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av网_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亚洲欧美一级_欧美成人合集magnet

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景觀景點    動植物園   

紅山森林動物園

紅山森林動物園位于江蘇省南京市何晏路168號,是南京市重要的特色公園之一。該公園創建于1998年,面積為0.68平方千米。該動物園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是南京市園林局主管的事業單位。

紅山森林動物園整體分為大紅山、小紅山和放牛山是三個區域,有考拉館、大熊貓館、細尾獴館等場館。公園綠化覆蓋率達到85%截至2019年,紅山森林動物園共有260多個物種,3000多只動物,年接待約500萬人次。

2010年2月,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評為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2011年6月,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被中國動物園協會評為動物園保護教育先進單位。2012年,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被國家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目錄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紅山森林動物園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28年玄武湖涼州國民政府成立“動物苑”后來由于社會動蕩,動物園被反復推廣又被廢棄。

1954年,紅山森林動物園的前身“玄武湖動物園”正式建在南京玄武湖靈州。

1968年,市政府決定在紅山建公園,在紅山原有的樹木園中增加楓香、香樟、黑松、銀杏等。從紅山變成雪松、檜柏、銀杏、香樟、廣玉蘭、以刺槐等樹木為主的景觀林。80年代,紅山公園建成,以六朝石刻為特色。到1998年開園前夕,紅山的山林綠化覆蓋率已達85%

1998年,“玄武湖動物園”正式搬到紅山公園,改名為“紅山森林動物園”它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1299種動物和144種動物的綜合性動物園。熊館同年建成,斗獸場8月建成,占地300平方米。

2000年,動物園為長頸鹿館增加了一個遮蔭棚,并對大門進行了整改、圍欄等。同年,斗獸場被改成了賽馬場。第二年,猴山修整了一些池壁,并植樹遮陽。2002年,黑猩猩館擴建,長頸鹿館供暖系統整改。2006年,河源的網罩升級為不銹鋼網棚。

2007年7月13日,由南京大學建筑學院研究生設計建造的猴山樹竣工投入使用。兩年后,猴山修整了假山、護坡、粉刷池塘的墻壁,增加活動設施等。

2010年,澳大利亞動物展區改造完成。在搬進公園后,鴕鳥種群在接下來的5年里成功繁殖了20多只幼崽。

2012年,動物園重新裝修了亞洲象展區,由英國動物專家設計。同年,猩猩館設施陳舊、功能簡單、籠子的惡劣條件被重建。

2013年,猴山進行了重建,在原有部分修建了新的場館建筑,修復了舊的設施。同年,賽馬場被改造成體育館。次年,紅山森林動物園啟動“小紅山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公眾教育”調查行動。

2015年,紅山森林動物園的細尾廖館和犀鳥園建成。同年,猩猩館北側建成,整體占地1293平方米。次年,紅山森林動物園開始規劃岡瓦納展區。次年,紅山森林動物園大熊貓館重建。12月,紅山森林動物園亞洲靈長類區開始重建。

2018年,熊館開始閉館裝修同年10月5日,亞洲靈長類動物區對外開放。次年,紅山森林動物園考拉館、中國貓科館、亞洲靈長類對外開放。

2020年,紅山森林動物園“小紅山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公眾教育”項目得到“一個長江·野生動物保護小額基金”支持,也由市綠化和園林局負責“綠色南京”項目的支持。于是動物園買了20個紅外攝像頭,在全園進行排查。同年12月,雄關完成改造升級。次年1月1日,熊舍對外開放。次年10月1日,岡瓦納,紅山森林動物園新展區、高黎貢開放。

方位布局 編輯本段

紅山森林動物園整體分為小紅山、大紅山、放牛山三個景區。小紅山地區位于整個公園的西部,大紅山地區位于公園中心的北部,放牛山地區位于整個景區的東南部。

小紅山地區主要景點有犀鳥閣和鶴園,其中鶴園位于小紅山西北部,犀鳥閣位于鶴園東南部。

大紅山地區的主要景點是大熊貓館、狼館、虎亭等,有很多場館,從西到東依次是大熊貓館和瘦尾瓦館、本土物種保育區、狼館、長頸鹿館、猴山、虎館、中國貓科館、貓科星球、熊館。

放牛山區的主要景點是考拉館、澳大利亞 美國動物展區和猩猩館,從北到南依次是亞洲象館、考拉館、亞洲靈長區、澳洲動物展區、猩猩館。

陳列展覽 編輯本段

小紅山

鶴園:鶴園,位于小紅山西北,1999年建成,場館面積600平方米。花園采用不銹鋼網狀結構,動植物豐富,參觀直觀透明。展出的動物是丹頂鶴、白鸛、白鹮、銀鷗等。其中,丹頂鶴是東亞特有的鳥類。

犀鳥館:犀鳥閣位于河源東南部,2011年新建,建筑面積760平方米。公園為鳥類提供了一個野生環境,還有展覽走道、行為訓練區等設施。公園里展示著雙角犀鳥、花冠皺盔犀鳥、孔雀。其中,犀鳥已被列入華盛頓公約附錄一中的嚴重瀕危物種。

大紅山

大熊貓館:大熊貓館位于大紅山西北部,創建于2008年4月,2017年9月升級,總面積3000平方米。有6間臥室,面積從20到40平米不等;2個客廳,面積分別為135和140平米;三個室外運動場,面積分別為890、550、1100平方米。第二個操場有一個“秘密基地”游客可以在這里近距離觀察熊貓。第三運動場占地1100平方米球場利用大紅山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打造出一座類似大熊貓野生棲息地的山、峽谷、密林的生態環境模擬了熊貓在野外的生活狀態。大熊貓館隱藏在占地約10000平方米的大片竹林中。正門為雕塑花壇,呈三角形,面積約50平方米6棵小樹,紫玉蘭,干徑8厘米左右,是主要樹種樹下是開花灌木田基黃,四季鮮花環繞,邊上是麥冬,熊貓雕塑襯著鳳尾魚。門口的路邊樹有楓香,雞爪被剪掉、桂花、花石榴、茶花等。

細尾獴館:西魏瓦館位于熊貓館南面,建于2012年,占地約572平方米。場館內建造了類似石頭的生態籠,模擬室外運動場,并增加了參觀隧道,讓游客以獨特的視角觀看動物。場館模擬非洲沙漠和稀疏草原的原生態環境,讓動物在展區內保留原有的生活習性。體育場由一個內籠和一個外操場組成。內籠主要提供冬季取暖和休息場所,外操場分為行為訓練區和戶外活動區兩部分。站前廣場毗鄰大紅山二級公路,占地約one hundred and fifty平方米。在廣場的中央,有一個圓形水池和一個色彩鮮艷的塑鋼細尾貓鼬雕塑,突出了場地的主題。內游道建在內籠旁邊。會場布置成洞穴模式,南北高差1米左右,南低北高。有一條3米寬的內游道,中間部分用玻璃鋪成,讓游客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細尾貓鼬的地下生活狀況。籠間隔墻采用1.2米,留有1.高度為1米寬度為動物相互逃生的玻璃門。內籠和外操場分別設有40厘米和30厘米的門道,供動物進出,并裝飾成灰褐色孔洞的形狀。室內鋪40 cm厚的中砂,設置加熱區,方便加熱。室外運動場占地約350平方米,南北高差約1米。根據地形走向,運動場南半部分采用磚砌弧形墻,高15米.3米;北方用玻璃圍欄,高度1.3米,玻璃房用棕色柱子固定。外部運動場的中央部分用鋼化玻璃以金字塔的形式高出地面80厘米,供隧道內的游客觀察動物活動。為了增強觀賞效果,整個室外運動場地用動物生活所需的回填土和沙子加高,回填土沙子厚度達到60 cm左右。在植物配置環境方面,選擇棕櫚樹作為細尾椴樹的場地、絲蘭、仙人掌、仙人球、一些熱帶樹種,如虎皮蘭。黃石,外操場的一部分,作為裝飾性的景觀石,放置一些枯死的樹根和樹干,營造出沙漠的荒涼感。

本土物種保育區

原生物種保護區位于西尾寮亭東北,是一個以多樣生態系統為主題的保護區。本地物種保護區的場地面積為9.3平方公里,展現南京的生態環境、地域特色和鄉土物種。黃鼠狼分布在保護區、狗獾、麂等10余種本土動物。區內設施注重生態循環互動,擁有農田、湖泊、山林、濕地等多種生境。還建了有機農田、水循環系統等,確保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保育區設有“叢林之窗”特色展廳,建筑風格偏向農家民居,四個生態缸。游客可以在保護區觀察動物的自然行為,也可以選擇與動物互動。

狼館:狼館位于熊貓館的東面,占地1000平方米這個亭子為狼提供了一個高處、中、低三級活動區域。為了讓狼在自然環境中探索和展現更多的自然行為,展廳內種植了大量的植物進行收藏、組建各種平緩、分散的巖石是狼可以忽視的、休息和隱藏,并建立一個沙漠、叢林、在山溪等多種生境類型中,展區水源實現了自循環環保節能。此外,博物館還為游客增加了行為訓練和展示區,方便飼養者進行狼的行為訓練和日常管理。狼館整體設計自然,采用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設計。展廳內還有幾個觀測點,為參觀者提供不同的視角,讓他們更好地觀看狼的生活。狼舍內有洞穴式和地面式參觀,游客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狼的生活環境。為了更好的觀察體驗,展廳內的玻璃觀測點采用了小角度的傾斜式高透玻璃。展廳內的環境布置以自然為主,包括六道瀑布等景觀,為狼提供了舒適自然的生活環境,讓參觀者更好地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和自然行為。

長頸鹿館:長頸鹿館位于狼館的南面1998年8月竣工,面積1450平方米。場館主要由一個室外運動場和一個寢室區組成,其中運動場分為東西兩部分、西兩個場館中,東運動場占地1100平方米,西運動場占地900平方米。臥室由四個不同面積的房間組成,可以滿足動物不同階段的需求。臥室之間相互連通,有助于飼養員的日常管理和動物的空間轉移。

猴山:猴山位于長頸鹿館北面,于1998年8月竣工,占地約1200平方米。猴山是一個以獼猴為主題的場館。整體布局分為泳池活動區、山澗休閑區、躲藏區、外部運動場和內部籠子由六部分組成。場地經過多次修繕,設施都是用猴山木搭建的、假山、護坡等。會場中央的假山由30多萬公斤的湖石砌成。假山山澗有溪水、瀑布和攀爬、戲臺是供猴子活動的,山的周圍散布著由史靜堆朱曉制成的小石頭房子,每間房子可容納4人-5只猴子作為庇護所、躲藏。假山西北側的水池面積約650平方米,根據地形自然不規則,分為淺水區和深水區。淺水區深約0.8米,深水區深度約2米,池壁和底板厚度25厘米。池底設有循環系統,促進池水流動,提高池水質量。水池中央有三棵混凝土假樹,用纜繩串聯起來,供獼猴休息玩耍。池中有竹瓦,有各種噴泉水泵,增加了水面的觀賞性。場地東側的外操場面積約500平方米,其中兩個面積為4平方米、高0.9米木質平臺,通常用于集中投料。內籠建在原有的磚混結構上二層用作飼養者的休息室和觀察動物行為的觀察平臺底層一樓作為內籠,供動物休息,沿墻建有戲臺,方便猴子蹲在上面休息。根據獼猴的活動習慣,場地被假山和水池分割成各種活動區域,讓獼猴自由活動、生活。

虎館:虎堂位于猴山東北,占地約4000平方米這是一個原始的重建場地。場館內有三個展區,第一展區是山坡,第二展區是山坡、第三個展區很平坦,里面有八個臥室八個空間可以共享,互不干擾,更方便飼養者進行飼養管理、安全。老虎館的游客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樓設置了訪客 參觀路徑為外圍環形路徑,視角由俯視變為平視下層是玻璃展示窗,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舒適感、便利的觀察體驗。保留天然山坡為老虎提供了最大高差8米的復雜地形,給了老虎更多的選擇和探索空間。在入口處的觀察窗前,游客可以觀察老虎的日常生活,比如穿行、攀爬、休息等等。老虎館還設置了科普牌,介紹老虎的分布情況、食譜、生活習性等信息。在新的展區,老虎館設立了一個供老虎游泳的水池、玩耍和休息。與此同時,老虎館也已經設立“老虎點水”互動環節讓游客近距離觀察老虎飲水。通往老虎館的空中通道高5米,長90米,直接將后場空間與3號運動場連接起來,使老虎外出、回家的必經之路也是一個展示空間,游客可以近距離觀察在通道上漫步的老虎、遠眺、休憩的場景。在老虎館,還增加了一個行為訓練展區,游客可以觀看飼養員如何訓練老虎,并聽飼養員 增加了游客的參與感和互動性。一年多以后經過重建,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于2021年完成了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全新老虎館的建設。新虎亭是原重建場館,坐標在原獅虎山,設計中利用了原地形、山,將原有的三個場館進行重組和整合,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場地空間。

中國貓科館:中國貓館位于大紅山地區虎山東北,是一個以中國本土貓為主的場館。場地原址是南京動物園的猞猁館2018年底拆除重新設計,2019年底中國貓館建成投入使用。該場館由五個室外運動場組成、由3個非展覽場館和17個室內館組成,通過分銷渠道串聯。其中兩個室外運動場利用地形優勢將一部分自然山體圍入室外運動場,采用不銹鋼繩網實現全封閉。建筑還保留了原有的山體,巧妙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將自然陡坡翻了個底朝天、最大限度的給動物提供原生態植被。通過模擬山地、在小山和雨林里的森林灌木、巖洞等野外環境,為館內動物營造了一個更接近野外的環境,讓動物表現出更自然的行為。

中國貓舍在建筑中設置了不同的高度、難以滿足貓的生活習慣和福利需求的棲息地。為了給動物提供盡可能多的區域選擇和探索,還增加了水池、生態鋸屑池,創造了一條小溪、濕地等景觀。場館的人工洞穴內還安裝了加熱系統,保證動物能在適宜的溫度下生活。游客通道上方有一個布景“小天貓”又名天貓通道)作為貓咪的換乘通道,這個設施兼具觀賞性和遮陽性。

在植被的選擇上,為了給動物提供一個更舒適的環境,中國貓舍盡量將植物恢復到原來的棲息地。場館建成后,為了讓每一位來貓館的游客都能享受到環境和動物的最佳狀態,中國貓館經歷了一年半的植物養護和動物環境適應。動物與游客的隔離采用軟網和玻璃,軟網質輕有彈性,保證動物的舒適性。中國貓舍的三只華北豹是僅分布于中國的豹的亞種,被IUCN紅色名錄列為易危物種。

貓科星球

貓星球位于大紅山公園最北部區域,中國貓舍對面,所有的貓都像貓舍一樣生活。貓星球八個外籠圍成一圈,形成環形游覽區。場館里的植物、棲架、水池等一系列環境更接近野外環境。場內生活著兩只黑豹,黑豹約占整個物種的6%,廣泛分布于低地熱帶森林。

熊館:熊館位于中國貓舍的東部,始建于1998年,是一個保護和展示本地物種的現代化場所。該博物館于2018年關閉,并于2020年12月升級2021年1月1日首次對外開放。小熊之家有兩個不同風格的展區,一個是棕熊展區,一個是亞洲黑熊展區。熊家餐館館有九個玻璃表面,展示不同的場景來展示動物,引導游客從平視或仰視的角度觀察動物的行為,從而增強人 尊重動物,避免亂喂食的現象。外場圍欄通過塑膠石防剝離和雙電源網設計,確保展覽安全。棕熊展區地勢平坦開闊,場地內有安裝地暖的石洞、天然溪流和超大型游泳池,還保留了幾棵原始的雪松和樟樹供動物奔跑、玩水、爬樹等自然行為提供了一個場所。亞洲黑熊展區利用起伏的山坡和茂密的植被營造出自然豐富的森林環境,并通過調整自然樹木的角度為動物提供復雜的棲息地,給亞洲黑熊一個表達其自然行為的場所。除了外圍展區,后場也有兩個30—40平米的室外非展覽運動場地,保證了在維持展覽面積的同時,動物可以享受更大的空間和自然光。內場由6個房間串聯而成,以滿足日常清潔管理、動物籠子和豐富的場地布局等。

放牛山

岡瓦納:岡瓦納展區以古大陸命名“岡瓦納”命名,展區面積14000平方米,最高點達到12米。通過提高游客的高度參觀時,展區讓游客近距離觀看靈長類動物穿梭于叢林中,這一變化因此而得名“樹冠層之旅”在展區,根據野外很多動物棲息地重疊的原因,采用動物“混養”的方式。采用了“多角度環繞式”展區的設計方法營造了一種自然的氛圍,區域被綠色植物覆蓋、景觀和其他軟屏障,創造一個更加自然的環境。展區展示了來自亞洲的人們、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各大洲的代表動物。除了靈長類動物,還有大量的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其他物種。例如,擁有“第五只手”紅臉蜘蛛猴身材修長,看起來像一只長著皮毛的巨型蜘蛛。而“白面僧猴”雄性有一張白色的臉,黑色的眼睛和一個鼻子。此外,還有紅背簇尾猴、松鼠猴、紅吼猴狨猴等動物都生活在岡瓦納展區。

亞洲象館:亞洲象館位于放牛山風景區北部,于1997年8月建成2009年,對大門和操場地面進行了整改。2012年,亞洲象館進行了改造,室內部分加入了沙子,提高亞洲象醫療訓練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展館室外部分新建,總投資220萬元。展廳占地1540平方米,主體建筑高6米。展廳里有噴霧設備、遮陰棚、行為展示墻等設施,屋頂造型與傣族傳統屋頂相似。場館室外部分的地面多為沙土,地上散落著一些倒下的樹木。場館內有六個綠葉遮蔭棚,其中一些棚下面有淋浴設施,可以讓大象洗澡。還有一個供亞洲象淋浴的室外游泳池。展廳內行為展示墻的右墻上有五個不同高度的圓孔,大到可以讓象鼻穿過,為飼養者提供放置食物的地方,鼓勵大象進食。左邊的墻由金屬柵欄組成,上面有六個小方門,飼養員在這里進行行為訓練中間的小門框方便飼養員修剪大象 美甲和其他保健。

高黎貢:高黎貢山展區在大象館旁邊,2022年10月開放,以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展覽脈絡。該地區展示了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擠壓形成的中國西南山區獨特的地理生態環境,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的地區之一。展區里展出了熊貓、白眉長臂猿、孔雀等動物。在去展區的路上,還有各種關于展區和動物的科普知識介紹。

考拉館:考拉館位于亞洲象館的西南面,場館內有三個室內展區、一個冬季陽光房和幾個室外展區,還有賣考拉相關商品的考拉店。此外,博物館還設有游客互動體驗區、動物隔離區、桉樹冷藏室、桉樹處理區、人員進出消毒池和更衣區等。考拉是澳大利亞 的國寶、濕度有嚴格需求。因此,場館內安裝了空調和霧系統來控制溫度、濕度。展廳采用兩個完全獨立的新風系統來控制環境,以確保參觀者 臉不交叉考拉籠子里的空氣流通。2019年3月,紅山森林動物園考拉館對外開放。場館內陽光溫室展區的設計,旨在為考拉展示提供更多選擇。當室外溫度或風力不適合樹袋熊戶外展示時,工作人員會將樹袋熊轉移到陽光溫室展區,讓樹袋熊所在的展示環境更接近自然條件。

紅山森林動物園紅山森林動物園

考拉博物館 的科普展區有澳大利亞的形狀,圍繞著考拉、本領、樹袋熊寶寶的故事成長開始幫助游客更好地了解考拉及其棲息地、生態文明等方面的知識。此外,展區還涵蓋了澳大利亞和鄰近的動物、澳大利亞文化等,幫助游客更全面地了解澳洲大陸。夏天,為了保證考拉的舒適,工作人員會打開展區頂部的電動遮陽設施,遮擋強烈的陽光,保證展區內的溫度不會超過25℃。此外,考拉在被誘拐的時候,沒有自然光的時間大約是8個月,所以工作人員為考拉安裝了UVB燈,以迎接考拉 美國對紫外線的需求,并確保考拉 健康。為了保證考拉的安全,考拉籠的裂縫被嚴格控制,防止蛇老鼠等野生動物進入考拉籠。此外,所有下水道口都設置了細密的金屬網,防止野生動物從下水道進入考拉籠。場館還展示了“考拉的旅行專座”介紹了當時從澳大利亞運送考拉到中國的運輸籠。展區里有裝滿水的金屬槽里有樹干和桉樹葉,供考拉食用。考拉的主要食物是桉樹葉,桉樹葉插在活動區的樹干上。為了保證考拉的健康,展區還提供飲用水。為了展示多樣性,館內展出了6種桉樹葉,并標注了每一種的中文名稱。

亞洲靈長區

亞洲靈長類博物館位于考拉博物館的南面,占地3500平方米,居住著葉猴、長臂猿、川金絲猴、熊猴和許多其他稀有野生動物。他們在新場館有自己的生活設施,包括三個內展廳、8個展示運動場、13間臥室、6個非展覽運動場和1個訓練展區。建筑最高高度為9米,最大的展廳面積為120平方米。由于園內動物棲息地不同,在場館的設計和建設上,不僅墻上散落的洞穴模仿了喀斯特地貌,還種植了大量的熱帶植物、亞熱帶棕櫚科、檳榔科、為鳳梨科植物設計了許多設施。建筑中運動場地的隔離與利用“全封閉”模式,用軟網和玻璃將動物館區和旅游區完全隔離。該場館是現代動物園先進的動物友好型設計探索,也是國內首個360°動物行為管理模式。

亞洲靈長類動物館由原來的靈長類動物館23改造而成。原來的靈長類動物館23占地約300平方米,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籠子老化等、房頂漏雨、墻體脫落、地下水等,動物生存環境惡劣,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2017年底,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開始圍欄建設,10個月后于2018年10月5日竣工并更名“亞洲靈長館”場館將在二樓設置參觀通道,強調游客 興趣“沉漫式”游覽體驗。猿猴在館內設施間嬉戲,游客可以在二樓仔細觀看猿猴在樹上的生活。動物展區外面有一個房間“茅草屋”,模擬動物學家在野外的工作環境。草帽掛在小屋的墻上、蓑衣、水壺等動物學家在野外常用的物品,還有一個泛黃的“野外考查手冊”亞洲靈長目動物中的黃頰長臂猿是極度瀕危物種,是一種晝行性動物,具有強烈的樹棲性。紅山森林動物園從2007年開始嘗試人工飼養,先后飼養了9只幼仔,成活率100%,經驗豐富。

澳洲動物展區

澳大利亞動物展區位于亞洲靈長類動物區的東部,是紅山森林動物園第一個以動物原始棲息地為主題的展區它展示了袋鼠、鶴駝、黑天鵝和其他澳大利亞野生動物。展區于2009年10月竣工,占地4000平方米、草地、水流和澳大利亞本土文化元素的運用,使展區充滿了澳大利亞的自然風情和文化氛圍。展區內有水循環系統,實現環保節水。展覽模式以人、動物、環境的和諧融合是設計理念,讓游客更好地了解動物的生態習性和澳大利亞的自然環境。

猩猩館:猩猩博物館位于亞洲靈長類動物區的南部它成立于1998年8月經過多次改建和擴建,總占地面積1293平方米。博物館分為室內展廳、參觀道、非參觀區、外運動場等區域。場館建筑為兩層鋼架磚混結構展廳被籠網和隔墻分成四個房間,高4米墻上有氣窗,采光通風效果好。外操場占地約300平方米,地勢平坦,樹木眾多,品種豐富,主要是高大的落葉喬木,包括栗樹、構樹、榆樹、三角楓等,樹干直徑約40厘米,與猩猩的原始生活環境相似。磚墻,3米高,配有三個玻璃觀景平臺,墻上畫著厚厚的熱帶雨林,墻邊有電網。操場上大樹的活動范圍是從樹冠到較低的樹枝。室內棲息地由高達20米的假樹原樹和25厘米左右的松樹組合而成,配有8米高的獨木橋和大小不一的平臺。大猩猩的食物被巧妙地藏在展區的每個角落:在假樹頂上,在石頭下,甚至在游客附近的人工白蟻窩里。大猩猩每天都要像在野外一樣四處翻找食物,游客可以在玻璃觀景平臺上從多個視角欣賞大猩猩的自然行為。運動場展區有50多種植物、4000多種植物,從微小的森林植物到20米高的樹木,加上許多假樹和人造藤蔓,營造出熱帶雨林的氛圍。南京屬于北亞熱帶濕潤氣候,種植棕櫚等大葉樹木、芭蕉、跌水觀音、大葉蘭等。為了讓展區五彩繽紛,在植被中種下了波斯菊、百日草、二月蘭等。

明星物種 編輯本段

熊貓大熊貓(學名:Giant panda, English name:Giant   Panda),俗名貓熊、竹熊等,屬于哺乳動物、食肉目、熊科、大熊貓屬于大熊貓屬,體胖,頭短尾短,頭軀干長120-180厘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斤,最大體重可達180斤。2012年,大熊貓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EN)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大熊貓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U)

和和”九九”平平”三只熊貓位于大紅山地區的大熊貓館,包括呵呵、九九是一對雙胞胎,呵呵是她姐姐,身材略大,圓臉。九九是我妹妹,臉尖,身材苗條。他們的眼睛是古怪的橢圓形,性格外向。呵呵喜歡在靠近內籠的區域活動,九九喜歡爬樹,在高高的樹上休息。平平”是個男孩,2015年6月27日出生,多“和和”九九”兩個月大,身材比較健壯,毛色鮮艷,身材圓潤,氣質迷人溫柔。

考拉

考拉又名樹袋熊(學名:Grayheaded bat  ),是樹袋熊科、考拉是肥胖的動物,毛發凌亂濃密,沒有尾巴。成年考拉大約有70歲長-80厘米,重約10公斤,以桉樹葉為食,體淺灰色至淺黃色,腹部周圍顏色比較鮮艷,鼻子大而圓,耳朵上的毛蓬松,善于攀爬。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東南沿海,有昆士蘭和維多利亞兩個亞種。2013年,考拉在世界排名榜上名列第15位CNN選出的最可愛的物種。

紅山森林動物園的考拉都生活在放牛山的考拉館里2019年3月,紅山森林動物園從澳大利亞引進了3只考拉。2018年9月28日,在紅山動物園2018“考拉BABY節”開幕式上,出生在紅山森林動物園的小考拉取名“檸檬”澳大利亞駐上海領事館總領事梅更瑞先生和他的同事們也給考拉起了一個英文名“Matilda”2019年,考拉“柚子”出生。2020年6月17日,紅山森林動物園“金桔”誕生。同時,澳大利亞駐上海領事館總領事戴德明先生和他的同事們也給考拉寶寶起了一個英文名“Opal”

2021年11月6日,紅山森林動物園的考拉夫婦“茉莉”梧桐”第四個寶寶出生了5月20日,考拉寶寶開始爬出媽媽 迎接游客。5月26日完全出籠,兩天后嘗試吃桉樹葉。9月23日,紅山森林動物園公布了第四只考拉的名字“橙子”也是網友點贊數最高的名字。

揚子鱷

揚子鱷,學名(Chinese alligator  ),英文名(Chinese   smart phone、China   smart phone、Yangzi   smart phone)屬于爬行綱、鱷目、鼉(tuó)科(短吻鱷科)鼉屬(短吻鱷屬)成年揚子鱷是1.5米,已知最大的個體2.37米,重約60公斤。揚子鱷在中國分布廣泛,但由于氣候和人為因素導致棲息地減少,野生個體生活在河流中、浙、滬、安徽的小規模水域數量少。揚子鱷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IUCN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物種,CITES(華盛頓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

揚子鱷位于紅山森林動物園本土物種保護區,模擬了揚子鱷的原生態棲息地環境。揚子鱷是1988年從安徽揚子鱷繁育中心首次引進的。揚子鱷剛搬進當地保護區,就迎來了它們的第一次冬眠,可能是因為它們沒有完全適應環境在第一次冬眠期間,飼養員觀察到揚子鱷 活動。2022年11月,揚子鱷迎來了第二次冬眠。直到2023年3月,紅山森林動物園的揚子鱷結束冬眠,帶著綠藻醒來的揚子鱷被網友記錄下來。截至2023年5月,“南京冬眠的短吻鱷被綠藻驚醒”這個話題在微博里已經被閱讀了81萬次。

白臉僧面猴

白面僧面猴全身毛發濃密,臉上的白片也是毛發,沒有縫。男性和女性的長相不同,只有男性才有標志性的白臉。他們體型小,維系感情的手段就是互相梳理 每天花很多時間梳理頭發。白臉僧面猴在白天活動時會花大量時間尋找食物。他們吃各種各樣的食物,主要是水果和蔬菜、堅果、昆蟲、鳥蛋。紅山森林動物園除了一天兩次外,喂食時會少量多次“正餐”給他們一些零食。

杜杜”它是一只生活在紅山森林動物園靈長類區的白面僧面猴看起來像《千與千尋》這部動畫片“無臉男”2023年2月,微博熱搜#動物園回應白臉和尚猴子臉爆#讓杜杜成為人民 的視野,人與自然的每日官方博客貼出了這一條“長相炸裂猴”的照片,新華社、央視等也相繼報道。隨后紅山森林動物園的官方博客迅速公布了嘟嘟 的家人在微博上。2023年10月16日,西槎和紅山動物園的聯名,加上公園的知名度,登頂 “無臉男” 杜杜合作升級抹茶系列。

紅猩猩

猩猩屬于靈長類動物家族與猴子相比,它們最大的區別是沒有尾巴,可以四肢著地搬東西。在基因上,它們與人類更為相似,基因相似度高達96.4%現存有三種物種:打巴奴里猩猩(Tapanuli   orangutan)蘇門答臘猩猩(Sumatran orangutan  )及婆羅洲猩猩(Borneo 3356 orangutans)它們都是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極度瀕危物種。每年的8月19日是世界猩猩日。

截至2018年,紅山森林動物園共展出8只猩猩,分別屬于婆羅洲猩猩和蘇門答臘猩猩。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樂申”小黑”等。

樂申”是一只雄性猩猩,1999年5月27日出生于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是中國第一只人工飼養的猩猩。2017年,經過基因鑒定,樂神被確定為婆羅洲猩猩和蘇門答臘猩猩的混血兒如果這只猩猩與其他猩猩配對,它會有嚴重的健康問題。2018年10月,猩猩“樂申”在外國專家的指導下,他開始了藝術創作,成為中國第一只只會畫畫的猩猩。形成了獨特的“印象派”畫風。2019年,樂神因肺水腫去世。樂神生前已經創作了50多幅作品,很多優秀的作品被做成紀念t恤、彩繪鞋、帆布包等,用于對粉絲的義賣。

小黑”是2014年6月從臺灣省引進的雄性猩猩“小黑”后來,我還接受了繪畫訓練,并與“樂申”小律”這些畫組成了2021年11月13日發行的專輯《我們不是野獸派》。2022年8月,小河和園中的猩猩盧曉產下一只小猩猩,但一直沒有給它取名。

小熊貓

小熊貓多分布在中國西南的四川和云南,與大熊貓棲息地重疊。熊貓 的主食也是竹子,但是因為竹子中可消化吸收的營養成分不到20%所以小熊貓需要長時間進食和睡眠來保存體力。近年來,隨著野生狩獵和森林砍伐導致棲息地的消失和分割,中國的小熊貓數量在過去50年里減少了40。2008年,小熊貓被《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紅山森林動物園高黎貢山展區有九只熊貓。其中一只雌性熊貓于2021年3月29日被英邁微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收養,并取名為“胖胖”它的特點是尾巴彎曲。因為在鏡頭前很可愛,也是小熊貓中比較受歡迎的一只。

動物保護 編輯本段

1999年5月27日,中國第一只人工繁殖的猩猩“樂申”出生在紅山森林動物園。

2011年3月18日,紅山森林動物園取消了動物表演。

2014年4月22日,紅山森林動物園停止向游客出售飼料。

紅山森林動物園于2000年開始飼養雙垂鶴,并于2013年成功繁育到2022年,總共繁殖了32只鶴。

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野生動物收容所救援中心

南京紅山動物園野生動物收容救助中心成立于2011年是江蘇省和南京市兩級野生動物收容救助機構。

2019年,共有287只動物被市民和公安救護車送往紅山森林動物園救助中心,同比上升55.90%

2020年3月10日,一只受傷的紅隼誤飛到南京某公司,被送至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野生動物收容救助中心接受照顧。同年4月25日上午,紅山森林動物園救助的一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隼被放生野外。

到2020年,紅山森林動物園救助中心共救助鳥類293只,均為江蘇省重點保護鳥類。

到2022年,通過紅山森林動物園野生動物收容救助中心醫療救助放生的動物比例達到40%到50%左右。

重要事件 編輯本段

2001年,紅山森林動物園線下開展動物領養活動,受眾包括個人和當地一些學校。

2009年4月,南京紅山動物園從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借走一只雄性大熊貓“郎朗”

2010年11月9日,郎朗第一次癲癇發作。經過治療,11月16日,郎朗 s的病情逐漸穩定,開始正常進食。12月1日,大熊貓“朗朗”我又發作了12個小時,然后就昏迷了。昏迷15天后,12月16日早上6點28分,“朗朗”因治療無效宣告死亡。

2011年6月,紅山森林動物園將園內小鹿的角剪斷,因未采取適當的止血措施而引發關注。

2012年3月,紅山森林動物園南門被附近居民砸爛。

2017年9月30日,紅山森林動物園熊貓館介紹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耿達基地“平平”和都江堰基地的“和和”九九”

2018年9月28日,紅山動物園2018“考拉BABY節”開幕。

2019年3月,紅山森林動物園成為中國大陸首家引入考拉的城市動物園。

2019年6月6日,紅山森林動物園“明猩”樂神死于麻醉引起的肺水腫。

2020年11月,紅山森林動物園發起了一項猩猩藝術家活動,以“永遠的樂申”作為主題,呼吁關注關愛猩猩,共同保護野生猩猩和雨林棲息地。

2021年,紅山森林動物園開發了一個微信小程序,并開通了“云認養”模式,市民可在線預約、簽訂協議、辦理認養證書等。

2021年3月29日,英邁微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在紅山森林動物園舉行儀式,以領養方式為熊貓胖胖終身命名,幫助動物園渡過難關。

2021年5月,紅山森林動物園架設室外紅外攝像機,在小紅山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野外區域發現一只豪豬。

2022年4月“流浪猴”被送到紅山森林動物園救助中心,次月被送到猴山。

2023年,南京動物園上映了電影《荒原》“沙漠動物電影探索課”主題有趣的短視頻

2023年9月,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國慶期間上線“動物園奇妙夜的帳篷版”活動,游客可以在動物園度過一整天一夜。

2023年10月16日,西槎和紅山動物園的聯名,加上公園的知名度,登頂 “無臉男” 杜杜合作升級抹茶系列。

2024年1月8日,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與西槎推出2.0聯名合作。圍繞“喜·逛動物園”主題與紅山動物園的明星動物考拉茉莉一起品茶、白面僧面猴杜杜、受水豚杏仁的啟發,推出了經典的青顏(茉莉花茶)茶底聯名新品,聯名飲杯、紙袋和毛絨徽章、毛絨包包等周邊。

2024年1月17日,南京紅山動物園再次遭到猴子襲擊“火”上了熱搜。因為猴子身上的毛的頭太像屁股了,被戲稱為“屁股猴”,更有人表示:紅山動物園是‘丑猴子博物館’對此,南京紅山動物園官方微博進行了回應:這是白面僧面猴‘杜杜’鄰居——紅背僧面猴。

2024年2月22日,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加入GALA樂隊、字節跳動公益協辦2024“動物園”新年公益音樂會。音樂會上有一支慶祝樂隊、紅山動物園園長沈志軍、演出嘉賓星默、趙力昂、說唱歌手吉布-z和毛等樂隊出席。

2024年3月21日,江蘇南京一游客在紅山動物園拍到一只長臂猿與一只孔雀混居長臂猿經常騷擾孔雀,拔掉它的羽毛動物園回應,春天,雄孔雀高傲求偶,長臂猿好奇,偶爾會拖一下之后動物園會加強觀察如果這種情況仍然存在,孔雀將被取消繁殖。

2024年4月22日,紅山動物園'推草小猩猩'懷疑是單獨禁閉導致抑郁,園方回應:說是人工飼養,錯過了回團機會,試圖回團,差點被殺,所以分開了下半年會開一個新園區,然后混進去,以后會住群。

獲得榮譽 編輯本段

2010年2月,紅山森林動物園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國家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

2010年5月,紅山森林動物園被南京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授予“南京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2011年6月,紅山森林動物園被中國動物園協會授予“動物園保護教育先進單位”

2012年,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被國家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2013年,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被中國科協評為國家科普教育基地。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由江蘇省科協創辦、江蘇省科技廳和江蘇省教育廳聯合評定為“2011-2015年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

2022年,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入選2021年-2025年首批國家科普教育基地。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哈爾濱北方森林動物園    下一篇 鄭州動物園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