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智能終端
移動智能終端,英文:Smart Phone 及 Smart Device,于2000年之后翻譯而來,簡稱:智能終端是擁有接入互聯網能力,通常搭載各種操作系統,可根據用戶需求定制化各種功能。生活中常見的智能終端包括移動智能終端、車載智能終端、智能電視、可穿戴設備等。
終端分類 編輯本段
特性
–移動性, 實時性
–通話功能
–硬件可靠性
–軟件可靠性
–上網功能
–多任務性
–多媒體功能
–應用程序安裝使用廣泛性,易用性
–基于操作系統
要求
- 掉話率,接通率,切換成功率
- 音頻質量
- 結構堅固,射頻可靠,輻射合理,環境適應高
- 死機,重啟,異常
- 接入快捷,數據吞吐量
- 多任務并發的穩定性
- 高適應性,高品質
- 應用程序易開發,易發現下載,易用性,一致性
- 操作系統健壯性,通用性,資源高效性
移動保護 編輯本段
通常有四種移動設備的防護方法可選:
1、基于服務器的大而全的方案:必須通過移動設備上的Citrix Receiver來訪問公司信息。這類方法非常安全,但是卻不為用戶所喜歡。
2、基于虛擬桌面架構(VDI)的方案,不像上面的方法那么嚴格。用戶通過安裝在iPad上的Vmware View來訪問企業信息。“他們必須使用由IT管控的鏡像,但是至少可以離線工作了。”Pescatore說。
3、還有折衷方法,即在設備上安裝移動設備管理軟件。所謂折衷,就企業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員工也做出一點讓步。就大多數企業來說,這種方法是可行的。。
4、最后就是放任的方法,基于這樣的考慮 -- “廠商已經讓移動設備本身足夠安全了”。很少有企業會采用這樣的思路:這至少對于微軟和Windows來說是不適用的。廠商是根據消費者(而不是企業)的需求來生產設備的,因此不會太在意安全方面的功能。
管理辦法 編輯本段
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發展司副司長陳家春對外透露,隨著移動互聯網終端和業務中惡意吸費、信息竊取、誘騙欺詐等行為的影響和危害更加突出,有關部門正在制訂《移動智能終端管理辦法》,保護消費者權益。
陳家春還透露,工 信部將修訂進網檢測技術要求,采取定期的撥測手段來加強個人信息的保護。同時,將開展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的治理工作,研究制定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檢測處置機制,制定惡意程序認定和命名的標準,指導各省通信管理局和移動通信運營企業開展惡意程序的監測處置試點工作。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