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機
能源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石油等傳統能源主要是一次能源,具有很強的間歇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供應國的經濟結構。石油作為一種可再生的能量儲存手段,其成本低于其他任何能源,而且不會因其價格上漲而漲價。當它與能源價格聯動時,則可能導致一種嚴重的價格危機。
影響因素 編輯本段
影響能源價格的影響主要有:1.技術進步,如燃料電池技術等使電力可提高產量和運輸能力;2.提高效率和節省能源這是許多國家進行工業改革過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3.政治方面的影響石油出口國政府通常采取提高進口關稅、控制本國產量以保證能源供應穩定、減少能源進口減少以及限制出口等一系列措施來應對世界范圍內的能源危機。能源危機通常與能源供應短缺或價格上升相聯系。目前主要國家為提高供應能力制定了許多政策法規來保障能源供應:如《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方案》(1994)等;《石油天然氣工業調整法案》(1994)中建立了關于石油進口價格改革的法律體系,也為保證石油生產所需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同時通過加強環境保護,將可再生能源及資源利用與污染控制相結合;加大電力政策與補貼力度等措施以減輕電網壓力。此外還有一些促進能源開發與利用的政策文件(如《關于促進節能減排》)如1989年9月7日發布的《能源法》第十條、《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1990)》;1989年8月14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明確規定:“保護國內生態環境”。這些政策法規對國內企業是有利還是有害不明確。另外也有一些行業不能納入能源價格體系而采用其它措施來控制能源消費量增長,如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從1997年開始大幅度下降,使石油價格在1991年至1992年間一路下跌。這一時期石油價格由70年代末的40美元/桶下滑到了30美元/桶以下!導致了石油進口量大幅減少。
能源安全 編輯本段
石油和天然氣,在人類歷史上就已經作為重要的能源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存在。為了維持國家的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防止出現重大危機和災害,國家必須要保障能源安全的需要。因此,在人們日益關注、擔憂和憂慮的今天,對于“能源安全”的認識與分析越來越受到重視。世界各國均把能源安全作為一個重要戰略予以高度重視。西方學者在研究發現:能源安全主要體現為幾個方面:一是能源資源供給安全;二是能源安全危機的防范和控制方面所面臨的挑戰;三是安全和穩定問題之間的關系。一個國家或地區能以最低的成本獲得并使用本國的資源;能保障本國所需的能源不會大量依賴進口進而導致國際能源危機頻發;資源不能持續供應給相關國家。我國歷來把能源安全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戰略的高度來對待。
二、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能源產品主要依賴進口。
能源產品,能源生產、消費結構不合理,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節能降耗問題突出。近10年來,我國能源市場總體供大于求態勢明顯。煤炭需求連續9年下降,2010年煤產量為5.3億噸左右;全國累計生產原煤15.8億噸,同比增長4.9%;其中1-11月累計生產原煤11.1億噸;煤炭產量5.8億噸左右,同比減少1.5億噸;電力總裝機容量3.37億千瓦,同比增長6%。其中水電在總發電量中的比重達到70.3%(水電和風電占比分別為6.9%比17.7%);火電占電廠的58.8%位居第一。在發電中,抽水蓄能裝置規模超過1 GW的僅占0.3%。近5年來國內新增裝機容量從2011年的88萬千瓦增長到2009年的166萬千瓦水平和2010年底電力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相比還增長了34%左右。雖然2010年國內發電量達16000億千瓦時,但受煤電等行業嚴重虧損以及其他因素影響僅占20%左右,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仍然是我國主要的能源品種之一。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光伏發電量最大、利用小時數最多的國家之一;但同時因嚴重過剩而出現了嚴重供應短缺現象。受氣候災害影響,部分地區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受到嚴重影響。
三、氣候災害嚴重,極端氣候影響是重要因素
長期以來,全球氣候變化趨勢已引起世界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研究表明:全球氣候的變化將會對經濟發展和人類生存產生重要影響。然而目前世界上氣候災害問題仍然嚴重。由于氣候變化因素的影響,氣候災害對自然生態的破壞可能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要對氣候災害引起的全球重大影響作出客觀評估。同時為了保護全球生態環境和人類生存環境所需的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得到貫徹落實。我們必須認識到地球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保護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在我國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
四、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方向
能源危機本質上是一種資源、能源的安全與環境問題的疊加。因此需要從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從整體上考慮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國際貿易格局、居民生活方式的轉變以及環境污染的解決等問題。目前我國在石油消費方面居世界第一位,但其總量仍然很大。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達70.2%左右。對我國來說也應該進行這種積極變化。從中國石油儲量來看,到2010年油氣儲量已達到14.2億噸石油當量,占世界石油資源遠景儲量的1/3左右。我國油公司通過多種渠道擴大油田儲量已有的成果仍然很有限。世界上油氣儲量最多的國家是美國、日本、俄羅斯、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而中國石油儲量則達210億立方米,占世界儲量的1/3以上。這一比例在國際上都屬于較高的水平,因此國際原油價格較高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國石油市場供應。
五、對策建議及對策。
中國的經濟發展和能源發展是以犧牲環境和資源為代價的,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增長模式已經不能持續了。隨著工業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發展對能源的使用效率要求提高,必須對已經開發的煤礦進行有效的資源節約以及技術的進步。為此提出以下對策。在提高煤炭質量、降低消耗和減少污染的同時,控制能源消費的增長對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壓力。因此必須從以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工業過程控制改造和節能措施:一方面通過控制工業的生產過程中的排放實現節能減排達到目前國際先進水平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和消費國之一。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