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湖風景區
萬佛湖風景區位于山東省舒城縣萬佛湖鎮中國安徽省的一個城市,距省會合肥約80公里,距縣城舒城約27公里是以萬佛湖為中心景觀的濱湖觀光景區。萬佛湖原名龍河口水庫,初建于1958年湖面面積約50平方公里,湖岸周長約205公里,水庫庫容約9.03億立方米,水庫水質為國家地表ⅱ類水。水庫大壩分為東壩和西壩,均為人工堆砌的土石壩,總長600米。
萬佛湖橫跨8個鄉鎮、100多個行政村,集聚山林、水、泉、石、崖、池、洞、林、花及水利設施、文化遺址于一體,景區面積約30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區占地15平方公里。中國有6種地質景觀類型、水域風光類4種、生物景觀類4種、25種歷史遺跡和建筑、9種休閑健身方式、購物類3種。萬佛湖景區北岸有《永不忘卻的記憶》地面雕塑、兒童樂園、群英薈萃”人物群雕、小蘭花茶道、龍河塔、世界與政治中國第一座人工土壩、龍河口水庫紀念館等景區外,還有南岸的燕子島、周瑜島、風情島、萬佛島等景點。
2004年,萬佛湖風景區被批準為省級旅游度假區;2006年,萬佛湖風景區被評為中國國家AAAA旅游風景區;此后,萬佛湖景區先后榮獲中國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國首個國際休閑垂釣基地、中國全國青少年戶外運動營地和省級風景名勝區等多項榮譽稱號。2016年,萬佛湖風景區正式成為中國國家AAAAA旅游景區。
自然地理
位置
萬佛湖風景區位于山東省舒城縣中西部的萬佛湖鎮中國安徽省的一個城市,位于大別山北麓,東臨廬江、南接桐城、潛山,西接岳西、霍山,北鄰六安、肥西距省會合肥約80公里,面積約15平方公里。萬佛湖位于舒城中部,距縣城舒城約27公里湖中心位于東經116度44分,北緯31度18分。
氣候
萬佛湖景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季風顯著多年平均氣溫在13℃左右,平均無霜期224天。年平均降雨量為1033.5到1596毫米之間。全年以東南風為主導風向,冬季平均風速為2級.1米/秒,西北風居多。年平均日照時間為1969小時,年平均太陽總輻射為112.6千卡/平方厘米。
地貌
萬佛湖風景區位于江淮之間,山地與平原的交匯處。整個景區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呈階梯狀下降,湖的四周是低山丘陵。西部為海拔5001539米的大別山東麓,中部為海拔50500米的丘陵地帶,東部為50米以下的沖積平原。西南部山勢挺拔、山谷很深,東北部很平坦、田連阡陌。
水文
萬佛湖原名龍河口水庫作為皖西五大人工水庫之一,萬佛湖是一個大型人工內陸湖,面積約50平方公里,岸周長約205公里,庫容約9.03億立方米,水面開闊,水質優良水庫水質為國家地表ⅱ類水,可直接飲用。萬佛湖所在地區年平均降水量為1033.在5到1596毫米之間,它為萬佛湖補充了大量的水資源。萬佛鎮的地下水也很豐富,海拔50—100米鉆井大約10米深,可以出水。
生物植被
植物
萬佛湖四面環山,植物種類豐富,包括各種樹種,如杉樹、樟樹等。景區位于溫帶常綠闊葉林和亞熱帶落葉林的過渡地帶該地區約有40多個科200種種子植物。整個景區的森林覆蓋率為95%上圖植被覆蓋良好,有完整的植物群落。
動物
萬佛湖還擁有50平方公里的天然養殖水域,平均年產魚400萬公斤,其中大部分是成魚,可達3—4千克左右。
景區布局
萬佛湖橫跨8個鄉鎮、100多個行政村。萬佛湖景區包括龍樹生態旅游度假中心、梅山景區、毛家灣景區、龍眠自然風景區、黃巢尖景區、三江景區、許多景點,如牛角沖自然保護區,既有自然景觀又有人文景觀。沿著龍脊橋從萬佛湖景區入口可以看到名人大道、永不忘卻的記憶”地面雕塑與兒童和青少年東方有周玉婷,是天堂、龍河塔等有世界 中國西部第一座人工土壩、龍河口水庫紀念館、燕子島、周瑜島和王龍島等景點。
地雕
永不忘卻的記憶”地面雕塑的長度為71米,寬度為4.5米,作品是用黑色大理石雕刻而成。以龍河口水庫建設淹沒的五個城鎮為對象,再現了五個城鎮的歷史風貌,展現了舒城人民為龍河口水庫建設做出的巨大貢獻。
龍河塔
龍和塔是景區的標志性建筑。按照明代的建筑風格,龍河塔占地3800平方米,高56米,共7層,每層都繪有觀音像修道。一至四樓有書畫作品,五至六樓有文物,七樓以觀光為主。龍和塔的設計是為了保護龍樹的好天氣、國泰民安安是為了紀念在修建龍河口水庫大壩時犧牲的英雄而建造的。當你爬上這座塔時,你可以看到一只鳥登臨龍樹,遠眺南面的萬佛山主峰和北面遙相呼應的龍頭寶塔,是一處勝景,其他山峰都顯得相形見絀。
人工土壩
龍河口水庫千米人工土石壩是世界上第一座人工土石壩。橫臥于栲栳山、在中流砥柱和龍河寨三山之間,也是萬佛湖的主體工程。大壩建于1958年,屬于粘土心墻砂殼壩粘土在中間夯實,石頭建在外面砂石壩基和粘土心墻共同起防滲作用。大壩建在由東壩和西壩組成的安山巖上,全長約1000米,底寬190.8米,海拔75米,壩體高33米,已完成土石方160萬立方米。這個項目沒有使用水泥和鋼筋聯合國大壩委員會前名譽主席稱贊大壩為“一個非常了不起的項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土壩。
龍河口水庫紀念館
龍河口水庫紀念館位于巴山腳下,東壩與西壩之間它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其立面是一種流行的塑石技術,旨在表現一個地方的地貌紀念館以——榴輝巖地貌為裝飾,這是世界上罕見的地質奇觀,即融化的山脈、戶外空間、室內空間、園林景觀于一體。紀念館總面積2200平方米,由895平方米的水庫展廳和380平方米的地質展廳組成、水博館組成。紀念館主要分為五個篇章:(《神奇的土地》《回望歷史》《夢斷龍河》《千秋大業》《澤被子孫》)
燕子島
燕子島,因形似一只飛翔的燕子而得名,位于萬佛湖南部。燕子島有阿莫禪堂、延華洞、李公麟館、云薌亭、百鳥園等景點。各景點以書畫、以李文化和文化為主題,以李《龍眠山莊圖》為原型,以花鳥為主題。你可以在墨蟾廳觀賞畫家潑墨,在李館品讀宋畫第一人的古韻;你還可以在鳥園里觀鳥,在云軒喝茶。游客前往孔雀島百鳥園和鸕鶿灣參與體驗。
周瑜島
周瑜島位于萬佛湖南岸,由包括晉源在內的許多小島組成、睿智園、知音園、練三墩等,聚焦周瑜文化。周瑜島的特點是東部有烏水寨,周漁和的成長故事是主線,環環相扣。玉瑾花園里有一棵栗樹,它講述了這個故事“白鷺育周瑜”的故事;在睿智園,有“五老贈寶”傳說中,體驗周瑜讀書樓。知音園有“琴瑟遇知音”,和經典戲曲“周瑜與小喬”
文化活動
1996年,萬佛湖景區成功舉辦舒城縣首屆龍舟賽。
1998年,萬佛湖景區承辦了亞洲鐵人三項系列賽和全國錦標賽。
2002年5月,萬佛湖景區舉辦首屆中國“萬佛湖旅游文化節暨國際龍舟邀請賽”
2003年,萬佛湖景區舉辦“舒怡杯”萬佛湖龍舟賽。
2006年,萬佛湖景區承辦了中國中外大力士公開賽。
2010年,萬佛湖景區獨家冠名安徽省首屆國際模特大賽并承辦總決賽和頒獎晚會。
2018年4月21日第七屆大別山(六安)山水文化旅游節暨第四屆魯文化旅游博覽會一個茶谷茶節在萬佛湖開幕
2018年9月4日至6日,萬佛湖景區承辦了第五屆“鑫泰杯”中國(舒城·萬佛湖)全國庫釣大獎賽。
2018年10月1日至8日,萬佛湖景區成功舉辦了兩屆萬佛山旅游文化美食嘉年華。
2019年5月,萬佛湖景區舉辦了環萬佛湖國際馬拉松賽。
重要事件
1987年,萬佛湖被列為安徽省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1999年,萬佛湖風景區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中國造林綠化最佳部門400個”稱號。
2000年,萬佛湖風景區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區”同年,成為首批18家“國家水利風景區”之一。
2001年,萬佛湖風景區被評為中國國家水利風景區。
2004年,萬佛湖風景區成為省級旅游度假區。
2006年,萬佛湖風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2008年,萬佛湖風景區正式成為安徽省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的一部分。
2016年10月13日,中國國家旅游局官網公示了新一批AAAAA級旅游區,萬佛湖風景區成功上榜。
2016年11月4日,萬佛湖風景區正式成為AAAAA級旅游景區。
2022年6月,萬佛湖景區被評為首批省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
開發保護
開發
1994年,上海一家企業主在萬佛湖進行大規模旅游開發,經營不到一年就倒閉了;同年,舒城縣人民 美國政府采取了“萬佛湖”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報紙上、雜志宣傳,署名為《關于聯合開發龍河口水庫旅游資源的協議》。
1995年春,舒城縣政府開始重視萬佛湖的旅游資源價值,提出旅游開發,并成立了舒城縣旅游局負責萬佛湖的旅游規劃、開發、經營,并和外辦、僑辦合作,三個品牌一個團隊它是政府辦公室的二級機構。
1996年,舒城縣旅游局從外地辦理此案、分離了僑務辦公室,成立了專門的旅游管理部門和旅游公司。
1997年,舒城縣被規劃、建設、管理、提升景區并設立科級單位“萬佛湖風景區管理處”,而且還設立了景區派出所,而派出所、旅游公司歸景區管理處管理,負責景區規劃、開發、管理、經營。1998年,萬佛湖鎮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643元,低于舒城縣的1718元。但由于萬佛湖旅游業的發展,自1999年以來,萬佛湖鎮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一直高于舒城縣平均水平。
2001年,萬佛湖請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中心編制《萬佛湖旅游區總體規劃》,次年編制《萬佛湖旅游度假區總體規劃》。
2006年請北京達沃斯丁奉旅游規劃設計院編制《舒城萬佛湖風景旅游區概念性規劃》,確立了以開發旅游型旅游項目為前提,以休閑度假型旅游項目建設為主導,帶動其他類型旅游項目全面發展的旅游品牌戰略。這對提升萬佛湖旅游建設的品位和檔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2年成立海事所,協助景區管理處管理景區水務。
2003年,萬佛湖被安徽省政府批準為省級旅游度假區,舒城縣政府成立萬佛湖省級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
2008年,由政府出資成立國有獨資公司舒城旅游有限公司。
2010年,漁業公司由原縣水庫辦劃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
2012年前后,舒城縣委、縣政府將萬佛湖視為正在融入合肥經濟圈、推動皖江城市帶重要園區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全面落地實施“三年推廣行動計劃”,投資6億元在萬佛湖建設旅游基礎設施。這一行動的具體內容包括:修訂了萬佛湖景區總體規劃,編制了三江功能區、梅山功能區控規及一島一品規劃;實施大規模建設已啟動萬佛大道、環湖東路、九曹路、旅游快速通道、110千伏變電站設施等基礎工程和湖濱公園、鳳凰度假村續建、建設水晶城邦二期等重點旅游項目;開展大招商,通過大營銷、通過大規模推廣,萬佛湖的知名度得到全面提升,從而吸引了包括央企上市公司在內的眾多投資者投資萬佛湖。
保護
自1995年實施政府主導的旅游發展戰略以來,萬佛湖風景區一直在發展旅游業、脫貧攻堅和山區庫區開發取得重大成果。但隨著萬佛湖景區的規模發展環境保護和社區發展,、旅游收入分配等沖突也更加明顯,旅游活動和項目建設造成的環境污染和景觀破壞引起各界關注。
2000年以來,隨著旅游開發的加速和規模的擴大,旅游活動的增加對萬佛湖水源地水庫水質產生了較大影響。1999年以前,豐水期和枯水期水質指標均優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HZB1-1999年,ⅱ類水標準達到一級飲用水保護區要求。然而,在魯 2001年的一個城市,人們發現萬佛湖沿岸和島嶼附近的一些水域的水質已降至IV類以下,一些水域已超過v類。同時,隨著萬佛湖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人類的旅游活動對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造成了極大的干擾,旅游開發已經對白鷺造成了影響、野生蘭花影響嚴重。此外,由于萬佛湖景區每年春季都有大量游客購買蘭花,野生蘭花在景區內幾乎絕跡。
如今,萬佛湖景區在保護和培育的前提下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和生態保護的原則,充分體現了“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的方針;堅持現代旅游設施與原始自然環境共生的原則;協調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步提高的原則,發展特色養殖和特色種植,實現生態良性循環;它在保護自然景觀人文景點和生態環境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的基礎上,以人工輔助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突出其自然資源。《萬佛湖風景區保護開發管理辦法》堆風景區景觀資源、水資源、對生態資源和其他資源的保護作出明確規定,如:禁止向萬佛湖及沿湖支流傾倒泥土、石、垃圾、廢渣、廢水、畜禽尸體等廢棄物,確保萬佛湖水質達到《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二類標準;維護景區內野生和水生動植物的棲息地,禁止在景區內垂釣、捕殺珍稀野生動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