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學
延安大學(英文名稱為“Yanan University”,簡稱“YANDA”,簡稱“延大”學校位于延安市寶塔區陜西省安市。這所學校是由毛澤東同志親自命名的、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現在它是陜西省人民政府和陜西省人民政府聯合創辦的一所大學美國政府和教育部、陜西省高水平建筑大學、、優秀應屆畢業生免試就讀碩士推薦院校學位資格。 延安大學創建于1941年9月,其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創辦的陜北公學。1941年7月,陜北公學延安人民美國醫院合并成立新的燕 一所大學。2005年6月9日,陜西省人民 美國政府、教育部共建的大學。2011年,延安大學被列為陜西省省級高水平建設大學。2019年9月15日,燕農村發展研究院與Xi大學聯合建立了一所大學農村發展慈善基金會。2020年12月,學院和行政部門搬入新校區辦學。
截至2024年5月,延安大學建了一座新城、楊家嶺、翠園有三個校區,總占地面積約2800畝。學校有16個二級學院、一個獨立學院,一個直屬醫院、10家非直屬附屬醫院;學生超過21000人、教職工1800多人;16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辦學條件 編輯本段
院系設置
到2024年5月,延安大學有16個二級學院、一個獨立學院,一個直屬醫院、10個非直屬附屬醫院,60個本科專業。
師資情況
到2024年5月,學校擁有教職工1800余人,專任教師1300人,基本形成了高職稱、高學歷、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的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教師中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黃大年式教師2人,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陜西省“三五人才”為陜西省的項目挑選了三名專家“三個人才”計劃入選21人,為陜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7人,陜西省名師17人,陜西省先進個人3人,陜西省先進個人5人“三秦人才津貼”陜西省有專家8人,青年科技之星9人。學校聘請了20多名高層次專家,聘請了近百名國內著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
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5月,學校有18個一級碩士 s學位授權點和75個二級學科(研究方向)有14個碩士和碩士授權類別s學位和60個專業領域(方向)擁有6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和1個省級一級學科。
教學情況
教學基地方面,截至2022年12月,學校有校外實習、培訓基地316個,省部級創新團隊6個。在課程建設方面,截至2023年9月,學校擁有33門一流本科課程,其中國家一流本科課程7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9門,省級優秀網絡開放課程3門。、13個省級一流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特色專業8個。
學術資源 編輯本段
館藏資源
到2023年9月,學校有兩個圖書館,總面積83904.85平方米,閱覽室座位5752個。圖書館擁有紙質圖書185萬冊,當年新增圖書12946冊,平均每個學生擁有紙質圖書69冊.6冊;擁有電子書171.1847萬冊,電子期刊39種.7156萬冊,學位論文596篇.4萬份,115242小時的音視頻。2022年,圖書發行量達到2.791萬冊,電子資源訪問190個.8035萬次,當年電子資源下載量為167.8294萬篇次。
學術期刊
《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的主辦單位是延安大學,創建于1979年,包括嚴和一項研究、中國共產黨史、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文學與語言學、歷史學、期刊號為《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是陜北歷史文化研究等綜合性社科學術文章、《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來源期刊。
《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由陜西省教育廳主管的一所大學,創建于1982年。這本雜志包括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物理學和電子信息科學、化學與化學工程、能源與環境科學、生命科學、體育科學等領域的綜合性自然科學學術文章收錄在《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期刊中。
《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成立于2003年,由延安大學,這本雜志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中醫學、藥學和其他學科的新成就、新進展和新理論。本刊為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期刊,期刊收錄于《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學術科研 編輯本段
科研平臺
到2024年5月,延安大學擁有28個省部級科研平臺20個省部級創新團隊和7個院士工作站、。其中,國家級科研平臺有兩個,分別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國家旅游局紅色旅游創新發展研究基地。其中省級平臺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4個省級研究中心;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8個市級重點實驗室;1 市級創新戰略聯盟;1 市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學術成果
學校“十二五”。獲得各級成果獎131項,其中省級以上成果獎36項。共發表學術論文5118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檢索有465篇,c有763篇;出版著作、教材215部;270項專利獲得批準。。舉辦國際、40次國內學術會議。低階煤熱解氣化綜合高效利用技術”水凝膠口罩基布的制備工藝”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油田系統”等一批關鍵成果轉化。。
合作交流 編輯本段
截至2024年5月,延安大學組織實施“對外交流與合作協同計劃”,加入“一帶一路”大學聯盟,合作成立“沿河大學人才培養聯盟”紅醫聯盟”延安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所、閻十三年安和中國現代化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充分發揮嚴的傳播作用新時代的精神“輻射源”功能,面向省內外高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培訓學員超過13萬人;擁有200多所國內高水平大學、科研院所、企業和機構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所大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建了多樣化、多層次校際合作的新模式。
學校榮譽 編輯本段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