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嵐
陳嵐,一位來自江蘇泰州的才女,網名深海水妖和水妖。她不僅是江西省作家協會的會員,還身兼編劇、電視評論員和女性主義者多重身份。自11歲起,陳嵐便開始了她的創作生涯,發表了多首詩歌。成年后,她曾擔任電視臺記者、公務員以及金融公司的高級企劃。通過寫作,她逐漸轉型成為了一名網絡作家。以深海水妖為筆名,她在網絡上發表了大量的雜文和隨筆,因其獨特的寫作風格而受到網友的關注,積累了眾多讀者。
2006年,陳嵐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說,同年6月進入電視媒體圈,成為電視評論的新星。此后,她連續擔任多家媒體的電視評論員。在天津先天無肛女嬰、“江歌案”、南女童王鳳雅父母詐捐事件、鄭爽事件、吳亦凡事件、霍尊事件等網絡熱點話題中,陳嵐發表了大量引人爭議的言論。南京李夢雪李夢彤兩姐妹慘遭餓死事件更促使她發起了一個旨在保護中國受虐兒童的民間組織——上海靜安區小希望之家青少年關愛服務中心,該組織于2014年成立。
陳嵐還在各種雜志和報紙上發表了時尚情感故事和生活隨筆,擔任網易讀書論壇版主,并在《城市假日》的《妖刀斷情案》上發表評論。她的作品包括《我們為什么被霸凌》、《背后》等,并經常以特約評論員的身份出現在電視節目中。
人物經歷 編輯本段
在童年時期,陳嵐曾遭受校園暴力的困擾,但這一切并未阻止她追求文學創作的夢想。成年后,她以19歲的年齡開始創作長篇小說,并著有《蓮花落》、《風過有痕》、《此心恒傷》、《終極愛情》等作品。其中,《此心恒傷》尚未出版就被歡樂傳媒購得影視改編權。在互聯網早期,她以深海水妖為筆名在網易論壇、網易博客以及天涯論壇等平臺發表了眾多雜文和隨筆,以其銳利的文筆在多個社交平臺上嶄露頭角。
2002年,她的小說《終極愛情》入選“2002年網易十大精華之作”。2003年4月,陳嵐在天涯論壇發布了她的第一篇雜文《盜尸賊耳,李碧華者》,并在該平臺上陸續發布了《中國謊言史》、《女性文學:智慧殿堂里的花瓶》等四十二篇雜文,以及《田三》、《雪松》等五篇短篇小說。
陳嵐在2006年推出了首部長篇小說《背后》,標志著其文學創作的正式起步。同年,她在天涯論壇發表了一篇題為《人類文明的恥辱:要求女性冒死反抗強奸》的雜文,文中強調女性反抗強奸實際上是在保護背后某個男性的權益,并提出了引人深思的問題:女性的生命是否比她們的陰道更卑微?這篇文章迅速引發了多家媒體的關注,并被鳳凰網評選為“2006年度十大博客焦點事件”,在中文互聯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
2009年,陳嵐以筆名水妖出版了小說《不糾結的情路》,書中描繪了陷入愛情漩渦的男女,對當代兩性感情問題進行了分類,并針對不同問題提供了解決策略,為讀者提供了感情問題的參考。
2010年,陳嵐在瀏覽天涯論壇時發現了一篇關于天津先天性無肛門女嬰的帖子,她立即前往天津臨終關懷醫院將女嬰接走,這便是“小希望”首次為公眾所知。此后,陳嵐創立了上海靜安區小希望之家,并擔任理事長,該機構成為中國首個預防未成年人虐待與忽視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并開展了一系列社會救助工作,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
2011年,陳嵐成為多個電視節目的評論員,并出版了言情小說《小艾向前沖》,以精致的筆觸講述了一個愛情故事,被贊譽為具有“簡·奧斯丁”式的敘事風格。在此期間,陳嵐在多個媒體發表與兩性相關的文章,如新浪博客專欄《陳嵐:愛無能比性無能更可怕》和《陳嵐:“脫”,其實為了“穿”》。
2011年至2012年間,陳嵐在創作雜文和散文的同時,在《電腦商情報》連載了科幻小說《靈魂之塵》,大膽地描繪了未來黑客與21世紀的故事,對宗教、歷史和時間進行了大膽的探索。
2013年,陳嵐以救援“小希望”的故事為背景,出版了紀實文學《小希望》。盡管救援行動存在爭議,但陳嵐決定將版稅捐獻給兒童福利保障事業,并在發布會上宣布成立小希望之家,牽頭成立關注中國受虐兒童的NGO,推進兒童福利保障制度的立法,并捐贈了14萬余元現金。此外,她還著有雜文《蘇偉貞的亡者之書》和《薩波塔:用小說肢解人》等作品。
2014年,陳嵐因其在社會責任方面的貢獻榮獲“2014年度十大責任公民”稱號。然而,隨后的經營問題導致其企業關閉。同年8月,佛山一名男子因妻子離家出走而傷害了自己的兒子,陳嵐從上海趕到佛山,試圖將孩子從其父呂某手中奪回。在過程中,呂某用玻璃杯擊傷了陳嵐的頭部,導致其住院。
2014年9月22日,汕頭一位父親在QQ上發布了虐待兒童的照片,并聲稱虐待行為仍在進行。陳嵐組織了小希望之家的志愿者,成功救出了這名受虐待的男童。虐童者隨后被警方逮捕。2017年8月,陳嵐在微博上披露了一起在南京南站候車室發生的猥褻事件,一名約20歲的男子猥褻了一名約12歲的女童,而周圍的人對此反應冷漠。此事件引發了網友對陳嵐的人身攻擊。
2015年,陳嵐不僅在傳統媒體上發表文章,還開始在今日頭條號“作家陳嵐”和微信公眾號“女權文化”(后于2021年9月更名為“真嵐看”)上發表雜文。她在這個平臺上不僅為女性發聲,表達對女性權利的看法,還對社會熱點事件發表個人見解,如《林生斌,動機找到了》和《拉菲草“血案”:窮和摳搜是兩回事》。從2022年11月起,她的文章開始在新的公眾號“您說呢”上發布。
2017年,陳嵐出版了《我們為什么被霸凌》,書中以真實的筆觸分析了涵蓋小學到大學四個階段的霸凌事件,并為學校、家長及孩子提供了解決方案。書中描述了包括武力、流言、性別、群體和校園霸凌在內的多種霸凌形式,揭示了家庭教育與霸凌事件之間的關系。
2019年,陳嵐出版了《成為主角》,該書從社會真實事件和流行文學出發,結合歷史、社會和原生家庭因素進行分析。陳嵐從女性視角出發,分析了影響女性命運的根源和模式,并提供了指導方法。
人物事件 編輯本段
陳嵐曾在2010年以資深游戲玩家的身份,在云南衛視《民生大議》節目中與戒網癮專家陶宏開就“徹底清除不良網絡游戲”主題進行辯論。陳嵐指責陶宏開利用戒網癮牟利,并愿意出50萬賭注再辯。辯論引發了玩家們的支持,稱她為“魔獸賢妻”。陶宏開隨后在網易博客上回應稱陳嵐的指控為“造謠可恥,被誣無畏”。此外,陳嵐還參與了天津先天性無肛門女嬰的救援事件。
2010年,陳嵐在回到江西的途中,在天涯論壇上發現了一篇題為《不足一月女嬰即將被餓死——救助直播中》的帖子,這篇帖子深深觸動了她。她隨即與志愿者取得聯系,并迅速趕往天津臨終關懷醫院,將嬰兒“小希望”帶回家。這次經歷促使她開始關注兒童保護事業,并在之后創立了上海靜安區小希望之家青少年關愛服務中心。然而,由于未獲得“小希望”監護人的同意,陳嵐擅自給嬰兒喂奶并將其轉院,此舉遭到了“小希望”父母和一些網友的批評。盡管如此,陳嵐還是根據救援“小希望”的經歷,出版了紀實文學《小希望》。部分網友指責她炒作,但也有不少網友支持她。
陳嵐與江歌之母的網上對峙
2016年,陳嵐在“江歌慘案”中為劉鑫發聲,并質疑江歌之母江秋蓮利用女兒的死來牟利。2017年,她在微信公眾號“真嵐看”發表《江歌案:誰在說謊?》,對江秋蓮提出質疑,并呼吁停止對劉鑫的侮辱和全網通緝。在江秋蓮勝訴后,陳嵐表示尊重法院判決,并要求江秋蓮公布網友捐款的使用情況。江秋蓮拒絕與陳嵐面對面交流,并在2022年3月12日表示將對陳嵐提起上訴。
陳嵐實名舉報王鳳雅父母事件
2018年4月,陳嵐在微博上實名舉報河南女童王鳳雅家屬重男輕女,涉嫌虐待兒童及詐捐,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注。王鳳雅父母因此受到指責,并在2018年8月向上海市閔行區法院起訴陳嵐名譽侵權。2019年12月,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一審宣判陳嵐停止名譽侵權行為并公開向王鳳雅母親楊美芹致歉。陳嵐在2019年接受紅星視頻專訪時表示,自己只是一個背鍋者。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