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天鎮(zhèn)五大景點
茅天鎮(zhèn)五大景點位于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東北邊陲,境內(nèi)最高海拔老鷹山1458米,最低海拔長溪河(古都濡水)、小魚溪兩條河流匯合處馬腦山腳下323.6米。年平均氣溫14.4°。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距縣 城78公里,其地貌多山川峽谷,長溪河、周家河兩河貫穿全鎮(zhèn)。其中,以鬧水源洞、老鷹山、馬腦山、小魚溪峽谷、蘑菇石等景點著名。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茅天鎮(zhèn),唐宋時屬古都濡縣。宋嘉佑八年(1063年)廢都濡縣,茅天劃歸黔州彭水縣。元初劃入思州務川縣。光緒十年(1895年)撥屬后坪彈壓。民國3年(1914年)隸屬后坪縣茅天區(qū)。
民國24年(1935年)為后坪縣政府的所在地,民國30年8月(1941年8月)撤后坪縣,設茅天聯(lián)保,劃入務川縣。民國31年(1942年)改為茅天鄉(xiāng)。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隸屬浞水區(qū)。1992年“撤并建”時將浞水區(qū)的興隆鄉(xiāng)、茅天鄉(xiāng)、石龍鄉(xiāng)并建為茅天鎮(zhèn),轄興隆、茅天、石龍3個管理區(qū)29年自然村206個村民組。2003年,撤區(qū)強村,撤銷3個管理區(qū),將29個自然村合并為5個行政村79個村民組。
茅天鎮(zhèn)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清朝,進士堡出過武狀元馮榜元,民國時期,天鵝水田興恒在杭州市政府任職,當代黔北鄉(xiāng)土作家馮先政的出生地就在茅天鎮(zhèn)的水車壩。先輩們的努力為茅天兒女的成長樹立了楷模和榜樣。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茅天這塊熱土邁上了歷史發(fā)展的快車道,昔日舊貌換新顏。2010年,貴州省委政府開始對茅天實施3年的集團幫扶,179個項目近3億元資金的投入,茅天鎮(zhèn)黨委、政府將帶領(lǐng)27000多各族人民在中共務川自治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lǐng)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按照“十二五”規(guī)劃藍圖,將茅天建設成為“富裕、和諧、文明”的新茅天。
五大景觀 編輯本段
鬧水源
鬧水源洞景觀在懸?guī)r下一大洞,內(nèi)有巖石怪狀,常年水聲潺潺。發(fā)源于鬧水源,從懸?guī)r下一大洞流出,經(jīng)嶺崗、桐梓,在蘿卜臺與小魚溪匯合于三合口,全長5公里。河兩岸已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開鑿兩條水渠。一條是魚泉至石家坪、一條是魚泉至桐梓。汩汩流水,灌溉良田上千畝。
老鷹山
境內(nèi)最高峰,古歷每年6月19日聚集趕香會場熱鬧非凡。站在山峰之巔,可近觀茅天、分水、蕉壩等山山水水,可遠眺浞水、黃家壩等地自然風光。好像天上看人間。境內(nèi)最高峰,有廟宇、菩薩。每年6月19日,茅天、分水、蕉壩、浞水等地群眾聚集于此趕香會場。站在山峰之巔,可近觀茅天、分水、蕉壩等山山水水,可遠眺浞水、黃家壩等地自然風光,好像在天上看人間。
馬腦山
位于務川、沿河、彭水交界處。有貫穿橋板塘、沌溪、狗峽、舊村壩、穿魚梁、馬腦山等地段的長溪河。站在山峰之巔,可近觀兩條河流蜿蜒曲折,兩岸樹木蔥蘢、山勢險峻、懸崖峭壁、怪石嶙峋,青山如畫;可遠眺黃家壩、彭水、茨壩、后坪等地自然風光。
小魚溪峽谷
處于三河交叉地段,貫穿龍正塘、斜巖等地段,兩岸樹木蔥蘢、山勢險峻、懸崖峭壁、怪石嶙峋,石柱、石筍奇形怪狀,天然自成。河窄峽深、險灘頻現(xiàn)、人跡罕至,形成集奇、險、幽于一體的神秘的峽谷自然景觀。
蘑菇石
位于土城燈草池半坡上,大小兩石相疊,小石下大石上,中細頸,像蘑菇,人稱蘑菇石。人可攀到細頸平臺手推大石晃動,用大力推而不倒。
附件列表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lǐng)域),建議您咨詢相關(guān)領(lǐng)域?qū)I(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