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av网_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亚洲欧美一级_欧美成人合集magnet

知名百科 >> 德國和日本都能行,憑什么韓國車就進不了中國市場 >> 歷史版本
編輯時間歷史版本內容長度圖片數目錄數修改原因
2023-12-26 11:14 最新歷史版本 42032 1 0 修正錯誤
上一歷史版本 |   返回詞條

德國和日本都能行,憑什么韓國車就進不了中國市場

明明大家都是車,為什么德國日本都可以,偏偏韓國車進不去中國市場呢?

前段時間韓國媒體發表了一篇文章,統計了韓國車去年的銷量。

其中韓媒大肆夸贊韓系汽車的銷售量,呈大幅度增長趨勢,現代汽車去年的銷售總額,甚至打破了韓國汽車消息有史以來新紀錄,化身世界第三大整車企業。

然而銷量勢頭如此勇猛的韓國汽車,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在中國市場上,韓系車壓根沒有什么地位。

韓國汽車的世界地位

要知道韓國的汽車行業十分發達,有著現代、雙龍、雷諾三星、起亞、捷尼賽思等眾多品牌。

而這其中發展勢頭最猛烈的,莫過于現代和起亞兩個品牌,僅去年一年的時間,兩家品牌的總銷售量就達到了684萬輛,拿下了世界汽車銷量排行榜第三的榮譽。

而此次參與銷量競爭的汽車品牌實力都不容小覷,比如我們熟知的大眾、豐田、雷諾日產和三菱聯盟集團以及歐洲Stellantis等眾多老牌汽車產業。

但從目前公布的結果來看,這些品牌完全不敵韓系汽車。

按照媒體爆出的數據來看,韓系汽車主要銷售地區,集中在沙特、美國、加拿大等經濟發達的國家,可見在國際市場上,韓系汽車還是比較吃香的。

不過銷售量成倍增長的韓系汽車,卻有一個不如其他品牌的地方:

那就是它在中國市場上的成績并不理想,也就是說韓系汽車銷量能穩坐全球第三,全靠其他國家的支持,跟中國市場幾乎沒有關系。

韓系汽車中國市場低迷

韓系汽車在國際上的地位有多高,在中國受到的冷遇就有多差。

據媒體統計,2022年上半年,韓系汽車高達330萬臺的銷量中,只有起亞汽車的10萬臺進入中國市場,而其他品牌更是毫無進展。

哪怕是2022全年,韓系汽車的市場也沒有好到哪里去,也就是現代和起亞兩家品牌,順利擠入中國市場,分別售出26萬和9萬臺汽車,兩家公司總計也就35萬臺車輛。

而同意進入中國市場的大眾和豐田兩家品牌,去年在中國的銷量分別是299萬臺和202萬臺,對比韓系汽車的銷量,不免讓人感嘆一句“真是凄慘”。

如果韓系汽車在中國市場能有豐田汽車一半的銷售量,也就是202萬臺。

那么它的全球銷量將會突破700臺,這樣全球銷量排名第四、第五的品牌,無論如何都是追不上的。

但在今年韓系汽車公布的業績指南中,著重描述了現代汽車在2023年中國市場預計銷量,至少能達到30.6萬臺左右,而起亞汽車2023年的中國市場預計銷量,則是17萬臺左右。

如果這兩家品牌的預計銷量可以達到,那么今年的全球銷量第三汽車品牌榮譽,依舊會花落韓系汽車,也就是說韓系汽車能不能守住地位,全看中國市場能不能起來了。

不過話說回來,韓系汽車也不是一直在中國市場被冷遇,曾經韓系汽車也是有過高光時刻的。

在2008年的時候,韓系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相當受歡迎,他們以極具性價比的品質,和時尚美觀的外表,吸引了我國大批民眾的目光。

那時的大街小巷上,遍布著時尚亮眼的韓系車,除了私家車外,就連出租車也大多數來自韓國起亞品牌。

而韓系汽車在中國的巔峰銷量,曾一度超越百萬臺,可惜好景不長,從2016年開始,韓系車在中國市場就不吃香了。

銷售量不斷下滑,短短四五年的時間,就從一年銷售百萬臺車,掉到了如今的一年銷售幾十萬臺車,市場份額更是跌到了2%以下。

反觀比亞迪汽車去年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量,則是遙遙領先,全年共銷售了180萬臺。

在中國全年汽車總銷量的2000萬臺中殺出重圍,奪得了中國市場銷量第一的名號,而這也是比亞迪汽車第一次登上榜首。

此外在中國市場占比較大的,還有一汽大眾和長安汽車,這兩家品牌分別銷售177萬臺和127萬臺,占據了中國市場銷售量第二第三的名頭。

這樣對比明顯的銷售量,讓韓系汽車在中國市場的低迷更加顯眼。

對此有不少網友忍不住發問,為什么韓系汽車在世界上銷量遙遙領先,一到中國怎么就不行了呢?

其實說白了就是因為性價比。

韓系車為何在中國坐冷板凳

眾所周知,一輛家用車對于我國人民群眾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東西。

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汽車品牌涌入中國市場,我國本土汽車品牌也不甘示弱,很快市場上就出現了一系列美觀、耐用、價格低廉的私家車。

而一臺汽車對消費者的主要吸引力,就在于性價比,當消費者進入汽車銷售店鋪,所選擇的車輛一般只有三種:國產車、進口車、合資車。

其中進口車的定位一向高端,價格會比較昂貴,所以購買的人數并不算多。

其次就是選擇國產車,然而國產車的發展歷史并不悠久,導致它的車輛制造工藝并不成熟,所以消費者往往會最后考慮。

這樣一來,比國產車性能穩定,又比進口車價格低廉的合資車,自然而然的進入了消費者的眼簾。

合資車顧名思義就是有著韓國、日本、德國等品牌的眾多類型車輛,其中韓資車的價格是最為低廉的。

而韓系車最初步入中國市場時,將韓系車宣傳為,有著日本車一樣美觀的外表,但又比日本車更結實耐用的合資車。

但韓系車在中國的知名度,又遠遠不及日本車,比起豐田、本田這樣被大眾熟知的品牌,起亞、現代就有些不受重視了。

再加上韓國在我國目前的名聲不太好聽,一系列事件確實傷害了我國民眾的感情,以至于韓系車的銷售量不敵其他品牌。

而韓系車進入中國市場后,雖然和北汽、東風等國產品牌合資,但它的種種行為卻有些小氣吧啦的。

在國外市場投放性能更好、車型更美觀的車輛,在我國卻摳摳搜搜的不愿全盤托出,給大眾一種不厚道的印象。

而隨著時間一點點流逝,名聲不好的韓系車,在中國的銷售量就更拉垮了。

據數據顯示,韓系車去年在中國的各大工廠總體開工率,連20%都沒有達到,也就是說如果韓系車工廠去年一共制造100臺車,那么它的銷售量只有20臺,其中造成的產能浪費是非常嚴重的。

更讓韓系車雪上加霜的,是近些年來國產車的崛起,以往消費者將國產車列為最后選擇,不過是因為國產車價格不低,質量還參差不齊。

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國產車的制造技術也越發成熟,性價比也好,外觀質量也好,方方面面都已經超過了韓系車這種合資品牌,這讓以往主打一個價格低性能高的韓系汽車,失去了它的優勢。

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出現,讓我國在電動車領域完美實現了彎道超車,小巧靈活價格便宜的新能源車輛,成為了消費者的熱門選擇。

而大家有了性價比更高的汽車品牌對比,就更不會再去選擇韓系車了,這也就導致了韓系車銷量不斷下滑。

而除了性價比不占優勢外,韓系汽車在中國市場遭受冷遇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它的知名度、競爭力、口碑在我國都不怎么顯赫。

以往那些年,韓系車還能靠著外觀時尚在眾多汽車品牌中殺出重圍。

但今時不同往日,如今的各大品牌百花齊放,越來越多的車型步入市場,原本還有微弱優勢的韓系車,徹底被打落谷底,在中國市場逐步走向沒落。

不過韓系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雖然低迷,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買賬,有韓系車車主仔細對比了之后,得出了以下結論。

韓系車和其他汽車品牌的對比

對于大部分韓系車主來說,韓系車的外觀還是比較出色的,其中起亞k3和起亞智跑兩個系列車型,更是得到了一致好評。

這兩款車的定位分別是A級轎車和大空間SUV,但他們的價格卻是大部分年輕人都消費的起的。

據這些車主的真實測評,起亞k3的真實油耗在7個多點,跑高速的時候會更低,大約6個多點左右,和日本車的王牌軒逸差不多。

相比之下起亞智跑系列的油耗雖然會高一點,但也沒有高太多。

市區堵車基本9個點左右,跑高度則是7個多點,也就是說起亞智跑的油耗和PAV4榮放相差不大。

在這個油價飆升不降的時代,而PAV4榮放的落地價格在18萬多,但起亞智跑的價格的國產品牌的SUV差不多,對比一下兩輛車的價格,就會發現韓系車的性價比還是不錯的。

不過韓系車的品牌名聲會更差一點,提起韓系車大多數人想到的就是“不安全”,再加上近幾年韓系車的銷量一直墊底,性能不穩定這個詞,就和它貼合的更緊密了。

但在質量這一點上,韓系車算是背了黑鍋了,對比國產車的造車技術,韓系車還是要領先一點的,尤其在是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技術方面,韓系車的實力不容小覷。

何況目前國內主要銷售的韓系車,大多是起亞和現代兩個品牌,這兩家的造車實力,在整個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

德國和日本都能行,憑什么韓國車就進不了中國市場德國和日本都能行,憑什么韓國車就進不了中國市場

質量這一點韓系車還是占據優勢的,所以韓系車在國內的銷量不太樂觀,卻在國際上很受歡迎。

韓系車如何在中國市場翻身?

其實韓系車如果想要奪回中國市場銷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擺脫他們的性價比標簽,以往韓系車一直用“高性價比合資車”為噱頭,吸引中國消費者。

但隨著汽車行業的飛速發展,越來越物美價廉的汽車品牌出現,韓系車的高性價比標簽,讓它在面對其他性價比汽車品牌銷售勢頭時,頂不住壓力失去品牌光環。

或許韓國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于是他們在短期內放棄了對單一銷量的看重,反而主打起了銷量結構、渠道盈利、拳頭車型等方面,試圖甩開性價比的標簽,從低價競爭路線中撤離。

而這一舉動無疑是相當大膽的,對于以及性價比品牌而言,冒然更改盈利路線,稍有不慎就會跌落懸崖。

不過韓系車目前在中國市場那2.5%的銷售份額來說,他們也沒有什么好擔心的,開局已經很糟糕了,不如拼一把,反正不能更糟了。

其實從2021年韓國起亞汽車在中國的分車型銷售數據,就能看出他們的銷量結構在逐步變更。

比如現代最熱銷的車型,已經從落后的領動和悅動,換成了全球最新款伊蘭特。

而起亞這邊也差不多,雖然產品的換新速度不及現代快,銷售結構調整也比較緩慢。

但它也沒有踏步不前,甚至在更新的同時,還在試圖重啟進口車業務,引入高性能產品序列等一些類銷量結構更改,讓圍觀的群眾不免感嘆,起亞對重塑品牌形象是真的急切呀。

在經過這一系列戰略專項和結構變動后,現代、起亞兩家品牌還拿出的看家本領,推出了兩臺姐妹車型“現代艾尼氪5和起亞EV6”。

這兩個系列的車幾乎運用了當下主流的全部智能化和電動化技術,局部技術甚至領先業內全部原聲電動平臺,產品辨識度和新鮮感也遠超其他電動車品牌。

不得不說說在這個燃油車為主打的時代,韓系車將目光放在了電動車行業上,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可他們的膽子還是太小了。

但凡韓系車將“造車新勢力”作為概念,給電動車行業打造出全新的、符合新時代消費者需求的銷售體系,和燃油車時代的品牌形象徹底分割,帶來汽車時代的新變革,給現代和起亞兩個品牌打上技術高、個性強的標簽,那么這會成為韓系車在中國東山再起的一個最好契機。

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东市| 勃利县| 西丰县| 昭觉县| 万宁市| 洛浦县| 邻水| 宜阳县| 理塘县| 广州市| 偃师市| 扬州市| 玛纳斯县| 阿克| 恭城| 南通市| 中江县| 桦南县| 湖口县| 社会| 虞城县| 广元市| 江华| 甘肃省| 塔城市| 安康市| 习水县| 延边| 大渡口区| 龙里县| 即墨市| 措勤县| 白玉县| 蚌埠市| 秦皇岛市| 秀山| 兰溪市| 东港市| 托克逊县| 股票| 贵定县|