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尾蝎鱟
圓尾蝎鱟(學名:Cancer round caudal fin),別名為圓尾鱟、東南亞鱟、紅樹鱟屬鱟科鱟屬。它的體型相對較小,雌性鱟的總長度約為38厘米,雄性鱟的總長度約為35厘米。體重小于0.6千克。它全身覆蓋著堅硬的盔甲,外殼呈深綠色至綠褐色,身體分為頭部和胸部、腹尾劍。頭部胸甲的背面有一個低凸起和一個淺凹陷,從側面觀察時相對平坦。腹甲兩側有6對倒刺。后半部分的腹面是凸起的,腹部末端沒有尖刺。尾劍呈圓柱形,光滑無小刺。
圓尾蝎鱟出現在熱帶或亞熱帶的印度-西太平洋的亞洲,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沿海地區。在中國,海灘分布在北部灣、雷州半島西海岸和海南西海岸。它經常棲息在以紅樹林和泥灘為特征的棲息地。
鱟的種群數量呈逐年減少的趨勢。1996年,由于缺乏數據,它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DD)2021年被列為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等級為二級。它對棲息地有特殊需求,是監測沿海環境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種;其復眼、它的形狀和結構特征使其成為仿生學的重要模式生物,并被應用于生活和建筑設計中。藍色血液和早期三葉蟲階段的特殊發育也使其成為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材料。
形態特征 編輯本段
世界上現存的四種鱟(American limulus polyphemus、Chinese limulus lysate reagent tridentatus、Giant limulus lysate reagent gigagrams、Roundtailed scorpion crab Cancer round tail fin)圓尾蝎鱟是一種小型鱟,在相同的年齡下,雄性鱟比雌性鱟小,雌性鱟的總長度約為38厘米,而雄性鱟為35厘米。體重小于0.6千克。圓尾蝎鱟全身披著堅硬的盔甲,外殼呈深綠色至綠褐色,身體分為頭和胸、腹尾劍。頭部胸甲的背面有一個低凸起和一個淺凹陷,從側面觀察時相對平坦。腹甲兩側有6對可活動的倒刺,只有1~2厘米長。后半部分的腹面是凸起的,腹部末端沒有尖刺。尾劍呈圓柱形,光滑無小刺,明顯長于背甲。因為尾劍的橫截面是圓形的,而不是三角形的,所以被稱為圓尾鱟。雌雄圓尾蝎鱟有形態上的差異。雄性腹甲邊緣次之、三對刺向后逐漸變短,而雌性身體急劇變短。雌性第二至第五對附肢的末端是螯,而第二對雄性馬蹄蟹、三對前肢特化為鉗子,用于在配對時抓住雌性鱟腹部的左右邊緣。這是雌雄馬蹄蟹性別區分的一個顯著特征。
分布棲息 編輯本段
世界分布:圓尾蝎鱟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印度熱帶或亞熱帶氣候-西太平洋的亞洲,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沿海地區。
中國分布:在中國,圓尾蝎鱟分布在北部灣的海灘上、雷州半島西海岸和海南島紅樹林區。
棲息環境:圓尾蝎鱟的棲息地主要在錢海和半咸水中,這與產卵行為和孵化地點有關。產卵場位于灘涂或紅樹林環繞的潮溝上游,鱟幼體生長孵化場分布在淤泥質潮間帶,包括無植被的開闊潮間帶、有紅樹林和海藻的地區。亞成體鱟和成體鱟在紅樹林潮溝中生長繁殖。此外,它還因為經常出現在以紅樹林和泥灘為特征的棲息地而得名“紅樹林馬蹄蟹”
生活習性 編輯本段
覓食行為:圓尾蝎鱟是一種底棲生物,幼蟲期以小型多毛類為食,成蟲期主要吞食小型貝類、多毛類、星蟲、海豆芽、海葵動物尸體和有機垃圾。在不同時期,圓尾蝎鱟表現出不同的攝食生態和食物偏好。在非季風期,圓尾蝎鱟更喜歡多毛類而不是雙殼類,但在季風期,則相反。雄性鱟的攝食強度在非季風期較高,而雌性鱟的攝食強度在季風期較高。在交配/筑巢高峰期(6月至8月)雄性馬蹄蟹強烈捕食腹足類動物,而雌性馬蹄蟹則偏愛多毛類動物。
節律行為:第一次性成熟后,雌性鱟攜帶雄性鱟(雄鱟用第二、三雙腳牢牢抓住母馬蹄蟹的腹甲邊緣)從近海大陸架遷移到潮間帶泥灘和紅樹林區。
生長繁殖 編輯本段
繁殖方式:圓尾蝎鱟的交配系統為單配。第一次性成熟后,雌性鱟攜帶雄性鱟(雄鱟用第二、三雙腳牢牢抓住母馬蹄蟹的腹甲邊緣)從近海大陸架遷移到潮間帶泥灘和紅樹林區。在滿月和新月期間,雌性鱟會選擇一個合適的地方挖大約15米深-在一個25厘米的巢后,通過將卵注射到基質中來成群產卵。這些卵群埋藏在海平面7以下-20 cm,然后雄性鱟釋放精液完成體外受精,再向前移動15-20厘米,再挖沙子做窩、產卵、受精,而挖出來的沙子正好蓋住一個窩,如此反復幾次完成一次繁殖行為(雖然雌性偶爾會獨自到達筑巢區,但它們不會不要下蛋)鱟的繁殖行為隨著季節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地理因素會影響圓尾蝎鱟的繁殖季節。泰國灣蝎子魚的繁殖時間為一整年,孟加拉灣和印度的繁殖時間在早季風之前。新加坡 圓尾蝎鱟大多集中在5-7月份產卵。中國北部灣的產卵盛期為67月,11月為產卵盛期-1月平均水溫降至20℃以下時停止。
生長發育:在發育到成熟的過程中,從受精卵開始,雌雄馬蹄蟹要蛻殼13次,達到性成熟需要10到11年的時間。第一次性成熟年齡為13歲-14齡,10-11年。男性和女性的首次性成熟年齡沒有性別差異。圓鱟的成熟卵為綠色,有一個卵黃囊,外覆兩層彈性絨毛膜,外為基底層,內為卵黃囊。馬蹄鐵尾圓尾蝎鱟的成熟精子被帽狀精子所覆蓋、中長鞭毛。
物種保護 編輯本段
致危因素:過度捕撈、水污染、人類活動,如開墾和海灘文化,破壞了蝎子魚的棲息地,使它們的數量急劇下降并瀕臨滅絕。此外,過度捕撈和采血需求導致的過度開發進一步加劇了蝎子魚的資源枯竭危機。
保護級別:1996年,圓尾蝎鱟因數據不足,《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市(DD)2021年,圓尾蝎鱟被列為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