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
2025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英文全稱:China Inter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Competition 2025)是一項備受矚目的全球性賽事。該賽事由教育部、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知識產權局、共青團中央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攜手聯合主辦,鄭州大學與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負責承辦工作。賽事舉辦時間跨度為2025年4月至10月,舉辦范圍覆蓋全球。
此次大賽以“我敢闖 我會創”作為核心主題。在賽制安排上,主要采用校級初賽、省級復賽、總決賽三級遞進模式(此賽制不包含萌芽賽道與國際參賽項目)。經過層層選拔,最終有4720個項目成功入圍總決賽(港澳臺地區的參賽名額單獨計算)。大賽設置了豐富多樣的賽道類型,涵蓋高教主賽道、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職教賽道等,每個賽道均設立金獎、銀獎、銅獎等多個獎項,以表彰優秀創新成果。
自2015年正式啟動以來,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始終積極推動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致力于搭建一個供全球大學生展示創新實踐成果的競賽平臺。經過多年發展,它已然成為全球范圍內參賽規模最大的創新賽事。在2025年的賽事中,其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吸引了來自全球161個國家和地區、5673所學校的踴躍參與,報名項目總數高達619萬個,參與人次更是達到2443萬。
2025年10月13日,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總決賽在鄭州大學正式拉開帷幕。緊接著,10月15日上午,冠軍爭奪賽也在鄭州大學火熱展開。經過激烈角逐,最終,清華大學帶來的“基于類腦架構的下一代通用模型及智能體生態”項目脫穎而出,榮獲本次大賽的冠軍。
基本信息 編輯本段
| 屬性 | 詳情 |
|---|---|
| 中文名稱 | 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 |
| 英文名稱 | China Inter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Competition 2025 |
| 舉辦時間 | 2025年4月至10月 |
| 舉辦地點 | 全球范圍內舉辦,總決賽及冠軍爭奪賽在鄭州大學舉行 |
| 主辦單位 | 教育部、中央統戰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知識產權局、共青團中央、河南省人民政府 |
| 承辦單位 | 鄭州大學、鄭州市人民政府 |
| 冠名贊助 | 中國建設銀行(總決賽) |
| 賽事主題 | “我敢闖 我會創” |
| 參賽規模 | 全球161個國家和地區、5673所學校的619萬個項目、2443萬人次 |
| 最終冠軍 | 清華大學“基于類腦架構的下一代通用模型及智能體生態”項目 |
賽事背景 編輯本段
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自2015年啟動以來,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大學生創新賽事。該賽事積極推進國際交流合作,搭建世界大學生創新實踐競賽平臺,為全球青年學子提供了展示創新才華的舞臺。2025年大賽特別關注大學生在破解社會難題上的創新實踐,旨在通過競賽激發青年學子的創新活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組織實施 編輯本段
組織架構
大賽組委會:由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主任,教育部和河南省分管負責同志擔任副主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秘書長,有關部門(單位)負責同志作為成員,負責大賽的組織實施。
專家委員會:負責項目評審等工作,確保評審過程的專業性和公正性。
紀律與監督委員會:負責對賽事組織、參賽項目評審、協辦單位相關工作等進行監督,處理違反大賽紀律的行為。
組織實施
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省級復賽的組織實施、項目評審和推薦等工作,確保省級賽事的順利進行。
鄭州大學和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總決賽,為參賽團隊提供優質的競賽環境和資源對接服務。
賽事形式 編輯本段
賽事主題
“我敢闖 我會創”:鼓勵青年學子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將課堂和實驗室學到的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
賽事目標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實踐。
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在創新實踐中增本領、長才干,增進中外青年的友誼。
展現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的感召力、國際影響力、塑造力、引領力和創造力。
賽道獎項 編輯本段
賽道類別:高教主賽道、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職教賽道、產業賽道、萌芽賽道。
獎項設置:各賽道均設金獎、銀獎、銅獎,高教主賽道還設有優秀創新創業導師獎。
參賽要求
參賽項目需緊密結合經濟社會各領域現實需求,體現高校在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方面的成果。
參賽項目應弘揚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實、健康、合法。
參賽人員年齡不超過35歲(產業賽道參賽項目成員中的教師除外)。
比賽賽制
采用校級初賽、省級復賽、總決賽三級賽制(不含萌芽賽道以及國際參賽項目)。
總決賽名額根據各地報名團隊數、參賽院校數、往年獲獎項目情況和創新教育工作情況等因素分配。
賽事進程 編輯本段
賽程安排
參賽報名(2025年4—7月):參賽團隊通過全國大學生創業服務網進行報名。
初賽復賽(2025年5—8月):各地各學校組織校級初賽和省級復賽,遴選推薦項目參加總決賽。
總決賽(2025年9月):入圍總決賽的項目通過評審,決出各類獎項。
亮點活動
大賽優秀項目展暨資源對接會:展示優秀創新項目,促進項目與資源的對接。
世界大學生創新大會:匯聚全球知名高校、企業和創業者,促進中外科技交流。
中國-中亞青年交流營和成果展:搭建中國與中亞青年交流思想、碰撞智慧、深化合作的平臺。
高校動態 編輯本段
賽區活動
河南賽區:在安陽紅旗渠青年洞文化廣場舉行“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
廣西賽區:在右江民族醫學院啟動“青年紅色筑夢之旅”,邀請黃文秀的姐姐黃愛娟分享成長故事。
山東賽區: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古鎮口舉辦“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啟動活動,參觀國家級“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江蘇賽區: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啟動活動,主題為“薪火相傳守初心,創新筑夢譜華章”。
浙江賽區:在杭州市濱江區“中國數谷”舉行“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啟動活動,展示近年來“紅旅”活動的重要成果。
陜西賽區:在西安工業大學舉行陜西賽區省級復賽暨“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啟動儀式。
上海賽區:在大零號灣科創大廈會議中心舉行啟動大會,并在上海交通大學成功舉辦市賽決賽暨冠軍爭奪賽。
重慶賽區:在重慶市武隆區舉行選拔賽工作部署會暨“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啟動儀式。
湖北賽區:在湖北工業大學舉辦湖北賽區決賽暨冠軍爭奪賽。
廣東賽區:在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舉行廣東省分賽決賽。
高校校賽
江蘇海洋大學:在會議中心黃海廳舉行校賽決賽。
江南大學:在商學院MBA教室舉行校內總決賽。
張家口學院:在明湖校區知行樓一樓報告廳順利舉行校賽決賽。
信陽師范大學:在理科樓報告廳舉行校級決賽,涵蓋新農科、新文科、新工科、新醫科、“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
六盤水師范學院:在學術交流中心舉行決賽,項目涵蓋生態保護技術、工業廢棄物資源化等多個領域。
福建江夏學院:舉辦校賽決賽,遴選出優質項目推薦參加省級競賽。
同濟大學:在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舉行校內決賽,66支團隊脫穎而出獲得校賽金獎。
內蒙古農業大學:在南校區創新創業學院舉行校賽決賽,多個項目獲得各組別第一名。
福建技術師范學院:舉行校賽現場決賽,評選出金獎、銀獎、銅獎等多個獎項。
長治學院:在實驗劇場舉行校賽啟動儀式,獲獎教師和學生代表進行經驗交流和路演展示。
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舉行選拔賽決賽,設置紅旅賽道和職教賽道,評出多個獎項。
區賽成果 編輯本段
新西蘭區域賽
由鄭州大學與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攜手主辦,面向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高校在校生及畢業5年以內、35歲以下畢業生。
設本科生、研究生創意與創業組,經審核、網絡評審后,在惠靈頓舉行總決賽。
賽事成果
暨南大學:伯明翰大學聯合學院師生團隊的《醫智云樞——Multi-Agent RL驅動的醫療資源適配與數據賦能平臺》項目在人工智能賦能醫療方面做出突破性探索。
海南賽區:海南大學代表隊參賽項目《片甲不“瘤”——AI賦能大模型智慧腦腫瘤診斷的數字放射科醫生助手》榮獲全省總冠軍。
甘肅省分賽:蘭州大學《核亦生花——高放廢液中稀有同位素再生先鋒》等項目獲得各賽道冠軍。
湖南省冠軍爭奪賽:國防科技大學研究生團隊的“橘洲”——全球首個純國產算力預訓練的移動端視覺基座大模型項目摘得桂冠。
全國總決賽:煙臺職業學院《管道焊匠——低功率激光實現工業級焊接效能》項目團隊成功斬獲全國金獎,是全省職教賽道唯一金獎。
賽事影響 編輯本段
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不僅為全球青年學子提供了展示創新才華的舞臺,更推動了國際交流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通過競賽,青年學子們增進了對實際問題的理解和解決能力,在互學互鑒中增進了中外青年的友誼。同時,大賽也提升了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的感召力、國際影響力、塑造力、引領力和創造力,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2025中國廣播電視精品創作大會 下一篇 2025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