊通過顯示屏獲得無人機的需要顯示的信息,以綜合了解無人機的飛行狀態,但是,這種需要控制人員反復抬頭、低頭的操作,用戶體驗差。通過TTS語音播報的方式向控制人員反饋無人機的飛行狀態,解決現有技術中無人機遙控器用戶體驗差的技術問題。

無人機遙控器技術原理

無人機遙控手柄的上表面設置有視頻顯示屏和操作按鈕,無人機遙控手柄主體的頂部設置有信號接收器,語音播放器的內部設有一命令接收模塊。遙控器的語音板,內置SYN6988中英文語音合成芯片實現語音播報功能。采用語音合成技術開發,該TTS芯片體積小,支持GB2312、GBK、UNICODE三種內碼格式的文本,并有多種特效提示音和專業語音提示音,聲音甜美,自然度高,抗噪音能力強,是一款適于各種智能報警預警系統的TTS芯片。

該遙控器的語音板包括:第一接口電路,用于接收無人機反饋的需要播放的信息;存儲電路,用于存儲至少一個語音文件;語音電路,與第一接口電路與存儲電路分別相連接,用于根據需要播放的信息選定一個語音文件,讀取語音文件中的語音信號并輸出;以及音頻電路,與語音電路相連接,用于輸出語音信號。進一步地,語音板還包括:功放電路,第一端連接語音電路,第二端連接音頻電路,功放電路用于將語音電路輸出的語音信號放大。

無人機語音遙控器語音播報內容: 廣告語:歡迎使用**科技有限公司無人機 導航:停止下降 模式:飛行模式,下降模式 語音報警:指南針錯誤,請校準 故障報警:遙控器信號丟失,請檢查 行程提示:5秒后飛行器將自動返航;前方100米限飛區,不允許起飛;已達限飛高度;嚴重低電量警告。

中國制造 編輯本段

中國首架純燃料電池無人機

日前,由同濟大學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下稱“同濟大學航力學院”)、上海奧科賽飛機公司歷時一年多時間共同研制的我國第一架純燃料電池無人機“飛躍一號”,在上海奉賢海邊首次試飛成功。[3] 該無人機可升至2000米以內高空,時速為30公里,可連續飛行兩小時,非常適合用于環境監測、戰場偵察等領域。

“為積極應對能源與環境挑戰,開發生物質能、氫能等新能源的飛行器,已成為航空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之一;特別是以氫氣為原料、真正實現零排放的燃料電池電動飛機,更是航空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項目負責人、同濟大學航力學院副教授許震宇介紹說,“世界上多個航空強國已經試飛成功了多架新能源無人機和輕型飛機,臺灣成功大學和遼寧通用航空研究院分別已于2010年和今年7月研制成功使用‘燃料電池及鋰電池’混合動力的無人飛機。

特殊機型 編輯本段

世界最小無人機

駐阿英軍用世界最小無人機(4張) 2013年初,駐阿富汗英軍部隊有幸成為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微型遙控無人偵察機的第一批使用者。

這款名為“黑色大黃蜂”的微型無人偵察機的尺寸大約為10cm*2.5cm,可以為地面部隊提供重要的戰場情報。該款無人機裝備了一部微型攝像頭,可以為作戰部隊提供動態圖像或是靜態照片。士兵可以使用其對街角、圍墻或是其他障礙物進行偵察,以預知這些視覺死角后方潛在的危險。這些圖像資料將會在一部手持終端機上呈現。

這款微型無人機看起來像一個兒童玩具,攜帶方便,并可以在惡劣的戰場環境下發揮優良的工作性能。

最新動態 編輯本段

中國無人機敲響警鐘 媒體大肆渲染恐慌

中國的崛起及其對地緣政治版圖的改變,引發(外界)對未知的害怕,有時這種害怕可以理解,有時卻是毫不理智的,無人機技術也是如此。

可以肯定地說,中國無人機引發了特別強烈的警惕,媒體大肆渲染恐慌。沒錯,在當前對日關系緊張、對美關系微妙之際,中國正在開發多種無人駕駛飛機。但一些觀察家聲稱的“無人機在中日愈演愈烈的武器競賽中占據中心位置”或“中國無人機威脅凸顯全球新的武器競賽”是站不住腳的。這種夸大可能是2012年美國防部一份報告刺激的,該報告稱中國無人機開發“令人擔憂”。

這種說法很沒道理。全球所有先進軍隊都在采用無人機,絕非解放軍一家。這并非武器競賽或害怕中國的理由,只是國防技術自然發展的一個方向。其次,中國或許展現了無人機的不俗進步,但在該領域遙遙領先的是以色列和美國。此外,中國如今在對所有軍事技術領域進行現代化無人機系統也不例外。

不過,中國確實在無人機方面顯露身手,希望其不斷擴充的無人機能發揮某種作用。日前有報道稱,中國軍方曾打算派無人機進入緬甸剿滅毒梟。這顯然表明解放軍擁有武裝無人機作戰能力且對此也比較自信,雖然北京否決了這個戰術,但顯然有效仿華盛頓的意思,即保留使用無人機打擊國家敵人甚至在境外的權利。

中國部署無人機也不僅限于軍事領域。報道稱,遼寧省使用無人機監視中朝邊界,據說中國還建立了兩個沿海無人機基地,用以監視黃海和渤海灣的轄區。中國將有龐大的無人機隊伍,執行國家的多種不同任務。

中國并不缺少彼此競爭的無人機技術項目。該國航空制造業要滿足來自軍方和民事機構的巨大需求。因而不難設想,這些貌似彼此競爭的無人機會有幾家(而非一家)勝出,進行大批量生產。業內一名高管就預測,2013年中國無人機銷量將翻番。

中國公司還對出口滿懷希望,看到了市場缺口:在只有少數國家有能力自造無人機的情況下,中國系統的低成本肯定是個優勢。一架美國“捕食者”無人機售價約450萬美元,一架“死神”無人機近1000萬美元,還得有許可的國家才能買到。消息人士稱,中國類似無人機售價還不到100萬美元。對于一些國際客戶,特別是那些不能或不愿采購美以技術的國家來說,中國無人機的性價比相當高。

所以,如果說值得對中國無人機的發展敲響警鐘,可能也并非因其在亞太對美日構成的威脅而是中國低價、較低出口壁壘的無人武裝系統向發展中國家的擴散不久或將開始。

解決記者親臨新聞受限制問題

美國密蘇里大學和內布拉斯加大學宣布,它們正在研究將無人機用于新聞報道和無人機新聞實驗室,這兩個跨領域項目的目的是研制出能夠完成新聞報道任務的無人機。

參與項目的學生將學習設計、制造和操作無人飛行器。這種飛行器可以深入記者無法進入的地方開展報道。、根據項目發起人、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新聞與大眾傳媒學院的馬特·韋特介紹,他們的實驗室還召集學生研究在新聞報道中使用無人機所涉及的法律和倫理道德問題。

韋特說:“當前,新聞記者面臨兩大問題。首先是觀眾對網絡上獨家視頻報道的胃口越來越大,而這些視頻所需成本不低。其次是從自然災害到華爾街抗議活動,記者親臨新聞現場都受到限制。”這些因素讓無人機成為新聞報道的理想選擇。

但并非每個人都青睞無人機。密蘇里州國會議員凱西·格恩齊就主張禁止在新聞報道中使用無人機。

格恩齊表示,他并不反對學生在學校里試驗這種機器,“但如果將它們用于搜集公民的個人信息,我不得不擔心”。

格恩齊向國會農業委員會遞交的立法草案這樣寫道:“任何人、團體或國家機構未經財產所有者許可,不得使用無人機或其他無人飛行器來監視他人、物產和行業活動。”

令人擔憂的是,美國聯邦航空局禁止在商業新聞報道中使用的無人機落入狗仔隊、標題黨媒體甚至偵探的手中,在未經當事人許可的情況下,非法窺探他人的私生活。

此外,美國中央情報局因2013年迄今美國軍隊使用無人機已造成40人死亡而備受指責,無人機在中東落得了“死亡金屬鳥”的綽號。

亞馬遜擬推出無人飛機快遞服務 最快可半小時內送達

2013年12月,一段無人飛機快遞服務視頻不脛而走:這是亞馬遜推出的一項無人機項目,名為Prime Air。有了這種無人機,網購者在亞馬遜上買的東西最短可以在半小時內送達。這種飛機的載重能力大約2公斤,續航10公里,配合亞馬遜強大的物流和倉儲系統,覆蓋范圍十分可觀。

柔翼無人機將進行首輪消霧試驗

為利用航空平臺開展重霧消除工作,我國研制的柔翼無人機即將進行首輪消霧試驗,有望早日以其載荷量大、飛行時間長等優勢投入霧霾天氣防治工作。

記者4日從中航工業集團公司獲悉,2014年重霧濃霾現象日趨嚴重,不僅影響交通運輸和人們出行,更直接威脅國民健康。利用航空平臺,高效開展重霧消除工作,已成為我國航空工業的關注重點之一。作為我國第一種翼傘無人機,中航工業航宇研制的柔翼無人機3月將由中國氣象局組織氣象、航空專家召開有關應用專題論證會,并在機場或港口進行首輪消霧試驗。

成飛高工顏華:五代戰機很可能是高性能無人機

四川新聞網報道,“第五代戰機很可能是以高性能的無人機為主,不僅美國在研制中,其他很多國家現在也在緊鑼密鼓進行。”昨日,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顏華,在四川科技館做完“軍用飛機發展歷程”講座后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下一代飛機不僅必須具備隱形能力,還應該更高、更快、更強,在未來某一天,航空和航天將會融合一體,向空天飛機邁進。

能否抗衡F22?

“要對中國戰機有信心”

目前,國內外媒體都對成飛研制的中國第四代戰機J-20十分關注。那么,J-20之后,中國下一代戰機究竟是什么樣子?目前有沒有啟動研制呢?顏華沒有就J-20做出任何回應。不過,據他介紹,按照中國對戰機研發“生產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的總體部署,既然中國J-10戰機已經大量生產,中國對新戰機的研制,也會有自己的規劃。

對于中國新戰機能否抗衡美國F22等先進戰機,顏華表示,一般而言,各國新戰機的研制,都會參考國際上主流戰機的性能,吸取他們的經驗教訓,并通過科技創新,做到具備自己獨特的能力。“大家要對中國戰機(對抗國外主流戰機)有信心。”

同時,顏華認為,從國際主流趨勢看,第五代戰機很可能是高性能無人機。許多國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比如美國正研究在航母上起降的隱形無人機X-47B。對此,顏華表示,相信不少世界航空強國國家也會對對很可能成為五代機主力的無人機開展研究。

未來戰機是空天飛機

更高更快更強

顏華介紹,對于下一代戰機的基本要求,首先必須是隱形,其次是像奧運精神說的那樣“更高更快更強”。更高,是指在現有戰機不超過30公里高度的基礎上進行提升飛行升限。目前大氣層30公里高度內是航空,100公里以上是航天,能在二者之間飛行可能是下一代戰機將會做到的,因此未來戰機可能是空天飛機。更快,是指向高超音速發展。更強,是指滿足執行更多任務的要求。

“目前的噴氣式飛機需要氧氣作為發動機工作的氧化劑,但30公里以上空氣稀薄,氧氣很少。所以飛30公里以上的空天飛機將采用區別于常規飛機的發動機。”顏華說。

附件列表


1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科特迪瓦    下一篇 匈牙利總統

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水县| 博客| 浑源县| 鄂尔多斯市| 中宁县| 和政县| 双江| 衡水市| 开远市| 灯塔市| 贡嘎县| 左权县| 彰化市| 天柱县| 兰西县| 子长县| 阿尔山市| 曲周县| 通河县| 建宁县| 乐至县| 侯马市| 定结县| 阿克| 班戈县| 盐山县| 合作市| 永胜县| 镇平县| 白玉县| 台南县| 天门市| SHOW| 株洲县| 甘孜县| 新巴尔虎左旗| 大悟县| 新和县| 灯塔市| 民和| 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