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
湖北大學,英文名:Hubei University,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湖北大學是湖北省人民政府與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級重點綜合性大學美國政府和教育部、湖北省“中國一流大學建設大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學校有武昌主校區、漢口校區、陽邏校區。截至2024年4月,校區總占地面積1500畝。
湖北大學的前身湖北省教育學院誕生于寶雞 安,1931年武昌人,后考入國立湖北師范大學、湖北省教育學院、湖北省教師協會推廣教育學院、湖北師范學院、武漢師范學院和武漢師范學院等時期。1984年由武漢師范大學更名重建湖北大學,開始由單一師范大學向綜合性大學過渡。2013年,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美國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立了湖北大學。
截至2024年4月,湖北大學擁有24個學科學院、本科招生專業81個,涵蓋除軍事學以外的13個主要學科,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1碩士和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2個授權類別的碩士和博士學位度;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1萬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1萬余人;有1600多名教師,其中、現有副教授1000多人,博士生導師近250人,碩士生導師1100多人。各級各類高層次人才473人(次),其中國家、部級人才81人(次),省市人才392名(次)學校生物入選湖北省“一級學科重點建設學科”,湖北省有3個學科入選“中國一流學科建設”。
湖北大學2024年中國軟科學大學排名第133位。
辦學條件 編輯本段
院系情況
截至2024年4月,湖北大學有24個學科學院、81個本科招生專業,覆蓋除軍事學以外的13個學科。
師資情況
截至2024年4月,共有1,600多名教師,其中、現有副教授1000多人,博士生導師近250人,碩士生導師1100多人。各級各類高層次人才473人(次),其中國家、部級人才81人(次),省市人才392名(次)有兩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3個省級教學團隊。
截至2023年9月底,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3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人,教育部資助2人“新世紀杰出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9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國家級模范教師2人,國家級思政課教師2人,近期教育部教學委員會委員7人,省級高層次人才329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1人,湖北省教學名師3人“湖北名師工作室”主持人8人。學校擁有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課程思政團隊1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2個省部級教學團隊43個省級高水平研究團隊。
學科建設
到2024年4月,學科專業齊全。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1碩士和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2個授權類別的碩士和博士學位度、33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六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生物入選湖北省“一級學科重點建設學科”,湖北省有3個學科入選“中國一流學科建設”,選擇了4個受試組“十四五”湖北省高校優勢特色學科群。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環境/生態學、生物生物化學等6個學科進入EI學科世界前1%,8個學科入選美國大學..新聞是世界上最好的學科,6個學科入選軟科學世界一流學科。
教學建設
截至2024年4月,已有7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11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3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63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5個國家新工科文科科研項目獲批、教育部兩個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示范項目、教育部有產學合作協同教育項目398個,中國專業學位案例中心專題案例5個,省級卓越工程師聯合培養項目3個。
學術資源 編輯本段
學術期刊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期刊欄目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經濟學、語言文學、美學藝術、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新聞學等學術領域。本刊被評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核心期刊,全國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本刊為全國中文綜合性核心期刊(北大),全國中文科技核心期刊,全國優秀高校自然科學學報,主要刊發自然科學各基礎學科(包括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化學與材料科學、醫學與生命科學、地理與環境科學、體育與健身科學等)及有關應用科學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
《蛛形學報》:主要刊載蛛形學動物(重點是蜘蛛、蜱螨和蝎)的分類學、生物學、形態學、生態學以及有害蛛形動物的防治、有益蛛形動物利用的最新科研成果,先后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生物學文摘》等定為核心刊物之一。《蛛形學報》在《中國生物學文摘》中的摘錄率為100%
《膠體與聚合物》:主要報道和評述當前有關聚合物乳液等膠體及其他聚合物科學領域的理論研究、生產應用、分析測試、科技成果和市場動向等內容
《當代繼續教育》:辦刊宗旨為:深入當代繼續教育第一線,宣傳國家繼續教育方針政策,透視繼續教育熱點,傳播繼續教育信息,探討繼續教育理論,交流繼續教育教學方法及培訓方法,跟蹤就業市場,提供職業指導,輔助成人學習,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
《中學語文》:由中國現代文學先驅茅盾題寫刊名,是新中國最早出現的綜合性語文期刊
《中學數學》:所設欄目“名師新篇”、“新秀論壇”、“教改探討”、“初數研究”、“教材教法”、“教學設計”、“解題技巧”、“奧林匹克”、“復習參考”等。
圖書館
湖北大學圖書館為國家級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圖書館建于1931年,2005年新圖書館落成,建筑面積42051平方米;2011年通識教育學院圖書館建成,建筑面積2400平方米。圖書館設有閱覽座位6096席。截至2022年底,圖書館收藏有中外文紙質文獻250.24萬冊,中外文電子圖書總量為301.64萬冊;擁有中外文數據庫310個(含子庫),中外文電子全文期刊4.69萬種;中外文紙質報刊125份,各種非印刷型資料近萬件,構成了多類型、多載體、特色鮮明的綜合性館藏體系。
科研平臺
截至2024年4月,學校建有4個國家級平臺,參與組建湖北應用數學中心,共建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湖北恩施站(森林)”,建有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有省級和市級重點科技創新平臺60余個,深度參與江城、江夏、洪山、時珍等4個湖北實驗室建設,獲批省級科普教育基地7個。學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獲省、市兩級備案。建有24個省部級研究平臺,設有高等人文研究院、區域與國別研究院(拉美研究院)等校級高水平研究平臺。其中縣域治理研究院、湖北文化建設研究院、湖北基礎教育研究院為湖北省重點建設智庫。
科研成果
2019-2024年,學校以第一單位獲批科學技術一等獎3項,國家自科基金重大重點項目、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20余項。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課題13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8項,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3項,其他省部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00余項。“十四五”期間,學校深入實施“雙十行動”計劃,在省外沿海和湖北多地設立9個駐外產業技術研究機構,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服務地方發展。
學校交流 編輯本段
截至2024年4月,學校已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多所大學開展合作、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的關系,與英國曼徹斯特城市大學合作,在巴西建立了湖北大學曼徹斯特聯合學院、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波蘭合作建立了三所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學校常年招收留學生,可以提供中國政府獎學金、中國教師國際獎學金、湖北省國際學生獎學金。
所獲榮譽 編輯本段
2022年5月4日,湖北大學研究生赴藏支教團被授予“湖北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2020年9月,學校在教育部主辦“全國高校“共抗疫情、愛國力行”主題宣傳教育和網絡文化成果征集展示活動”中獲得全國二等獎。
2017年4月,學校在省全民閱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開展的“2015-2016年度全省全民閱讀評先爭優活動”中獲得“十佳書香校園”稱號。
2012年3月20日,學校獲得“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