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率
分辨率,也稱分辨率和分辨率,是用來描述圖像、視頻或電子設備的顯示或輸出質量的參數。在數字圖像處理中,分辨率通常用每英寸像素(PPI)來表示。高分辨率圖像通常具有更高的每英寸像素,在打印或顯示時可以提供更清晰、更詳細的圖像。在顯示設備中,分辨率通常用來描述顯示設備的每英寸像素和精度,如視網膜顯示器或4K顯示器。這些設備通常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清晰的圖像質量,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一般來說,分辨率是圖像清晰度或細節的度量,也是顯示設備每英寸像素或精度的度量。分辨率可細分為屏幕(顯示)分辨率、圖像分辨率、打印分辨率和掃描分辨率。可用于光學、計算機科學、測量、航空航天、醫學等領域。
相關概念
像素
像素是圖像顯示的基本單位,被視為圖像的最小完整樣本,是一個彩色小方塊。一幅圖像由幾個小方塊組成。它們有各自的顏色和位置,所以小方塊越多,也就是像素越多,圖像越清晰,但圖像尺寸越大。當位圖圖像足夠大時,您可以看到組成圖像的像素。以像素為單位時,其符號為px。像素本身沒有實際大小,它取決于輸出(呈現)它的硬件設備。像素只有輸出到指定的設備(如顯示器、打印機)上,才有物理量的長度、寬度和面積。
位圖
GIF、JPEG、PNG和WebP圖像的一個共同點是,它們都是位圖(也稱為光柵)圖像。當您放大位圖時,可以看到它看起來像許多像素的馬賽克(小單色方塊)。這與矢量圖不同,矢量圖由平滑的線條和填充的區域組成,基于數學公式。
圖像分辨率
圖像分辨率是指圖像中存儲的信息量,也就是圖像每英寸有多少像素。圖像的分辨率越高,每英寸的像素就越多越密,圖像的色彩過渡就越平滑。同時,圖像的分辨率和圖像的大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圖像的分辨率越高,包含的像素越多,圖像的信息量就越大,文件容量也就越大。例如,如果一張尺寸為1英寸×1英寸(1英寸= 2.54厘米)的圖像分辨率為72 PPI,那么這張圖像包含5184個像素(72×72 = 5184);如果分辨率為300 PPI,則此圖像包含90,000個像素(300× 300 = 90,000)。對于同樣大小的圖像,分辨率越高,畫面內容越精細。如果圖像用在電腦和網頁上,可以用72像素;但如果用于打印,分辨率要設置為300像素以上,否則圖像會像素化。
屏幕(顯示)分辨率
屏幕(顯示器)分辨率是一種設置,它決定了在計算機屏幕上顯示多少信息,用水平和垂直像素來度量。屏幕分辨率為1024×768,也就是說每條水平線包含1024個像素,每塊屏幕有768行,即掃描列數為1024,行數為768。分辨率不僅與顯示器尺寸有關,還受顯像管間距、視頻帶寬等因素影響。其中,與刷新頻率密切相關。嚴格來說,只有當刷新頻率為“無閃爍刷新頻率”時,顯示器才能達到最高分辨率,才能稱為這種顯示器的最高分辨率。
掃描分辨率(SPI)
掃描分辨率(SPI)是指掃描過程中每英寸掃描的像素數。用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相乘來表示。舉個例子,如果一個產品的登錄率標注為600 × 1200 DPI,就意味著它可以將每平方英寸掃描對象的內容表示為水平方向600點,垂直方向1200點,兩者相乘共720000點。掃描分辨率將影響生成的圖像文件的質量和性能,并決定圖像的顯示或打印方式。
屏幕分辨率和LPI
網屏分辨率(LPI),印刷圖像的網線數是指印刷品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每英寸的網線數,即網線數。它被稱為線數,因為最早的印刷點是線性的。網線數的單位是線/英寸(line/inch),縮寫為LPI。圖像分辨率與印刷分辨率(網線數)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圖像分辨率高于印刷分辨率,一般2×2像素以上生成一個網點,即LPI約為DPI的1/2。設備分辨率DPI與印刷分辨率LPI(加網線數)的關系是,對于一臺圖像輸出設備,一個網點一般由10×10以上的激光網點組成,即DPI必須是LPI的10~20倍以上。
光學分辨率
角坐標分辨率:角度分辨率是指取向圖中相鄰兩點之間最小可分辨的取向差,它決定了能否檢測到小角度晶界和取向判定的準確性,一般取決于圖形的質量和標定方法。對于普通設備,通過限制像素合并,采集高質量的菊池圖案,角分辨率可以達到0.1°甚至更低。
空間分辨率:空間分辨率,也稱為橫向分辨率。物理分辨率是區分大角度晶界兩側不同菊池圖樣的最小距離,如下圖所示。假設一個大角度晶界兩端兩個相鄰取向的花樣分別為A和B,如果花樣A或B恰好沒有明顯的來自配分取向的信號貢獻,那么這個距離就是物理分辨的最小距離。
物理分辨率取決于信號產生區域的大小,它是材料性質(如原子序數和密度)和實驗參數(如樣品厚度、傾斜角和加速電壓)的函數。在塊體材料中,相同條件下,重元素樣品的信號產生面積小,其背散射電子產額高,能量分布窄,因此在圖樣質量和物理分辨率上優于輕元素樣品。
位分辨率:位分辨率用于測量每個像素中存儲的信息位數,也稱為位深度。這個分辨率決定了可以標記多少顏色級別的可能性。一般有8位、16位、24位或32位顏色。位分辨率有時被稱為色深。所謂“位”,其實是指“2”的二次數。8位是2的8次方,也就是8個2相乘,等于256。因此,8位色深的圖像可以表示256的色階。
像素:PPI(每英寸像素),即每英寸的像素值,或者更準確地說,每英寸的像素值,是每單位物理面積的像素值的度量。1英寸區域內的像素越多,密度越高,PPI值也越高。更高的PPI意味著在相同實際尺寸的物理屏幕上可以容納更多的像素,可以顯示更多的畫面細節,這意味著更流暢的畫面。屏幕寬度和高度的單位是px,對角線長度的單位是英寸。在Photoshop中,圖像像素直接轉換為顯示像素。當圖像分辨率高于屏幕分辨率時,屏幕上顯示的圖像將大于實際尺寸。網絡上圖像的最終顯示尺寸取決于顯示圖像的屏幕分辨率。
(灰)點/英寸 (掃描儀的清晰度參數):DPI的全稱是每英寸點數,即每英寸點數,是顯示器上每英寸的像素數。對于屏幕顯示、數碼打印、照片拍攝等輸出方式,圖像的分辨率PPI應等于相應輸出設備的分辨率DPI。如果是打印輸出,圖像的分辨率應設置為打印分辨率的1.5~2倍。
灰度等級
灰度分辨率可以用來表征圖像的量化精度。灰度分辨率是圖像的最小可辨別灰度變化。量化級數越多,灰度等級越豐富,灰度分辨率越高,圖像質量越好。量化級數越少,灰度層次越不豐富,灰度分辨率越低,圖像中就會出現假輪廓分層現象,降低圖像質量。灰度分辨率通常是根據存儲每個像素所需的二進制位數來確定的,所以灰度分辨率通常有1bit、2bit、4bit、8bit、16bit等。
微分值:在數字圖像中,其灰度值只定義在整數位置(z,y),即所有像素值都定義在網格整數坐標上,幾何變換后的灰度值往往出現在原始圖像中相鄰像素值之間。所以需要通過插值運算得到變換后不在采樣點上的像素的灰度值。
顏色深度:因為位圖每個像素的顏色是由紅、綠、藍三種顏色的不同組合形成的,每個單色的亮度變化會導致像素最終顏色的變化,所以每個像素的顏色變化范圍是由每個單色的亮度變化范圍決定的。如果每種單色只有兩種變化(稱為一位色深或位深),那么紅綠藍的組合就有八種可能(2×2×2=8)。如果每個單色有兩種色深,即四種亮度變化(黑白之間有兩級灰度64和128個亮度值),那么這個像素就有64種可能的顏色(4×4×4×4 = 64)。但是,一般來說,一個像素的色深是用三個單色色深之和來表示的。所以所謂“真彩色”或“全色”是24位的,即每種單色都有8位色深,256級亮度變化(這也是為什么每種單色一般用0到255的數字表示亮度值)。這樣,紅綠藍通道的綜合變率就變成了16777216 (256× 256× 256 = 1677216)。
色深不僅決定了圖片可以顯示的顏色,也決定了圖片文件的大小。圖片的文件大小是長和寬的像素乘以顏色深度的乘積。同樣,一張1000 × 1000像素的圖片,色深不壓縮的時候是100萬比特(125000字節),色深8比特的時候文件大小就變成了800萬比特(100萬字節)。因此,在同等條件下,色深越大,文件越大。
主要應用
Resolution用在各種場合,每個場合都有自己特定的含義,很容易混淆。不同場合的分辨率主要有圖像分辨率、掃描分辨率、屏幕分辨率和設備分辨率。像素單位PPI和DPI經常混用。從技術角度來說,“像素”(P)只存在于電腦顯示領域,“點”(D)只出現在印刷或打印領域。
同時,分辨率的設置是決定輸出質量的重要因素。分辨率越高,圖像越清晰,圖像文件越大。同時,處理時間越長,對設備的要求就越高。然而,所有圖像的分辨率越高越好。圖像應該使用什么樣的分辨率取決于圖像的用途,不同用途的圖像需要設置不同的分辨率。
屏幕分辨率
電腦:用于電腦顯示。分辨率分為屏幕分辨率、圖像分辨率和像素分辨率。屏幕分辨率是指在特定顯示模式下,以垂直和水平像素表示的計算機屏幕圖像面積,一般用水平像素值×垂直像素值表示。圖像分辨率是指以垂直和水平像素表示的數據圖像的大小。圖像分辨率與屏幕分辨率相同。例如,圖像分辨率為320×200的圖像可以在屏幕分辨率為640×480的屏幕上顯示。只有當兩者相同時,圖像才會充滿整個屏幕。像素分辨率是在不同的圖形顯示模式或計算機硬件之間移動圖像的一個因素,即像素的高度與寬度的比率。
指示器:電光顯示器的分辨率(電光顯示器的分辨率)是屏幕圖像的精度,指顯示器能顯示的點數。因為屏幕上的點、線、面都是由點組成的,顯示器能顯示的點越多,畫面就會越精細,在同一個屏幕面積上能顯示的信息就越多。整個圖像可以想象成一個大棋盤,分辨率用所有經線和緯線的交點個數來表示。
分辨率是液晶顯示器和傳統陰極射線管顯示器的重要參數之一。分辨率是指每單位面積的顯示像素數。LCD的物理分辨率是固定的。對于CRT顯示器,只要調節電子束的偏轉電壓,就可以改變不同的分辨率。但在LCD中實現要復雜得多,顯示效果必須通過操作來模擬,實際分辨率沒有變化。不是所有像素都同時放大,所以存在縮放誤差。如果在非標準分辨率下使用LCD,文字顯示效果會更差,文字邊緣會模糊。LCD的最佳分辨率,也稱最大分辨率,在此分辨率下能顯示最好的圖像。
當LCD處于低分辨率顯示模式時,有兩種顯示方式。①中央顯示:如果在XGA 1024×768的屏幕上顯示一張800× 600的超級視頻圖形陣列(SVGA)圖片,則屏幕中央只顯示800×600像素,其他未顯示的像素保持黑暗。目前很少使用這種方法。(2)擴展顯示:當顯示低于最佳分辨率的畫面時,通過差分算法將每個像素擴展到相鄰像素,從而填充整個畫面。這也使得畫面失去了原有的清晰度和真實色彩。目前15寸LCD的最佳分辨率是1024×768,17-19寸的最佳分辨率通常是1280×1024。尺寸越大,最佳分辨率越高。
功能一般來說,分辨率越高,屏幕顯示效果越好。但是,人眼的分辨率是有識別閾值的。超過這個閾值,清晰度不會隨著分辨率的提高而提高。視覺疲勞在低分辨率下更容易發生。一般來說,為了獲得更好的視覺性能,顯示器分辨率至少應為90DPI。
手機:手機的規格中會有一個“每英寸屏幕像素”的參數。如果兩種手機屏幕分辨率相同,但某款尺寸略小,每英寸屏幕像素更高,顯示效果會更精細。
電視:分辨率代表攝像管的分辨率,是描述所有成像設備空間特性的重要指標。電視系統圖像的清晰度實際上是圖像質量的一個綜合指標,與攝像管、通道、顯示器件的分辨率有關。測試時,需要保證通道和顯示設備的分辨率和帶寬盡可能大。分辨率與物體的亮度、對比度和視角有關。測試時,應給出足夠亮度和對比度的標準條紋(黑白條紋)。在標準測試條件下,相機系統可以分辨最高的空間頻率,即空間分辨率。由于電視系統采用掃描方式,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分辨率不同,因此可分為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
視頻圖像格式根據視頻采集設備的采集分辨率進行分類
1)CIF標準化圖像格式
CIF是一種常用的標準化圖像格式。在H.323協議族中,視頻采集設備的標準采集分辨率CIF定義為352×288像素。
觸摸屏:觸摸屏的分辨率是觸摸激活點的數量或兩個相鄰觸摸坐標之間的物理空間距離。在考慮觸控系統的分辨率時,要注意觸控系統的實際應用。在一些應用領域,如控制面板、公共訪問或基于計算機的培訓,不需要非常高的分辨率,而在一些應用中,如簽名驗證,需要非常高的分辨率。
放映機:在實際應用中,投影儀的分辨率可以分為兩種,即物理分辨率和自適應分辨率。物理分辨率,也稱為標準分辨率或真實分辨率,由投影儀成像設備的分辨率決定。與物理分辨率相對應的是自適應分辨率,這是由投影儀的硬件和軟件決定的。在投影儀手冊中,自適應分辨率通常用支持的分辨率范圍來表示。投影儀的物理分辨率只有一種,但自適應分辨率有很多種。決定圖像清晰度的是投影儀的物理分辨率,決定投影儀適用范圍的是自適應分辨率。
投影機的分辨率有兩種常見的表達方式,即電視線和像素。由電視線路表示的分辨率主要是為了匹配連接到投影儀的電視信號而提供的。這兩種分辨率由投影儀顯示格式表示。
圖像分辨率
數碼相機:數碼相機的分辨率決定了可以在計算機顯示器上打印或顯示的高質量圖片的大小。數碼相機的分辨率取決于CCD芯片上的像素數量,這是數碼相機最重要的性能指標。分辨率越高,數碼相機的成像效果越好。
光刻:光刻工藝中使用的波長范圍內的分辨率在光學上稱為瑞利公式。為了提高分辨率,需要縮短曝光波長,提高透鏡系統的NA。在其他方面,降低K系數也很重要,K系數是由光刻工藝的參數得到的。從光刻膠開始,在周圍參數的共同作用下可以降低。
打印分辨率
打印機:打印設備種類繁多,原理各異,如噴墨打印、激光打印、熱敏打印、熱升華打印等。比如熱升華照片打印機的分辨率只有300 DPI,但是打印效果看起來比2400 DPI的彩色噴繪要好。受普通打印紙質量的影響,打印分辨率越高,有時會產生相反的效果。比如在打印精度更高的普通紙張(比如4800×1200 DPI)上打印600 × 600 DPI以上的圖像是沒有意義的。比如目前惠普噴墨打印機的最高分辨率是4800 × 1200 DPI,也就是說在紙張的X方向(水平方向),理論上每英寸可以放置4800個墨點。如果此時使用普通紙張,油墨的吸收過于飽和,油墨變成一片,會降低圖像的打印質量。所以打印分辨率是用“理論上”的點來描述的,是指打印機所能達到的容量極限,但它的實現有賴于紙張的配合。如果使用特種紙,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每英寸可以放置更多的獨立墨點。如果紙張不能支持所選的最高分辨率,相鄰的墨點會融合成一片,從而影響打印效果。
印刷領域:不同的媒體需要不同的打印分辨率,比如普通報紙85 LPI左右,彩色雜志150 LPI左右,藝術畫冊和精美藝術書籍可能使用300 LPI,相應報紙、彩色雜志、藝術畫冊和精美藝術畫冊中的圖像分辨率要設置為170 PPI、300 PPI和600 PPI。當掃描圖像用于打印時,還需要根據打印的精度要求確定掃描分辨率。
掃描分辨率
掃描儀:掃描儀本身是有分辨率指標的,掃描儀本身的分辨率要從光學部分、硬件部分和軟件部分三個方面來確定,也就是說掃描儀的分辨率等于其光學部分的分辨率加上自身通過硬件和軟件處理分析得到的分辨率。光學分辨率是指掃描儀CCD的物理分辨率和掃描儀的真實分辨率,其數值是用CCD點數除以掃描儀的水平最大可掃描尺寸得到的。分辨率為1200DPI的掃描儀,在光學部分的分辨率只有400 ~ 600DPI。延伸部分的分辨率(由硬件和軟件生成)是通過計算機對圖像進行分析,對空白部分進行科學填充而生成的(這個過程也叫插值處理)。光學掃描和輸出是一一對應的,掃描的就是輸出的。經過計算機軟硬件處理后,輸出的圖像會變得更加逼真,分辨率也更高。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掃描儀大多具有擴展軟硬件分辨率的功能。有的掃描儀廣告標明分辨率為9600 DPI,這只是軟件插值得到的最大分辨率,并不是掃描儀真實的光學分辨率。
使用掃描儀時,其掃描分辨率的設置與掃描圖片的用途密切相關。比如掃描一張舊的5寸照片,如果要在掃描后對這張5寸照片進行數碼打印(數碼打印需要的圖像分辨率為300 PPI),就要設置掃描分辨率為300 DPl。如果你要沖洗一張10寸的照片,也就是尺寸會翻倍,你要設置掃描分辨率為600 DPl。所以掃描儀分辨率的選擇公式是:掃描分辨率=放大倍數N×圖像輸出所需的分辨率。
如果你想把圖片掃描一下做一個課件,并把它放大原圖的兩倍,因為課件是基于顯示器的輸出做的,顯示器的分辨率是96 DPI,所以掃描分辨率是2×96=192 DPI。
通常掃描的時候可以用稍微大一點的分辨率,建議最低300 PPI。得到數字圖像后,你可以用Photoshop等軟件調整大小。當然也不能太大。掃描分辨率設置越大,掃描速度越慢,占用的存儲空間越多。
光學分辨率
望遠鏡:望遠鏡中恰好能分辨出的物像正方形焦平面上兩點間的最小距離,稱為望遠鏡的分束比。
顯微物鏡:顯微鏡有光闌,由于光的衍射效應,物點要在像面上形成一個圓孔的衍射斑。根據瑞利判據,此時光學系統只能分辨物體表面一定大小的物體,即顯微鏡具有一定的分辨率。當像差校正良好時,顯微鏡對于特定波長的光的分辨率完全由物鏡的數值孔徑決定。數值孔徑越大,分辨率越高。這就是為什么在實際應用中,總是希望顯微鏡有盡可能大的數值孔徑。當顯微鏡的物介質為空氣時,物鏡的最大數值孔徑為1,只能達到0.9左右。當液體浸沒在物體和第一物鏡之間時,如油或其他折射率高的液體,n = 1.5 ~ 1.6,甚至1.7,數值孔徑可達1.5 ~ 1.6。通常,代表數值孔徑的數字刻在顯微鏡的物鏡上。例如物鏡上刻有N.A.0.65字樣,表示物鏡的數值孔徑為0.65。
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分辨率掃描電鏡成像涉及空間分辨率,EDS涉及能量分辨率(不屬于本詞條范圍)和空間分辨率,EBSD主要涉及角度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與透射電鏡中的衍射技術相比,掃描電鏡中的EBSD具有更高的角分辨率,通常可以優于1°。高角度分辨率EBSD(有時縮寫為HR-EBSD)的精度約為0.01°。它在材料科學的應用中主要有兩個優點:準確評估晶體缺陷的取向差;與彈性應變有關的晶格畸變的測量。
EBSD的角分辨率與衍射圖樣的質量和清晰度有關。除了凝固率為0.1或更低。EBSD的角分辨率與衍射圖樣的質量和清晰度有關。除了設置加速電壓,還可以通過控制束流和采集時間進行優化,比如設置更大的束流和更長的采集時間。然而,較大的波束會降低空間分辨率,而較長的采集時間會降低數據采集速率。
EBSD的一些商用機型可以分為追求速度的高速機型和追求角分辨率的高分辨率機型。后一種檢測器具有更大的像素尺寸,非常適合要求高圖案質量的應用。
根據判斷方法,EBSD的空間分辨率可分為物理分辨率和有效分辨率
遙感系統:如果把對地觀測平臺相關的性能指標(如地面覆蓋率)分開,把遙感系統的性能指標單獨考慮,往往可以從一組分辨率值來描述和刻畫。基于幾何和物理性質,這樣一組分辨率指標可以大致概括為空間分辨率、輻射分辨率、光譜分辨率、時間分辨率和姿態分辨率。通過分辨率指標簡明扼要地描述空間遙感系統的能力,甚至簡單地討論對地觀測系統的綜合能力,已經成為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
鼠標:鼠標的分辨率也叫光敏度,即鼠標移動一英寸所能探測到的點數,是衡量鼠標移動準確度的一個指標。分辨率越高,鼠標的性能越好。一般鼠標分辨率多為400 dpi ~ 1000DPI,1000DPI以上為高分辨率鼠標。
紅外熱像儀:紅外分辨率是指熱像儀的探測器像素,類似于可見光。像素越高,畫面就越清晰細膩,獲得的溫度數據就越多。
眼睛的分辨率:眼睛分辨兩個非常近的點的能力稱為眼睛的分辨率。對于眼睛對象節點來說,恰好可以彼此區分的兩個點之間的角度稱為角分辨率。角分辨率越小,眼睛的分辨率越高。
由于光的衍射,物點穿過眼睛形成光斑,即艾里斑,而不是點。只有當物空間中兩個物點之間的距離足夠遠,并且它們的艾里盤落在兩個不同的視神經細胞上時,才能區分這兩個物點。因此,眼睛的角分辨率由兩個主要因素決定,即視網膜上艾里斑的大小和視神經細胞的大小。人眼的視角分辨率為60”。如果兩個相距較遠的目標對人眼的張角小于60”,它們的圖像無法落在視網膜相鄰的細胞上,因此無法區分它們是一點還是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