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學院
宿州學院(Suzhou University),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是安徽省綜合性本科院校,安徽省示范性應用型本科院校。連續四次被評為安徽省文明單位、安徽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示范單位,榮獲2015年安徽省教育系統首屆文明單位2019年安徽省文明校園2015年文明校園-2022年7次被省委評為年度優秀高校綜合評估。學校創建于1949年,1983年升級更名為宿州師范學院,2004年更名為宿州學院2009年被評為安徽省首批示范性應用型本科院校,2014年,、2019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經評審評估,2015年批準為安徽省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項目建設單位,2019年批準為新一屆碩士 級授權項目建設單位。
截至2024年2月,學校擁有教育園區校區、汴河路校區有兩個校區,占地1146畝,建筑面積近60萬平方米。本科專業65個(目前招生專業56個)有15個二級學院,8個重點學科,1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專業、1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重點學科、省級應用型高峰培育學科3個;有10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和9個省級特色專業、省級一流(品牌)專業2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2個。現有全日制學生15000余人,成人繼續教育學生1500余人。現有教職工1300余人,其中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360人、博士360余人。
2024年排名中國軟科學大學(主榜)宿州大學排名第481位。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1949年,創建皖北宿縣區師范學校,后改為宿縣區師范學校。
1977年,安徽大學宿縣師范學校宿縣師范學院(新設)合署。
1979年,安徽大學宿縣師范學院更名為安徽師范大學宿州學院。
1983年,宿縣師范學校、安徽師范大學宿州學院升格更名為宿州師范學院,是一所三年制師范專科學校。
2002年,宿州農業干部學校(宿州農干校)并入。
2004年,宿州師范學院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宿州學院。
2008年,宿州大學被授予學士學位學位。
2009年10月,安徽省教育廳、財政廳批準宿州大學成為安徽省首批示范性應用型本科高校。
2013年8月,宿州大學通過省級示范應用型本科院校項目驗收。成為中國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計劃的國家級高校。
2014年4月,宿州大學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2015年成功獲批安徽省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項目建設單位。
2019年,宿州大學獲批新增碩士 級授權項目建設單位。
2020年3月,《大學生創業共享服務平臺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宿州網易聯合創新中心舉行。
2022年6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2021年國家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宿州大學電子商務專業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辦學條件 編輯本段
院系概況
截至2024年2月,有15個二級學院,65個本科專業(目前招生專業56個),涵蓋工學、管理學、理學、文學、經濟學、藝術學、教育學、醫學等八個學科形成了信息技術、食品醫藥材料化工、機械制造、礦產資源、經濟管理、七大文化藝術應用專業群。
師資隊伍
截至2024年2月,學院現有教職工1300余人,其中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360人、博士350余人。目前有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名,省學術技術帶頭人1名、有一個候選人被選為后備,被選為安徽省“特支計劃”2人,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帶頭人3人、1 省內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省科技特派員6人,省名師22人、省級教壇新秀37人。與省內外20多所高校聯合開展研究生培養,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56人。
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2月,學校擁有1個省級重點學科、有3個省級應用型重點培養學科和1個博士后流動站。
博士后研究中心:宿州大學煤礦勘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中心
教學建設
到2024年2月,有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專業、1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有10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和9個省級特色專業、省級一流(品牌)專業2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2個。截至2023年11月,學校已建成34門省部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有20個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球場和93個POC球場。
教學成果
2022—2023學年,學生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222篇,學生獲得專利和著作權47項。2022年組織第十屆“挑戰杯·華安證券”在安徽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研作品競賽中,12件作品入圍省賽,學院獲得安徽省一等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9項。學校學生參加學科技能競賽獲省級以上獎勵600余次。其中獲得國家級比賽獎項80余項。
科學研究 編輯本段
科研平臺
截至2024年2月,學院擁有一個博士后研究中心,一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個省級科研平臺和實驗(實訓)室287個、255個校外實習基地。精準對接宿州十大重點產業,深入實施“4510”校地聯合科技創新行動(即: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4鏈融合”推動專業、產業、企業、就業和事業“5業聯動”圍繞安徽省十大新興產業、宿州十大重點產業,建設10個校院聯合科技創新平臺,推動校院高質量發展),繼續增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能力,擁有500多個城市、縣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名企開展實質性合作。
國家級科研平臺:國家煤礦水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級科研平臺:安徽省石墨烯復合功能薄膜新材料工程實驗室、煤礦勘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礦井絞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煤炭行業(防治水)技術中心、復合酶提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自旋電子與納米材料重點實驗室、大學文化研究中心、皖北城鄉一體化研究中心、宿州區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省級創新平臺團隊:光電信息材料和新能源器件創新團隊
安徽省智庫項目:安徽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2月,學校已過去五年(2019年-2023年)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84項,獲省部級及行業協會(學會)科研獎勵27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500余篇,被CI引用、EI檢索到600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出版教材、專著196部;授權39項國際專利、擁有國家發明專利120項,簽訂產學研合作項目800余項,50份咨詢報告被省市有關部門采納。
學術資源 編輯本段
館藏資源
宿州大學圖書館總建筑面積3.占地46萬平方米,由汴河路校區和教育園校區兩個圖書館組成有6個書庫對外開放,包括文理科、類書叢書善本、辭書、汴河路校區共有5個閱覽室1個電子閱覽室33個自習室,共3020個閱讀座位。到2024年2月,學院圖書館擁有約147萬冊紙質圖書和373萬冊電子圖書;360,000種電子期刊。訂購、共享中國知網、Ebco等中外數據庫平臺34個。
學術期刊
《宿州學院學報》是由安徽省教育廳主管,宿州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ISSN1673-2006,CN34-1289/Z),國內外公開發行,月刊,為安徽省高校學報優秀期刊、全國地方高校學報優秀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維普數據、華藝線上圖書館和教育閱讀網全文收錄期刊,也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宿州學院學報》源于《宿州師專學報》,1986年創刊(季刊),1999年開始公開發行并改為雙月刊,2010年改為月刊,曾設有:教授(博士)論壇、社會科學研究、孟二冬精神與大學文化建設研究、文化藝術研究、賽珍珠研究、基礎理論(自然科學)、應用技術研究、體育與衛生健康、高等教育研究等欄目。2019年欄目調整為:皖北文化研究(特色欄目);哲學與社會科學研究;經濟管理研究;語言文學研究;藝術與體育研究;自然科學與應用技術研究等。現從2021年始,欄目調整為“皖北文化研究(特色欄目)”“經濟管理研究”“語言文學研究”“藝術與體育研究”“思政課程與實踐”“高等教育與教學研究”“鄉村振興研究”“自然科學與應用技術研究”等欄目。
合作交流 編輯本段
截至2024年2月,宿州學院與美國、新西蘭、馬來西亞及“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29所高校及相關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獲批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1項。通過教師“海外研修工程”和學生出國交流學習項目,先后選派200多名師生赴國(境)外訪學研修、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等,做好外國留學生招收工作,積極打造“留學安徽”“留學宿州”品牌。2019年,宿州學院與美國卡斯爾頓大學合作舉辦生物技術專業本科教育項目。
學校榮譽 編輯本段
2015年-2022年,七次獲評省委年度綜合考核優秀等次。
2019年學校榮獲“安徽省文明校園”稱號。
2017年6月20日,獲得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十一屆安徽省文明單位”榮譽稱號。截至2018年6月,學校先后獲中國全國群眾體育運動先進單位、安徽省普通高校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高校、安徽省人才工作先進單位、安徽省文明單位(4次)、安徽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安徽省高等學校優秀教學管理集體(2次)、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5次)、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4次)、第一屆安徽省教育系統文明單位立項建設學校等稱號。
2020年12月2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促進獎”特別獎。
2023年6月25日,教育部發布了首批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名單,宿州學院在列。?
2023年,學校獲評為“全省黨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創建單位。
在2023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主榜)中,宿州學院位列第468名。
在2024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主榜)中,宿州學院位列第481名。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