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av网_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亚洲欧美一级_欧美成人合集magnet

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詞條   

巖羊

巖羊(Pseudois nayaur)又稱石羊、青羊、崖羊,是偶蹄目牛科巖羊屬動物。巖羊體型中等,形態介于野山羊與野綿羊之間,雄性大于雌性。雌雄都有角,雄性角粗大,雌性角小,兩角大致由頭部向兩側呈圓弧狀向外分。頭部狹長,耳朵較小,頜下無須。背部大致呈青灰棕色,一般腹側及四肢前面有黑紋,腹部及四肢內側白色,臀部和尾巴的底部為白色,尾巴背末端為黑色。冬季體毛比夏季長而且色淡。

巖羊巖羊

巖羊是一種典型的高山動物,分布范圍從青藏高原延伸進入中國四川西部、甘肅南部,向東到內蒙古中部,向南進入不丹、緬甸北部,橫過喜馬拉雅山脈進入尼泊爾、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帕米爾高原)。

2014年巖羊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被列為 (LC)無危物種。2021年被列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目錄

形態特征 編輯本段

物種對比
對比維度
巖羊
羱羊
雪羊
外觀
體長
115~165厘米
--
約1.3~1.6米
體重
雄羊體重50~75千克,雌羊20~50千克
--
約45~90千克
分布區域
四川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西藏自治區、陜西省等地
歐洲的阿爾卑斯山雪頂上的巖石間
北美洲西北部
食性
植食性
植食性
植食性
洞角科
牛科
牛科
偶蹄目
偶蹄目
偶蹄目
體型
巖羊體型中等,體長115~165厘米,尾長10~20厘米,肩高75~90厘米。雄羊體重50~75千克,雌羊20~50千克。
頭部特征
巖羊頭上有兩角,雄性的角粗大,兩角根部接近,雙角呈“V”形,先向上生長,再向兩側展開,最后向后彎曲,最長可達82厘米,周長可達28厘米;雌性角小,不超過20厘米,相比雄性的角,看上去更直。巖羊頭部狹長,耳朵較小,頜下無須。上、下唇白色,耳內白色
雄巖羊
雌巖羊和幼仔
身體四肢和尾
巖羊冬季體毛厚而密,顏色較深,夏季體毛短而稀,顏色較淺。身體背部毛色大致呈青灰色、灰白色或褐灰色、褐黃灰色,一般腹部兩側及四肢前面有黑紋,腹下及四肢內側為白色,蹄子寬大,蹄側具有一圓形白斑。臀部后面和尾巴的底部為白色,尾巴扁寬,背面為黑色。

分布棲息 編輯本段

地理分布
全球分布
巖羊巖羊
巖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地區,即中國、巴基斯坦、緬甸、尼泊爾、錫金、克什米爾、不丹和印度等國。
中國分布
巖羊在中國分布于西藏、新疆、內蒙古、陜西、寧夏、甘肅、青海、四川、云南等地。西藏亞種分布于西藏;四川亞種廣泛分布于云南、四川、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和內蒙等省區。
棲息環境
巖羊主要棲息于海拔2500~5500米(文獻記載最高達6600米)的高山裸巖或山谷間草地,是一種典型的高山動物。它們通常出現在懸崖附近,很少進入森林地區(賀蘭山例外)。它們非常耐受極端環境,從酷熱的沙漠到多風寒冷的山坡,能夠在其他野生物種無法生存的棲息地中生活。

生活習性 編輯本段

居住習慣
巖羊生活在丘陵和裸巖等地帶,無固定獸徑和巢穴。
善于攀登
巖羊行動敏捷,善于攀登和在巖石間跳躍。尤其善于在懸崖峭壁間攀爬跳躍。它們在懸崖峭壁只要有一腳之棱,便能攀登上去。一跳可達2、3米,從高處向下能縱身一躍10多米而不致摔傷。
巖羊在巖石間攀登
飲食活動
巖羊以各類青草和植物嫩枝葉為食,冬季啃食枯草,常到固定的地點飲水,寒冷季節也可舔食冰雪。它們多在晨昏間活動,喜歡在草類繁茂的陡坡上覓食和休息。
集群性
巖羊喜歡群體一起生活,很少獨棲,常常結成幾十只至百余只的群體一起活動。雄雌性比例約為1:5,但在夏季年老的雄羊常離群獨棲,有時雄羊還單獨結群。

生長繁殖 編輯本段

生長階段
詳情
圖片
出生
幼崽在5月中旬和7月初之間出生,斷奶發生在6個月,雄性幼崽不到一歲時就長出直的角,長約5厘米。
雌巖羊和幼仔
成長
1~3歲
一歲的雄性大約是成年雌性的2/3。它們的角長約15厘米,身體兩側沒有橫向的黑色條紋。幼仔到1.5年成熟。
1~3歲巖羊
3~5歲
當它們長到3歲時,它們的大小與成年雌性相當,但仍然沒有條紋。他們的角達到約35厘米。
3~5歲巖羊
5~7歲
到5~7歲時,雄性達到完全成熟,它們的角達到45~55厘米長。

繁殖
多在冬季發情交配,懷孕期約為六個月,每胎通常產一仔。

壽命
它們一般可以活12~15年,最長壽命可以達到二十年左右。


物種保護 編輯本段

致危因素
影響巖羊種群增長的主要因素是人類的任意獵殺和天敵的捕獵。從1958年到1989年間,每年有10萬到20萬千克的巖羊肉從青海出口到德國等地。即每年大約有5000到10000只巖羊被殺。該數據還不包括那些被當地獵人捕殺的數量。而雪豹、豺、狼、禿鷲和金雕等天敵也是影響巖羊種群的重要因素。
巖羊巖羊
種群現狀
因為巖羊幾乎完全生活在陡峭的山區,是一種相對較小的偶蹄類動物,體色很容易和山體背景融為一體,除非觀察條件非常好,否則很難看到。中國種群數量的大多數據都是基于估計,應謹慎看待。有證據表明巖羊在青藏高原中國部分的棲息地內分布廣泛且相對較多。
西藏巖羊在西藏北部和昆侖山的無人居住區數量比較豐富,在昆侖山、喀拉昆侖和帕米爾交匯處的塔什庫爾干保護區數量相對比較豐富,沒有有關四川巖羊的總數的報道。1962年,估計青海的四川巖羊總數為120萬頭,其中26.7萬頭在東部地區。而1972年調查,青海東部大約有9.2萬頭,可見種群數量在減少,而且種群常被分割。1986和1988年在青海東南部的玉樹和果洛兩地的調查表明有144群,共4470只。1997年在甘肅西部阿克塞地區的考察報道稱:在甘肅阿克塞地區見到42頭,在巖羊保護區見到70頭。
1991年巖羊在印度的估計數量為11,000只,1992年在巴基斯坦的估計數量為2,000~2,500只,不丹沒有可用的估計值,1997年尼泊爾保守估計為10,000只。這些推斷數據表明到2014年巖羊種群數量大約在47,000(幾乎可以肯定是非常保守的估計)到414,000(可能高估)之間。
2020~2021年,在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巖羊進行種群數量調查的結果顯示,夏季巖羊種群數量為2554~10490只,種群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2~5.42只;冬季巖羊種群數量為7294~34017只,種群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769~17.58只。[

保護舉措 編輯本段

建立國際狩獵區
1986年國際狩獵區在中國建立以來,當地居民因從事向導、餐飲和保衛的工作而得到一定的收入,從而間接地減少了非法捕獵的現象。
巖羊巖羊
列入國家保護動物
在中國,巖羊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未經省區級主管部門批準不準任意獵捕。
建立自然保護區
在巖羊分布的主要區域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嚴格執行野生動物保護措施。
其他措施
加強對民眾的宣傳教育工作,嚴格打擊盜獵活動。加強種群動態和疫病監測工作,對于發生災害氣候的年份,在食物短缺時期進行人工補飼工作。
保護級別
2014年,列入《IUCN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LC)無危物種。
2021年,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II 級保護動物。

問題爭議 編輯本段

對巖羊的生態研究面臨很多問題,首先是分類學上對亞種間分化爭議較大,目前普遍認為巖羊分為2個亞種,即西藏亞種(Pseudois nayaur nayaur)和四川亞種(Pseudois nayaur szechuanensis)。四川亞種內部產生了較大的遺傳分化,其中寧夏種群和內蒙古種群構成的賀蘭山分支可能獨立于西藏亞種和四川亞種成為巖羊的第三個亞種,新疆種群可能屬于西藏亞種的一個分支
其次,棲息地質量的評估無法滿足巖羊的有效管理,網圍欄架設等人類活動干擾了巖羊的生存,并間接影響瀕危物種雪豹的保護等。還有對巖羊宏觀生態學研究不夠系統,仍存在大部分地區種群動態數據不足和地理劃分不清等問題。

發現記錄 編輯本段

2022年11月9日,甘肅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監測到4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巖羊活動的畫面,填補了該保護區巖羊監測的空白。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珠穆朗瑪峰    下一篇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保護名單)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绥县| 宜良县| 敖汉旗| 百色市| 门源| 沛县| 和平县| 柯坪县| 高雄县| 苏州市| 精河县| 惠来县| 英吉沙县| 忻州市| 化州市| 田阳县| 江阴市| 娄烦县| 嘉定区| 沁阳市| 静乐县| 墨玉县| 皮山县| 泸水县| 盈江县| 化州市| 商丘市| 正安县| 上栗县| 鸡泽县| 汤阴县| 辽宁省| 千阳县| 茂名市| 比如县| 望都县| 沈阳市| 垦利县| 金华市| 灌南县| 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